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一生是相當偉大的,他智謀超群善於用人,沒有好壞之分

2020-12-12 皓大星王者視頻

曹操為什麼會惹大家爭議呢?我認為曹操是英雄,沒有曹操就沒有三國統一,總不能人人都像劉備那樣顧慮重重,由於他的顧慮害死多少人才。曹操一生沒有稱帝,統一了北方,極大地維護了瀕臨倒塌的漢王朝!尊重漢獻帝不錯,尊重百姓的勞動成果!任何人任何事都具有二面性,不可一概而論,下面我就簡單來說一下曹操是好是壞?曹操壞的一方面,殺了呂伯奢,大家都在電視劇中看到曹操在王允府上得到七星刀,準備刺殺董卓,失敗後倉皇逃走。

在無奈之下,曹操去找父親的故交呂伯奢,希望在他家裡避避風頭,接下來的事情觸動了大家的神經,也超乎了常人的想像,他聽到外面有磨刀的聲音,以為要殺他,於是曹操殺了呂伯奢老少全家,又在路上碰見呂伯奢本人,也死在他的刀下,曹操生性多疑,手段非常殘忍。站在漢獻帝的立場評價的話:曹操是奸佞,是亂臣賊子!可你站在一個客觀的的立場上評價的話又不一樣了!此時勢力不大的曹操向當時以及後世的人們展現了他出色的政治頭腦!

那就是迎天子重整朝廷體制!挾天子以令諸侯!對於百姓而言你能給他們帶來好的生活你就是一個好的領導。誰當皇帝都無所謂反正也輪不到普通人。對於政治對手劉備孫權來說曹操是競爭對手,是敵人!對於末代天子劉協來說曹操當然是個大大滴壞人了,奪了他的江山!今天的讀者,看到過很多曹操的詩詞,感覺曹操是一個很同情人民的苦難,是一個悲憫的英雄人物,但諷刺的是,史書記載,真實的曹操,卻是一個極其殘暴的人。

曹操早期為了吸引人才,表現得較為寬容,但後來,對忠於漢室,或不能完全依附於自己的官員、名士,都以各種藉口分別殺害,就連最重要的謀士荀彧都未能倖免,前期為他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崔琰、許攸,都死於非命。也許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人命如草芥,曹操以為可以成大事不拘小節。就他本人的品格來評價,他絕不像自己在《讓縣自明本志令》裡描述的那樣正直,其實就是一個暴君,或者兇殘好殺戮的軍閥。說他是壞人,一點沒有冤枉他。

其實沒有沒有什麼好人,也沒有什麼壞人,在那個年代勝者為王敗者寇,你不去當壞人總有人回去當壞人,曹操的一生總體來說還是相當偉大的,智謀超群,善於用人,眼光長遠等等這些都是常人不具備的優點。一個歷史人物是不是壞人,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曹操的一生總體來說還是相當偉大的,智謀超群,善於用人,眼光長遠等等這些都是常人不具備的優點。 一個歷史人物是不是壞人,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從萬裡高空看珠峰,不過是地上一坨冰疙瘩而已;但近在眼前仰視它,只能感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對曹操,乃至每個歷史人物,莫不如此。

相關焦點

  • 曹操是成功還是失敗?文武全才的他,一生傳奇
    你眼中的曹操是怎麼樣的呢?我認為曹操是個文武全才。如果排中國十大文武雙全之人,必然有曹操。雖然曹操打了一場很丟臉的敗仗,但是他的智謀依然是毋庸置疑的,三國那麼混亂的局面他能坐穩那沒能力肯定是辦不到的。曹操可以從那麼多諸侯中脫穎而出,本來就說明在三國時代他的軍事能力處於第一流。
  • 智超郭嘉武壓張遼,卻不受重用,曹操:沒人能駕馭住他!
    曹操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詩人,被稱為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曹操一生非常善於用人,身邊聚集了一眾英雄豪傑。在謀臣方面,早期曹操有智謀冠絕天下郭嘉郭奉孝,後期有能夠與諸葛亮掰手腕的司馬懿。武將有五子良將在左右,還有自己宗室的一眾猛將。
  • 同為亂世英雄,曹操與織田信長,哪個更出色?
    日本喜歡把曹操和日本戰國時代的織田信長相比,認為兩人有許多相似之處。兩人皆是有遠見抱負、智謀超群的梟雄,曹操以兗州的四戰之地為基礎,逐步吞併三分之二的天下;織田信長以小小尾張國為領地,逐步稱霸群雄。
  • 曹操之所以能在亂世之中脫穎而出,靠的就是其獨到的選人用人之道
    有人說,曹操在軍事上用兵如神。其實不然,曹操在軍事謀略方面,還是有很多不足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在量敵選將方面,他拿捏得相當到位,這是他在很多戰事中能夠抗敵無數的秘密之一。曹操「選將量敵」是一門用人的藝術,曹操精通用人之道,在管理用人方面尤為典型。在戰場上,選人、用人是把握整個戰事的關鍵。
  • 劉備手下有一謀士、堪比曹魏謀士郭嘉、諸葛亮常常稱讚其智謀奇妙
    益州地圖2、善於用人劉備圍困成都時,劉璋部下許靖想要翻牆投靠劉備,被劉璋抓住。3、定軍山之戰定軍山之戰,法正謀略展現最巔峰的一戰。建安二十二年,當曹操降服張魯,平定漢中之後並沒有乘勝追擊巴、蜀。只留下夏侯淵、張郃二人留守漢中。法正的超群才智發現了端倪,「定是曹操內部出現了問題。以夏侯淵與張郃並不是我們的對手,如果我們前去徵討,一定能夠戰勝並且奪取漢中」。
  • 雄霸天下的梟雄曹操他是如何走向成功的?
    話說三國時期群雄割據一方,他們各自分有各自的勢力,並且他們都想打敗對方,進而增加自己的勢力範圍,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曹操就是從中脫穎而出的梟雄豪傑。他是當時最大的割據勢力,他稱霸一方虎視著整個天下。第一個因素,曹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知人善任,唯才是用,是他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曹操善於用人才,很有見識,很有魄力,比如在曹營功勞卓著的「五虎良將」有樂進,呂布帳下的張遼,楊奉帳下的徐晃,袁紹帳下的張郃,鮑信帳下的于禁,這些人除了樂進之外,其他的人都是從曹操對手那裡過來的將領,他們過來歸降時,曹操不但沒有懷疑他們,而且還非常重用他們
  • 賈詡兩次大敗曹操,曹操卻不計前嫌重用賈詡,讓他手下人才濟濟
    若是沒有人才,那麼就不可能在事業上成功。對此曹操就說一句話:「我從起兵平定暴亂,一直到今天,有了19年時間,每次徵戰必勝,難道只是我的功勞嗎?這其實都是賢能之士的力量。」 在選擇和使用人才上,曹操有著政治家獨特的氣魄,他能夠不拘一格,唯才是舉,就連在宛城之戰中,因為賈詡的參與,讓他的大兒子曹昂和猛將典韋因他而死,曹操還是能夠做到對賈詡禮遇有加,給他很好的優待,這也讓曹操的帳下人才濟濟。其實賈詡在投靠曹操之前,曾經打敗過曹操兩次的。那這兩次戰爭是怎麼回事呢?
  • 劉邦成功的秘訣,在於他巧妙的用人之道,避其所短,用其所長
    如果情況是前者的話,那還好說,意見不合的問題,只要智謀團隊及時提出異議和指導方針,那都是可以解決的問題。但如果恰巧是後者的情況,那問題可就要嚴峻的多,這就要考慮的這個「鬧事」者,他在團隊的影響,對他做出的行為會不會對其他人產生影響。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參考漢朝的開國君主——劉邦,他的做法。
  • 曹丕文不成武不就,為什麼能成為曹操繼承人?曹操:他真能裝
    曹丕文不如七步作詩是曹植,武不如衝鋒陷陣的曹彰,智不如早慧的曹衝,文不成武不就,曹操為什麼選他當接班人呢?首先曹丕的運氣是非常好的,由曹操原配丁氏養大的曹昂,在張繡叛亂時為保護曹操戰死,曹操最疼愛的小兒子曹衝早夭,這就大大減小了曹丕的競爭壓力。至於曹鑠、曹據、曹熊等十幾個兄弟,要麼早夭,要麼當時年紀太小,要麼沒有實權。當時有力競爭者也就剩下大家熟知的曹彰和曹丕和曹植。
  • 中國傳統之治⑥|任人唯賢、選賢與能的用人標準
    安邦治國者,沒有不以用人為先的。遠追上古,商湯任伊尹滅夏,武王用太公伐紂;東周紛亂,齊國依管仲、晏嬰以稱強霸,秦國據商鞅、韓非乃得一統;漢魏以來,劉邦識張良、韓信而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劉備招臥龍、鳳雛始得「三分天下」之勢。中世以後,唐有太宗啟魏徵於敵營,成就貞觀名相;明有洪武勸伯溫於草莽,奠定新朝基業。
  • 曹操最著名的三首詩文,讀懂他一生為人處世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曹操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有人說他是英雄,有人說他是奸雄,拋開所有的標籤,其實,他也是個普通人,有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慾。怎樣認識曹操,隱娘想分享他的三首詩文,看透他一生的為人處世。
  • 三國歷史:為什麼說曹操的一生輝煌有一半都是荀彧的
    在東漢末年的歷史上我們都知道曹操是一代梟雄,也是一代英雄,他在混亂的東漢末年統一了中原大地,平黃巾、定河北、徵烏桓、收荊州,天下九州得其六,是多麼輝煌和榮耀啊!曹操之所以能夠取得這些榮耀,並不是他一個人能做到的,他也需要招賢納士為己用,曹操手下有一個大名鼎鼎的荀彧。這個人想必大家都知道,曾經有傳言說曹操一生的輝煌功績有一半是荀彧的!為什麼會這樣說呢?第一:曹操最初起兵得到了荀彧為首的穎川士族的支持。
  • ...今日公布的武將是以智謀見長的真田昌幸,他利用智謀轉投不同主...
    年末戰略遊戲大作《信長之野望14:創造》今日武將又已經正式公布!今日又是誰呢?一起來看看吧!  點擊進入遊俠信長之野望論壇和全國玩家進行交流討論  今日公布的是以智謀見長的真田昌幸,他利用智謀轉投不同主君,以至豐臣秀吉曾評價其為「表裡比興之者」。  真田昌幸(1547~1611),戰國時期得享盛名的智將,幸隆三子,幼名源五郎。
  • 曹操是有偉大抱負的政治人物,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呢?
    其實給曹操一生事業造成最大的阻力,是他自己曾經說過一句天下人都不敢說的話: 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這麼一句大實話,因此把他列為敢說真話的小人。 一般之小人心裡如此想但不敢說出來,而君子就更不屑於說如此之言。曹操為自己的事業用一些手段拼博一生展示自己的才華,實現自己人生目標,從人本主義論算個奸雄,但不算壞人。
  • 不可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說說曹操不殺劉備的遺憾
    建安元年,「呂布襲劉備,取下備」,劉備投奔曹操。程昱對曹操說:「觀劉備有雄才大略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曹操以「方今收英雄裡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為由而拒絕。
  • 讀《三國演義》感悟用人之道
    我讀《三國演義》感悟出許多用人之道。領導喜歡用什麼樣的人?這是很多求職者和正在職場上打拼者關心的敏感話題。 得人才者得天下。曹操很早就認識到,若想創下帝國之業,人才是基礎。他最難能可貴的是用人不疑。許攸自袁紹陣營來投奔,張遼懷疑有詐,但曹操卻深信不疑。許攸不負重望,提出了劫烏巢軍糧的妙計。
  • 他是曹操最正宗的軍師,卻一生低調,生病時曹丕都在床下禮拜
    荀攸很是氣憤,於是秘密聯絡朝廷中心向國家的人,準備刺殺董卓,沒想到事情還沒有開展就被董卓發覺,於是荀攸被抓起來進了牢獄,好在董卓被王允設計擊殺了,於是荀攸被從牢房放出來了,但是他見朝廷已經動蕩不安,於是棄官回鄉。後來朝廷覺得荀攸才華出眾於是重新徵召他,荀攸為求避禍,請求擔任蜀郡太守,無奈前往蜀地的路太難走,無法通行,於是荀攸就停留在荊州。
  • 從唯才是舉令看曹操的用人原則,他為何反感清流名士?
    曹操是個黑白兩道通吃的頂尖高手,他本身文治武略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即可以愛才如命,又可以濫殺無辜,都是從順不順從自己的意志決定的。 曹操年輕時放蕩不羈,不修品行。從他那句名言:「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來看,曹操是不屑道德修養的,表現出極端自私的心態。
  • 任人唯賢、選賢與能的用人標準
    遠追上古,商湯任伊尹滅夏,武王用太公伐紂;東周紛亂,齊國依管仲、晏嬰以稱強霸,秦國據商鞅、韓非乃得一統;漢魏以來,劉邦識張良、韓信而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劉備招臥龍、鳳雛始得「三分天下」之勢。中世以後,唐有太宗啟魏徵於敵營,成就貞觀名相;明有洪武勸伯溫於草莽,奠定新朝基業。墨子說:「入國不存其士, 亡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