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顧名思義就是那些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野菜種類繁多,古籍中多有記載,家中老人們說起來,也往往如數家珍。
枸杞頭——最治癒
枸杞的確是一種「好吃」的食材,秋天可以吃它鮮紅的漿果,夏天可以採食它紫色的花朵,春日裡,枸杞的嫩莖葉也是美味的時蔬之一。枸杞頭口味香美細嫩,但又帶著一絲絲回味悠長的清苦。《紅樓夢》裡就曾提到薛寶釵和賈探春問廚房要一道「油鹽炒枸杞芽」,可見確實是雅俗共賞的好食材。
你一定會認為枸杞並不陌生,那鮮紅甜美的「枸杞子」不就是它嗎?須知我們吃得更多的,往往是寧夏枸杞的果實——這裡的「寧夏」並不僅僅是用來標明產地。
生煸枸杞頭
材料:
枸杞頭、竹筍、豬肉
調料:
鹽、白糖、料酒、幹澱粉
做法:
1、將枸杞頭去雜葉洗淨,瀝乾水;
2、竹筍去殼洗淨,入淡鹽水中煮熟切成細絲;
3、豬肉切成細絲, 放入鹽、料酒、幹澱粉拌勻醃製15分鐘;
4、炒鍋燒熱加油,入肉絲煸炒至顏色變白盛出;
5、另起油鍋,熱到八成時,入筍絲、枸杞頭大火快速煸炒,加鹽、白糖, 加入肉絲炒勻即可。
馬蘭頭——最清新
因為耐貧瘠又善於傳播種子,所以路邊野外常能見到馬蘭這植物——莖幹細長、夏天盛開藍紫色帶著清香的小花。我們所食用的則是它新鮮萌發的嫩葉片,分為青梗紅梗兩種,雖說春秋二季皆有產出,但相比之下還是春季的馬蘭頭更加喜悅可人。
馬蘭頭的清新,用《蔬食齋隨筆》裡引用的詩句來說,是「洵美草木滋,可以廢粱肉」。翠嫩的外形,沁人心脾的滋味,當然是作為前菜和開胃小食的絕佳選擇。不少酒家的前菜就是剁碎的馬蘭頭拌以香乾麻油,《隨園食單》裡的做法則是「摘取嫩者,醋合筍拌食,油膩後食之,可以醒脾」,最大限度激發其中的小清新氣質。
香乾馬蘭頭
主料:
香乾(適量)、馬蘭頭(適量)
調料:
糖(適量)、麻油(適量)、雞精(適量)、鹽(適量)
做法:
1、香乾切洗淨切絲。
2、均勻的把絲改刀成小粒裝。
3、馬蘭頭洗淨待用。
4、馬蘭頭焯水,用涼水衝洗擠幹水分,改刀切末,和切好的香乾拌勻,加入鹽、糖、雞精麻油拌勻即可。
薺菜頭——最流行
薺菜大概是最為人所知的一種野菜了。早在《詩經》裡便有「其甘如薺」的句子,辛棄疾則寫過「春在溪頭薺菜花」,蘇東坡也盛讚之「天然之珍,雖小甘於五味,而有味外之美。」更何況還有個對它欲罷不能的陸遊,讚嘆薺菜美味的詩不在少數;這樣一來,薺菜想不出名都難吧。
不過這小野菜本身也很爭氣——分布廣,生性強健,大江南北隨便找片草地森林都能見到它的蹤跡。更不用說它鮮美的味道了,無論清炒、做湯、剁碎做餡料,都別有風味。帶著鋸齒的翠綠薺菜葉在每年的三四月間最為鮮嫩,等到細碎潔白如米粒的薺菜花開起來,那多半已經老了,看雖好看,食用品質卻有所下降。
薺菜煎蛋餅
主料:
薺菜(適量)、雞蛋(適量)
調料:
蔥(適量)、油(適量)、鹽(適量)
做法:
1、準備材料。薺菜擇洗乾淨。
2、開水鍋裡滴幾滴油再加少許鹽,將薺菜用沸水綽燙一下。
3、攥幹水分後,切成碎末。
4、薺菜裡打入3個雞蛋,再加入切碎的蔥、加適量鹽。
5、攪拌均勻。
6、平底鍋裡加油燒熱,倒入薺菜雞蛋液。
7、一面煎熟後翻面煎至金黃色即可。
8、切或不切裝盤盛出。
小竅門:
1、薺菜是野菜,油要稍微多一點會更香。
2、薺菜洗乾淨後綽水然後冷凍起來,在沒有薺菜的季節裡,也可以品嘗到。
香椿頭——最個性
幾場春雨過後,鮮活萌發的香椿葉芽如同綴滿高枝的瑪瑙翡翠,無怪乎早早就點亮了老餮們的眼球。不過它的性質和榴槤有一點兒像:愛的人愛到骨頭裡去,嫌的人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這味道。這都要歸因於其中所含的揮發性芳香物質——香椿素,而香椿頭健胃開胃的功效也是由它而來。
香椿頭品類很多,一般分為紫香椿和綠香椿兩種。前者色深而香氣厚重,後者色淺而香氣清淡。但因為新鮮香椿頭含有一定的亞硝酸鹽,烹製前需要經過沸水汆燙,葉子的顏色也會由深淺不一的嫣紅變成鮮綠色。不同於一般野菜的清簡,香椿頭含有充足的維生素E和蛋白質,以濃鬱滋潤見長。這也是為何菜譜裡多半將之搭配雞蛋、豆腐等食用,吃來令人齒頰留香。
香椿炒蝦仁
主料:
香椿(適量)、蝦仁(適量)
調料:
鹽(適量)、蛋清(少許)、水澱粉(適量)、料酒(適量)、蔥(適量)
做法:
1、香椿洗淨,去除根部,切成約1釐米長的小段備用。
2、蝦仁洗淨,用刀從蝦背部切開,不要切斷,挑出砂線。
3、將處理好的蝦仁放入容器中,加少許料酒、水澱粉、蔥薑末、蛋清少許上漿。
4、鍋中倒油燒熱,下蝦仁滑至8分熟。
5、倒入香椿杆,加鹽炒軟。
6、再倒入香椿葉略炒即可出鍋。
小竅門:
香椿杆部較硬,所以要將香椿的杆和葉分開炒,這樣口感才能一致,蝦仁在炒的過程中會有一些汁液流出浸入香椿中,非常鮮,所以這道菜無須加雞精之類的增鮮劑。
苜蓿頭——最溫柔
苜蓿是苜蓿屬植物的通稱,但真正被江浙人拿來入饌,並親暱稱呼為「草頭」「秧草」的,乃是黃花苜蓿的嫩葉,也叫做南苜蓿、金花菜的。和大部分豆科植物一樣,黃花苜蓿全株可用作綠肥和飼料,標誌性的外形則是在於點點小黃花和圓潤鮮嫩的三片小葉,以至於也有不少人以為這就是傳說中的「三葉草」——嗯,雖說三片葉子的小草都能被許以這個名號,但苜蓿頭的引人入勝,恐怕並不在於玩賞,而是它那一股清鮮柔美的好味道。
宋朝人林洪的《山家清供》裡早早就記載了「苜蓿盤」的做法,事到如今,一道酒香草頭也還是陽春三月裡最討喜的時令小菜。柔嫩碧綠的嫩葉在白酒或黃酒的激發下把草本清香發揮至最大,入口即化的溫柔讓每個邂逅的食客都拒絕不了。江浙滬一帶烹飪江鮮、水產時也常以苜蓿頭輔之,更有醃漬作為鹹菜下粥的,取的都是這樣的一股溫柔勁兒。
苜蓿窩頭
原料:
苜蓿、小米麵、豆面、玉米面(只用一種面也可以)、鹽少許、蔥、姜
做法:
1、苜蓿擇洗乾淨,蔥、姜切末
2、小米麵、豆面、玉米面倒入盆中,放入苜蓿、鹽、蔥、薑末
3、和成麵團,餳15分鐘
4、抓一麵團,用拇指捏出窩頭狀
5、上鍋蒸25分鐘即可
小貼士:
紅斑性狼瘡的病患者,要避免食用苜蓿芽。
豌豆頭——最內涵
幾種野菜裡,最有內涵的大概就屬豌豆頭了。《詩經》裡的「採薇採薇,薇亦作止」,王績的「長歌懷採薇」,文天祥的「夢中行採薇」,這「薇」就是豌豆頭的古稱;不過,它與我們尋常所食的豌豆也並非同一物種,外形、習性、生長期都略有區別。野豌豆不僅嫩莖葉風味頗佳,莢果、根部也都可以食用,所以前人呼之「救荒野豌豆」,還真是很名副其實的。就連叔齊、伯夷拒食周粟而躲入山林,也是靠食用野豌豆維生,故而「採薇」也帶上了清高隱逸的氣息。
野豌豆多半匍匐成片生長,春日初生的莖枝細軟如絲,葉片則好似尚未豐滿的羽翼。口感確是溫柔纏綿,但「吸油」功力也不一般,因為纖維素含量高,莖葉又纖細蜿蜒,必須要花上比其他野菜更多些的油脂來中和其中的生澀感。
蒜泥豌豆尖
材料:
豌豆尖適量;大蒜2瓣;鹽少許;花生油少許
做法:
1。準備材料。將豌豆尖摘洗乾淨濾水,蒜剁成蓉;
2。鍋內放少許油燒熱,下入蒜泥炒香後,放入豌豆尖翻炒,汲一點水,能最大限度的保存豌豆尖不變色,減少水分的散發;
3。放少許鹽調味,裝盤即可食用。
小蒜頭——最低調
薤(xiè)白這個名字多見於植物志和藥用詞典,作為菜餚,平易近人的俗名倒是不少——山蒜、野蒜、茆蒜、團蔥、小根蒜,都可稱呼之。比起前幾種青翠新鮮顯山露水的野菜,小蒜頭該是很低調的一種了。春天萌發的時候,夾雜在草叢裡的纖細葉片一不小心就會被忽略,比起蒜的形象似乎也更接近蔥;唯一能證明身份的是略膨大的地下鱗莖,整個春夏都是採收它們的好季節。
小蒜頭的氣味辛辣,並不遜色大蒜,據說西部地區會用它來包餃子或者烙餅。雖說嫩莖葉和鱗莖都可以食用,但好像鱗莖更勝一籌,除了鮮食,也經常會被用來醃漬作為小菜食用的。至於南方常見名為「藠頭」的鱗莖食物,和小蒜頭並不一樣,是來自另一種蔥屬植物——薤(A. chinense)的鱗莖,味道和形態都略有區別。
小根蒜盒子
原料:
小根蒜半斤左右,酸菜餡半斤左右,雞蛋兩個,麵粉500克
調料:
鹽、胡椒粉、醬油、蠔油、調和油、芝麻油各適量
做法:
1、小根蒜洗淨後瀝乾水分。
2、剁成碎末,不用剁的太碎,有點顆粒感更好。
3、酸菜芯剁成餡。
4、雞蛋裡加入足夠多的鹽打散。這裡足夠多的鹽指的是整個餡料的鹽,拌餡的時候就不用再加了。
5、鍋裡放入足夠多的油,指的也是整個餡料所用的油,將雞蛋炒熟後,用鍋鏟弄碎。
6、放入剁碎的小根蒜。
7、放入酸菜餡拌勻。
8、加入胡椒粉、醬油、蠔油、芝麻油拌勻,餡料就調好了。
9、麵粉用八、九十度的開水燙過後和成麵團。這個工作可以在調餡前搞定,這樣比較節省時間。
10、靜置半小時以後將麵團揉勻。
11、搓成長條後,用刮板切成大小適中的劑子。
12、將劑子用手按扁。
13、用擀麵棍擀成圓片。
14、放上適量餡料。
15、上面蓋上一片圓片。
16、邊緣捏緊後,捏成花邊。
17、平底鍋放油燒熱,放入盒子烙。
18、兩面烙至金黃後即可取出食用。
小竅門:
1、小根蒜比較辛辣,所以做餡的時候一點要加點別的菜,一半一半的比例即可,因為我小時候吃的都是跟酸菜搭配烙的盒子,不知道搭別的是什麼味道,哪天可以試試加點別的蔬菜,比如白菜、芹菜等。
2、有了小根蒜,蔥姜蒜都可以省了。
3、烙盒子的面一定要燙麵的才柔軟好吃熟的快。
4、一定要小火慢慢烙,一面烙熟以後翻面,兩面金黃色就烙好了,火大容易外焦內生哦。
蕨菜頭——最異形
若說外形,蕨菜頭該是最獨特的一個。三月初生的嫩葉蜷曲尚未開展,猶如龍頭,又好似握緊的拳頭,故而有龍頭菜、貓爪子、佛手菜、拳頭菜等別名。別看它形狀古怪,口感卻最是幼嫩溫柔,焯水後涼拌或者炒肉絲都有好味道,有點類似吃粉條卻更為細滑清爽。不僅如此,身為原始的蕨類植物之一,蕨菜的根狀莖也可用於提取澱粉,在饑荒年歲裡一度是用以充飢的重要食物來源。
不過,蕨菜也是種很有爭議的蔬菜,「抗癌」與「致癌」的說法同時出現在它的身上。前者多半以其純天然的習性附會而來,後者則是源自其中所含的原角苷——它具有一定的致癌能力。雖說一切拋開劑量談毒性的行為都是耍流氓,但是美味的蕨菜還是不要過量食用為好,而且如果想要品嘗這一美味的話,下鍋調味之前一定要記得用沸水汆燙以減少原角苷。
韓式拌蕨菜
主料:
幹蕨菜(100克)
調料:
蔥段(適量)、蒜末(10克)、辣椒粉(5克)、色拉油(10克)、韓式辣醬(10克)、鹽(適量)、韓式糖稀(10克)、香油(5克)、熟芝麻(適量)
做法:
1、幹蕨菜用溫水浸泡2-3個小時至軟。
2、然後入開水中煮上30分鐘。
3、蔥切段,蒜切末。
4、和煮好的蕨菜瀝乾水分切段放入碗中。
5、加入鹽。
6、加入韓式辣醬。
7、再加入韓式糖稀拌均勻。
8、鍋中加入色拉油燒熱,加入辣椒粉炸香。
9、然後把炸好的辣椒油澆在碗中。
10、在加入香油,熟芝麻。
11、全部拌均勻即可食用。
小竅門:
1、蕨菜要提前泡製發漲,然後煮熟,可多煮一時,或者嘗一嘗,能咬動有脆感就好了。
2、韓式糖稀如果沒有,就用蜂蜜或者白糖代替。
3、拌好的蕨菜可以放置一時,讓它入味更好吃,吃不完的放入冰箱冷藏。
菊花腦——最特色
顧名思義,菊花腦正是「菊花」的一種,從它的學名不難看出與南京的不解之緣——種名「nanjingense」正是由「Nanjing」而來。這看起來與野菊花幾乎別無二致的小植物,雖然在江蘇、安徽、湖南、貴州一帶都有野生,卻因為清爽剔透的口感而成為金陵人餐桌上的至愛,並逐漸走上了栽培蔬菜的道路。
春夏時節初生的菊花腦嫩莖葉具有最佳口感,入夏之後則木質化得厲害,滋味也變得枯槁苦澀起來。帶著菊科植物特有的芳香性揮發精油,菊花腦的味道異常清灼凜冽而提神醒腦,翠綠葉片打入絲絲雞蛋融成一碗金玉交錯的湯,足夠提神醒腦沁人心脾。不僅滿足食慾,貌似還有點解春困的用處呢。
菊花腦銀魚蛋湯
主料:
菊花腦(適量)、雞蛋(2個)、銀魚乾(適量)
調料:
鹽(適量)、味精(適量)
做法:
1、菊花腦洗淨撕碎
2、雞蛋打勻
3、煮一鍋清水
4、待水開時放入菊花腦、小銀魚
5、最後倒入蛋液
6、湯出鍋前放少許鹽
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把知識分享給小夥伴們!你可以點擊右上角按鈕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關注「臺誠膳食」,每天提供飲食、菜譜常識與健康大全微信號:dgtaicheng888 (臺誠膳食)企事業單位飯堂承包的首選——東莞臺誠膳食管理服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