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銳
「這是一個lucky sign!」當電影《寵愛》裡那隻名為「小叮噹」的粉色家豬終於爬上了樓梯,導演楊子忍不住發出了歡呼。對於這名現場最難控制的「演員」,楊子回憶起來忍不住說出更多的故事。
「有一場小叮噹追逐楊子姍的戲,它需要踏上一個軟墊,當時訓練師沒有預想到軟墊的高度和硬度,但豬的腳是這樣的,」楊子伸出兩根食指比出一個V型,「站上去之後它重心不穩,就會有些慌,注意力被分散,走位不能控制,這既考驗訓練師,也考驗演員。」
楊子說的這場戲是《寵愛》六個故事中的一段小情節,楊子姍與鍾漢良飾演一對情侶,兩人甜蜜恩愛,論及婚嫁之時,女方才發現男友在家養了一隻寵物豬,對豬的寵愛到了可以在家建立一個「豬豬樂園」、為方便它活動搭建專屬電梯的程度,於是女友與寵物豬的愛恨情仇就此開始。
「這部電影的主題其實是陪伴。但是通過小動物的角色,我想講的是人和人之間的故事。」楊子說。
從類型與題材、主創陣容而言,《寵愛》都是國內電影市場少有的作品。類型上,《寵愛》以多線敘事的形式將6個關於親情、友情、愛情融合在一部電影裡。
題材上《寵愛》結合了各類情感、喜劇與萌寵元素,人類感情與動物之間產生牽連,溫暖治癒,純真又珍貴。
主創陣容上《寵愛》幕後有著好萊塢動物統籌、訓練師的輔助,故事中的三隻狗、一隻貓均來自好萊塢,主演則集齊了于和偉、吳磊、張子楓、鍾漢良、楊子姍、陳偉霆、鍾楚曦、檀健次、闞清子、郭麒麟、李蘭迪等全明星陣容。
「這種類型、這樣的題材,在這樣的一個檔期,我覺得一定可以給大家帶來溫暖,受到很多年輕人關注。」在《寵愛》的超前首映禮上,作為監製的徐崢毫不掩飾對電影的期待。「我覺得是非常適合賀歲的。」
事實或許也是如此,12月31日《寵愛》上映首日排片達到40.1%,首映日預售達到6348萬,燈塔上媒體預測其最終票房平均數值達到6.90億。
兩年周期、徐崢監製、貓狗豬14位「演員」,什麼構成了《寵愛》?
《寵愛》一共有兩位編劇,一位是楊子,一位是參與過《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畫皮2》等作品編劇的冉甲男,劇本的構建時間或許比公眾預想中更長。
(《寵愛》導演 楊子)
「之前是冉甲男老師,她創作了4稿,大概花費了兩年的時間。」楊子說。電影中于和偉與李蘭迪那段圍繞著寵物貓「呼嚕」的親情故事,吳磊與張子楓圍繞金毛狗「小札」的友情等故事最初雛形均源自於冉甲男的創作。
「劇本後邊幾稿是我和徐老師一起創作的,花費了10個月。」這10個月的時間裡楊子為《寵愛》加上了「外賣小哥」郭麒麟與流浪狗巴頓的故事,並進行一些角色調整。
「故事裡已經有了高銘(于和偉飾演)這樣的精英階層,我想把角色類型、寵物形象都再拓寬一些,所以加上了阿德(郭麒麟飾演)這樣為了生活艱難打拼的小人物,巴頓也不是一隻一直被養在家裡的寵物狗,它在外流浪。」
在失明少年陳樂雲(吳磊飾演)與少女江楠(張子楓飾演)的故事裡還有一個有個小插曲,最初這兩個角色性別是對調的,江楠失明,而朋友陳樂云為了幫助她將寵物狗小札訓練成導盲犬。「男女編劇的視角可能不一樣。」楊子玩笑說。「我覺得江楠一個小女孩來做這些事可能更酷一點,就調整過來了。」
實際上,徐崢比楊子更先看見《寵愛》的劇本,但那時他還未確定擔任電影監製,在楊子修改完劇本後,兩人達成了共識。
「徐崢老師自己是一名導演,也是演員,同時他對電影市場有著很高的敏感度,他非常知道觀眾在想什麼。10個月的創作過程裡,他一直在我身邊,他對劇本的每一稿,每一場戲,每一個人物,甚至每一句臺詞都會有特別精準的調整,讓整個劇本更適合市場預期。」
簡單而言,《寵愛》在劇本創作上耗費了兩年又10個月的時間,6條故事線逐漸清晰,超過11位主演都確立了各自的人物個性與情感發展走向,更重要的是,劇本確立了動物演員們的特性。
電影的6段故事裡出現了6隻動物,富豪高銘飼養的寵物貓呼嚕、流浪狗巴頓、導盲犬小札、空姐方欣(鍾楚曦飾演)與編輯趙樂(陳偉霆飾演)之間的「第三者」寵物狗豪七、為漫畫家安英(闞清子飾演)與上班族羅華(檀健次飾演)牽紅線的小貓726,以及粉紅家豬小叮噹。
但實際上拍攝途中出現的動物達到了14隻。為了保證電影拍攝的順利,《寵愛》在正式開拍之前嚴格推算了時間,動物們在拍攝周期裡,多大、多高,達到什麼樣的狀態,訓練到什麼程度都進行了規劃。去年春節前,好萊塢David Allsberry等動物統籌人員已經達到國內,在青島進行動物訓練,團隊人員一共達到14人。
動物中小奶貓726與家豬小叮噹是《寵愛》在國內挑選的動物,其餘的動物演員來自好萊塢,「我們拍攝中預備了三隻小奶貓、三隻豬,其餘的動物從好萊塢帶過來,各兩隻,一隻拍文戲一隻拍武戲。」
這次拍攝也讓楊子感受到了好萊塢動物團隊的專業性,這些動物演員都參演過好萊塢電影,如飾演寵物貓呼嚕的橘貓,其實是漫威大片《驚奇隊長》裡那隻搶盡風頭的噬元獸。
「我覺得他們的一種先進理念,就是先把現場所有可能的、不可控的東西提前解決掉。來到現場的時候,出現的不是一隻動物,而是一個非常專業的演員,而且這個演員沒有脾氣,它能非常精準的走位,而且可以走上幾十遍都不變。」
但楊子賦予最多感情的是被劇組稱為「BUG」的豬,豬是現場最難控制的動物,每一次走位都收穫著現場最大的愛意與鼓勵。
「我們去了很多豬場,找合適的豬,電影裡的那些豬不是寵物豬,就是家豬,可以長到一兩百公斤的那種。我們感覺完全是看到一個孩子,站起來自己走路,它永遠在給我們一種激動,因為我們知道它完成這個動作有多難。」
為了讓小叮噹區別一般的肉豬,劇組特意選擇了豬的體重。「當時拍攝的時候豬有100斤,你能看到小叮噹的肌肉線條很美。」楊子的語氣不自覺的驕傲了起來。
多線條敘事、群像電影,《寵愛》能否打破類型天花板?
各類萌寵是《寵愛》的重要看點之一,但本質上《寵愛》是一部多線敘事、全明星陣容的群像電影,楊子對電影的定位有一個發展過程。
「在《寵愛》籌備階段的時候,其實還是往寵物電影方向發展,因為電影中含有寵物元素。但是隨著我們在創作過程中豐富角色,將人物情感擴大之後,會發現你如果單純的定義這是一部寵物電影,其實局限了電影承載的內容,《寵愛》更多的是人和人之間的情感,是情感的多層面呈現。」
電影中的6段故事,從親情到愛情、友情,看似平行發展,但人物與場景之間都有著聯繫。如楊子姍與鍾楚曦飾演的角色是閨蜜,沒有對手戲,通過電話展現關係,闞清子與陳偉霆則是漫畫家與漫畫編輯的關係,李蘭迪與吳磊、張子楓之間是同學關係。
如何讓6個獨立的故事各自發展又彼此牽連,在同一部電影裡減少割裂感,對於導演而言是一個考驗。楊子選擇的是讓演員們保持表演風格上的一致,「我讓他們保持輕鬆,以放鬆的狀態表演,與動物一起,他們有很多真情流露的東西。」
另一方面是在空間場景上保持聯繫,「我儘可能讓觀眾感覺到這6個故事是發生在同一個小區裡,在視覺可能不會太注意,但其實都是連接的。」
而阿德與流浪狗巴頓這條故事線,是《寵愛》中拍攝時間相對最長的戲,最後有一場眾人挽救巴頓的群戲,所有人同框出現,給6段故事形成了最強連結。
萌寵搭配全明星陣容,《寵愛》無疑是符合電影市場審美的類型商業片,但就從類型上而言,依舊存在風險。此前國內的多線條敘事的群像類型片口碑與票房都不算突出,如2010年上映的《全城熱戀》,2012年趙薇、舒淇等主演的《LOVE》,2016年張一白、管虎等眾導演執導的《奔愛》等,大多都反響平平。
國外類似《真愛至上》《新年前夜》這類電影在國內都很受歡迎,但國內嘗試過的同類型結構電影,相比之下並沒有得到觀眾很高的反饋。
「我希望能拍出一個作品,讓更多觀眾願意接受這種結構電影。這種結構類型片在國內已經越來越少了,因為大家不敢拍了,要找那麼多的演員,市場反饋還不高,容易費力不討好。但其實如果作品完成度高,這會是一個非常錦上添花的類型片。」楊子說。
《寵愛》在賀歲檔上映,對楊子而言不是沒有壓力,但他又覺得十分合適。「賀歲檔我覺得特別合適,因為我們是奔著合家歡去的,在這個節日氣氛下,《寵愛》很適合。但壓力肯定也有,我們畢竟是挑戰了一個之前並沒有被市場完全驗證的題材,畢竟寵物元素加上多線條敘事的類型片,電影市場之前基本沒有出現,所以《寵愛》這次需要接受市場的考驗。」
這是2019年的最後一天,國內年度票房截至寫稿時間達到637.66億,離預計的650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寵愛》對於電影市場的意義,或許在票房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冬日裡為所有人增添一份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