往死裡喝,是最醜陋的中國酒桌文化

2021-03-02 中外育兒趣

二次元貓小姐(tqq1214cat)

如果所有珍貴的東西在面臨災難的那一刻才能顯示出它的價值,未免太可惜。

前幾天,看了一則很令人心痛的新聞。

廣東梅州的一場喜宴上發生了一起悲劇,一位17歲女孩作為伴娘敬酒,飲酒過度後在酒店休息時離世。

女孩離席時,已醉得無法站穩,頻頻摔倒,到酒店客房休息後不久就被發現異常,待報警後醫護人員趕到時女孩已沒有了生命體徵。

女孩家屬懷疑,女孩的死或許跟逼酒有關。新娘說,席間大夥的確「鬧」過她的姐妹團,但方式都是做遊戲,而並非勸酒或逼酒。

可是,不管是自己喝醉的,還是被人勸醉的,這條命都跟酒脫不了干係。

把命丟在酒桌上,這種悲劇隨時都在發生:

2016年9月,海南文昌市一家酒店舉行婚禮,伴娘在眾人的慫恿下舉杯與一男賓客對飲,之後伴娘失去意識,摔倒在地。經搶救無效死亡,死因為酒精中毒導致嘔吐物堵塞呼吸道引發窒息。

2017年2月,江西某男子在同學的生日宴上與同學喝酒助興,醉酒後無法走動便在同學家歇下,待同學父母發現他呼吸異常時將他送往醫院,已錯過最佳搶救時機,不幸去世。

2017年6月19日,剛結束四級考試的廣東某985大學大一學生王耀棟,與同學們一起來到小酒吧,在3分鐘內喝下6杯雞尾酒,倒在了同學們的「加油」聲中,再也沒有醒來。他死於酒精中毒。

這種悲劇時刻都在我們身邊上演,此前上海某醫院醫務人員接受採訪時說,每到周末、法定節假日,或是春節前後,醫院接診的酒精中毒病人就會明顯增多。

據某衛生組織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每年有十萬人以上死於酒精中毒,其中還不包括酒後駕車引發的撞車、被撞或跌倒墜樓等事故。

往死裡喝,真是最醜陋的中國酒桌文化!


從事外貿工作久了,總是隔三岔五地被人問:中國人為什麼那麼喜歡「乾杯」?

我總是答不上來。有同事解釋說:因為中國人熱情好客。

我不知道同事這樣回答的時候有沒有心虛,我心裡對這個答案是很質疑的:逼人把酒杯端起來喝完是熱情好客嗎?不喝就翻臉是熱情好客嗎?划拳劃得臉紅脖子粗是熱情好客嗎?

這種畸形的酒桌文化,把中國人的劣根性暴露無遺:

1. 面子心理,打腫臉充胖子


飲酒要適度,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很多人端起酒杯就停不下來,我們目前的酒桌文化推崇「能喝」就是好漢,酒量好意味著爽快,酒量差意味著認慫。中國人又特好面子,在酒桌上,很多人都會選擇以自我傷害的方式來掙回「臉面」。

2. 強權思想:敬酒不成便罰酒


骨子裡老想著去統治別人,也是一種封建思想的殘留。有這種心態的人,常常認為媳婦兒必須得聽丈夫的,兒子必須得聽老子的。

在酒桌上表現為敬了酒你就得喝。他們喜歡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別人頭上,一旦遭到拒絕,就感覺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於是敬酒便成了勸酒,甚至演變成逼酒。

3. 看客心態,看戲不怕臺高


當酒桌上有人醉酒,當事人可能意識不清楚,但同桌的賓客卻一定看得出,此時如果有人上前阻止事態的繼續惡化,或許能避免很多悲劇的發生。但是,往往是看熱鬧的多,仗義執言的少,甚至很多人愛以拿朋友醉酒失態的行為取樂。

4. 從眾心態,無拒絕能力


每個人的身體對酒精的接受程度都不一樣,有些人千杯不倒,有些人一沾就醉。但在大眾場合,只要大家舉杯,一定是所有人硬著頭皮一起上,集體行為成了個人行為的引導標準,很多人都是害怕一旦自己不服從,就成了被集體拋棄的對象。

5. 僥倖心理,出事的未必是我

在中國人心中,總認為命運會對自己網開一面。闖紅燈的人那麼多,被撞的未必就是我;動物園那麼多人逃票,被老虎吃掉的未必就是我;熬夜的人那麼多,未必下一個垮掉的就是我。因此,即使喝酒醉死的新聞層出不窮,正在喝酒的人也會認為自己會是個例外。

 03


其實,境界高的人,從來不需要在酒桌上尋求自己的價值。

我們公司有兩個在酒桌上相當自律的人,一個是老闆,另一個是同部門的男同事。

我們老闆酒量很好,卻輕易不端杯,除非是自己興致來了想喝,或者有應酬需要時喝一點,但都是點到為止,從不貪杯。

他曾說:菸酒沒有節制的人,一般都對家庭不太負責任。家庭責任心的首要表現就是愛惜自己的身體,只有自己身體健康,才能為家人遮風擋雨。

男同事則是親歷過喝酒喝到胃穿孔,在醫院住了半個月。在酒場結識那麼多「拜把」兄弟,大家拍著胸脯喊著「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口號,可是真正出了事,與自己一起承擔的也只有老婆孩子。

不必非要等到身體垮掉後才會明白,這世間證明自己能力的方式有千萬種,犧牲健康的方式卻是最愚蠢的那一種;

也不必要到兩鬢斑白的時候才悔悟,那些觥籌交錯裡浪費的時間,本可以用來打造一個更好的自己,或者用來更好地陪陪家人。

如果所有的珍貴的東西在面臨災難的那一刻才能顯示出它的價值,未免太可惜。

為我們的生老病死買單的,永遠只有我們的至親。這個道理,不必等意外來臨的時候才懂。

春節又快到了,親友來訪、同學聚會等場合又免不了推杯換盞,請記得:不貪杯,不勸酒,珍愛生命,遠離酒桌陋習!

作者:二次元貓小姐,一個只想寫好文章給你看的塌鼻子姑娘。個人公眾號:二次元貓小姐(tqq1214cat)。轉載請聯繫作者。


過年了,你會喝很多酒嗎?

你的家鄉酒桌文化是怎樣的?


~歡迎點擊」寫留言「按鈕,寫出您想說的話

重磅課程,正在免費報名


中科院博士授課


孩子拖拉,不專注


《十個家庭式感統訓練方法,治癒孩子「感統失調」



點擊《課程大綱查看課程詳情


掃二維碼回復 感統,入群聽課


按住圖片→選擇識別二維碼→關注「中外育兒趣」

回復「電影」到「中外育兒趣「公眾號,根據提示操作即可,自助下載


回復「崔」 領取《崔玉濤家庭育兒》系列九本+視頻!


回復 「巧虎」 領取 史上最全《巧虎》全套,1800多集!


回復 「朵拉」 領取 史上最全《愛探險的朵拉》全8季!


相關焦點

  • 古今酒桌文化battle!誰的吃相最難看?
    最近銀行勸酒事件將酒桌文化再次擺到了風口浪尖。一杯酒展露的不僅是面子問題,更是官場、商場的一大陋習。由此想起「勸君更進一杯酒」,只覺再也不可直視。酒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釀酒技術的國家之一。
  • 古代酒桌文化的冷知識
    中國#古代酒桌文化# 與政治文化緊密相連中國的酒文化有著很久遠的歷史,遠在漢字還沒有成熟以前,人們就已經掌握了釀酒的技術。在最早期,酒被認為是一種聖液,並不是拿來飲用的,而是用於祭祀,與國家大事緊密相連。
  • 仁戰酒:90後長大了,酒桌文化還能「苟延殘喘」嗎?
    本文將帶你回顧在中國泱泱五千年的傳承當中,逐漸被遺忘的真正的「酒文化」......  變味兒了的「酒桌文化」  前段時間有個很熱門的話題一度衝上熱搜:90後長大了,酒桌文化還有存活的土壤嗎?  曾經在父輩的「酒桌文化」薰陶下長大的90後,對於某些充滿了陋習的酒桌文化可謂是深惡痛絕。
  • 傲百年白酒知識百科大全系列——酒文化和酒桌文化
    說起中國白酒,一定不能少得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畢竟,有很多璀璨的歷史事件和優美的文章都有「酒」的參與,也誕生中國獨有的「酒文化」!
  • 淺談白酒文化,為什麼中國人講究酒桌文化?
    我國酒桌文化既精細,又冗雜:既有豪邁的蒙古族,招待客人時喜歡一醉方休,也有熱情的高山族,觥籌交錯中不忘玩得開心。在歐洲國家,人們下班後會不自覺地去一些酒吧之類的娛樂場所,聽著動感十足的音樂,點上一杯伏特加,藉機認識幾個聊得來的異性。
  • 銀行新人不喝酒被扇耳光,90後的臉被酒桌文化打腫了
    而這位新人,只是無數個在職場打拼的年輕人中,最平常的那一個。無權無名,初出茅廬,錢包空空。扭著身子看世界,對未來有著無限嚮往,卻被一頓酒掐住了脖子。面對油膩的老闆、猥瑣的同事,和充滿蛀蟲的酒桌文化,在強權面前,他無可奈何,只能低頭。
  • 酒桌文化:酒桌上的規矩
    在生活工作中免不了應酬喝酒,在酒桌上喝酒,說話都是相當有講究的。在酒桌上不懂規矩,人家會覺得你不會做人,在領導心中的印象也會變差;如果你懂得酒桌上的規矩,加上靈活適度的應用,你就能成為領導和同事中的紅人……以下就是人人都要懂得的酒桌上的規矩大全。
  • 2021寧夏省考申論熱點:酒桌文化有存在的必要性嗎?
    ,造成了強制性的畸形酒桌文化。強制性喝酒是否是融入社會的必修課,在「眾人皆醉」的聚會中滴酒不沾是否是不懂事,所謂的酒桌文化是否具有存在的必要性?   在中國,酒的歷史幾乎與人的歷史一樣久遠。早在漢字成熟之前,中國人就已經掌握了釀酒技術。很多典籍中都有關於酒和飲酒文化的記載,酒文化深入中國人的血脈深處,影響深遠。《詩經》中有20多處提到酒,酒被賦予了禮儀、社交、休閒等含義,體現了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倫關係。
  • 「時事繪」畸形「酒桌文化」當禁
    在畸形的「酒桌文化」中,類似於強行勸酒的行徑並不少見。這種行為不僅與「反四風」背道而馳,也是把以權壓人的官僚主義慣性延伸到了飯桌之上。少數「領導」或為了滿足虛榮心理,或為了體現自身權威,要求下屬處處絕對服從,甚至不惜踐踏他人的尊嚴和身體健康。這種變了味的「酒桌文化」,必須堅決抵制,與大吃大喝等陋習一起掃進垃圾堆裡,讓社交圈健康清爽。
  • 在山東,酒暈子喝酒時的4種狀態,酒桌文化的體現,非常搞笑!
    中國的酒文化博大精深,同其他飲食文化一樣,已經流傳了上千年了。特別是在北方地區,很多人不僅好酒,而且極其喜歡酒桌上的喝酒氣氛。正席,講究的是好客之道,主人與客人之間的座次要安排好,一定要讓客人吃好喝好,而一般聚會,講究的則是喝酒時的氣氛。
  • 酒桌文化多可怕?不會喝酒性格慢熱也別慌,不如學學這幾招
    前一陣「新員工不喝領導敬酒被打耳光的事件」上了熱搜,由此引發了全民對於酒桌文化的討論。其實中國的酒桌文化由來已久,古時候就有敬酒、勸酒的現象了。那時候多發生在官場,一旦沒有表現好說錯了話,很有可能遭到殺身之禍。發展到如今,酒桌文化更是普遍。
  • 走樣的「酒桌文化」:從前人喝酒作興作詩,如今不喝就是不給面子
    說真的,酒桌上類似的事實在是多了去了,畢竟「酒桌文化」可是咱們的優良傳統,不管是職場酒桌還是生活聚會酒桌,一句「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可謂經久不息、影響深遠。職場的「酒桌文化」之前其實就已經有很多文章分析過「酒桌文化」在職場盛行的原因,歸根溯源無外乎是權力在作祟——所謂的領導要在酒桌上確認TA是否得到足夠的服從和忠誠。
  • 新員工不和領導敬酒被打耳光:職場中這些酒桌文化,你不得不知!
    作為職場人士,我們必須知道酒桌文化,以便能輕鬆應對各種酒局,對於想要升職和加薪的我們也大有好處。關於酒桌文化有哪些禁忌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1、切忌一開始就給領導敬酒 一般的酒局都是等領導敬完酒後再敬酒,千萬不要做第一個向領導敬酒的人。
  • 在中國的「酒桌」上,坐的位置到底有什麼講究?很多人都坐錯了
    問題:在中國的「酒桌」上,坐的位置到底有什麼講究?很多人都坐錯了古代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講禮儀,循禮法,崇禮教,重禮信,守禮儀,是中國人數千年的傳統。那在中國的「酒桌」上,坐的位置到底有什麼講究?很多人都坐錯了,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首先我們要知道中國的酒文化是博大精深,不說各地都有各地的名酒,就是酒桌上的位置也體現了中國儒家傳統的禮制文化。
  • 山東人的酒桌上,哪個位置最安全?
    誰都知道,愛喝酒的山東人,在酒桌上最講究座次。不同的座次和位置,彰顯了喝酒人的不同身份。山東人注重禮節,酒桌上要是坐錯了位置,是要被人笑話的。酒桌上最重要的四個位置,是主陪、主賓,副陪、副賓。這四個位置也非常好辨認:正對著門口居中位置的是主陪,主陪的右首是主賓,左首位置是副賓。
  • 你該知道的酒桌的座次順序
    我們都知道在國內,酒的文化也是很重要的,基本在吃飯都時候都要用得到,正常的朋友聚會、家庭聚會、客戶的應酬等等都是會用得到的,在朋友聚會、家庭聚會上對於酒的文化,有時候並不是很講究,但是特別在客戶的應酬上,酒文化和酒桌的座次是很重要的,能不能談妥,酒桌的座次是開頭,酒桌上的文化就是重點。
  • 中保協:向畸形「酒桌文化」、「圈子文化」、「奢靡之風」大聲說不...
    現階段,保險業公司治理結構仍然不夠規範,內控機制需要進一步加強,應以此為鑑,向該事件中折射出的畸形「酒桌文化」、「圈子文化」、「奢靡之風」大聲說不;要自警、自省、自律,在深化內部管理上下功夫,營造清清爽爽的同志關係、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係,用清廉文化涵養行業生態,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和公眾信譽。第一,重點排查,深入檢視。
  • 酒桌上,習慣這樣待人的3種人,很不簡單,別小瞧了
    酒桌飯局,吃的是美味佳餚,更是人情世故,其中包括「人面」、「情面」和「場面」。簡簡單單地吃喝,嘻嘻鬧鬧,其實是拓展人脈、聯絡感情、洽談事業的場面。所以說飯局上大有乾坤,人情裡意味深長。伴隨著如今「酒桌文化」的日漸盛行,在酒桌上,練就一雙會識人的慧眼是很重要的。
  • 經久不衰的醜陋涼鞋,到底有怎樣的文化歷史呢?
    醜鞋流行文化,如要追溯它的根源,得從60年代Birkenstock到90年代 Tevas,再到褲腰低至臀部年代的Worishofers涼鞋說起。1966年,當德裔美國人設計師瑪格弗雷澤(Margot Fraser)在德國的SPA之旅返程途中發現了德國悠久歷史涼鞋品牌Birkenstocks。
  • 談酒桌文化≠酒文化之酒的歷史
    近日,「掌摑敬酒不吃的新員工」事件給中國傳統的「酒文化」蒙上了陰影,大眾談「酒」色變,年輕人對「酒」嗤之以鼻,甚至將「酒桌文化」等同於「酒文化」,豈不知二者大相逕庭、迥然不同。 「文化」一詞本顯中性,在不同群體看來,既有精華也有糟粕,既有發展也有捨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