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終究還是來了!與華為分道揚鑣,是大道之爭,還是大世之爭?

2020-12-27 網易新聞

關於寒武紀的故事顯然還未完待續。

作者 | 保爾

來源 | 格隆匯新股

數據支持| 勾股大數據

AI獨角獸寒武紀衝擊科創板進入倒計時。證監會官網顯示,寒武紀已經與中信證券籤署輔導協議,如果順利登陸資本市場,寒武紀將成為「AI晶片第一股」。

回望2017年華為發布全球首款手機AI晶片麒麟970,搭載的人工智慧計算模塊NPU採用的正是寒武紀的處理器。一時間,寒武紀聲名大噪。就在市場對寒武紀與華為的結合滿懷期待的時候,華為卻和寒武紀「分道揚鑣」——隨著華為推動AI晶片的自主化,並在2019年發布麒麟810開始搭載自研NPU,華為與寒武紀正式「分手」。

AI 晶片上市公司標的較為稀缺,對於投資者來說,再高冷的AI技術也要商業化。與華為「分手」兩年後,寒武紀衝擊科創板進入倒計時。如今,寒武紀的商業化實現得怎麼樣?

1

AI晶片之爭,

國產自主晶片突圍

AI晶片是指搭載著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框架的晶片,相較於一般的晶片能實現計算的快速運行,常常作為計算加速器而存在。國內AI產業經過了前期的資本和技術積累,現在正駛入快車道。隨著海量數據的增長以及算法不斷的優化,對AI算力的需求進一步提速,驅動AI晶片需求的上升。

相比於傳統 IT 產業,我國人工智慧產業從發展初期就開始建立全面自主可控體系,為AI晶片的發展奠定基礎。AI晶片屬於處理器晶片。縱觀處理器晶片市場,通用處理器晶片如CPU、GPU的晶片的壁壘極高,我國仍未實現突破,且通用處理器領域已經發展成熟,目前市場由國際巨頭高度壟斷,後來者難以競爭。而AI晶片是全新的市場,進入者有後發先至的可能。寒武紀正是這樣的新進入者。

寒武紀的產品主要屬於ASIC 神經網絡處理器,從硬體方向對神經網絡結構進行模擬,是高度定製化的智能計算晶片。與CPU和GPU相比,計算性能提高達百倍;較FPGA有性能和功耗比的優勢。ASIC是為實現特定要求而定製的晶片,具有功耗低、可靠性高、性能高、體積小等優點,但是由於成本過高,因而應用仍較為局限,GPU目前是主流方案。

圖:人工智慧晶片比較

資料來源:華泰證券研究所

儘管是新興市場,但AI晶片市場已出現較為激烈的競爭。傳統晶片設計企業依然是主力玩家,包括英偉達、英特爾、AMD、高通、三星、恩智浦、博通、華為海思、聯發科、Marvell(美滿)、賽靈思等晶片巨頭。這些傳統巨頭具有豐富的設計經驗,在對硬體的理解上更有優勢。另外,ASIC晶片領域的後起之秀也發展迅速,包括谷歌、比特大陸、Groq、Wave Computing等。

所幸的是,寒武紀在激烈的競爭中依然保持著不錯的地位。2018寒武紀被評為AI晶片TOP24,大陸晶片企業僅華為海思(12位),寒武紀(23位),地平線(24位)進入該榜單。總體來看,寒武紀雖不算全球頂尖,但依然為全球領先的AI企業,是人工智慧晶片國產自主可控的優質稀缺標的。

圖:全球AI晶片企業排名(TOP24)

資料來源:Compass Intelligence

2

中科院背景,技術全球領先

寒武紀科技的前身是中科院研究所下的一個課題組,而中科院是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計算機科學技術綜合性研究的國立學術機構,被譽為「中國計算機事業的搖籃」,曾自主研發了中國首臺數字電子計算機、首個通用CPU龍芯,至今仍是寒武紀科技的重要股東和產學研長期合作夥伴。

寒武紀團隊早在2008年就開始研究神經網絡算法和晶片,並於2012年開始陸續發表研究成果。團隊先後在世界頂級學術會議上發表了多篇AI晶片硬體架構及指令集論文,其中有多篇入選了當年的頂級論文。

2016年,寒武紀正式由「雙陳」陳雲霽和陳天石創立——兩位創始人是「龍芯之父」 胡偉武教授的弟子。從2002年開始,他們跟隨胡偉武做龍芯CPU,在晶片領域至今深耕18年。此外,團隊成員囊括了中科院技術精英,還有中國首個通用CPU龍芯一號的核心參與人員。如果AI晶片是NORMAL模式,那基於MIPS架構的「龍芯」CPU是HARD模式,其設計難度遠超AI晶片。因此「龍芯」為寒武紀培育優秀的團隊,也為寒武紀提供了寶貴的晶片設計開發經驗。2016年公司推出國際上首個商用深度學習處理器——寒武紀1A處理器(Cambricon-1A),就足以證明寒武紀先進的產品開發能力。

目前寒武紀經歷了4次融資,B輪投後估值達到25億美元(合約160億元人民幣)。寒武紀作為中科院孵化企業,中科院及實際控制人共同對公司股權控制比例超過68%。此外,寒武紀的股東列表中還有大量的帶有國資背景的基金,以及阿里、科大訊飛、聯想為代表的上市公司,還有疑似由券商系資本主導的投資主體。寒武紀無疑是國家隊支持的「民族芯」。

3

與華為分道揚鑣,

商業化之路一波三折

公司在AI晶片領域有深厚的技術積累,但僅有技術並不意味著產品能夠在終端市場實現成功商業落地。

2017年9月初,華為在IFA 2017柏林消費電子展上發布了傳聞已久的」人工智慧晶片「——Kirin 970(麒麟970),這是「全球首款手機AI晶片」。這款晶片就集成了寒武紀1A處理器的IP作為其核心人工智慧處理單元(NPU——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Unit)。這被視為寒武紀商業化初步成功的標誌。

寒武紀給華為提供的是AI晶片上的IP產品。AI晶片搭載深度學習模型,在商業應用上一般不單獨使用,而是作為計算的加速器的形式配合使用。寒武紀的商用產品主要設有以IP產品為主的三大產品線:

(1) 終端:主要以IP產品的形式,可授權集成到手機、安防、可穿戴設備、無人機、智能駕駛、智慧機器人等終端晶片中; (2) 雲端:作為 PCIE 加速卡插在雲伺服器上,為企業級數據中心工作 (3) 邊緣端:主要面向超緊湊低功耗的邊緣計算,合作商有CONTEC(康泰克)。

終端產品/IP產品,是寒武紀最初的產品,也是最主要的業務板塊。邊緣端段和雲端產品都是以實體晶片或者搭載著晶片的模組形式,而終端產品是以IP的形式。IP指設計好的可以移植到別的晶片中的模塊(可以是電路或者是版圖),沒有實體形式,不做成晶片。外掛一個加速器AI晶片會增大體積和功耗。因此寒武紀將會提供IP,由終端廠商設計集成於SoC晶片中,滿足終端產品小巧輕薄的需求。

圖:2020年ARM在各類型

智慧型手機部件中的可獲得的單機收入

資料來源:天風證券研究所

華為是過去寒武紀IP產品最重要的客戶。根據艾瑞諮詢,2017年、2018年寒武紀為華為提供AI晶片IP,該項業務為寒武紀貢獻主要收入。寒武紀為華為麒麟970晶片提供了單核1A IP,為麒麟980晶片提供雙核1H IP。華為將前者配備在Mate10、P20、榮耀V10等12款手機上,同時將後者配備在Mate20、榮耀Magic2等6款手機上。作為多年以來出貨量穩居全球前三的手機廠商,華為旗下這幾款主力機型都是千萬級別的出貨量。IP提供商往往以每部手機為單位收取授權費用。因此,華為機型銷量的基本盤是寒武紀收入的巨大保障。

由於和華為的良好合作關係,寒武紀曾在2017年公開表示,計劃3年後佔有中國高性能智能晶片市場30%的份額,並使全世界10億臺以上的智能終端設備集成有寒武紀終端智能處理器。但是隨著華為對AI晶片的重視,內部積極推動AI戰略。2018年10月,華為輪值主席徐直軍對外宣布,華為將採取完全自主的「達文西」 (Da Vinci)AI架構。果然,2019年華為發布的810搭載的是自研AI晶片,這也標誌著華為正式用自研架構替換寒武紀IP。至此,華為與寒武紀正式「分手」。

華為是國內僅有的自研SoC的手機廠商。國內大部分的終端廠商不像華為一樣自研AI晶片。但是寒武紀如果要進入VIVO、OPPO等手機大廠,還必須說服晶片供應商採用其產品,難度非常大。因此,寒武紀再未提及「三年佔領三成市場」的目標。儘管寒武紀積極開拓下遊客戶,包括紫光展銳、晨星(MStar)/星宸半導體等國產晶片龍頭都成為其客戶,但失去華為的大訂單,寒武紀無疑需要對其商業化路徑進行再思考。

而且,IP供應商相比於晶片提供商利潤規模不高。舉個例子,ARM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智慧財產權 (IP) 提供商,本身不直接從事晶片生產。全球大部分的手機CPU都在使用ARM架構,ARM是移動界晶片的絕對霸主,市佔率極高,但是營收規模卻在巨頭中比較遜色。2017年ARM核晶片出貨量213億顆,營收才17.8億美元,淨利8億美元,營收規模還比不上國內很多晶片公司。

處理器龍頭英特爾是晶片供應商,2017年營收628億美元,淨利潤為96億美元,收入規模遠超ARM。IP產品的單機收入並不高,即使ARM在高端手機中最高授權價格也不過20美元。而人工智慧IP僅作為一個加速器晶片模塊,價格遠比不上ARM IP。因此,IP研發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在IP未得到大規模應用情況下,是付出多回報少的苦生意,寒武紀想要賺大錢看來還需要開動一些腦筋。

4

和華為分手後,寒武紀的

晶片商業化之路將去向何處?

寒武紀積極推進新產品線,在2018年推出雲端產品,作為 PCIE 加速卡插在雲伺服器上,2019年11月新推出的邊緣端產品線。雲端和邊緣端的產品,都採用晶片或者搭載著晶片的模組這一實體形式。但是ASIC晶片開發難度高、初始投入大。以28納米為例,僅僅流片成本就要過千萬美金,整體研發成本在1000到2000萬美金。艾瑞諮詢測算,晶片銷售利潤一般在每顆幾美金,只有當產量達到千萬量級時,晶片定價才能覆蓋研發費用和晶片成本。作為專用晶片,寒武紀找到如此大規模的特定應用市場並不容易,收入很可能不足以支撐研發,需要大量的外部資金的支持,這可能也是寒武紀尋求上市的主要原因。

目前,寒武紀已在智慧交通、智能製造、智能教育、智能金融、智能醫療、智能港航、智能物流、智能零售、智能農業、智能生活娛樂多個領域有所應用,市場拓展迅速但市佔率仍不高。寒武紀的商業化之路儘管荊棘叢生,但依然希望滿滿。

縱觀國內外優秀的晶片公司,順利的商業化進程是獲得高利潤,保持高盈利能力水平的前提。隨著科技股的大幅調整,市場或許風險偏好會下降,更多回歸到基本面上。融資後進入資本市場的寒武紀能否衝破商業化瓶頸,打造自己的智能AI帝國?關於寒武紀的故事顯然還未完待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寒武紀的寒武紀
    彼時,國內高端商務手機市場還缺乏自主品牌,蘋果、三星等外資品牌常年霸佔該細分市場的榜首,華為MATE系列的橫空出世無異於這個行業的重磅炸彈,而得益於MATE系列的良好銷量,寒武紀在創立之初有了較為亮眼的財務表現,招股書顯示,2017、2018年寒武紀的收入分別為771.27萬元和1.17億元,其主要來自IP授權,華為分別貢獻了其中的98%、97%。
  • 寒武紀是如何與英偉達和華為海思較勁的?
    當然,這個答案當中也包含著寒武紀科技的許多關鍵信息以及它是如何與英偉達和華為海思較勁。資金實力與人才實力無論是傳統晶片還是AI晶片,能夠持續投入研發進行產品迭代才是保持晶片競爭力的關鍵。特別是,晶片行業是一個長周期,高投入的行業。因此,資金實力與人才也是影響AI晶片競爭力的關鍵。相比英偉達和華為海思,寒武紀有著顯著的資金實力差距,這也是寒武紀要在科創板上市的重要原因。
  • 搭上華為一飛沖天!連續虧損三年登陸科創板,寒武紀突破1000億
    AI晶片「獨角獸」寒武紀最終還是登上資本市場的舞臺。開盤首日,寒武紀盤中一度大漲358%,市值突破了千億元。從2016年3月創立至今,寒武紀用了短短四年的時間就搭上了資本市場的快車,其背後是資本對於晶片企業的期待以及期望。
  • 寒武紀過會:300億估值、連續三年虧損超16億元 華為從客戶變對手
    科創板AI晶片第一股來了:300億估值!天才少年創辦,與華為相愛相殺…中國基金報 泰勒科創板大消息,科創板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IPO過會!中科院背景、創始人的少年天才路,資本寵兒,明星光環加持下的寒武紀即將 IPO 的消息格外引人注目。
  • 分潤之爭 騰訊遊戲無預警從華為遊戲中心下架 受傷還是消費者權益
    在中國手機市場有相當市佔的華為,在1月1日凌晨12點無預警地將所有騰訊遊戲從華為遊戲中心下架,但隨即又在當天下午近6點時恢復上架,使騰訊和華為之間為遊戲的分潤之爭浮上檯面。華為表示,騰訊在去年12月31日晚間單方面就合作內容做了明顯調整,造成雙方無法繼續合作,因此在華為的法律部門建議在雙方未達成協議之前,暫時中止與騰訊合作,因此將遊戲內容從華為遊戲中心下架。而騰訊則表示,雙方合作籤約效期是在2020年底到期,由於雙方並未能在合約到期前確定重新籤署合作,導致遊戲內容被華為下架。
  • 寒武紀68天閃電過會科創板:三年虧16億,昔日金主華為變對手
    實際上,寒武紀於2016年3月創立,從起步到上市才四年的時間,與行業前輩英特爾、英偉達等相比還是個孩子,長跑才剛剛開始。創始人陳天石有著不凡經歷,16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31歲創立寒武紀,研發出首款人工智慧晶片。
  • 持續虧損,寒武紀IPO不是一個好信號
    公開資料顯示,寒武紀科技由陳天石和其兄陳雲霽聯合創立於2016年,陳天石和陳雲霽兩兄弟都畢業於中科大少年班。陳天石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慧算法,陳雲霽則主攻計算機晶片。寒武紀前身是中科院計算所2008年組建的「探索處理器架構與人工智慧的交叉領域」10人學術團隊。取名「寒武紀」,是希望用地質學上生命大爆發的時代來比喻人工智慧的未來。
  • 百鍊成神:大世之爭命格,羅徵和艾安心,從細節看兩人的差距!
    也因為擁有大世之爭的命格,和充足的資源,修煉起來幾乎不會遇到什麼阻礙。比起同輩的武者,應該是不知道甩出多少條街的存在。但也因此,她對修煉並不是很上心。也正因為如此,這次挑戰法則風暴之後,他對法則之力的融合也有了新的感悟。
  • 多元還是專注?欣旺達和德賽電池路線之爭
    與此同時,華為在4月22日發布了2019年一季度財報,手機出貨量高達5900萬部,為史上最好的一季度銷售業績。據蘋果和華為的供應商大會,二者的供應鏈企業越來越接近,尤其是國內的供應商,幾乎高度重合。在蘋果和華為的電池廠商中,有兩家A股上市公司,分別是欣旺達和德賽電池。
  • 高詩巖終究還是離開遼寧,北京一哥之爭激烈,馬布裡獲大小兩外援
    【高詩巖終究還是離開了遼寧】之前有傳聞說,上海男籃正有想法從一支總冠軍級別的球隊中交易一名後衛過來。高詩巖終究還是離開了遼寧,遼寧獲得第一個總冠軍時,高詩巖就被交易了出去,下賽季的遼寧無疑有著更大的機會再度拿下總冠軍,然而小高或許又將無緣了。
  • 離開「公司A」 寒武紀的AI晶片夢是不是要醒了
    大多數人對寒武紀熟識應該是華為在2017年發布「麒麟970」處理器時,裡面集成了寒武紀的AI模塊「寒武紀1A」,而此次與華為的合作之後,兩家的關係迅速升溫,寒武紀繼續在2018年提供自家的AI晶片給華為打造「麒麟980」晶片,而華為幾乎承包了寒武紀的全年的營收。
  • 寒武紀IPO:AI獨角獸的求生時代
    晶片研發的投入周期長,一旦中間出現問題將會是不可逆的,只能重頭再來。除了AI晶片的研發難度之外,難落地商業場景也是寒武紀不得不面臨的拷問。相比國外的英特爾、英偉達以及國內的華為海思等晶片巨頭,作為後來者的寒武紀並沒有較大的優勢。
  • 火箭般的寒武紀,哪些作業可以給我們抄?
    一、寒武紀IPO的關鍵時間點及橫向對比寒武紀於2016年3月成立,2020年3月獲得IPO申報受理,2020年6月獲得IPO註冊批文,預計2020年7月中上旬掛牌上市,其創始人是一位85後科學家,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估值222億元。光看這些數字,就足以說明其光鮮和特殊之處。
  • 馬拉度納,終究還是輸給了貝利!
    一代傳奇馬拉度納,還是沒能熬過可怕的2020年,在耳順之年撒手人寰。馬拉度納的職業生涯足夠偉大,最閃耀的時刻當屬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在這屆世界盃上,馬拉度納的表演堪稱驚世駭俗,不僅上演了被後人銘記的「上帝之手」和連過6人的世紀進球,還有5個進球和5個助攻的完美數據。
  • 揮別華為,寒武紀破浪而出
    不過看熱鬧行、人云亦云不太行,GPLP犀牛財經希望帶著探求的心看看事實再來表態。那麼究竟,寒武紀離開華為會活得更好嗎?擺脫單一客戶的寒武紀如何變得更強?怎樣才能突破280億身價在未來快速趕上國際巨頭?帶著一顆八卦又求證的心,GPLP犀牛財經也來替寒武紀操心一把。
  • 與華為分道揚鑣之後,新榮耀開始了一系列新動作
    榮耀與華為分道揚鑣2020年11月17日,華為官方發表聲明,已經將榮耀的整體業務資產出售給了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不再佔有榮耀的任何股份,也不會參與決策和管理。這標誌著伴隨了華為7年之久的榮耀徹底離開了,以後二者沒有任何關係。
  • 終究還是來了,活塞隊裁員二球,球爹果然還是找場子來了!
    前不久,球爹的三個兒子都加入了NBA,大哥球哥在鵜鶘隊,如今也是首發控衛,三弟三球新加盟了黃蜂隊,貴為探花出身,而且還是籃球之神喬丹欽點的探花,最差勁的二球,也被活塞隊錄用,給個機會。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在二球被裁掉之後,球爹接受了採訪時表示,底特律活塞隊實在太糟糕了,那些人根本不知道我的兒子有多棒,我把他送到活塞隊,等於送給活塞隊一個樂透區的優質新秀。同時球爹表示,未來活塞隊會後悔的,這是一個糟糕的決定,錯誤的決定,未來活塞隊會知道這個決定有多愚蠢,不得不說,二球被裁員,球爹的暴走也在情理之中,如果球爹不暴走,那才奇怪了。
  • 寒武紀上市:虧損 11.8 億,30家資本圍獵、估值500億,晶片時代的...
    「寒武紀」在招股書中,對於上市後可能出現的累計虧損甚至持續虧損,以及正在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風險其實也做出了預期。首先,市場風險或長期存在。國內企業中,華為海思及其他晶片設計公司日漸進入市場,公司面臨著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的狀況。
  • 獨立晶片企業寒武紀 巨型晶片思元290已回片
    寒武紀從創立到登陸A股,不過用了四年時間。這四年時間裡寒武紀在業內一直備受矚目,也深度參與了華為「全球首款手機AI晶片」麒麟970的開發,寒武紀1A便是其中的重要構成。與華為的合作充分體現了寒武紀過硬的技術實力,華為選擇自研AI晶片又進一步證明該賽道的重要性,重要到只有自己來做才安心。由此不難看出,寒武紀便是這樣一家技術實力過硬的公司,而AI晶片便是這樣一個命門級的賽道,華為、英偉達等巨頭都在入場。寒武紀立業四年以來,研發一直是核心中的核心。此前有媒體稱,在寒武紀的招股說明中發現了「彩蛋」——思元290晶片。
  • 王小瑋:憑星光大道走紅,與前夫分道揚鑣,新搭檔身份背景不一般
    在廣大百姓心中,《星光大道》這個舞臺是一個非常公平的草根舞臺,只要你有才華、有才藝、有夢想,就有機會成為萬眾矚目、眾星捧月的焦點。 而《星光大道》這個舞臺更是捧紅了很多優秀的歌星,就說組合鳳凰傳奇,就是最成功的一個,他們走紅紅,演出的歌曲皆受到了觀眾們的喜愛與追捧,更是火遍了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