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6日訊 2020年7月26日9時28分,山東日照山字河機場,惠風和暢,陽光宜人。
「按計劃執行海上首飛!」隨著一聲洪亮的指令傳來。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的4個渦槳全開,轟鳴的發動機響聲與強勁的風力交織在一起,劃破了這個海濱城市的安靜,在陽光照射下,藍白色相間的機身格外器宇軒昂。起飛!在跑道滑行不久後,AG600從日照機場昂首從容地向青島團島附近海域急速飛去。
28分鐘後,青島團島附近海域,在解說人員引導下,現場所有人的目光向海天一線處匯聚——此刻,AG600飛機伴著悠悠海韻,乘風而來,瞬間在海面上捲起一層輕薄的水幕。隨著動力加強,機腹輕輕劈開深藍,留下一條翻滾的白浪,又在水中完美地滑行後輕盈騰空,繼成功實現陸上、水上首飛之後,迎來了又一個重大節點——海上首飛成功!
「鯤龍」斬浪 使命召喚
10時49分,在完美亮相於青島海域後,AG600飛機順利回到了日照山字河機場。至此,AG600終於邁出「上天入海」完整步伐。
作為我國首款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飛機具有執行森林滅火、水上救援等多項特種任務的能力,是國家應急救援重大航空裝備,對於填補我國大型應急救援航空器空白、滿足國家應急救援和自然災害防治體系能力建設需要具有裡程碑意義,對於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製造品牌,推動中國製造邁向中高端意義非凡。
針對海上應急救援,AG600飛機相比於直升機、船隻以及其他平臺具有速度快、航程遠的特點,具備良好的水陸起降和低空低速特性,在中遠海海上快速支援和搜救等特種任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其海上搜索救援航程超過4000公裡,一次可救援50名遇險人員或裝載相應重量的空投物資。
此前,AG600於2017年12月24日在廣東珠海金灣機場實現陸上首飛、2018年10月20日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實現水上首飛。
而今,AG600從陸上、到內湖、再到海上,成功完成了它的三次首飛,完美詮釋了「水陸兩棲」的特點,這艘「會遊泳的飛機」「會飛的船」實現了人類自古以來「飛天入海」的夢想。
爭分奪秒 逆戰雙線
「報告總指揮,AG600飛機完成海上首飛,飛機一切正常,飛機各系統工作正常!」首飛機長趙生鏗鏘有力的匯報。現場一片歡騰……
實現海上首飛,初步驗證飛機適海性,探索海上試飛技術和試飛方法,為AG600飛機後續開展海上科研試飛,測試飛機海上抗浪性、操控特性、結構與系統的工作特性奠定了基礎。
青島、日照現場,以及視頻外所有AG600項目研製團隊的姑娘們和小夥子們紅著眼眶笑了,半年來,「雙線作戰」催生的焦慮和疲乏似乎一瞬間被首飛成功帶來的喜悅衝散在茫茫大海。
2020年是AG600項目研製的攻堅年,也是實現項目總目標的關鍵年。然而,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AG600飛機項目研製的節奏。
受疫情影響,位於湖北荊門的漳河機場一直處於封閉狀態,AG600飛機的相關維護工作不得不延後,海上首飛前的試飛科目無法如期開展。
面對疫情防控和科研生產任務的雙重挑戰,航空工業集團高度重視,緊急召開一系列協調會進行全面布置。2月18日,航空工業集團在總部組織召開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AG600研製工作視頻專題會。會議聽取了AG600飛機2019年研製工作情況和研製全線「抗疫情、保型號」、推進2020年型號研製工作的專項匯報。譚瑞松董事長要求研製全線,弘揚航空報國精神,精心謀劃,攻堅克難,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在確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推進AG600復工復產工作,努力完成全年任務目標。
AG600研製全線千方百計、爭分奪秒克服疫情造成的各種影響,緊盯年度研製目標,開展試飛現場場景模擬演練,按照縱向任務到底,落實到責任團隊、責任人,橫向任務全過程覆蓋,時間、空間受總體研製進度約束,梳理繪製思維導圖,對所有項目進行全面梳理;提前與有關單位電話協調試飛應急保障相關工作。嚴格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在廣東省珠海市、湖北省荊門市、山東省青島市和日照市等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採取「點對點」包車的形式,保證多支隊伍順利奔赴科研試飛及海上首飛試驗現場,全力保障了AG600飛機的研製工作。
3月12日,第一批突擊隊開赴荊門開展發動機定期維護;3月25日,第二批突擊隊開展測試改裝;5月6日,開展地面試車、全機聯調聯試和綜合應急演練;5月7日,開展技術交底、座艙實習、飛機航前預先準備,全機消毒等工作。經過試飛團隊56個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克服了因疫情影響帶來的缺件、人員調配、交通食宿等諸多困難,迎來2020年試飛工作開門紅。
「當得知需要奔赴疫區開展AG600飛機相關保障工作的消息時,試飛、裝配、質量等部門的員工紛紛踴躍報名,這是我沒有想到的。」突擊隊隊長、航空工業通飛珠海基地試飛中心副主任鹿楊說。「我熟悉飛機情況,我們上!」試飛中心的同事們每日與飛機相伴,他們最希望趕去看看自己的夥伴;「飛機還有地方需要改裝,我們上!」裝配中心的同志們紛紛請纓;「AG600飛機的質量安全我來負責。」質量安全部的員工主動擔起責任……
到5月,AG600海上首飛的前置科目試飛已累計完成172架次、308小時試飛。按計劃推進海上首飛所需轉場航線、試驗空域、陸上機場、海上起降帶選擇。
大力協同 激流勇進
今年6月10日,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AG600研製現場專題辦公會在珠海召開,航空工業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譚瑞松在會上指出,已基本搶回因疫情耽誤的周期,但在具體工作中,仍要切實把「通飛抓總、基地主責、集團保障」的原則落到實處。各參研單位也要大力協同,在航空工業集團的統一部署下,上下一盤棋,全力推進並行工程,確保零件按期投產,產品按期交付。
在AG600的研製進程中,航空工業集團採用「主承制商——供應商」的「小核心、大協作」模式,確定航空工業通飛為責任主體,航空工業通飛珠海基地為飛機主承制單位,充分調動全國資源參與AG600項目研製。確定了70多家國內供應商,其中主要部件和系統由航空工業集團、中國航發、中電科及國內其他大型企業所屬相關單位研製。培養了20多家系統級成品供應商,帶動輻射了民機配套產業快速發展和適航能力提升。國內共有20個省市、150多家企事業單位、10餘所高校的數以萬計的科研人員參與了項目研製,發揮了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優勢。此外,在AG600研製過程中所採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亦將對我國經濟和科技發展、基礎學科進步及航空強國建設產生帶動輻射作用。
為了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春節後,行業內外各參研單位主動響應航空工業集團號召,協調研製精兵克服疫情不利影響,從2月底起,數十家單位的研製人員從祖國各地奔赴任務現場,如百川歸海,激流勇進,共同澎湃起託舉AG600飛機逐夢海天的浪花。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 AG600研製全線牢記使命、堅定信心、科學謀劃、密切協同,以海上首飛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閃電新聞記者 辛鵬 孫楊 青島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