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玉樹庭花後,又向江都月下聞,歐陽修這兩句詩有什麼深意?

2020-12-14 老街味道

前言

歐陽修有詩《贈歌者》云:

病客多年掩綠樽,今宵為爾一顏醺。可憐玉樹庭花後,又向江都月下聞。

一開始讀到這首詩會奇怪,歐陽修自稱醉翁,難道多年不飲酒嗎?陳後主在金陵被俘,死於洛陽,為什麼說在江都聽到玉樹後庭花呢?

一、詩酒不離身

這首詩創作時間為慶曆八年(1048)或皇祐元年(1049),歐陽修當時他大約42歲。

在慶曆五年,他因參與慶曆新政被貶謫。先後在滁州、揚州、潁州、應天府任職。這首詩寫於揚州。

《醉翁亭記》就寫於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正是歐陽修被貶為滁州太守的時候,文中寫到:

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慶曆七年時,歐陽修又有《懷嵩樓新開南軒與郡僚小飲》:

繞郭雲煙匝幾重,昔人曾此感懷嵩。霜林落後山爭出,野菊開時酒正濃。解帶西風飄畫角,倚欄斜日照青松。會須乘醉攜嘉客,踏雪來看群玉峰。

從歐陽修的詩文中,可以看出這些文人詩酒不離身。僅僅歐陽修他的詩詞中,就有200多首帶有酒字。

而這首《贈歌者》大約寫在慶曆八年左右,當時他自稱「病客」,而且說自己「多年掩綠尊」。難道他真得戒酒了嗎?

二、多年掩綠尊?

「病客」,未必是身體得了什麼大病,微恙也是病身。歐陽修說自己因為身體不舒服,已經「多年掩綠尊」 ,難道歐陽修真的戒酒了嗎?這個很難說了。

黃庭堅是戒過酒的,他還寫過一首《西江月》(老夫既戒酒不飲,遇宴集,獨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詞,援筆為賦):

斷送一生惟有,破除萬事無過。遠山橫黛蘸秋波。不飲旁人笑我。花病等閒瘦弱,春愁沒處遮攔。杯行到手莫留殘。不道月斜人散。

你們喝吧,我就不喝了,給您們填詞唱歌助助興可以吧!

歐陽修是否戒酒不得而知,詩中的意思也許是一種誇張,我已經多年不喝酒了,今天為你們破例:

病客多年掩綠樽,今宵為爾一顏醺。

第一句,先作了一個人設,然後自我否定,因為是「為爾」,所以就再喝幾杯吧。不知道這位歌女是否很感動。

不過我們看來,這只不過是文人的逢場作戲而已。

三、可憐玉樹庭花後,又向江都月下聞

歐陽修的第二句詩寫到:今宵為爾一顏醺。

讀到這裡,我們還要考慮,這位歌者何德何能,可以讓歐陽修為其破例呢?

歐陽修自問自答,答案是:

可憐玉樹庭花後,又向江都月下聞。

玉樹庭花,即陳叔寶的《玉樹後庭花》: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

陳叔寶還有殘句云:

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

因為陳叔寶的亡國經歷,使得《玉樹後庭花》帶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唐朝詩人杜牧曾有詩云: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泊秦淮》

歐陽修說,因為我聽到《玉樹後庭花》再次出現在人間。言外之意是,聽到你的歌聲,引起了我的無限感慨,所以不妨「一顏醺」。

四、為什麼又向江都月下聞

不過,陳叔寶生活在金陵,杜牧寫的也是金陵的秦淮河,為什麼歐陽修寫「又向江都月下聞」呢?

江都即揚州。

和陳叔寶一樣都是亡國之君的隋煬帝楊廣,就在江都政變中丟了性命,葬送了隋朝的大好江山。

楊廣和陳叔寶有什麼關係呢?

晚唐另一位大詩人李商隱曾經有詩《隋宮》云: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詩中有句: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楊廣呀,假如你地下遇到了陳叔寶,你是不是還笑話陳叔寶呢?

陳叔寶亡國以後,稱為隋朝的俘虜,依然沉湎酒色,醉生夢死。陳叔寶病死後,楊廣給了他一個羞辱的諡號「煬」。

沒想到多年以後,楊廣自己重蹈覆轍,也被唐高祖李淵給了一個「煬」字。

正如杜牧《阿房宮賦》中所說: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之所以寫江都,首先是因為歐陽修就在江都,另外聽到類似於《後庭花》一類的歌女曲,難免不會想到荒淫誤國的陳叔寶和楊廣。結尾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了聯想的空間。

結束語

歐陽修這首詩中,「今宵為爾一顏醺」的原因,可能因為聽到了亡國之音,遂有今古之嘆。

也有一種可能,就是為了誇讚歌女的表演比較精彩,所以「紅粉贈佳人,寶劍贈壯士」,我為此而飲酒賦詩。

或許,歐陽修故意包含這兩重意思,任由讀者自己去思索吧。

@老街味道

相關焦點

  •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納蘭這首詞中的幾個小故事
    前幾天回答了一個文問題:納蘭一生一世一雙人,背後有什麼故事。題主的問題中,有個錯別字,納蘭詞中的這句不是「一生一世一雙人」,而是「一生一代一雙人」,出自納蘭性德的《畫堂春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 歐陽修最美的10首詩,空靈蘊藉,淺近自然,和唐詩大異其趣!
    這是歐陽修最負盛名的一首詩,全詩沒有任何生僻字,也沒有唐人七律中的氣度和力度,平和自然,直白如話,顯得疏淡清朗,但在清朗中有空靈的意境,淡而詩味不減。2、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歐陽修 〔宋代〕西湖春色歸, 春水綠於染。群芳爛不收, 東風落如糝。參軍春思亂如雲, 白髮題詩愁送春。
  •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這兩句詩有什麼深意嗎?
    問題:「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詩什麼意思?前言這兩句詩出自唐朝詩人王維的《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是這首詩的名句,有人說,就是寫景的兩句詩而已,未必有什麼深意。也有人不這樣認為,相信王維這兩句隱含了禪機。我們先從這兩句開始,然後欣賞一下整首詩,看看哪一種人說的有道理。一、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不一定是王維的作品關於這兩句詩,首先要說明的是:行到,不是行至。
  •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裡這兩句詩有何深意?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前言這個問題本身不值得回答,只需把詩中的景物羅列一下即可。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楊萬裡的詩題是《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但是整首詩卻僅僅寫景,一句送別的詞語都沒有,為什麼呢?宋詩尚理,這首完全寫景的絕句,並不是簡單的寫景而已。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可見,楊萬裡這首詩很有深意。我們可以從朱熹的觀書有感說起。
  • 詩仙李白的一首「爛詩」,前兩句大失水準,後兩句卻把這首詩救活了
    詩仙李白的一首"爛詩",前兩句大失水準,後兩句卻把這首詩救活了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在大家心目當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在我心裡,他是一個張狂的人,別的不說,走遍大江南北,高興了就在牆上寫詩。
  • 歐陽修的這首詩比較冷門,卻是惜春詩中的高作,值得一讀!
    北宋詩人歐陽修就是寫惜春之情的高手。他在《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中的「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就把對春天的惋惜之情,寫得既纏綿悱惻又優美動人。當然除了這首我們耳熟能詳的名作外,歐陽修也有著許多相比較而言,略顯冷門卻值得一讀的惜春高作。如《豐樂亭遊春·其三》。它是歐陽修組詩作品《豐樂亭遊春三首》中的第三首。
  • 歐陽修的詩有哪些?歐陽修的詩詞全集161首
    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顧乳者劍汝而立於旁,因指而嘆,曰:「術者謂我歲行在戌將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見兒之立也,後當以我語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其施於外事,吾不能知;其居於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於中者邪!嗚呼!其心厚於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
  • 淺評歐陽修《戲答元珍》詩,野芳雖晚不須嗟
    宋人歐陽修的《戲答元珍》就是這樣一首好詩。歐陽修(公元1007-1072)字永叔,自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他是北朵前期的文壇領袖,也是給宋代詩歌承開闢道路的人。宋仁宗三年(1036),歐陽修三十歲,時任館閣校勘。因支持改革朝政的範仲淹而得罪了保守派宰相呂夷簡,被貶為峽州夷陵縣(今湖北宜昌市)令。這首詩就是他到夷陵臺笫二年春所作。
  • 歐陽修這首詩,句句寫景,景景關情,描繪了一幅清麗明快的洞庭夜景圖
    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一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注:本詩寫於作者被貶夷陵途中。1.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首聯點明停舟的地點和時間。兩句倒裝,因「繫舟嶽陽城下樹」才「臥聞嶽陽城裡鍾」,起句樸素自然。B. 頷聯的「空江」兩個字既指洞庭湖口的空曠景象,也點明了詩人剛從遐想中醒來的一點愉悅之情。
  • 蘇軾為紅顏知己寫詩,前兩句如大白話,後兩句卻出神入化
    而本期我們要講的這首詩,即為蘇軾貶謫黃州四年後,身心由一開始的苦悶無奈變得輕鬆愉快,在即將離開黃州之時,酒席上贈送給紅顏知己李琪的。蘇軾自從得到歐陽修的大力推崇後,名聲響徹京城,很多人都慕名想來拜見。在黃州四年,他憑藉才氣獲得無價友情和百姓的愛戴,這其中既有文人士大夫,又有風月場所的歌妓。
  • 王維這句詩有多美?先被歐陽修「偷」了,後被蘇軾「偷」了
    他在開元九年(公元721年)中了進士,經歷了多年的宦海沉浮,後成為尚書右丞,故而,人們常常稱呼他為「王右丞」。王維的詩作,大致上分為兩個階段,他前期的詩,大部分都反應了現實生活,後期的詩則多是描繪田園山水的。王維不僅詩寫得好,還善於繪畫,又精通音律,能將畫、樂融匯到自己的詩中去。故而,數百年後的蘇軾曾經讚嘆道:「品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歐陽修鐵腕正文風
    他慕歐陽修之名,拿了100多首詩來請求指教,還帶了石介的推介信。歐陽修讀了他的詩,不太滿意,認為內容空洞,大多是粉飾太平之作,有的詩句也莫名其妙,很不貼切自然。如「學海波中老龍,夫子門前大蟲」之類。杜默有些不高興,說:「石介先生很喜歡我的詩,怎麼你說不好呢?」歐陽修誠懇地說:「詩文寫作貴在自然,流露的是真感實情,刻意仿古或盲目求新,把句子寫得怪怪的,這種文風不可取。
  • 這兩句詩以景抒情,道出了遊子無盡的思鄉情切……
    這兩句詩,出自宋代歐陽修的《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描寫的是遊子異鄉漂泊的孤獨與寂寞。景祐三年(1036年),歐陽修因為支持範仲淹的政治革新,寫信痛斥保守派,而被貶謫為峽州夷陵令,從此遠走他鄉。景祐四年(1037年)友人謝伯初從許州寄詩安慰他,他便寫了這首詩作答,因此詩裡面不僅表達了對家鄉事物的思念,更包含了對親友的想念。我曾想過,倘若是我去了那般貶謫之地,眼中的一切都是陌生與冷淡。恐怕,我會比詩人更加沮喪……哪怕是仍是熟悉、親切的春風,也無法去安慰一顆孤寂的心啊。
  • 被酒莫驚春睡重 賭書消得潑茶香 納蘭這兩句詩是什麼意思?
    可惜夫妻二人均短命,20歲時納蘭與18歲的盧氏成婚,三年後盧氏去世。題目中的這兩句詩出自納蘭容若紀念亡妻的《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
  • 作詩不滿意,改完後意境變了怎麼辦?其實歐陽修也這樣
    一、歐陽修也如此據說歐陽修作詩,寫完後貼在牆上時看時改,甚至作品完成後面目全非,所有的字都換掉才令自己滿意。這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之一。我們自然不能和歐陽修比,人家是精益求精。但是知道了歐陽修也會出現這種問題,起碼咱們心態是不是平和了一些呢。
  • 美女向蘇軾求詩,前兩句毫無詩仙水準,後兩句驚豔世人
    最後,有很多人涉及此案,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蘇軾人生中的低谷,正是這個低谷,讓他寫出來這首詩《念奴嬌赤壁懷古》,自稱「東坡居士」。直到下一位皇帝繼位,蘇軾才被再次使用。這時,他已經在黃州住了5年了。
  • 別有幽愁暗恨生——歐陽修《晚泊嶽陽》賞析
    別有幽愁暗恨生【原詩】晚泊嶽陽歐陽修臥聞嶽陽城裡鍾,繫舟嶽陽城下樹。正見空江明月來,雲水蒼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繫舟」安歇,旅程告一段落,依舊看不出有什麼不悅的感受。然而就在「臥聞」到「繫舟」之間的這段時間裡卻生發了許多事由與感情。或許聽到鐘聲,詩人想到「晚泊」之地距離已經不遠,於是起身隔著舷窗,向外張望,只見「空江」之上「明月來」。 「空江」則表現了大江上下惟餘莽莽的空闊之感。古詩常用環境的空闊來反襯詩人自身的孤小之感。
  • 此曲只應天上有,這首詩有2個盲點:前兩句是啥?我們理解的有誤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這句出自杜甫的絕句,果然是詩聖手中非凡品,這首詩可以堪稱詩中精品,詩詞雖然委婉含蓄,但是採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將要表達的內容表達得淋漓盡致。被許多後生用在了不少讚頌美好事物的地方,包括《中國詩詞大會》點評嘉賓康震也都用它作為開場白,但是,這首詩詞真的是一首讚頌詩嗎?
  • 「山川異域,日月同天」,這兩句詩背後,是一段感人的中日交流史
    這兩句詩太美了,讓很多網友感受到了捐贈者的脈脈溫情。中日兩國的山川不同,然而風和月卻無國界,就像善意與人性,也是沒有國界的。其實,日本人選取這兩句詩別有深意,這不是兩句普通的詩,背後是一段感人的中日交流史。這兩句詩不僅感動了今天的網友們,也感動了一千多年前一位中國高僧,並且改變了日本歷史。
  •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詩,孤獨而思念,思念而傷感
    ——唐代: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譯文秋天的夜空懸著一輪明月,月光下到處是瑩瑩的露水一片溼潤。喜鵲受到驚嚇不能安然棲息,螢火蟲從捲起的門帘飛進屋子。此時,我只獨自站在月下痴望著。論詩所謂詩,就是將心中之情,用文字表達出來。詩最開始也沒有固定的框架和格式,只因有了專門的詩人,他們有寫詩的欲望,剛開始不拘一格寫下許多詩,後來因為詩有了讀者,所作的詩歌也因之有了優劣,後來為了追求更優秀,便套用之前的佳作,漸漸就形成了一套固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