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只在位9個月時間,為何被稱為仁義之君?開創了仁宣之治

2020-12-23 歷史鑑賞者

明朝在位時間比較短的皇帝裡,還真的出了幾個賢能的君主。比如說明仁宗朱高熾,這個大兄弟只在位9個月的時間,卻開創了仁宣之治的小盛世。

朱高熾是朱棣的大兒子,不僅肥胖,而且體弱多病。朱棣並不喜歡這個兒子,甚至想過改立另一個高富帥的兒子朱高煦做繼承人。

好在群臣表示反對,而朱高熾也沒有什麼過錯,反而在保衛北京時立下過戰功,所以這件事就這麼擱淺了。那麼朱高熾的仁義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一、弟弟屢次謀逆,朱高熾屢次表示原諒。

朱高熾是一個仁厚之君,但是他的弟弟朱高煦卻是一個陰險狡詐之徒。沒辦法,因為晚生了幾年,導致朱高煦無法繼承朱棣的皇位,為此朱高煦一直都很不服氣。

為什麼呢?因為朱高煦長得又高又壯,而且一表人才,完全是高富帥的標準配置。而朱高熾相對來說,就慘澹的很了,不僅肥胖,而且身體還不好,據說走路都是扶著拐棍的。

十三年五月改封青州,又不欲行。成祖始疑之,賜敕曰:「既受藩封,豈可常居京邸!前以雲南遠憚行,今封青州,又託故欲留侍,前後殆非實意,茲命更不可辭。」然高煦遷延自如。私選各衛健士,又募兵三千人,不隸籍兵部,縱使劫掠。兵馬指揮徐野驢擒治之。高煦怒,手鐵瓜撾殺野驢,眾莫敢言。遂僣用乘輿器物。---《明史》

朱高熾這幅德行,不要說朱棣了,誰都不可能看得上他。作為高富帥的弟弟,自然是希望通過奪權,把這個沒用的哥哥給趕下臺了。

為此在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的時候,朱高煦屢立戰功,這下又超過朱高熾了,因為朱高熾只能留守北京城,所以在戰功上,是完全不能跟朱高煦相比的。

可惜群臣還是反對改立朱高煦,而且朱高熾是朱元璋所立的燕國世子,為此朱高煦心裡當然不舒服,他打算在暗地裡奪取太子的位置。

首先朱高煦向朱棣要了天策衛作為自己的護衛,這是太子才有的待遇。而且他常常以唐太宗自居,此後又增加了不少護衛,多次在朱棣跟前說太子的壞話。其次朱高煦將支持太子的解縉給害死了,又將黃淮陷入大牢之中。朱棣多次讓他就藩,朱高煦都表示不願意,要一直陪在朱棣身邊。再者朱高煦招募了三千精兵,殺掉了兵馬指揮徐野驢。甚至連皇帝的御用車馬他都敢隨便用了。這顯然是要做第二個唐太宗了。為此朱棣回來以後,大怒之下將他廢為庶人,這個時候朱高熾卻前來為自己的兄弟求情,最終朱高煦才得以免責。

此後朱高煦前往山東樂安就藩,他去了以後依舊打算謀劃造反。朱高熾明知道這一切,但是他只是寫信勸告朱高煦,並沒有揭發他。

朱高熾登基以後,朱高煦連同兒子朱瞻圻打算在京城發動叛亂。結果被朱高熾知道了,朱高熾不僅沒有傷害朱高煦,反而給他增加了俸祿,依舊讓他回到封地。

二、把朱棣製造的冤案,全都給平反了。

從朱高熾對待朱高煦的態度上來看,朱高熾的確有點老好人的形象。但是如果這麼想就錯了,他那是念及兄弟之情,在國家大事上,朱高熾是不會含糊的。

當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本身就沒有正義可言,說到底完全就是一場奪權大戰罷了。可是明朝大臣們,必然是要支持朱允炆的。

己丑,詔曰:「刑者所以禁暴止邪,導民於善,非務誅殺也。吏或深文傅會,以致冤濫,朕深憫之。自今其悉依律擬罪。或朕過於嫉惡,法外用刑,法司執奏,。五奏不允,同三公、大臣執奏,必允乃已。諸司不得鞭囚背及加入宮刑。有自宮者以不孝論。非謀反。勿連坐親屬。古之盛世,採聽民言,用資戒儆。今奸人往往摭拾,誣為誹謗,法吏刻深,鍛練成獄。刑之不中,民則無措,其餘誹謗禁,有告者一切勿治。」---《明史》

為此朱棣在對付這幫人的時候,採取了近乎殘忍的手法。比如將方孝孺誅滅十族,將黃子澄、齊泰的家眷都充入奴籍等。

朱高熾上臺以後,赦免了一大批被關押流放的建文朝舊臣,因為這幫人本身是忠義之士,只是立場不同罷了,同時也赦免了他們的家人。

此後又平反了大量朱棣造成的冤案,比較著名的就是方孝孺的案子,朱高熾認為方孝孺是真正的忠臣,這樣的人如果得不到昭雪,將來誰敢做忠臣呢?

還有就是解縉的冤案,解縉只是支持朱高熾的那個人,被朱高煦陷害才會落得被殺的下場,而且解縉的才華舉世聞名,當然要平反。

那些過去建文帝重用的大臣,在朱高熾這裡,依舊官復原職,可見朱高熾真的做到了心中的仁。

三、縮減皇家開支,與民休養生息。

朱高熾還是一位非常節儉的皇帝,他上臺以後,立刻取消了皇帝特供木材和金銀商品,轉而以一種市場購買的方式來採購這些物品。原來特供的價格奇高,可是市場買賣時,價格就被打壓下來了。這也是為了減輕朝廷財政壓力。

對於遭受了自然災害地區的百姓,朱高熾體恤他們的處境,不僅免除了他們的賦稅,而且免費供應糧食和生活用品給他們。朱棣時期有大量流民在外流浪,因為他們交不起稅,所以逃到外地去。朱高熾上臺後,讓這些逃亡者全部回去,過去欠下的稅一筆勾銷。緩和了流民的這一矛盾。為了搞清楚地方賦稅的負擔,朱高熾成立了一個調查小組,到江南各地調查情況。雖然朱高熾生前沒看到調查結果,但是這件事為後來明宣宗朱瞻基實施減稅計劃,奠定了基礎。古代受了災,一般都是朝廷來賑災,但是賑災的糧食可不是白給老百姓吃的,打欠條是一般做的事情,還有就是以工代賑,就是給朝廷免費幹活換取糧食。

可是朱高熾在地方上鬧饑荒的時候,完全免費地將糧食分發給百姓,這種氣度,可能也沒有幾個皇帝有了。

總結:朱高熾的偶像,也是唐太宗。

朱高熾和朱高煦這兄弟倆,都是把唐太宗當成自己的偶像,只不過學習的方面有所不同。朱高煦想學習唐太宗的赫赫戰功,再學習他殺兄逼父,從而奪取皇位。

可是朱高熾學習唐太宗,是學習他的察納雅言,學習他的愛民如子,學習他的高瞻遠矚。兩個人的境界高下立見。

可惜朱高熾在位時間太短了,只有9個月的時間。這9個月裡,朱高熾做了一系列大事,如果再延續個幾十年,他一定可以成為唐太宗那樣的明君。

參考資料:《明史》

相關焦點

  • 開創「仁宣之治」的朱高熾,為何會在壯年暴斃?
    八月,皇太子朱高熾即位,史稱明仁宗,改元洪熙。明仁宗朱高熾為人寬厚仁慈,做事謹慎認真,在明朝諸帝中是個難得的有作為的一代明主。他赦免了建文朝的舊臣,平反昭雪了諸多冤獄,廢除了前朝的苛政,與民休息,開創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 朱高熾:在位時間短,卻開創了明朝的盛世
    老爹活得太久,自己當皇帝的時間就不見得有那麼多,這在歷史上也不是一次兩次出現了,比如著名的永樂皇帝,他在位時間就很長,這也導致他死之後,繼位的兒子朱高熾上臺不到一年就去世。由於他在位時間極短,後世對於這位明仁宗的印象並不深,可他的評價卻相當高,他開創了著名的仁宣之治,幫助明朝走上巔峰,他的兒子也延續了盛世,這對父子倆也成為明君的典範。
  • 仁宣之治: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大明王朝裡的「文景之治」!
    就像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或許整個仁宣之治只有十一年,但對整個大明王朝來說卻是意義非凡的: 仁宣之治 仁宗之立 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北徵瓦剌時駕崩,明仁宗朱高熾登基。
  • 《大明風華》中,仁義厚道的朱高熾,為何死後卻用5位妃子殉葬?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言,也難怪朱棣用裝瘋這個辦法,騙過建文帝,最終發動了靖難之役,不然他也就活不了命了。但朱高熾卻跟前面幾位大明帝王都不一樣,不但外形——非常胖,而且脾氣和理念等,也都處處顯著一股仁君之風,所以死後廟號「仁宗」,實至名歸。那麼《大明風華》中的朱高熾呢?同樣,也把他當成了「朱家另類」。
  • 開創仁宣之治的朱瞻基,為什麼會有朱祁鎮這種兒子?
    明宣宗這位文武雙全的帝王,他在位期間,開創了頗受後世讚譽的仁宣之治,為明朝的太平盛世奠定了穩定基礎。然而,當明朝江山交到朱祁鎮手中之後,他差點成了明朝的亡國之君。明宣宗如此優秀,為何會有朱祁鎮這種兒子呢?
  • 朱高熾當皇帝不到一年,卻能名垂青史,只因解決了四個難題
    公元1424年9月,明成祖朱棣去世,當了29年太子(含燕王世子)的朱高熾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登上了皇位,定年號洪熙。到公元1425年5月去世,朱高熾在位僅僅兩百餘天,在明朝所有皇帝中排名倒數第二,在歷史上也是排得上號的「短命」皇帝。
  • 朱棣孫子朱瞻基開創了仁宣之治,為何只活了36歲?徐達的基因傳承
    朱元璋活了71歲,朱棣活了65歲,就連體重300多斤各種心血管疾病的朱高熾,都活了47歲。身體一向很不錯的朱瞻基,怎麼可能只活36歲呢?01朱瞻基有14位妻妾,卻只有倆兒子,常常搞仙丹吃。任用賢臣管理朝政,國家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開創了仁宣之治這一盛世,的確是一個好皇帝。永樂七年,從幸北京,令觀農具及田家衣食,作《務本訓》授之。八年,成祖徵沙漠,命留守北京。九年十一月,立為皇太孫,始冠。自是,巡幸徵討皆從。嘗命學士胡廣等即軍中為太孫講論經史。每語仁宗曰:「此他日太平天子也。」仁宗即位,立為皇太子。
  • 朱高熾在位不足一年,為啥能名垂青史?因為他解決了四個天大難題
    要說起明朝在位時間短,且獲得的歷史評價最高的皇帝,那就非明仁宗朱高熾莫屬了。明仁宗朱高熾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長子,早年的時候跟隨父親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隨後朱棣稱帝,而朱高熾則從原來的王世子變成了一國的儲君,可謂是風光無限。
  • 仁宣之治:蟋蟀皇帝和第一任紫禁城主人創造的大明盛世
    可明朝畢竟能延續幾百年,了解歷史的朋友們應該清楚,即便是漢唐這樣的王朝,存在的時間也就是二三百年,明朝能堅持下去,說明它們的統治還是有一些值得稱讚的地方,在經歷洪武、永樂兩位愛折騰的皇帝之後,明朝迎來了一個新的階段,仁宗朱高熾與自己的兒子朱瞻基一起,創造了著名的仁宣之治。
  • 明朝皇帝列表及簡介,仁宣之治和「兩屆任期」的明英宗
    明朝皇帝一共有十六位,最為人所熟知的恰恰在首尾兩端,前三個洪武、建文和永樂那是赫赫揚名,後面的萬曆、天啟和崇禎也都屬於最大歷史話題之列。但凡事都有個過渡,歷史不可能無緣無故地跳躍式發展,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永樂皇帝之後的幾任明朝皇帝。
  • 朱瞻基即位後退守長城、不再下西洋,為何卻開創「仁宣之治」
    但是,明朝明宣宗在位時期,非但沒有在永樂大帝在位時期明帝國疆土的基礎之上,進行擴張,甚至還放棄了一些領土。 可歷史證明,明宣宗放棄一些疆土之後,綜合國力反而得到了增強,開創了「仁宣之治」。這是為何?
  • 朱高熾的仁義和謎團
    縱觀各朝各代,凡被稱為仁宗的帝王在他那個朝代都可以說是一流的帝王,像宋仁宗在宋朝的歷史上絕對是一流的君主,但是像朱高熾這樣在位僅十個月就被稱為仁宗的皇帝僅此一人。《大明風華》裡講述的朱棣死於出徵期間,朱高熾即位僅十個月就病死大體還原了歷史事實,但是還有很多一部分和歷史並不符合(畢竟是影視劇),下面我們來具體說一說。
  • 朱瞻基開創仁宣之治,卻被一件事毀掉一世英名,讓明朝深受其害
    然而事實上,其並非頑劣不堪的昏君,反而是一位德才兼備的皇帝,在他的精心治理下,開創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仁宣之治」,他穩定北方,恢復生產,為靖難遺孤平凡,明王朝在朱瞻基手裡達到了頂峰,顯赫東亞。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兒子,永樂大帝朱棣的嫡孫,自小就聰明伶俐且勤奮好學,深得明成祖朱棣的喜愛。
  • 《大明風華》朱高熾:假如多給我幾年,我一定創造第二個文景之治
    《大明風華》朱高熾雖然他當皇帝僅有10個月,我們不要忘了,朱棣常年在外打仗,朱高熾監國有20多年。他發現父親法令嚴苛,就私下改動。當時內閣成員有七名,楊士奇、楊榮和楊溥三人在朱高熾的內閣的分量很重,人們將朱高熾時期的內閣稱為「三楊內閣」。「三楊」與朱高熾是一條心的,有他們的支持,朱高熾在施行相關政策的時候,容易多了。
  • 明仁宗朱高熾之死,做了九個月皇帝,正值壯年為何突然駕崩?
    朱高熾,歷史上評價挺高的,說他勵精圖治,改革弊政,開創了仁宣之治良好局面。 然而可惜的是,朱高熾僅僅當了九個月皇帝,寶座都沒捂熱,就突然駕崩了,時年四十七歲。
  • 朱高熾在位僅10個月,為何能名垂青史?三大原因,一個比一個尷尬
    可偏偏朱高熾,卻在朱棣跟建文帝見面之前,得知兒子朱瞻基當了人質後,喊出了:若是皇上還任性,我要造你朱棣的反。 也許人們都覺得,歷史劇如此塑造朱高熾,實在有點扯。不過參考歷史上真實的朱高熾卻會發現,這位胖哥很不簡單。僅在位10個月,卻得以名垂青史了,這實在有點傳奇味道。那麼為何會這樣?在筆者看來,有三大原因,卻一個比一個尷尬。
  • 朱高熾只在位9個月的時間,這跟他兒子朱瞻基有關?肥胖才是主因
    為此朱高熾非常隱忍,愣是把朱棣給熬死了,自己也沒死。不過他這身體其實也是強撐著熬到了登基,僅僅做了9個月皇帝後,朱高熾也掛了。關於朱高熾的死,那野史正史猜測等等版本實在是太多了。正史說,朱高熾是胖死的。朱高熾登基的時候,已經46歲了。這個年紀在古代來說,其實也算不小了。
  • 「仁宣之治」的締造者朱瞻基,他留下兩條隱患,葬送了整個大明朝
    明宣宗是仁宣之治的締造者,也是明代很有作為的帝王之一,作為守成之君朱瞻基幾乎做到了盡善盡美。百姓從連年徵戰中解脫出來,得以休養生息,朱瞻基整頓軍力,減少了大規模徵伐,經濟得到恢復,國力強盛。 減輕賦稅,重視生產,朱瞻基也做得很到位。
  • 大明王朝之最窩囊的太子(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熾)
    看看咱們這位胖胖皇帝明仁宗朱高熾的家庭配置就讓人垂涎三尺:爺爺是明太祖朱元璋、奶奶是孝慈高皇后、父親是明成祖朱棣、母親是仁孝皇后、兒子是明宣宗朱瞻基。可謂是滿堂喝彩。 朱高熾出生的時候正是朱元璋建立大明朝10年時間,只比明惠宗朱允炆小一歲,所以他是朱允炆的堂弟。
  • 明仁宗朱高熾在位不足一年,為什麼會冠以「仁」的稱號?
    太子監國時期穩定朝政在明成祖時期,朱高熾實際上是作為朝廷的二號人物存在的,他的六次監國時間至少在13年以上,佔據永樂一朝三分之二的時間,在監國期間,主要處理大明帝國的日常事務,除了重要決策由朱棣決定之外,其他的大小事務都有朱高熾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