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開創仁宣之治,卻被一件事毀掉一世英名,讓明朝深受其害

2020-12-16 環球焗勢

翻開一本史書,就是打開一個世界,讀史而知天下

文丨八醬歷史(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哪個朝代的皇帝最個性,明朝皇帝無出其右。

正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的皇帝雖然不是歷史上最英明神武、最雄才大略,卻是最有氣節的帝王。就好像崇禎,即便吊死在都不願投降,哪裡像宋徽宗父子。

而說起明朝的皇帝大家印象最深的還是朱元璋和朱棣這兩位。而整個明朝歷史之中,其實卻有著這麼一位皇帝在功績上絲毫不遜色於他們,只是名聲不顯罷,這位皇帝就是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在歷史上被稱之為「蟋蟀天子」,這是因為他最喜歡鬥蟋蟀。然而事實上,其並非頑劣不堪的昏君,反而是一位德才兼備的皇帝,在他的精心治理下,開創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仁宣之治」,他穩定北方,恢復生產,為靖難遺孤平凡,明王朝在朱瞻基手裡達到了頂峰,顯赫東亞。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兒子,永樂大帝朱棣的嫡孫,自小就聰明伶俐且勤奮好學,深得明成祖朱棣的喜愛。據說當初明成祖朱棣對於日漸肥胖的明仁宗朱高熾有著諸多不滿,認為其完全不似自己,甚至動了罷黜他太子之位的念頭。好在明宣宗朱瞻基的出生改變了朱棣的想法,為此朱棣還將朱瞻基立為皇太孫,朱瞻基順勢成為明朝第五位皇帝。

然而就是這一個英明神武、仁德治國的皇帝,卻因為一件事毀掉了自己所有的名聲,甚至於讓整個大明皇朝後來深受其害。

為了抗衡文官集團

朱瞻基所做的這件事就是給宦官讀書的機會,並且讓宦官給自己處理朝政,這件事也成為了明朝時期宦官權傾天下的開始。

我們都知道,明朝時期的文官勢力非常強大,甚至於權力一度壓過皇帝。朱瞻基在位時最喜好鬥蛐蛐,因為這項愛好卻經常被文官詬病,不過朱瞻基為人寬厚,不好重罰這群權力日漸壯大的文官們,也因此經常會被言官們橫加指責。面對勢力日益做大的文官集團,朱瞻基最終選擇了扶持另外一勢力同其對抗,這個勢力就是宦官。

宦官勢力的興起

當時朱瞻基設立內學堂,採用內閣大學士陳山教授宦官學識,讓宦官懂得朝政,開始一步步地踏入朝堂之中為朱瞻基辦事,甚至於朱瞻基本人還經常讓宦官處理朝政。一時間,朝堂之上興起了一股能夠同文官勢力相互抗衡的宦官勢力,並且比起強大的文官集團來說更加受到皇帝的信任。朱瞻基這個舉措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打壓了文官集團勢力的發展,也符合平衡諸多勢力的天子之道,然而卻後患無窮。

【司禮監秉筆太監】

遺臭萬年的舉措

朱瞻基的舉措確實是沒錯的,後來明朝歷代皇帝也同樣效仿,開設了東廠、西廠等天下人人為之色變的宦官機構,依靠宦官從文官手中搶回了不少的權力。然而,自古以來宦官多有亂政之舉,從小就身體殘缺的宦官心理本就存在一定的問題,因為無法傳宗接代而變得貪財貪權,而朱瞻基的舉措更是培育了一群有文化有見識的宦官,其中最出名的有魏忠賢、劉謹等。

這群權傾天下的宦官不僅打壓忠臣能臣,甚至收受賄賂,清除異己,讓整個大明皇朝的內部貪官汙吏日益劇增,掀起了無數冤案。

在歷史上明宣宗朱瞻基評價本該是極高,可就是因為這一件讓宦官把持朝政的舉動卻毀去了他以往所有的努力,同時也讓後來的明朝飽受其害。

今日互動話題:太監自古作為皇帝的政治工具,你認為這個角色有哪些優勢呢?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開創仁宣之治的朱瞻基,為什麼會有朱祁鎮這種兒子?
    明宣宗這位文武雙全的帝王,他在位期間,開創了頗受後世讚譽的仁宣之治,為明朝的太平盛世奠定了穩定基礎。然而,當明朝江山交到朱祁鎮手中之後,他差點成了明朝的亡國之君。明宣宗如此優秀,為何會有朱祁鎮這種兒子呢?
  • 「仁宣之治」的締造者朱瞻基,他留下兩條隱患,葬送了整個大明朝
    歷史上的朱瞻基給大明朝留下了怎樣的隱患? 明宣宗是仁宣之治的締造者,也是明代很有作為的帝王之一,作為守成之君朱瞻基幾乎做到了盡善盡美。百姓從連年徵戰中解脫出來,得以休養生息,朱瞻基整頓軍力,減少了大規模徵伐,經濟得到恢復,國力強盛。
  • 仁宣之治:蟋蟀皇帝和第一任紫禁城主人創造的大明盛世
    可明朝畢竟能延續幾百年,了解歷史的朋友們應該清楚,即便是漢唐這樣的王朝,存在的時間也就是二三百年,明朝能堅持下去,說明它們的統治還是有一些值得稱讚的地方,在經歷洪武、永樂兩位愛折騰的皇帝之後,明朝迎來了一個新的階段,仁宗朱高熾與自己的兒子朱瞻基一起,創造了著名的仁宣之治。
  • 朱棣孫子朱瞻基開創了仁宣之治,為何只活了36歲?徐達的基因傳承
    導語:朱瞻基去世的時候,只有36歲。很多人就奇怪了,當皇帝是個苦差事嗎?為什麼那麼多皇帝英年早逝呢?其實36歲,在古代來說,並不是一個很短命的表現,屬於正常水平。不過之所以古代有短命這一說,主要是因為平均年齡。
  • 開創「仁宣之治」的朱高熾,為何會在壯年暴斃?
    朱高熾畫像大明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明朝第三任皇帝,明成祖朱棣在北徵蒙古部落返回的途中,病死於榆木川(今屬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多倫縣三道溝林場境內)。他赦免了建文朝的舊臣,平反昭雪了諸多冤獄,廢除了前朝的苛政,與民休息,開創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可惜的是,明仁宗在位九個月就病逝了,時年僅四十八歲,傳位長子朱瞻基,史稱明宣宗。明仁宗正值壯年,是什麼原因令他匆匆離世?
  • 明朝皇帝列表及簡介,仁宣之治和「兩屆任期」的明英宗
    明朝皇帝一共有十六位,最為人所熟知的恰恰在首尾兩端,前三個洪武、建文和永樂那是赫赫揚名,後面的萬曆、天啟和崇禎也都屬於最大歷史話題之列。但凡事都有個過渡,歷史不可能無緣無故地跳躍式發展,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永樂皇帝之後的幾任明朝皇帝。
  • 仁宣之治: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大明王朝裡的「文景之治」!
    就像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或許整個仁宣之治只有十一年,但對整個大明王朝來說卻是意義非凡的: 仁宣之治 仁宗之立 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北徵瓦剌時駕崩,明仁宗朱高熾登基。
  • 明宣宗開創仁宣之治,離不開這五位治世能臣,你知道他們是誰嗎?
    明宣宗朱瞻基,幼年就深受祖父朱棣與父親的喜愛與賞識,數次隨朱棣外出徵討。他即位後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史稱「仁宣之治」。 楊士奇,年少時便與眾不同,王叔英以史之才推薦他進入翰林充當編纂官。
  • 朱瞻基即位後退守長城、不再下西洋,為何卻開創「仁宣之治」
    但是,明朝明宣宗在位時期,非但沒有在永樂大帝在位時期明帝國疆土的基礎之上,進行擴張,甚至還放棄了一些領土。 可歷史證明,明宣宗放棄一些疆土之後,綜合國力反而得到了增強,開創了「仁宣之治」。這是為何?
  • 朱瞻基為何壯年而死?是否跟影視劇中一樣身患重病?還是另有隱情
    朱瞻基是明朝頗有作為的一位皇帝,從小就聰慧過人,被明成祖朱棣稱為「好聖孫」,朱瞻基跟他父親明仁宗朱高熾一起開創了「仁宣之治」這樣的盛世。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皇帝,本該有更大的作為,卻在壯年意外離開了人世,那麼朱瞻基為什麼會早逝呢?
  • 朱高熾:在位時間短,卻開創了明朝的盛世
    由於他在位時間極短,後世對於這位明仁宗的印象並不深,可他的評價卻相當高,他開創了著名的仁宣之治,幫助明朝走上巔峰,他的兒子也延續了盛世,這對父子倆也成為明君的典範。仁宣之治作為明朝最輝煌的時期之一,其實它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宣宗在位,仁宗前後當了不到一年的皇帝,確實很難和宣宗相比。
  • 朱高熾只在位9個月時間,為何被稱為仁義之君?開創了仁宣之治
    明朝在位時間比較短的皇帝裡,還真的出了幾個賢能的君主。比如說明仁宗朱高熾,這個大兄弟只在位9個月的時間,卻開創了仁宣之治的小盛世。朱高熾是朱棣的大兒子,不僅肥胖,而且體弱多病。朱棣並不喜歡這個兒子,甚至想過改立另一個高富帥的兒子朱高煦做繼承人。
  • 歷史上的明宣宗朱瞻基,給大明朝留下了怎樣的隱患?
    前陣子熱播的《大明風華》,讓世人對於明宣宗朱瞻基有所了解,其在明朝歷史上是個很有作為的皇帝,在位期間,實行仁政治國,任用賢德之人,重視農業生產,出徵蒙古大漠,綜合國力得到很大增強。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強藩猝起,旋即削平,掃蕩邊塵,狡寇震懾,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其與父親仁宗開創出「經濟繁榮、政治清明、文化繁榮」的新氣象,史稱「仁宣之治」。不遜色歷史上「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然而宣宗皇帝也為後世埋下一些隱患,其中最大的隱患,首當其衝便是扶植宦官勢力。
  • 再給朱祁鈺10年,他能創造仁宣之治一樣的盛世嗎?可惜他沒繼承人
    ---《明史》此外朱祁鈺的父輩朱瞻基那一代的皇叔們,也有爭奪皇位的可能。為此明朝可能到了中期就會天下大亂。普通老百姓不生孩子都沒關係,畢竟沒有江山可以繼承。可作為一個皇帝,生兒子是你的責任,生了兒子才能保證天下太平,這是最起碼的常識,好像很多明朝的皇帝都不懂這個道理。或者說是無能為力。
  • 從明代三楊對仁宣之治的貢獻,看明朝內閣制度的變遷
    說起明朝,大治之世絕不在少數,如"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弘治中興"等等。尤其是仁宣之治歷經兩朝,父子兩代仁宗朱高熾和宣宗朱瞻基創下的盛世,成就明初三大盛事之一。而在仁宣之治中做出了重要貢獻的便是歷仕五朝的"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人,同樣的也正是在"三楊輔政"時期,此三人憑藉其在文臣中超絕的聲望,其在內閣時間之長,以及兩代帝王的特別信任,在內閣當中的迅速提高,隨著閣臣品秩提升,逐漸的獲得了"票擬"權,真正做到了雖無宰相之名,而行宰相之實,
  • 放棄大片國土,卻成就明王朝的盛世,「仁宣之治」是怎麼回事?
    永樂盛世的背後,是明王朝國力已到極限的事實明成祖朱棣去世後,繼位的是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熾,不過他執政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再繼位的是明宣宗弘治皇帝朱瞻基,他在位大概十年,這兩人在位的十一年期間(1424年至1435年)可以說是明代歷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時代,史稱「仁宣之治」。
  • 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父子倆的後世評價為何一高一低?
    一提起明宣宗朱瞻基,後人總想起仁宣之治,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在他的統治時期能被後人冠以「某某之治」時,評價自是不低;一提起他的兒子明英宗朱祁鎮,後人想到的多半是土木堡之變,外加奪門之變,評價並不高。實際上,宣宗朱瞻基跟英宗朱祁鎮父子無論是在性格、人品還是在位時做出的成績都相差無幾,可以說半斤八兩,不分伯仲。
  • 大明王朝的仁宣之治,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盛世,能跟貞觀之治相比麼
    仁宣之治,是一個什麼樣的盛世?去年有個電視劇叫做《大明風華》,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故事所處的背景就是明朝的仁宣之治。關於仁宣之治,大家可能都不太了解。而它的名氣也不如貞觀之治、文景之治這樣有名。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仁宣之治,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盛世,這個盛世能跟貞觀之治相比麼?仁宣之治既然叫做「治「,說明更突出內政。最重要的就是撥亂反正。明朝初年,一口氣經歷了兩次政治高壓+一次全面內戰。社會各階層都被折騰得死去活來。
  • 大明風華裡朱亞文飾演的明宣宗朱瞻基歷史上的真實樣子究竟如何?
    「好聖孫」就是後來的明宣宗朱瞻基,與他父親明仁宗朱高熾共同開創了媲美漢代「文景之治」的「仁宣之治」。 史書記載朱瞻基出生前,朱棣做了一個夢,夢到朱元璋把象徵皇權的大圭送給了朱棣,並對朱棣說「傳之子孫,永世其昌」,夢醒之後就傳來了朱瞻基出生的消息,於是更加堅定了朱棣起兵靖難的決心。 朱瞻基因此便被朱棣養在身邊,重點培養。
  • 明宣宗朱瞻基為何會英年早逝?不是專注於花酒,也不是沉溺於女色
    從朱瞻基的功績來看,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明君,其在位共15年,民富國強,開創了能夠與漢代文景之治相提並論的「仁宣盛世」。 靖難之役後,朱棣登上皇位,朱棣在位期間,就蒙古問題先後發動了五次北伐,北伐致使蒙古勢力進一削弱,解決了明朝前期的北方問題,明朝成了瓦剌和韃靼的宗主國。 不過雖然北伐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但是,長年的徵戰導致明朝的國力透支過於嚴重,老百姓們的生活非常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