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孫子朱瞻基開創了仁宣之治,為何只活了36歲?徐達的基因傳承

2020-12-16 歷史鑑賞者

導語:

朱瞻基去世的時候,只有36歲。很多人就奇怪了,當皇帝是個苦差事嗎?為什麼那麼多皇帝英年早逝呢?其實36歲,在古代來說,並不是一個很短命的表現,屬於正常水平。

不過之所以古代有短命這一說,主要是因為平均年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老百姓,那都是短命的命運,為啥?因為日子苦,吃不好飯,看不起病,所以活在當下的我們還是比較幸運的。

在貴族也就是有錢人當中,為什麼也有短命的呢?那就是醫療條件的問題了。不過古代有錢人都比較喜歡養生,所以但凡不是夭折的,當然不會出現短命的情況。

朱元璋活了71歲,朱棣活了65歲,就連體重300多斤各種心血管疾病的朱高熾,都活了47歲。身體一向很不錯的朱瞻基,怎麼可能只活36歲呢?

01朱瞻基有14位妻妾,卻只有倆兒子,常常搞仙丹吃。

很多人提到朱瞻基,那都是要豎起大拇指的,因為這是一位基本沒什麼瑕疵的皇帝。任用賢臣管理朝政,國家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開創了仁宣之治這一盛世,的確是一個好皇帝。

永樂七年,從幸北京,令觀農具及田家衣食,作《務本訓》授之。八年,成祖徵沙漠,命留守北京。九年十一月,立為皇太孫,始冠。自是,巡幸徵討皆從。嘗命學士胡廣等即軍中為太孫講論經史。每語仁宗曰:「此他日太平天子也。」仁宗即位,立為皇太子。---《明史》

不過要問及他的死因,皇帝的死因一般都是因為身體過度勞累所致。因為天底下他最大,所以皇帝沒人管得著。朱瞻基作為明朝皇帝,自然也不會例外,所以朱瞻基在後宮的私生活如果出現沒有節制的情況,那也會導致他英年早逝。

我們有記錄可以查詢,能叫的出名字的后妃,朱瞻基有14位。宮女那些就不用說了,實在是太多。所以他的后妃並不少,不能說私生活足夠節制。可是朱瞻基的兒子,卻只有兩個。一個是大名鼎鼎的明英宗朱祁鎮,一個是代替朱祁鎮做過幾年皇帝的朱祁鈺。此外就再也沒有兒子了,當然還有三個女兒。按道理來說,有14個妃嬪,怎麼會只有兩個兒子呢?朱瞻基是26歲登基的,這個時候他有充足的時間來生孩子。但是他並沒有生那麼多兒子,原因很簡單,可能他的身體並不是很好。路邊社消息稱,朱瞻基非常喜歡吃仙丹。但是仙丹的具體功效到底是為了彌補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我們可以猜測一下,因為朱瞻基當時還很年輕,哪有二十幾歲就想著長生不老的呢?所以說我認為他尋找的仙丹,可能就是為了補身體用的。

然而這仙丹卻成了他死亡的主要原因,天底下哪有什麼仙丹呢?要麼吃補藥,要麼就自我鍛鍊身體。仙丹都是急功近利的表現,顯然朱瞻基是想要迅速彌補身體的虧空,所以才會迷戀上仙丹這玩意兒。可惜越吃越空,最後把自己掏空了。

02朱瞻基工作很辛苦?難道是累死的?

歷史上有很多勤政的皇帝,那是真的過勞死。每天上班十幾個小時,孜孜不倦地批閱奏章處理國家大事,不累死也是奇怪了。

可是朱瞻基有這方面的苦惱嗎?我認為沒有。朱瞻基被大家戲稱為蟋蟀皇帝,因為他非常喜歡鬥蟋蟀。而且也喜歡搞點文娛活動,比如畫畫寫字之類的事情。

由此可見朱瞻基的小日子是過得非常不錯的,他手下的賢臣實在是太多了,三楊、夏元吉、張輔等人都可以幫他分擔朝政大事。

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不視朝,命群臣謁皇太子於文華殿。甲戌,大漸。罷買、營造諸使。乙亥,崩於乾清宮,年三十有八。遺詔國家重務白皇太后。丁酉,上尊諡,廟號宣宗,葬景陵。---《明史》

所以朱瞻基完全沒有必要去擔心自己會勞累過度。這個時候他自然是有了閒工夫來搞一點私人的愛好。由此可見,朱瞻基是比較喜歡玩的一個皇帝。

這麼一個皇帝,說他會過勞死,打死我也不相信。但是反過來想一想,正是因為他把業餘時間,都拿來搞這些玩意兒了,所以照樣非常勞累,這不也說得通嗎?

每天固定8個小時上班,上完班以後,你還要回來寫8個小時的文章,那你要不要過勞死?你不過勞死誰過勞死?

如果你不小心還有個什麼打籃球、踢足球的愛好的話,那又要佔據你4個小時的時間,每天留給你睡覺的時間只有4個小時了。表面上看你的生活豐富多彩,完全沒有因為工作而勞累,可實際上你的身體已經被透支了,然而你自己卻渾然不知,因為沒有人能管得著你。

朱瞻基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才會導致過勞死的。業餘時間他壓根就沒有閒著,身體一直在操勞,不累死也奇怪了。

03朱棣的徐皇后家族,都是短壽之人。

朱元璋活了71歲,朱棣活了65歲,這都是非常長命的。可是到了朱高熾卻只活了47歲,而朱高熾的倆兄弟,朱高煦活了47歲,朱高燧活了49歲。除了朱高煦是被殺以外,其他倆兄弟的壽命也沒有超過50歲的。

這或許我們就會發現一條新的線索,朱高熾這三兄弟的母親,徐皇后這一脈的壽命,本身就不長。徐皇后本人也只活了46歲。

徐皇后是徐達的女兒,嫁給了燕王朱棣。而徐達本人活了54歲,算得上還湊合了,畢竟戎馬一生,到處都是病痛。我們看看徐皇后那幾個兄弟,也就是徐達的幾個兒子活了多少歲。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在永樂五年去世,只活了40多歲。徐達的次子徐膺緒,生於1372年,壽命也只有45歲。徐達的三子徐添福很早就夭折了。徐達的四子徐增壽,生年不詳,死於1402年,是被建文帝朱允炆誅殺的,所以也只活了不到40歲。由此可見,徐達的幾個子女,沒有一個是活過50歲的。可見徐達家族並沒有長壽基因。而徐達的女兒徐皇后是朱棣的老婆,是朱高熾的生母。

徐皇后生的三個兒子都沒有活過50歲,自然孫子的壽命也會受到影響,朱瞻基活36歲或許也有這方面原因。

總結:很多人說古人活36歲不錯了,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一個想法。

因為古人醫療條件差,得個感冒都有可能死人。所以很多人就比較誇張了,認為古人壽命都非常短,活個三十來歲就不錯了。

更有甚者,認為平均壽命能夠代表古人所生活的那個年代的人,該有的實際壽命。這是大錯特錯的看法。因為平均壽命裡,平均了大量剛出生就夭折的孩子,也平均了大量窮苦沒飯吃沒錢看病的窮人,更平均了大量死於戰爭中的士兵。

所以這麼一平均就好像拿你跟世界首富平均收入一樣,你感覺自己收入還不錯的樣子,這本身就是一種錯覺。

仁宗為太子,失愛於成誼。其危而復安,太孫蓋有力焉。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強藩猝起,旋即削平,掃蕩邊塵,狡寇震懾,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明史》

其實古代有錢人的壽命真的不短,尤其是到了明朝的時候,醫療條件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差。他們非常注重養生,肯花費大價錢來補身體。所以除非先天性基因原因外,他們都能活不少歲。

朱瞻基活36歲,肯定是有特殊原因的。要麼就是透支身體,過度操勞,要麼就是基因上存在先天性的缺陷,絕對不能說36歲已經不錯了的話。

參考資料:

《明史》

相關焦點

  • 開創仁宣之治的朱瞻基,為什麼會有朱祁鎮這種兒子?
    明宣宗這位文武雙全的帝王,他在位期間,開創了頗受後世讚譽的仁宣之治,為明朝的太平盛世奠定了穩定基礎。然而,當明朝江山交到朱祁鎮手中之後,他差點成了明朝的亡國之君。明宣宗如此優秀,為何會有朱祁鎮這種兒子呢?
  • 朱瞻基開創仁宣之治,卻被一件事毀掉一世英名,讓明朝深受其害
    而說起明朝的皇帝大家印象最深的還是朱元璋和朱棣這兩位。而整個明朝歷史之中,其實卻有著這麼一位皇帝在功績上絲毫不遜色於他們,只是名聲不顯罷,這位皇帝就是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在歷史上被稱之為「蟋蟀天子」,這是因為他最喜歡鬥蟋蟀。
  • 「仁宣之治」的締造者朱瞻基,他留下兩條隱患,葬送了整個大明朝
    歷史上的朱瞻基給大明朝留下了怎樣的隱患? 明宣宗是仁宣之治的締造者,也是明代很有作為的帝王之一,作為守成之君朱瞻基幾乎做到了盡善盡美。百姓從連年徵戰中解脫出來,得以休養生息,朱瞻基整頓軍力,減少了大規模徵伐,經濟得到恢復,國力強盛。
  • 仁宣之治:蟋蟀皇帝和第一任紫禁城主人創造的大明盛世
    朱瞻基是難得的文武全才,如果沒有他的存在,那朱高熾這個太子的位置還真保不住了。用現在的話來說,朱瞻基從出生開始就備受期待的明星,《明史》中就寫道在他出生的時候:成祖夢太祖授以大圭曰:「傳之子孫,永世其昌。」甚至有人認為,朱棣打算要起兵,也是由於孫子的出生。後來朱瞻基得到精心培養,作為一個守成君主,他的努力才締造了仁宣之治。
  • 仁宣之治: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大明王朝裡的「文景之治」!
    就像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或許整個仁宣之治只有十一年,但對整個大明王朝來說卻是意義非凡的: 仁宣之治 仁宗之立 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北徵瓦剌時駕崩,明仁宗朱高熾登基。
  • 開創「仁宣之治」的朱高熾,為何會在壯年暴斃?
    朱高熾畫像大明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明朝第三任皇帝,明成祖朱棣在北徵蒙古部落返回的途中,病死於榆木川(今屬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多倫縣三道溝林場境內)。他赦免了建文朝的舊臣,平反昭雪了諸多冤獄,廢除了前朝的苛政,與民休息,開創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可惜的是,明仁宗在位九個月就病逝了,時年僅四十八歲,傳位長子朱瞻基,史稱明宣宗。明仁宗正值壯年,是什麼原因令他匆匆離世?
  • 朱瞻基:不戀女色不煉丹修道,卻在壯年英年早逝,或是蛐蛐惹的禍
    還公認的盛產奇葩皇帝,比如蟋蟀天子朱瞻基、吃喝玩樂正德帝、宅男天子嘉靖帝、曠工皇帝萬曆、木匠皇帝朱由校等等,個個都在領域內拿到了冠軍。 當然這裡面,名聲最好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蟋蟀天子朱瞻基。 朱瞻基被公認為賢明君主,從好聖孫到好太子、好皇帝,似乎天生就是皇帝命,雖然只在位十年,卻創造了仁宣之治的盛世。
  • 明宣宗開創仁宣之治,離不開這五位治世能臣,你知道他們是誰嗎?
    明宣宗朱瞻基,幼年就深受祖父朱棣與父親的喜愛與賞識,數次隨朱棣外出徵討。他即位後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史稱「仁宣之治」。 楊士奇,年少時便與眾不同,王叔英以史之才推薦他進入翰林充當編纂官。
  • 朱高熾只在位9個月時間,為何被稱為仁義之君?開創了仁宣之治
    比如說明仁宗朱高熾,這個大兄弟只在位9個月的時間,卻開創了仁宣之治的小盛世。朱高熾是朱棣的大兒子,不僅肥胖,而且體弱多病。朱棣並不喜歡這個兒子,甚至想過改立另一個高富帥的兒子朱高煦做繼承人。成祖始疑之,賜敕曰:「既受藩封,豈可常居京邸!前以雲南遠憚行,今封青州,又託故欲留侍,前後殆非實意,茲命更不可辭。」然高煦遷延自如。私選各衛健士,又募兵三千人,不隸籍兵部,縱使劫掠。兵馬指揮徐野驢擒治之。高煦怒,手鐵瓜撾殺野驢,眾莫敢言。遂僣用乘輿器物。---《明史》朱高熾這幅德行,不要說朱棣了,誰都不可能看得上他。
  • 朱棣把朱高熾立為太子,為何又急著立朱瞻基為皇太孫,用心良苦
    在明代,朱瞻基是繼朱元璋和朱棣之後,鮮有有作為的皇帝,因為他為大明朝貢獻了一個「仁宣之治」。朱棣為何那麼喜愛朱瞻基呢?歷史資料記述,這是由於朱瞻基文武雙全,比只有文不會武的朱高熾,及其只有武不會文的朱高煦,更讓朱棣喜歡。除開這類後面的原因外,還有一個前面的原因。《明史》記述:生之前夕,成祖夢太祖授以大圭曰:「傳之子孫,永世其昌。」既彌月,成祖見之曰:「兒英氣溢面,符吾夢矣。」
  • 朱瞻基即位後退守長城、不再下西洋,為何卻開創「仁宣之治」
    可歷史證明,明宣宗放棄一些疆土之後,綜合國力反而得到了增強,開創了「仁宣之治」。這是為何? 一、永樂大帝的擴張 (1)南徵北戰,明軍威武 洪武皇帝駕崩之後,皇位直接傳給了他的孫子,建文皇帝。
  • 大明風華裡朱亞文飾演的明宣宗朱瞻基歷史上的真實樣子究竟如何?
    「好聖孫」就是後來的明宣宗朱瞻基,與他父親明仁宗朱高熾共同開創了媲美漢代「文景之治」的「仁宣之治」。 史書記載朱瞻基出生前,朱棣做了一個夢,夢到朱元璋把象徵皇權的大圭送給了朱棣,並對朱棣說「傳之子孫,永世其昌」,夢醒之後就傳來了朱瞻基出生的消息,於是更加堅定了朱棣起兵靖難的決心。 朱瞻基因此便被朱棣養在身邊,重點培養。
  • 朱瞻基為何壯年而死?是否跟影視劇中一樣身患重病?還是另有隱情
    前言公元1435年1月31日,大明王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在乾清宮意外離世,時年38歲。朱瞻基是明朝頗有作為的一位皇帝,從小就聰慧過人,被明成祖朱棣稱為「好聖孫」,朱瞻基跟他父親明仁宗朱高熾一起開創了「仁宣之治」這樣的盛世。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皇帝,本該有更大的作為,卻在壯年意外離開了人世,那麼朱瞻基為什麼會早逝呢?
  • 朱棣的3個兒子裡誰最有才?他的孫子朱瞻基,後來怎麼處理他兒子
    可是通過靖難之役稱帝的永樂大帝朱棣,卻只有4個兒子,長大成人的只有3個。這的確是少了點。不過兒子少,對他的子孫來說,煩惱也就少了點。要是個個都像康熙那幫兒子的話,那對康熙的子孫後代來說,的確是太殘忍了。這奪嫡的複雜程度,不是輕易就能應付得了的。
  • 論朱瞻基在朱棣時期的地位
    唐朝的唐順宗當了26年的太子,只當了八個月的皇帝就被大臣們逼著退位了,理由是什麼呢?他中風癱瘓,不能履行皇帝的職能。還有宋朝的宋光宗,因為他對他的父親宋孝宗不孝順(宋孝宗也是提前退位的),在他的葬禮上不恭敬。所以大臣們就藉口他有病,讓他提前退位了。所以說,如果朱棣以這個作為理由要廢掉朱高熾的話,完全是可以說的通的。
  • 明宣宗朱瞻基為何會英年早逝?不是專注於花酒,也不是沉溺於女色
    從朱瞻基的功績來看,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明君,其在位共15年,民富國強,開創了能夠與漢代文景之治相提並論的「仁宣盛世」。 不過雖然朱瞻基在位時間還算長,但實際上他也是個英年早逝的主,畢竟他去世的時候也才38歲。之所以在位長,只不過是借了父親朱高熾的「光」罷了。 因此,即便是在醫療不發達的古代,朱瞻基38歲去世仍算是早亡,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朱瞻基會如此早逝呢?這裡我們可以分成根本原因與直接原因兩大方面來探討。
  • 明宣宗朱瞻基為何只活了38歲,英年早逝的背後是什麼
    被黑成「促織皇帝」的明宣宗明宣宗朱瞻基的爺爺朱棣以造反起家,總算從侄子手中奪了一份家業給兒孫們。凡是篡位之君,大多比名正言順的帝王們更要努力,更自我節制,直到最後死在了工作崗位上,可以說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皇帝。當朱高熾上臺時,實行了與民休息的政策,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而真正把朱高熾的「仁政」執行下來的,卻是明宣宗朱瞻基。
  • 蟋蟀皇帝朱瞻基,為何在位10年便英年早逝?原因令人唏噓
    其中最長的不過60歲,也就是明太祖和明成祖兩位早期皇帝,最短的為天啟,才年僅23歲,而最能會玩的朱瞻基也才活了36歲,做了10年的皇帝。要不怎麼說有些天妒英才,連天生就是塊皇帝料的朱瞻基也沒能逃脫這樣的命運。
  • 明朝皇帝列表及簡介,仁宣之治和「兩屆任期」的明英宗
    明朝皇帝一共有十六位,最為人所熟知的恰恰在首尾兩端,前三個洪武、建文和永樂那是赫赫揚名,後面的萬曆、天啟和崇禎也都屬於最大歷史話題之列。但凡事都有個過渡,歷史不可能無緣無故地跳躍式發展,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永樂皇帝之後的幾任明朝皇帝。
  • 再給朱祁鈺10年,他能創造仁宣之治一樣的盛世嗎?可惜他沒繼承人
    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繼位以後,獨愛比自己年長17歲的萬貴妃,萬貴妃一死,朱見深也因為傷心過度而早逝。朱見深的兒子朱佑是個好皇帝,可是這哥們有一個缺點,老婆太少,只有一個皇后,沒有妃子,千古奇聞。老婆少了孩子就少,他活的時間又短,只活了36歲。膝下只有一個兒子朱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