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明宣宗朱瞻基,給大明朝留下了怎樣的隱患?

2020-12-17 公子霜塵

前陣子熱播的《大明風華》,讓世人對於明宣宗朱瞻基有所了解,其在明朝歷史上是個很有作為的皇帝,在位期間,實行仁政治國,任用賢德之人,重視農業生產,出徵蒙古大漠,綜合國力得到很大增強。 後世所修的《明史》高度評價明宣宗:

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強藩猝起,旋即削平,掃蕩邊塵,狡寇震懾,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

其與父親仁宗開創出「經濟繁榮、政治清明、文化繁榮」的新氣象,史稱「仁宣之治」。不遜色歷史上「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然而宣宗皇帝也為後世埋下一些隱患,其中最大的隱患,首當其衝便是扶植宦官勢力。在洪武朝,太祖朱元璋曾立有「內臣不得幹預政事,預者斬」的鐵牌,嚴禁宦官幹預政事。到了永樂時期,宦官多次在宮中刺探消息,「助攻」成祖朱棣奪得靖難之役的勝利,地位得以提升,開在嶄露頭角。

明太祖朱元璋

《明史》:在蓋明世宦官出使、專徵、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諸大權,皆自永樂間始。

到了宣德時期,宣宗延續祖父的做法,進一步提升宦官的地位,為更好服務政事,設立內書堂作為配套,專門的宦官教育機構,師資力量雄厚,以翰林學士教授四書五經,值得注意的是,《三國志通俗演義》據說是最受歡迎的課外讀物,從此培養出一大批知識型宦官:

01輔政中央

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一職,獨攬大權。到了兒子成祖朱棣,精力有所不及,選拔解縉等人進入內閣,擔任皇帝的私人秘書,作為政務方面的顧問。

至宣宗時期,確立下了內閣——司禮監聯合輔政的制度。具體流程:由內閣提出適當的政務處理建議供皇帝參考,稱「票擬」;之後皇帝決策定奪,稱「批紅」。宣宗皇帝被稱為「太平天子,促織皇帝」,為了對得起這個稱號,減輕政務上的負擔,授予宦官代行」批紅」 權,行使這一權力的是司禮監秉筆太監,在其之上是掌印太監。可以看出代表皇帝的司禮監權力在內閣之上,內閣需要司禮監配合才能發揮,以此保證皇帝的大權獨攬,這一確立下的制度一直得以延續。

宣宗在世時,宦官危害不太,一切在皇帝掌控之中;但宣宗去世後,大權落到了宦官之手,王振權力燻天,慫恿御駕親徵,導致英宗被俘,差點滅國。明朝之後的宦官也是「人才輩出」,劉謹、魏忠賢等人皆是把持朝政一時之人物,魏忠賢,人稱「九千歲」。

02監督地方

為了更好起到控制地方,宣宗皇帝在即位之初,便派出宦官作為眼目,鎮守雲南,主要起「監督百姓、監軍、彈劾地方官」的作用。以此作為試點,逐步在全國展開。如派內管譚順協助平江伯鎮守淮安;派劉寧駐守鎮江。

至宣德十年,即1435年宣宗去世時,全國撤銷十三布政使,由派出宦官代替,有些還兼著皇帝採辦之職。這些宦官所到之處,為禍一方,不僅壓制地方官,且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出現當地官吏毆打宦官的例子,欺壓程度,可見一斑。在監軍方面,存在宦官嚴重幹擾了軍政,時任副總兵方政便上奏說,宦官作威作福,對於邊務諸多阻撓,還擅自調神機營出鏡。

03出使外國

比較熟悉的是鄭和下西洋,被傳是尋找建文帝下落,這個是比較正面的形象。更多的宦官借著天朝的威望出使他國,行「獎勞賞賜」事之餘,打著皇帝的旗號,索要貢物,但不知適可而止,貪得無厭。引起了朝鮮國王的職責:

皆宦寺無識之徒,嗜欲無窮,其所經過,侵漁萬端,取人之物不厭於心。

可以說宣宗寵幸的宦官,引起了國際間的爭端,丟臉都丟到國外去了,嚴重損害了明朝的國際形象,違背了成祖朱棣派出鄭和「七下西洋」的初衷。

明宣宗朱瞻基

04結語

奪取政權後的朱元璋,採取了不信任文人的姿態,取消了丞相一職。至宣宗皇帝,選擇了近水樓臺的宦官,著力培養,為其左右驅使。出於私利,於己方便,又開創了內閣+司禮監的輔政模式。就以宦官這一族群而論,身體上的殘缺只會更執著於權力的追求,宣宗給了他們機會,在以後的歲月。使得明朝成為宦官專權嚴重的又一個朝代,始於宣宗的1425。

相關焦點

  • 「仁宣之治」的締造者朱瞻基,他留下兩條隱患,葬送了整個大明朝
    歷史上的朱瞻基給大明朝留下了怎樣的隱患? 明宣宗是仁宣之治的締造者,也是明代很有作為的帝王之一,作為守成之君朱瞻基幾乎做到了盡善盡美。百姓從連年徵戰中解脫出來,得以休養生息,朱瞻基整頓軍力,減少了大規模徵伐,經濟得到恢復,國力強盛。
  • 大明風華: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真正意義上的守成之君
    01導讀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在位期間,改變了明成祖朱棣的對外擴張戰略,軍事上趨於保守。微服私訪、關愛民生、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經濟上一片繁榮,可以算得上明朝最安靜、祥和的時期,稱得上是太平盛世。明宣宗完善了內閣制度,使得這一制度最終確定下來,並且日趨完善和成熟。明宣宗允許宦官參政,設立「內書堂」,讓太監讀書認字,完全違背了朱元璋的祖訓,後患無窮。
  • 明宣宗朱瞻基,與宋徽宗並提的書畫皇帝
    明朝也有一位與徽宗並提的書畫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明宣宗常服坐像明宣宗朱瞻基,朱元璋曾孫,年號宣德,在位十年,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在前朝皇帝開創的基業上,宣宗知人善用,御前也有好顧問,勵精圖治,整治吏治,對國事有良好的判斷能力,是一位政治上有作為的君主。
  • 明宣宗朱瞻基為何只活了38歲,英年早逝的背後是什麼
    被黑成「促織皇帝」的明宣宗明宣宗朱瞻基的爺爺朱棣以造反起家,總算從侄子手中奪了一份家業給兒孫們。凡是篡位之君,大多比名正言順的帝王們更要努力,更自我節制,直到最後死在了工作崗位上,可以說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皇帝。當朱高熾上臺時,實行了與民休息的政策,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而真正把朱高熾的「仁政」執行下來的,卻是明宣宗朱瞻基。
  • 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父子倆的後世評價為何一高一低?
    一提起明宣宗朱瞻基,後人總想起仁宣之治,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在他的統治時期能被後人冠以「某某之治」時,評價自是不低;一提起他的兒子明英宗朱祁鎮,後人想到的多半是土木堡之變,外加奪門之變,評價並不高。實際上,宣宗朱瞻基跟英宗朱祁鎮父子無論是在性格、人品還是在位時做出的成績都相差無幾,可以說半斤八兩,不分伯仲。
  • 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的原因是什麼?可能是服食丹藥與縱慾過度嗎
    中國古代的皇帝是高危職業,歷代皇帝一共335人,平均壽命41,宣宗皇帝活了38,雖嫌略早,但也算得上是皇帝中的正常壽命。被黑成「促織皇帝」的明宣宗明宣宗朱瞻基的爺爺朱棣以造反起家,總算從侄子手中奪了一份家業給兒孫們。
  • 大明風華裡朱亞文飾演的明宣宗朱瞻基歷史上的真實樣子究竟如何?
    「好聖孫」就是後來的明宣宗朱瞻基,與他父親明仁宗朱高熾共同開創了媲美漢代「文景之治」的「仁宣之治」。 史書記載朱瞻基出生前,朱棣做了一個夢,夢到朱元璋把象徵皇權的大圭送給了朱棣,並對朱棣說「傳之子孫,永世其昌」,夢醒之後就傳來了朱瞻基出生的消息,於是更加堅定了朱棣起兵靖難的決心。 朱瞻基因此便被朱棣養在身邊,重點培養。
  • 明宣宗朱瞻基:開創大明盛世,因愛鬥蛐蛐,又被叫做「蛐蛐皇帝」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便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 為何朱元璋能夠以放牛娃的身份,奮鬥到大明朝CEO的位置,靠的就是他有一顆體貼百姓的心:從底層走出來的他深知老百姓要的是什麼。
  • 明宣宗朱瞻基,是勵精圖治的一代明君,更是樂於生活的瀟灑天子
    其實,這幾種形象都很符合朱瞻基其人,在歷史上,他即使兵不血刃地平復他二叔朱高煦的造反,看似深謀遠慮,可生活中絕對也是一個有趣活潑的人。 深謀遠慮,皇位為重 明宣宗在位時,對爺爺朱棣留下的江山,承接的可以說是很好了。
  • 宣德天子文韜武略,亦有隱患留存後世——明宣宗的執政失誤
    明宣宗朱瞻基,是大明第五代皇帝,生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永樂九年(1411年)被成祖立為皇太孫,鍾愛異常。其父仁宗的皇太子地位,也是因為有這麼個好兒子、「好聖孫」,才得以穩固。洪熙元年(425年)五月,仁宗去世,皇太子朱瞻基繼位,即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宣宗去世,一共當了九年半的皇帝。
  • 明宣宗朱瞻基為何會把二叔朱高煦放在缸裡,活活烹飪死?
    明宣宗在諸多性格陰毒、乖戾囂張的明朝皇帝中,算是少有的性格溫和的好皇帝。他在位期間,朝廷政治清明,社會經濟繁榮,是明代政治的一個小高峰,他也成了人們公認的好皇帝之一。
  • 明宣宗為何把朱高煦放在缸中烤死?別把老虎當病貓
    對於這段歷史,在《明通鑑》中還記錄了朱棣勉勵朱高煦的話,「勉之!世子多疾」。也許正是朱棣的這句話,喚醒朱高煦日後的非分之想,為將來起兵圖謀皇位埋下隱患。明成祖朱棣登基後,由於朱高煦多次扭轉戰局,因此朱棣認為朱高煦非常像自己,心中想立朱高煦為太子。但是,朱高熾不僅是長子,而且功勞也不小。
  • 明宣宗開創了明朝的黃金時代,卻壯年早逝,原因與朱棣有關?
    近日,電視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這部電視劇講述了明朝初年,國家開創盛世,及此後五帝六朝的故事。在這其中,我們都知道,明宣宗朱瞻基是朱高熾的長子,後繼承皇位,成為了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朱瞻基是少有的明君,他勵精圖治,擁有較高的治國才能,但僅僅在位十年就暴斃身亡。
  • 朱瞻基開創仁宣之治,卻被一件事毀掉一世英名,讓明朝深受其害
    正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的皇帝雖然不是歷史上最英明神武、最雄才大略,卻是最有氣節的帝王。就好像崇禎,即便吊死在都不願投降,哪裡像宋徽宗父子。而說起明朝的皇帝大家印象最深的還是朱元璋和朱棣這兩位。而整個明朝歷史之中,其實卻有著這麼一位皇帝在功績上絲毫不遜色於他們,只是名聲不顯罷,這位皇帝就是明宣宗朱瞻基。
  • 明宣宗為什麼會有朱祁鎮這種兒子?
    中國歷史上就存在老子英雄兒不行的情況,就如題目中說得明宣宗朱瞻基和他的兒子明英宗朱祁鎮。(明宣宗朱瞻基畫像)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其前面是朱元璋、朱允炆、朱棣和朱高熾,他作為大明王朝的第五位皇帝,雖然執政時間短只有十年的時間(即1425至1435年),但是他登基之後,親政平定藩王叛亂,重用「三楊」等賢臣,改組內閣,減免賦稅,經濟得到空前發展,由於他出色的治理出現了即文景之治
  • 明宣宗首創司禮監批紅: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內閣處理文件和事情的大概流程和批改作業一樣,大臣們會在奏章上寫紙條子來表達建議,古稱「票擬」,然後讓皇上過過目,皇帝會用紅筆在上面做寫批註,也就是所謂的「批紅」。但這種方式依舊會浪費皇帝很多的時間,於是就輪到我們今天第二位主角登場了:明宣宗朱瞻基。明宣宗可謂是功績卓著,他和他父親所創造的「仁宣之治」, 與「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並稱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的四個盛世。
  • 歷史上的宣宗孫皇后:堪稱宮鬥高手,被《大明風華》洗白
    最近,電視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這部劇以明宣宗的皇后孫氏為主角,講述了她不平凡的一生。然而,歷史上的宣宗孫皇后卻和劇中有著很大的差別,也可以說電視劇在某種程度上為孫皇后「洗白」。那麼歷史上的孫皇后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其實在歷史上,宣宗孫皇后的名聲不好,甚至可以說很差!
  • 《大明風華》女二號原型,歷史上胡善祥的結局,宣宗就是看不上她
    劇中女二的原型就是歷史上倒黴的明宣宗第一任皇后——胡氏。歷史上胡氏確有其人,而且真的叫做胡善祥。編劇把歷史上本來是情敵的兩人編成了姐妹,這也算是創新吧。歷史上的兩人沒有血緣關係,是單純的情敵,最後安穩坐上皇后位子的確是孫若微,而失敗的胡善祥到底哪錯了?今天就來看看。
  • 明畫家傳:《大明風華》主角朱瞻基,書畫不輸徽宗,功績堪比文景
    明宣宗朱瞻基為明朝第五位皇帝(1399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號長春真人,1425-1435年在位。年號宣德,其後面的治國過程同年號確實是相符,以德治國。明仁宗朱高熾長子,母為誠孝昭皇后張氏。
  • 明朝宮廷疑案:宣宗孫皇后「盜子奪後」,明英宗的生母是誰?
    電視劇《大明風華》講述了宣宗孫皇后的一生,其實在歷史上,還真有一件疑案與孫皇后有關,這就是明英宗的生母問題。明英宗朱祁鎮作為明朝皇帝,他的生母本來不應該成為問題,然而卻因宣宗孫皇后,產生了「盜子奪後」的歷史傳聞,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