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開創大明盛世,因愛鬥蛐蛐,又被叫做「蛐蛐皇帝」

2020-12-23 騰訊網

1、大明盛世,得來不易

自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明朝以來,擺在這個新生政權面前的難題一個比一個複雜。

經過元朝後期的高壓統治,加上元末起義軍的互相攻伐,老百姓飽受苦難,他們被迫背井離鄉,謀求一線生計。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便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

為何朱元璋能夠以放牛娃的身份,奮鬥到大明朝CEO的位置,靠的就是他有一顆體貼百姓的心:從底層走出來的他深知老百姓要的是什麼。

朱元璋嚴懲貪官,大力修建養老院、福利院、免費醫院,為的就是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少有所依,壯有所用,老有所養。

朱元璋開了個好頭,明宣宗朱瞻基和他的父親明仁宗朱高熾緊隨其後,共同打造出了「仁宣盛世」。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時間雖只有九年多點,但他取得的成績卻著實不小,政治上明宣宗解決了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的奪權危機,經濟上明宣宗開展財稅改革降低百姓負擔,得到了民眾的大力支持。

因而,《明史》讚譽他: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我們對明宣宗其實並不陌生,課本上還學過一篇由蒲松齡所寫的關於他的《聊齋志異·促織》一文,在這篇文章中,蒲松齡所講的事情和明宣宗的一個愛好有關——鬥蛐蛐。

2、「蛐蛐皇帝」明宣宗

現在我們來重新認識一下明宣宗吧:有請明宣宗來為我們講解一下,您又被稱為「蛐蛐」皇帝,請問這個外號是怎麼得來的?

明宣宗朱瞻基:「提到這個我就來氣,皇帝就不能有私生活了嗎?怎麼什麼事都有人八卦呢?」

(明宣宗好蛐蛐的事,記載於明朝呂毖的《明朝小史》上,這位還寫過一本《明宮史》。)

呂毖說,宣宗皇帝愛好鬥蛐蛐,便派人去江南尋找。上有所好,下面的人自然極力討好,幫皇帝搜尋蛐蛐,這也導致蛐蛐價格暴漲,到了數十金一隻的天價。

當時在楓橋有一位糧官,被郡督派遣出去,讓他用所騎乘的馬交換最好的蛐蛐。

糧官拿著用馬交換的蛐蛐回家後,糧官的妻子就很好奇,什麼樣的蛐蛐值得用馬換呢?

糧妻出於好奇,便悄悄打開放蛐蛐的罐子,想要一看究竟,結果這一不小心,蛐蛐就跑了,糧官的妻子很害怕,最後竟上吊死了。

糧官回來後,看看蛐蛐和妻子都沒了,又傷心又害怕,他竟也上吊死了。

蛐蛐

《明朝小史》:帝酷好促織之戲,遣取之江南,其價騰貴,至十數金。時楓橋一糧長,以郡督遣,覓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駿馬易之。妻妾以為駿馬易蟲,必異,竊視之,乃躍去。妻懼,自經死,夫歸,傷其妻,且畏法,亦經焉。

後來,蒲松齡根據這則記載,改編成了一個故事《聊齋志異·促織》: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徵民間……

這兩件事都是在說明,明宣宗愛好鬥蛐蛐,還為自己奪得個「蛐蛐皇帝」的外號。

3、古人鬥蛐蛐的習俗發展史

蛐蛐又名促織、蟋蟀,早在兩三千年前的時候,古人就開始飼養蛐蛐了。

但從何時起,古人開始有鬥蛐蛐的習慣,這個並無確鑿的資料可以證明。唯一可知的是,在唐朝的時候,古人便已經有了鬥蛐蛐的習慣。

在宋代,鬥蛐蛐已經成為了一項產業,從捕捉、飼養到上市場,每一個環節都有專門的人員負責。

宋代蛐蛐市場上,市民買蛐蛐,首先要挑選的是蛐蛐的個頭,其次挑的便是飼養蛐蛐的「閒漢」,往往越專業的飼養員養出的蛐蛐戰鬥表現也越精彩。

鬥蛐蛐,又叫「秋興」、「鬥促織」,每一年的鬥蛐蛐比賽,都在秋天舉行,到時候,各個市民便會拿著自己的得意戰將,前來挑戰一下冠軍的名額。

南宋名臣賈似道便是此中強手,他醉心於鬥蛐蛐,還將養蛐蛐、挑蛐蛐、鬥蛐蛐的經驗寫成了《促織經》出版,世人因此又稱他為「蟋蟀宰相」。

鬥蛐蛐的發展巔峰期,是明清時期,「蛐蛐」皇帝明宣宗也是有利的推動者之一。

清朝的《燕京歲時記》記載,一隻上等蟋蟀必須符合如下條件,然後用白色泥罐密封:「七月中旬則有蛐蛐兒,貴者可值數金。有白麻頭、黃麻頭、蟹胲青、琵琶翅、梅花翅、竹節須之別,以其能戰鬥也。」

從古自今,一隻「上等蛐蛐」的價格,都足以讓普通人卻步,宋人記載:「萬金之資付於一啄」。

【蟋蟀罐】

明清時期,不少百姓為了捉到一隻好蛐蛐,實現脫貧致富的目的,男女老少經常是「群聚草間,側耳往來,面貌兀兀,若有所失」。

不過,任何娛樂活動都要適量才好,與其將金錢、精力放在娛樂方面,不如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這樣也能收穫很多來自親人的溫馨經歷,何樂而不為呢?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相關焦點

  • 明宣宗是個蛐蛐皇上?光緒帝是被毒死的?到底是野史還是真相?
    比如,民間流傳明宣宗朱瞻基先生喜好鬥蟋蟀,擁有蛐蛐天子的榮譽稱號。當然,這一開始只是一個民間傳說,但是隨著各種考古發現的出爐,宣德皇帝好鬥蟋蟀已經被實錘。其實鬥蟋蟀,無非就是一個個人愛好,前國家隊運動員毛劍卿,就是一個鬥蟋蟀愛好者。皇帝也是普通人,他也有自己的業餘生活,只要不耽誤他處理朝廷政務就行了。
  • 明宣宗朱瞻基,是勵精圖治的一代明君,更是樂於生活的瀟灑天子
    前言 說到朱瞻基,很多人腦海中可能會一下子會浮現出《大明風華》裡的皇太孫。朱亞文飾演的皇太孫,既是錚錚鐵骨的熱血男兒,也是運籌帷幄的腹黑皇帝,還是活潑風趣的兒臣夫君。
  • 朱瞻基:不戀女色不煉丹修道,卻在壯年英年早逝,或是蛐蛐惹的禍
    還公認的盛產奇葩皇帝,比如蟋蟀天子朱瞻基、吃喝玩樂正德帝、宅男天子嘉靖帝、曠工皇帝萬曆、木匠皇帝朱由校等等,個個都在領域內拿到了冠軍。 當然這裡面,名聲最好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蟋蟀天子朱瞻基。 朱瞻基被公認為賢明君主,從好聖孫到好太子、好皇帝,似乎天生就是皇帝命,雖然只在位十年,卻創造了仁宣之治的盛世。
  • 大明王朝的「曠世悲歌」 緣起只是明英宗的荒唐懦弱嗎?
    而且,特別讓眾人不能理解的是,這位朱祁鎮,他的父輩,不是別人,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繼「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之後,創下「仁宣之治」盛世局面的明宣宗朱瞻基。◆ 「促織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明朝第五位皇帝,他在位期間,任用賢臣,改革弊端,因其英名蓋世,政治清明,開創了「仁宣之治」,人送他一個雅號,叫做「太平天子」。
  • 明宣宗朱瞻基為何只活了38歲,英年早逝的背後是什麼
    被黑成「促織皇帝」的明宣宗明宣宗朱瞻基的爺爺朱棣以造反起家,總算從侄子手中奪了一份家業給兒孫們。凡是篡位之君,大多比名正言順的帝王們更要努力,更自我節制,直到最後死在了工作崗位上,可以說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皇帝。當朱高熾上臺時,實行了與民休息的政策,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而真正把朱高熾的「仁政」執行下來的,卻是明宣宗朱瞻基。
  • 《大明風華》女二號原型,歷史上胡善祥的結局,宣宗就是看不上她
    劇中女二的原型就是歷史上倒黴的明宣宗第一任皇后——胡氏。歷史上胡氏確有其人,而且真的叫做胡善祥。編劇把歷史上本來是情敵的兩人編成了姐妹,這也算是創新吧。歷史上的兩人沒有血緣關係,是單純的情敵,最後安穩坐上皇后位子的確是孫若微,而失敗的胡善祥到底哪錯了?今天就來看看。
  • 大明風華裡朱亞文飾演的明宣宗朱瞻基歷史上的真實樣子究竟如何?
    「好聖孫」就是後來的明宣宗朱瞻基,與他父親明仁宗朱高熾共同開創了媲美漢代「文景之治」的「仁宣之治」。 史書記載朱瞻基出生前,朱棣做了一個夢,夢到朱元璋把象徵皇權的大圭送給了朱棣,並對朱棣說「傳之子孫,永世其昌」,夢醒之後就傳來了朱瞻基出生的消息,於是更加堅定了朱棣起兵靖難的決心。 朱瞻基因此便被朱棣養在身邊,重點培養。
  • 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的原因是什麼?可能是服食丹藥與縱慾過度嗎
    中國古代的皇帝是高危職業,歷代皇帝一共335人,平均壽命41,宣宗皇帝活了38,雖嫌略早,但也算得上是皇帝中的正常壽命。被黑成「促織皇帝」的明宣宗明宣宗朱瞻基的爺爺朱棣以造反起家,總算從侄子手中奪了一份家業給兒孫們。
  • 朱瞻基開創仁宣之治,卻被一件事毀掉一世英名,讓明朝深受其害
    正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的皇帝雖然不是歷史上最英明神武、最雄才大略,卻是最有氣節的帝王。就好像崇禎,即便吊死在都不願投降,哪裡像宋徽宗父子。而說起明朝的皇帝大家印象最深的還是朱元璋和朱棣這兩位。而整個明朝歷史之中,其實卻有著這麼一位皇帝在功績上絲毫不遜色於他們,只是名聲不顯罷,這位皇帝就是明宣宗朱瞻基。
  • 明宣宗朱瞻基,與宋徽宗並提的書畫皇帝
    明朝也有一位與徽宗並提的書畫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明宣宗常服坐像明宣宗朱瞻基,朱元璋曾孫,年號宣德,在位十年,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在前朝皇帝開創的基業上,宣宗知人善用,御前也有好顧問,勵精圖治,整治吏治,對國事有良好的判斷能力,是一位政治上有作為的君主。
  • 明宣宗朱瞻基為何會英年早逝?不是專注於花酒,也不是沉溺於女色
    從朱瞻基的功績來看,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明君,其在位共15年,民富國強,開創了能夠與漢代文景之治相提並論的「仁宣盛世」。朱棣去世後仁宗繼承皇位,不過仁宗皇帝僅僅在位一年就去世了,把恢復國力的擔子留給了朱瞻基。
  • 大明王朝各位皇帝的簡析(上)
    明朝第二任皇帝,其父為孝康皇帝朱標,明太祖嫡長孫(原是老二,老大朱雄英早夭)。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號長春真人,明成祖朱棣之孫,明仁宗朱高熾之子,明朝第五位皇帝。
  • 明宣宗開創了明朝的黃金時代,卻壯年早逝,原因與朱棣有關?
    近日,電視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這部電視劇講述了明朝初年,國家開創盛世,及此後五帝六朝的故事。在這其中,我們都知道,明宣宗朱瞻基是朱高熾的長子,後繼承皇位,成為了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朱瞻基是少有的明君,他勵精圖治,擁有較高的治國才能,但僅僅在位十年就暴斃身亡。
  • 為何普遍都認為明朝的皇帝壽命短?真相是什麼?
    2、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這爺倆,都死在38歲,可能38歲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邁不過去的坎兒,正值幹事業的年紀,卻都英年早逝。朱瞻基的死因,官方定論是積勞成疾,但實際上並不僅僅如此,政務上朱瞻基確實算是一個勤政的皇帝,但比他太爺爺朱元璋和爺爺朱棣,還差了那麼一點,並且大明到了宣宗時代,算得上國富民強,內憂外患基本排除,因此,積勞成疾一說,並不完全正確。那朱瞻基的死因是因為什麼呢?翻閱大量的史料來看,朱瞻基最大可能是死於慢性中毒!
  • 明宣宗為什麼會有朱祁鎮這種兒子?
    中國歷史上就存在老子英雄兒不行的情況,就如題目中說得明宣宗朱瞻基和他的兒子明英宗朱祁鎮。(明宣宗朱瞻基畫像)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其前面是朱元璋、朱允炆、朱棣和朱高熾,他作為大明王朝的第五位皇帝,雖然執政時間短只有十年的時間(即1425至1435年),但是他登基之後,親政平定藩王叛亂,重用「三楊」等賢臣,改組內閣,減免賦稅,經濟得到空前發展,由於他出色的治理出現了即文景之治
  • 歷史上的明宣宗朱瞻基,給大明朝留下了怎樣的隱患?
    前陣子熱播的《大明風華》,讓世人對於明宣宗朱瞻基有所了解,其在明朝歷史上是個很有作為的皇帝,在位期間,實行仁政治國,任用賢德之人,重視農業生產,出徵蒙古大漠,綜合國力得到很大增強。後世所修的《明史》高度評價明宣宗: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強藩猝起,旋即削平,掃蕩邊塵,狡寇震懾,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
  • 「大明風華」胡善祥:明朝第一廢后,為何被天下人同情
    這類戲碼雖然在皇家大院頻繁發生,但是胡善祥作為明朝第一個廢后,天下人紛紛表示同情,就連皇帝後來也感到抱歉,還是值得嘮嗑嘮嗑的。胡善祥的丈夫,叫朱瞻基,是明朝第五任皇帝,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的孫子。在工作上,朱瞻基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跟他爸統治時期合稱為「仁宣之治」,相當於西漢的「文景之治」,從這個層面來說,他是明君。然而,在生活上,朱瞻基肆無忌憚,吃喝玩樂盡情享受人生,一大興趣愛好玩蛐蛐,被稱為「蟋蟀天子」。
  • 北京西城有群鬥蛐蛐的老哥們,想要鬥進「蟋奧會」
    沒錯,就是蟋蟀「奧運會」,老北京口中的「鬥蛐蛐」。在西城區白塔寺街區,有這樣一群因蟲而結緣的「蟲友」,基本都是60後。幾年來,他們每到秋天就聚在一處聊蟲、鬥蟲,還曾三兩結伴到京郊和山東等地尋蟲。如今,隊長周燕京和副隊長貝長山帶領的小團隊有了名氣,在短視頻平臺積聚了近4萬粉絲。
  • 秋分,說說這種古今身價不菲的「秋蟲」丨鬥蛐蛐極簡史
    在合法的聯賽裡一隻蟋蟀一旦封王「一嘴可能就(贏)2萬」▲今年8月在山東寧陽舉行的鬥蛐蛐比賽。嘗與群妾踞地鬥蟋蟀,所狎客入,戲之曰:此軍國大事耶?」這個皇帝,愛蟋蟀、愛蹴鞠、愛鵪鶉…賈丞相玩物喪志後許多年明代宣德皇帝朱瞻基在勤政之外開始逐漸發揚不務正業的優良作風
  • 大明風華: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真正意義上的守成之君
    01導讀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明宣宗完善了內閣制度,使得這一制度最終確定下來,並且日趨完善和成熟。明宣宗允許宦官參政,設立「內書堂」,讓太監讀書認字,完全違背了朱元璋的祖訓,後患無窮。明宣宗時期,內遷奴兒幹都司,明朝東北邊疆線移到了遼東一代,廣大的黑龍江流域,管理越來越鬆散。為以後女真勢力的崛起創造了條件,貽害無窮啊。明成祖五徵蒙古,經常把朱瞻基帶在身邊。遺憾的是,這位「好聖孫」並沒有完全繼承祖父積極、勇武的一面,反而由戰略進攻變為防守。北部邊界移到了開平衛,離著河北省越來越近。以至於蒙古騎兵對於首都北京的威脅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