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不死鳥戲耍朱棣祖孫三代,還能光榮退休,引3000人送行

2020-12-22 騰訊網

藉助前段時間電視劇《大明風華》的深情演繹。

明朝初年三代帝王,在電視劇中性格可謂各有所表。

第一任帝王:朱棣,那是殺伐決斷的主,殺人不咋眼誅十族不皺眉,讓人一件膽寒。

第二任帝王:朱高熾,胖胖憨憨,人畜無害,讓人看著就開心。

第三任帝王:朱瞻基,也算得上英武非常,很有其爺風範。

如此三任皇帝,性格各異,作為臣子,伺候三代帝王難免要謹慎小心。特別是那個明朝文臣還沒有成氣候時代,更是如此。

(三代君王)

可在這樣的時代,卻有個臣子,一生活成了傳奇。

對朱棣,他怒懟,對朱高熾,他破口大罵,活活氣死明仁宗,對朱瞻基,他氣勢不減,依舊如此,卻還是活下來了!

這人的生命力如此之頑強,堪稱不死鳥、小強,他到底是誰?

答案呼之欲出,江西吉安人李時勉(1374-1450)是也。

他的傳奇,在明朝被無數次傳頌,而傳奇的開始,源自永樂19年。(1421年)那年,大明京城南京,發生了件大事,皇帝居所三大殿失火,早已蓄謀已久想要遷都的朱棣,順勢用這個藉口為由,號召群臣徵求意見,說自己想要遷都。

無數大臣在朝堂之下戰戰兢兢,即便都有意見,卻未有任何人敢提。

想想也是,朱棣可是殺人如麻的主,出頭說話,要是被殺了,這不是冤大頭嗎?

這時卻有一人越眾而出,洋洋灑灑提出十五條反對意見,件件言之有物,讓朱棣很是頭大。

(霸道朱棣)

這個人就是李時勉。

在他口中,遷都之舉完全是勞民傷財,加重百姓負擔,就是一惡政。

聽完這個給自己唱反調人所言後,朱棣龍顏大怒,邊看邊丟奏章。

丟一次小太監撿起一次,看了再丟,如此三次後,朱棣不說話了,而是陰沉著臉發了逮捕令。

你不是邀名取直跟我唱反調嗎?直接下獄!

就此,李時勉迎來了第一次牢獄之災,最後這災難在無數同僚救援下,得以免過生死劫,做了一年牢後,李時勉順利出獄。

按理說經歷了一次言多必失的禍亂之後,人都會學聰明點。

(不聰明的李先生)

可出獄後的李時勉並沒有學聰明,反而越發剛直,進而引發更大事故。

朱棣死後是明仁宗朱高熾繼位。

這朱高熾身體一直不太好,長期肥胖,還有不少慢性病,受不得刺激。所以大臣說話都比較小心。再加上這朱高熾脾氣也很好,跟大臣也沒啥矛盾。

但就是這樣一個在明朝聲譽不錯的皇帝,依然和李時勉對上了。

洪熙元年(1425),明仁宗朱高熾剛剛繼位沒多久,就收到封議政疏奏。仁宗一看李時勉署名。心裡就在打鼓,這娃以剛直不阿出名,說的絕對不是好事,在做好心理準備後才看的疏奏。

可既便如此,看完依然讓朱高熾氣的「一佛出竅,二佛升天」就差三魂出鞘。

由此可見,絕對話無好話啊。

盛怒下的明仁宗氣不過,將李時勉召到殿上對質,對質後還說,只要你服個軟認個錯這事就過去了。可李時勉偏不,他脾氣比皇帝還大,據理力爭毫不退讓,這就讓好脾氣的明仁宗也受不了了。

(錦衣衛出馬)

明仁宗呼叫武士,拿起金瓜就打李時勉。

這金瓜算兵器的一種,可理解為紫金神錘,打人效果也分外明顯。幾下後,當場打的李時勉斷了三根肋骨,一條命去了半條。

打完還不解氣,李時勉又被他貶去交趾郡做流放人員,幾乎等同於一擼到底。

如此一來二去,按理說聰明人應消停了吧。

李時勉偏不,到了交趾後,傷還沒好全,又給皇帝上書,語帶批評,讓明仁宗又氣的不輕,最後明仁宗乾脆的給他指了一條明路。

先打了李時勉一頓,隨後就將它關進詔獄,也就是錦衣衛專設監獄,號稱閻王殿。

能進這的都不是一般人,想出來除非變厲鬼,如此待遇無疑是判老李死刑。

幸運的是,李時勉有個小老鄉曾受過他恩惠,在錦衣衛任千戶。

講義氣的他冒著殺頭風險偷偷給李時勉找醫生看病,暗中照拂,終於保住了李時勉小命。李時勉小命保住了,但事情還沒完啊。

短命的明仁宗經歷連番受氣,心思鬱結,最後居然死了,他死不打緊,臨終遺言卻讓兒子朱瞻基記憶深刻。

這遺言是:李時勉在朝堂上侮辱我。

著話裡話外,都透漏一個意思,兒啊,你爹憋屈啊,你要給我報仇。

(仁宗)

因此,明宣宗上位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清算李時勉。

當皇帝第一天就要殺人,除了立威,更多的是震懾,李時勉就成了殺雞敬狗的那隻雞。

可殺他的過程依舊有波折,宣宗先是說:去把李時勉綁來,朕要親自審問他,非把他殺了不可。

話音落地不久,就改了心思,直接對錦衣衛說,審判都是多餘的,直接送西市斬了。

為何如此?估計宣宗也有小心思,他怕要是庭審後,殺李時勉有困難,才有此前言不搭後語的事出現。

就這前言後語不搭,讓李時勉逃過了鬼門關。

原來提審和殺頭的人,因為時間差,去了不同方向,提審的人走了東門,殺頭的人走了西門,兩撥人命令不同,信息不通,最後走東門的提審人員先到了詔獄。

這個時間差一錯過,李時勉命就保住了。

(明宣宗)

明宣宗一看,人都提過來了,總不能啥也不問啊,於是就說:好你個李時勉,竟敢觸犯先帝,趕緊招來,你在奏疏中究竟說了什麼?

李時勉一看,立馬繼續直言:臣說在居喪守孝期間不宜親近嬪妃,不宜讓皇太子遠離左右……

明宣宗一聽,有點難辦了,這話說的有理有據,如何反駁?

臣子勸誡皇帝陛下在居喪守孝期間要守規矩,左右看都是好事啊。

無奈的明宣宗只能放過了李時勉,順帶在眾臣子勸說下,恢復了李時勉侍讀的官銜。

東西門陰錯陽差,讓李時勉大難不死,逃出生天,也讓這故事成了明朝官場的經典,無數人基於此給李時勉編段子,起外號「打不死」。

李時勉也因禍得福,成了明朝諫臣的標杆,直言的榜樣,無數次被人念叨。

念叨來念叨去,名聲越來越大,等到他正統十二年(1447)退休的那一天,無數朝臣和國子監3000多人,都來為他送行。

他們送的是什麼?除了李時勉人生的幸運之外,更多的是送別一種精神。

也許這就是大明的骨氣吧,只是後續這骨氣成了黨爭的手腕,成了沽名釣譽的手腕。

相關焦點

  • 朵顏三衛,明朝的僱傭兵,朱棣靖難之役的最大王牌,卻後來反目
    開始還算比較順利,幾個軟柿子叔叔結局都比較慘,死的死,貶的貶。鎮守燕地的朱棣一看急眼了,建文削藩,我削建文!但朱棣有一個很大問題,氣勢有了,可是沒有足夠的兵……當時朱棣的嫡系北方軍,僅有四萬兵力,而建文帝手握六十萬中央軍,武器精良,兵丁精銳。
  • 明朝最大爛尾工程,只因皇帝一時興起,3000餘人皆因它而死
    陽山碑材是明朝的第二個皇帝朱棣為了歌頌他的父親,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功德而建造的。因為朱棣的皇位並不是通過正規的手段得到的,而他又想證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只能通過這種方式歌頌自己父親的功德,來側面印證自己的皇位是合法的。然而這個巨碑最後也並沒有完成,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個爛尾工程。遲遲修建沒完成的最重要原因,是因為它的修建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 明朝的藩王朱棣,實際上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叛亂的藩王
    明朝的藩王朱棣,實際上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叛亂的藩王 在中國歷史上,除了漢化不深的元朝,皇族亂國的事情不多。比較嚴重的有西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和西晉惠帝時的八王之亂,前者被中央政權鎮壓下去,後者則導致西晉政權的滅亡。
  • 《大明風華》一代帝王朱棣下線,淺談朱棣對明朝的貢獻
    隨著《大明風華》的熱播,朱棣徵戰返回途中於榆木川正式下線。王學圻飾演的朱棣,在觀眾心目中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朱棣在社交網站上也表現出,對「大明」的不舍,對「兒子」以及「太孫」的不舍。
  • 但使龍城飛將在的「飛將軍」李廣,祖孫三代盡死於漢武帝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朝著名詩人王昌齡的這首《出塞》大氣磅礴,每每讀來不禁令人熱血沸騰,而詩中的主人公「飛將軍」李廣的神箭絕技在中國家喻戶曉,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忠勇的李廣一門,祖孫三代盡數命喪於漢武帝時期。李廣(?
  • 明朝大才子解縉,為何被朱棣殺掉?
    朱元璋就把解縉貶為江西道監察御史,這時候的解縉還不知道安分,上疏為李善長辯冤,又說袁泰藐視朝綱,貪贓枉法,陷害忠良。朱元璋認為解縉缺乏涵養,要修身養性,閉門思過。該得罪的,不該得罪的,解縉都得罪啦!為了解縉不被大臣們攻擊,就讓解縉的老爹把他帶回老家去。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解縉任翰林侍讀,沒多久,又任翰林侍讀學士。
  • 河北發現朱棣親兵家譜,揭開明朝600年懸案,專家:真相不應淹沒
    朱棣篡史行為不僅給明清兩代官方修史樹立了一個壞榜樣,也導致後人對明朝的史事真假難辨,這其中就包括一件在民間廣為流傳,但正史卻不見任何記載的懸案:燕王掃北。然而,卻沒人說得清「燕王掃北」究竟指的是什麼,關於這樁600年懸案,歷來都有2種猜測:一種是五徵漠北,另一種則是報復殺人,即朱棣在奪得全國政權後,為報復靖難時山東、河北一帶軍民堅壁清野抗拒燕軍,派兵北返見人就殺,逢村便燒。
  • 明朝大將藍玉如果活著,朱棣敢造反嗎?
    其實,就算靖難之前,當年的戰神藍玉已經死了好些年,但對於「有追求」的燕王朱棣來說,造反這個決心,不是一般的難下。那朱棣咋這麼不一般呢?其實,別看他對皇位有想法,也一直暗地裡做準備,甚至還在自己燕王府裡偷偷打造兵器,但要不要造反,他也是痛苦糾結。他身邊的姚廣孝、金忠、袁珙等謀士,還通過卜卦的方式動員他。但建文元年(1399)二月,「糾結中」的朱棣,還是主動去南京朝覲建文帝,三個月後,他又派三個兒子來南京祭奠明太祖,等於是「爺四個」前後腳整整齊齊的趴在建文帝的案板上。
  • 祖孫三代都「溜冰」,這個家庭咋回事?
    >祖孫三人同時涉毒這個家庭到底怎麼了2015年,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公安局禁毒大隊經縝密偵查,打掉了一個本地與外地吸販毒人員相互勾結的結成的一個地下吸販毒網絡,此案共刑事拘留8人,行政處罰6人。在處理涉毒人員中有三個人引起了偵查人員的格外注意,他們分別是爺爺劉某甲、父親劉某乙和孫子劉某丙。祖孫三代都涉毒,還是涉及同一個毒品案件,這讓多年從事毒品案件偵查工作,辦過多起涉毒案件的偵查員都感到驚訝。
  • 朱棣「靖難」的精銳僱傭軍:朵顏三衛
    因此,明朝往往把三衛籠而統之地稱作朵顏三衛或兀良哈三衛,把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的駐地統稱為"兀良哈地區"。後來,又向朵顏三衛借用3000名精騎兵,作為其「靖難軍」骨幹,這支僱傭軍來去如風,悍不畏死,作戰亦十分殘忍,是當時朱棣造反的「殺招」,為幫朱棣打下江山立下「赫赫戰功」。
  • 明初若朱標不死,朱棣肯定不會造反而且也不敢造反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相比大家都不會陌生,自從他登基後,就將兒子朱標立為太子。不過或許是天妒英才,朱標在壯年時突然離世,這個消息瞬間震驚了朝野上下。隨之燕王朱棣發動叛亂,成功爭奪了皇權,讓明朝國運都朝著未知的方向發展。不妨設下一個疑問,若當初太子朱標並沒有去世,那麼燕王到底還敢不敢造反?
  • 明朝宗室身為天潢貴胄,為何淪為廢物?這事要怪朱元璋、朱棣
    在清軍、農民軍的雙重打擊,明朝的江山風雨飄搖。當年朱元璋開創明朝,分封諸王,希望後世能夠守住朱家的江山。到了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數量已經達到十多萬人,然而他們卻沒能保住江山,反而淪為廢物,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說明朝宗室是廢物的人不是我,而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顧炎武。
  • 陳祖義向明朝朝貢,為何朱棣卻要殺他?朱棣:他的貢品是搶來的
    ——《明史·外國五》而「舊港」所指,其實就是被明太祖朱元璋列為「不徵之國」的「三佛齊國」,只不過後來「為爪哇所佔,改名舊港」。——《廿二史·卷三十四》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曾被明太祖列為不徵之國,且向明朝俯首稱臣的「舊港」首領「陳祖義」,最終卻被鄭和所抓,然後帶回明朝,被明成祖朱棣公開審判,斬首示眾了。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朱棣要殺陳祖義呢?究其原因,原來陳祖義其實是一個長期盤踞在馬六甲海域的海盜首領。
  • 永樂皇帝朱棣之後的明朝為什麼不叫北明?
    建文帝朱允炆很快就對眾藩王推行削藩政策,但是結果削藩沒削成,反而被發動靖難之役的燕王朱棣攻下南京,建文帝失去了江山,從此不知去向。 燕王朱棣登基以後,就是永樂皇帝。永樂皇帝很快就把明朝的首都遷到了他自己的大本營北京,原來的首都南京被降成了陪都。
  • 不一樣:朱棣奪了朱允炆的帝位,即永樂皇帝,朱棣最後是怎麼死
    當時,朱允炆的太子被大火燒死了,只有小兒子活著,才兩歲,朱棣下令將其囚禁起來,最後一直關了五十多年,稱「建庶人」,直到明英宗時才被放出來,放出來連牛馬都不認識,成了廢人一個,可見朱棣心狠手辣。那麼,朱棣成功登上了帝位,他最後是怎麼死的呢?活了多大歲數呢?
  • 明朝燕王朱棣靖難之變中的蒙古騎兵——朵顏三衛
    朱棣先是找藉口進入大寧城,然後連蒙帶騙加威脅說服了寧王和自己一起造反。然後朱棣把朱權手下的蒙古人集中起來,重新挑選精壯的蒙古人組成新的騎兵,發給重金獎賞,讓這些蒙古人在後來的戰鬥中為自己賣命。《明史》相關原文:「成祖從燕起靖難,患寧王躡其後,自永平攻大寧,入之。謀脅寧王,因厚賂三衛說之來。成祖行,寧王餞諸郊,三衛從,一呼皆起,遂擁寧王西入關。成祖複選其三千人為奇兵,從戰。
  • 這位明朝最被低估的戰神,率軍掃平安南,卻因一個宦官死在了軍中
    此命在明朝開國年間,歷經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六朝。曾跟隨朱棣參加靖難之役;又曾單獨率軍,平定安南;他還參加了朱棣組織的三次北伐,立下赫赫戰功。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位名將最終的結果,卻死在了軍中,其原因令人扼腕嘆息。他的名字叫張福,是明朝歷史上最倒黴的明星之一。
  • 明宣宗開創了明朝的黃金時代,卻壯年早逝,原因與朱棣有關?
    近日,電視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這部電視劇講述了明朝初年,國家開創盛世,及此後五帝六朝的故事。在這其中,我們都知道,明宣宗朱瞻基是朱高熾的長子,後繼承皇位,成為了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朱瞻基是少有的明君,他勵精圖治,擁有較高的治國才能,但僅僅在位十年就暴斃身亡。
  • 明朝建文帝為什麼那麼快就被當時為藩王的朱棣取代了?
    說起明朝,可能更多的朋友會覺得明朝很亂比較糟糕。會有這樣的認識,更多的是來自電視劇的印象和明高祖殺功臣的歷史記憶,這才覺得明朝不好!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偶爾拿來八卦一下還是可以,當真的話顯得有些無知了。對明朝有這麼糟糕的印象,說到底還是跟人性是有很大的關係。我們應該聽說過「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今天啊,在這裡我們就談一談為什麼,建文帝會被叔叔燕王朱棣給取代了呢?不去探討明朝的整個歷史啊。畢竟明朝將近三百年的國祚,能談能挖的秘密也是數不勝數。
  • 明初若朱標不死,哪怕只當1年皇帝,10個朱棣也不敢反!
    明朝初期的靖難之役,朱棣擊敗了自己的侄子,奪得了帝位,大明王朝的國運也隨之而改變,那麼如果當時的太子朱標沒死,他繼任了帝位,朱棣還有沒有造反成功的機會。朱標是嫡長子,太子都當了幾十年,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況且他們兄弟倆感情很好,朱棣根本沒有理由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