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開創了明朝的黃金時代,卻壯年早逝,原因與朱棣有關?

2020-12-18 歷史有事說

近日,電視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這部電視劇講述了明朝初年,國家開創盛世,及此後五帝六朝的故事。在這其中,我們都知道,明宣宗朱瞻基是朱高熾的長子,後繼承皇位,成為了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朱瞻基是少有的明君,他勵精圖治,擁有較高的治國才能,但僅僅在位十年就暴斃身亡。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明史》的記載中,在朱瞻基駕崩的前三天,就已經感覺到身體不適,無法上早朝,朱瞻基自知自己時日不多,便命眾大臣去拜見太子,還急忙立下遺詔,讓太子朱祁鎮繼位,到了第三天的時候,朱瞻基的身體已經支撐不住了,最終駕崩於乾清宮,終年38歲。令人惋惜不已。但朱瞻基此前的身體並無大礙,而是突發疾病導致身體在短短三天之內就垮掉了,如此速度,可見他的死還是很蹊蹺的。

下面由小編猜測一下這其中的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遺傳因素。雖然朱元璋和朱棣都分別到了71歲和65歲才去世的,但永樂這一系子孫卻普遍短命,朱高熾也是登基不到一年就暴斃了,終年47歲,朱祁鎮病逝時38歲,朱祁鈺病逝時30歲,朱見深去世時41歲。由此可見,很有可能是朱棣遺傳了什麼家族疾病,導致子孫後代都短命而亡。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朱瞻基的死可能是吃丹藥導致的。朱棣在位時,他就喜歡吃各種丹藥,認為這樣可以延年益壽,但由於古代的丹藥煉製手段並不高明,導致不僅不會延年益壽,反而更容易損壞身體。而朱瞻基也很有可能是學習朱棣,經常吃一些丹藥,才導致身體越來越不好了。

此外,朱瞻基的短命原因,還可能是因為工作壓力太大導致的。眾所周知,朱瞻基在位期間,百姓安居樂業,當時經濟也在持續發展,朝廷和睦,並無黨派之爭,可以說各方面都很和諧。他在位時期開創了屬於明朝的黃金時代。而社會如此和諧的背後自然是朱瞻基巨大的工作壓力。他兢兢業業,一點也不敢懈怠,而如此拼命三郎般的工作,自然而然會容易搞垮他的身體。

綜上所述,朱瞻基壯年早逝的原因,可能是家族的遺傳疾病或服用丹藥中毒,還有可能是工作壓力太大導致的。你如何認為呢?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明宣宗朱瞻基,給大明朝留下了怎樣的隱患?
    前陣子熱播的《大明風華》,讓世人對於明宣宗朱瞻基有所了解,其在明朝歷史上是個很有作為的皇帝,在位期間,實行仁政治國,任用賢德之人,重視農業生產,出徵蒙古大漠,綜合國力得到很大增強。後世所修的《明史》高度評價明宣宗: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強藩猝起,旋即削平,掃蕩邊塵,狡寇震懾,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
  • 大明風華: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真正意義上的守成之君
    在位期間,改變了明成祖朱棣的對外擴張戰略,軍事上趨於保守。微服私訪、關愛民生、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經濟上一片繁榮,可以算得上明朝最安靜、祥和的時期,稱得上是太平盛世。明宣宗完善了內閣制度,使得這一制度最終確定下來,並且日趨完善和成熟。明宣宗允許宦官參政,設立「內書堂」,讓太監讀書認字,完全違背了朱元璋的祖訓,後患無窮。
  • 明宣宗為什麼會有朱祁鎮這種兒子?
    中國歷史上就存在老子英雄兒不行的情況,就如題目中說得明宣宗朱瞻基和他的兒子明英宗朱祁鎮。(明宣宗朱瞻基畫像)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其前面是朱元璋、朱允炆、朱棣和朱高熾,他作為大明王朝的第五位皇帝,雖然執政時間短只有十年的時間(即1425至1435年),但是他登基之後,親政平定藩王叛亂,重用「三楊」等賢臣,改組內閣,減免賦稅,經濟得到空前發展,由於他出色的治理出現了即文景之治
  • 朱瞻基開創仁宣之治,卻被一件事毀掉一世英名,讓明朝深受其害
    正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的皇帝雖然不是歷史上最英明神武、最雄才大略,卻是最有氣節的帝王。就好像崇禎,即便吊死在都不願投降,哪裡像宋徽宗父子。而說起明朝的皇帝大家印象最深的還是朱元璋和朱棣這兩位。而整個明朝歷史之中,其實卻有著這麼一位皇帝在功績上絲毫不遜色於他們,只是名聲不顯罷,這位皇帝就是明宣宗朱瞻基。
  • 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的原因是什麼?可能是服食丹藥與縱慾過度嗎
    中國古代的皇帝是高危職業,歷代皇帝一共335人,平均壽命41,宣宗皇帝活了38,雖嫌略早,但也算得上是皇帝中的正常壽命。被黑成「促織皇帝」的明宣宗明宣宗朱瞻基的爺爺朱棣以造反起家,總算從侄子手中奪了一份家業給兒孫們。
  • 明宣宗朱瞻基為何會把二叔朱高煦放在缸裡,活活烹飪死?
    明宣宗在諸多性格陰毒、乖戾囂張的明朝皇帝中,算是少有的性格溫和的好皇帝。他在位期間,朝廷政治清明,社會經濟繁榮,是明代政治的一個小高峰,他也成了人們公認的好皇帝之一。
  • 明宣宗為何把朱高煦放在缸中烤死?別把老虎當病貓
    一個朝代有一個朝代的特點,唐朝流行「玄武門兵變」,而明朝流行「叔叔幹侄子」,故事要從明成祖朱棣開始說起。靖難兵變、諸子立功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建文帝朱允炆繼位,登基後實行削藩政策。次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與建文帝正面對抗,但朱棣的「造反」過程並不順利,頗有一番周折。
  • 明朝宗室身為天潢貴胄,為何淪為廢物?這事要怪朱元璋、朱棣
    在清軍、農民軍的雙重打擊,明朝的江山風雨飄搖。當年朱元璋開創明朝,分封諸王,希望後世能夠守住朱家的江山。到了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數量已經達到十多萬人,然而他們卻沒能保住江山,反而淪為廢物,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說明朝宗室是廢物的人不是我,而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顧炎武。
  • 朱高熾:在位時間短,卻開創了明朝的盛世
    由於他在位時間極短,後世對於這位明仁宗的印象並不深,可他的評價卻相當高,他開創了著名的仁宣之治,幫助明朝走上巔峰,他的兒子也延續了盛世,這對父子倆也成為明君的典範。仁宣之治作為明朝最輝煌的時期之一,其實它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宣宗在位,仁宗前後當了不到一年的皇帝,確實很難和宣宗相比。
  • 明宣宗朱瞻基:開創大明盛世,因愛鬥蛐蛐,又被叫做「蛐蛐皇帝」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便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 為何朱元璋能夠以放牛娃的身份,奮鬥到大明朝CEO的位置,靠的就是他有一顆體貼百姓的心:從底層走出來的他深知老百姓要的是什麼。
  • 明宣宗朱瞻基為何只活了38歲,英年早逝的背後是什麼
    被黑成「促織皇帝」的明宣宗明宣宗朱瞻基的爺爺朱棣以造反起家,總算從侄子手中奪了一份家業給兒孫們。凡是篡位之君,大多比名正言順的帝王們更要努力,更自我節制,直到最後死在了工作崗位上,可以說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皇帝。當朱高熾上臺時,實行了與民休息的政策,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而真正把朱高熾的「仁政」執行下來的,卻是明宣宗朱瞻基。
  • 永樂皇帝朱棣之後的明朝為什麼不叫北明?
    建文帝朱允炆很快就對眾藩王推行削藩政策,但是結果削藩沒削成,反而被發動靖難之役的燕王朱棣攻下南京,建文帝失去了江山,從此不知去向。 燕王朱棣登基以後,就是永樂皇帝。永樂皇帝很快就把明朝的首都遷到了他自己的大本營北京,原來的首都南京被降成了陪都。
  • 明宣宗開創仁宣之治,離不開這五位治世能臣,你知道他們是誰嗎?
    明宣宗朱瞻基,幼年就深受祖父朱棣與父親的喜愛與賞識,數次隨朱棣外出徵討。他即位後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史稱「仁宣之治」。明成祖即位後不久,楊士奇進入內閣,他在明成祖前,舉止恭慎,善於對答,談事有灼見,明宣宗即位後,楊士奇擔任內閣首輔。他在內閣為輔臣四十餘年,任首輔二十一年,死後獲贈左柱國、太師。
  • 朱棣:保住此人,可以讓大明朝續命三十年
    于謙一生錚錚鐵骨,兩袖清風,無論是明成祖或者是明宣宗,無一不對他讚嘆有加。明成祖朱棣更是放言道:保住一個于謙,可以讓我大明朝再續命三十年。流傳千古的《石灰吟》于謙是明朝永樂年間的進士,科舉放榜當天,他不僅喝得醉醺醺的,在殿試面聖的時候,明成祖朱棣想當場考一下他的才華,便讓他即興賦詩一首。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什麼明皇陵卻稱明十三陵,而不是明十六陵?
    眾所周知,明朝(不含南明和追尊皇帝)共有十六帝: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鎮、代宗朱祁鈺、憲宗朱見深、孝宗朱佑憆、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載垕、神宗朱翊鈞、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毅宗朱由檢。有人就不明白啦!為什麼明朝皇帝有十六位皇帝,明朝皇陵卻叫「明十三陵」,而不是「明十六陵」呢?
  • 明朝不死鳥戲耍朱棣祖孫三代,還能光榮退休,引3000人送行
    朱棣死後是明仁宗朱高熾繼位。 這朱高熾身體一直不太好,長期肥胖,還有不少慢性病,受不得刺激。所以大臣說話都比較小心。再加上這朱高熾脾氣也很好,跟大臣也沒啥矛盾。 但就是這樣一個在明朝聲譽不錯的皇帝,依然和李時勉對上了。
  • 大明風華裡朱亞文飾演的明宣宗朱瞻基歷史上的真實樣子究竟如何?
    「好聖孫」就是後來的明宣宗朱瞻基,與他父親明仁宗朱高熾共同開創了媲美漢代「文景之治」的「仁宣之治」。 史書記載朱瞻基出生前,朱棣做了一個夢,夢到朱元璋把象徵皇權的大圭送給了朱棣,並對朱棣說「傳之子孫,永世其昌」,夢醒之後就傳來了朱瞻基出生的消息,於是更加堅定了朱棣起兵靖難的決心。 朱瞻基因此便被朱棣養在身邊,重點培養。
  • 朱棣臨死前為何說「夏元吉愛我」?沒有他,就沒明朝兩大盛世
    從夏原吉接下來的事跡可以看出,第二種原因的可能性更大。朱棣登基後,夏原吉升任戶部尚書,制定了三十多條關於賦稅、徭役的政策,朱棣悉數採納。同年,浙西發大水,當地官員治理不力,朱棣十分惱火。要知道,浙西是明朝的賦稅重地,而且,朱棣剛登基不久,天下百姓都聚焦朝廷對洪災的表現。朱棣想起夏原吉是解決百姓民生的良臣,他決定派夏原吉去浙西走一遭。
  • 明宣宗首創司禮監批紅: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好了,話題回到內閣,實際上,到了明成祖朱棣的時代,「內閣」這一機構才正式成立,那些內閣大臣作為助手來減輕皇帝的工作負擔。內閣處理文件和事情的大概流程和批改作業一樣,大臣們會在奏章上寫紙條子來表達建議,古稱「票擬」,然後讓皇上過過目,皇帝會用紅筆在上面做寫批註,也就是所謂的「批紅」。但這種方式依舊會浪費皇帝很多的時間,於是就輪到我們今天第二位主角登場了:明宣宗朱瞻基。
  • 朵顏三衛幫助朱棣奪取皇位,朱棣在北伐韃靼時,為何滅了朵顏三衛
    等到朱棣奪取了朵顏三衛的兵權以後,那他便可以有恃無恐地南下發動靖難之役了。在靖難之役中,朵顏三衛作戰勇猛,為朱棣立下了汗馬功勞。朱棣登基稱帝以後,為了獎勵朵顏三衛的戰功,朱棣索性就將大寧衛賞賜給了朵顏三衛。因為寧王朱權被朱棣調入內地,大寧衛缺少管理者,因此還不如給了朵顏三衛好了,這也是麻煩即將出現的原因。二、問題就壞在韃靼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