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疏勒縣庫木西力克鄉庫木西力克村村民熱比婭·阿卜杜克熱木正在村裡的大棚內進行蔬菜種植管理。自從新疆農科院駐村工作隊進駐以來,村裡開始發展溫室大棚育苗和蔬菜種植,追求上進的熱比婭·阿卜杜克熱木通過工作隊組織的技術培訓,很快就在這裡找到了工作,有了穩定的收入,生活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熱比婭·阿卜杜克熱木說:「我來到育苗中心工作一年多了,我在這裡學會了育苗技術,就業後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家也成功脫貧了,家庭收入增加了不少。」
庫木西力克村是自治區深度貧困村,以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農作物為主,像熱比婭·阿卜杜克熱木一樣,很多村民都沒有蔬菜種植的經驗。為了調整農業結構,駐村工作依託新疆農科院的技術優勢,以蔬菜育苗為重點,引導村民種植蔬菜,提高農業種植效益。
工作隊隊長、黨總支書記杜潤清說:「我們採取村『兩委』工作隊+科研+貧困戶+市場的模式,對外承接各類蔬菜、花卉和果樹的育苗工作,輻射周邊的縣市,一次性可育苗160萬株以上,銷售收入可以達到100萬元以上。」
為了提高蔬菜育苗和種植管理的效率和質量,駐村工作不僅採用智能5G應用軟體對大棚進行智能化管理,還逐步推行蔬菜種植最新技術,提高村民科學種植水平。
工作隊隊員帕提古麗·艾斯木託拉說:「所有的日光溫室都裝置了5G物聯網,能夠進行遠程操作。在栽培管理方面,我們採取了滴灌水肥一體化管理模式,在病蟲害防治方面,採取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所研發的綠色防控技術。」
經過努力,庫木西力克村蔬菜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僅2020年就新建日光溫室12座,溫室大棚總數達到22座,吸納7人穩定就業,30餘人零散就業,帶動更多的村民通過特色產業實現增收致富。
杜潤清說:「我們通過發展育苗產業不僅解決了部分不能外出就業貧困戶的生活困難,實現了就近就地就業,同時使他們學到了育苗種植技術,還嘗到了科技育苗致富的甜頭,為脫貧攻堅開闢了新的致富途徑。」 (薩拉木·阿迪力)
(責編:薩妮婭、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