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藥材之川藥篇——川貝母

2021-02-12 藥圈網

基源
一、中文名
川貝母

二、拉丁名
FRITILLARIAE CIRRHOSAE BULBUS

三、科屬
百合科貝母屬

四、原植物
川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肅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梭砂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太白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或瓦布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var. wabuensis(S Y.Tang et S C.Yue)Z.D.Liu,S.Wanget S.C.Chen

五、別名
虻《詩經》,黃虻《管子》,莔《爾雅》,貝母《本經》,勤母、藥實《別錄》。

六、藥用部位
乾燥鱗莖

七、道地沿革
貝母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入中品。陶弘景曰:「形如聚貝子,故名貝母」。蘇恭曰:「其葉似大蒜,四月蒜熟時採之良,……出潤州、荊州、襄州者最佳。」《本草綱目拾遺》將川貝與浙貝明確分開,謂川貝味甘而補,虛寒咳嗽以川貝為宜。


品質
一、性狀鑑別
松貝: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徑0.3~0.9cm。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人,中心有1灰褐色的鱗莖盤,偶有殘存鬚根。質硬而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青貝 呈類扁球形,高0.4~1.4cm,直徑0.4~1.6cm。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部開裂,內有心芽和小鱗葉2~3枚及細圓柱形的殘莖。
爐貝:呈長圜錐形,高0.7~2.5cm,直徑0.5~2.5cm。表面類白色或淺棕黃色,有的具棕色斑點。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頂部開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較鈍。栽培品呈類扁球形或短圓柱形,高0.5~2cm,直徑1~2.5cm。表面類白色或淺棕黃色,稍粗糙,有的具淺黃色斑點。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頂部多開裂而較平。

二、顯微鑑別
本品粉末類白色或淺黃色。松貝、青貝及栽培品 澱粉粒甚多,廣卵形、長圓形或不規則圓形,有的邊緣不平整或略作分枝狀,直徑5~64μm,臍點短縫狀、點狀、人字狀或馬蹄狀,層紋隱約可見。表皮細胞類長方形,垂周壁微波狀彎曲,偶見不定式氣孔,圓形或扁圓形。螺紋導管直徑5~26 μm。爐貝 澱粉粒廣卵形、貝殼形、腎形或橢圓形,直徑約至60μm,臍點人字狀、星狀或點狀,層紋明顯。螺紋導管和網紋導管直徑可達64μm。

三、理化鑑別
取本品粉末10g,加濃氨試液10ml,密塞,浸泡1小時,加二氯甲烷40ml,超聲處理1小時,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貝母辛對照品、貝母素乙對照品,分別加甲醇製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N6肚l、對照品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濃氨試液-水(18:2:1: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依次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和亞硝酸鈉乙醇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四、化學成分
川貝母鱗莖含西貝母鹼(西貝素) 、川貝鹼。暗紫貝母鱗莖含松貝辛、松貝甲素、松貝乙素。甘肅貝母鱗莖含岷貝鹼甲、岷貝鹼乙、西貝素、川貝酮等。梭砂貝母含梭砂貝母鹼、梭砂貝母酮鹼(爐貝乙)、川貝酮鹼、梭砂貝母芬鹼、梭砂貝母芬酮鹼、貝母辛和西貝母鹼。

五、質量指標
水分:不得過15.0%;總灰分:不得過5.0%;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稀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9.0%;含量測定: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總生物鹼以西貝母鹼(C27H13NO)計,不得少於0.050%。

六、常見偽品
皖貝母、東貝、彭澤貝母、砂貝母、一輪貝母、麗江山慈菇、土貝母、光慈姑、山慈姑、米貝母、薏苡仁、唐菖蒲。


栽培
一、生物學特性
喜涼爽溫和氣候,適宜生長在1600~3000的高寒山區的小灌木林下及草叢中。選擇土層深厚、腐殖質豐富的砂質壤土栽培。忌積水、高溫。

二、栽培技術
用種子和鱗莖繁殖。種子繁殖:種子成熟時胚尚處於原始階段,需用腐殖土或鋸木末層積貯藏於室內,溫度10~15℃進行後熟處理,保持一定溼度,待種子有芽口時播種。坡地撒播,平地條播。條播幅度10~15cm,幅間距7~10cm。鱗莖繁殖:在果實成熟或正常枯苗後及時挖取,選鱗莖肥厚、無損傷的作種用,入選的種鱗莖在15℃以下通風良好的室內或蔭棚下,晾置1~2星期,待隱傷表面呈淺棕色後栽種。在畦上橫向平底開溝,開一溝栽一溝,溝底先放基肥,再放入種鱗莖,行株距為(13~20)cm×(13~15)cm。

三、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主要有銹病、白腐病、金針蟲、蠐螬、地老虎等。

四、道地產區與基地
1.川貝母 主產於四川西部、西藏南部至東部、雲南西北部。本品是商品川貝母的主要來源之一。2.暗紫貝母 主產於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青海同仁、班馬、達日、甘達等地。本品是商品川貝母的主要來源。
3.甘肅貝母 主產於甘肅南部、青海東部和南部以及四川西部。
4.梭砂貝母 主產於青海玉樹,四川甘孜、德格等地者,色白、質實、粒勻,稱白爐貝;產於昌都、四川巴塘和雲南西部者,多黃色,粒大,質松,稱黃爐貝.因具虎皮黃色,亦稱虎皮貝,過去集散於打箭爐(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縣),故各爐貝。主銷華北。

藥用
一、性味歸經
苦、甘,微寒。歸肺、心經。

二、功效主治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散結消癰。用於肺熱燥咳,乾咳少痰,陰虛勞嗽,痰中帶血,瘰癧,乳癰,肺癰。

三、用法用量
3~10g;研粉衝服,一次1~2g。

四、藥理作用
1.鎮咳;2.祛痰;3.平喘;4.降壓;5.川貝母鹼能增強豚鼠離體子宮收縮,抑制離體兔腸收縮;6.川貝母水浸劑試管內有抑制星形奴卡氏菌作用。川貝醇提取物(生藥2g/ml)在1:100~1:1000濃度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有明顯抑菌作用;7.川貝母鹼靜脈給藥,小鼠最小致死量為40mg/kg,兔為12~15mg/kg。

五、配伍禁忌
反烏頭。(川蔞貝斂及攻烏)

六、方例
1.治乳癰 貝母、金銀花各二兩。上為細末,每服三錢,好酒調,食後服。(《普濟方》)
2.治赤白癜風 貝母、百部各等分。上為極細末,用生薑自然汁調搽癜上。(《普濟方》)

七、食用及其它
川貝杏仁銀耳羹 把杏仁去皮尖;川貝洗淨,去雜質;銀耳發透去蒂根,撕成瓣狀;把杏仁、銀耳、川貝同放燉鍋內,加入冷水300克,置旺火上燒沸;再用小火煮1小時,下入冰糖調勻,即可盛起食用。
川貝燉雪梨 雪梨切去蒂部,挖出雪梨心;把川貝粉、冰糖嵌入雪梨內部,蓋回蒂部,用牙籤穿連,放入燉器皿內,燉45分鐘。
川貝枇杷膏(自製) 枇杷葉一把水煎(刷去背部毛)3小時,去葉,倒入適量川貝粉(5克),續煎幾分鐘,加入半斤蜂蜜調和,即得。用於咳嗽治療。

採制
一、採收加工
種子播種栽培的第3生長季,鱗莖繁殖栽培的次年,都可採挖。6~7月莖葉枯萎後,選晴天採挖,清除泥土,注意避免損傷,不能淘洗,及時將採回的鮮貝母攤放竹蓆上曬乾,以1d能曬至半乾,次日能曬乾為好。乾燥時不能堆漚,否則發黃變質。如遇雨天,可以烘乾,烘溫40~50℃為宜。

二、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或用水稍泡,撈出,悶潤後掰瓣去心,乾燥,或碾成細粉;或略淘,潤軟,切極薄片、乾燥。

三、商品規格
川貝、松貝分兩等,青貝分四等,爐貝分兩等。

四、儲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本文藥圈版主siweixuan分享

藥圈,藥學人員的圈子 網址www.yaoq.net

致親愛的藥友:

讓您的好友也能看到本條信息,點擊本頁面右上方的按鈕後,選擇「分享到朋友圈」。

藥圈,藥學人員的圈子。返回至微信通訊錄,搜微信號wwwyaoqnet或直接搜索藥圈關注。掃描二唯碼也可以關注哦!

點擊本文上方,標題下面的藥圈,也可以關注哦!

歡迎藥學人員到藥圈分享你的學習及工作經驗,資料及交流。

需要和文章作者交流或查看原文信息等請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本草三結義:土貝母、浙貝母、川貝母
    西晉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載: 「蝱,今藥草貝母也,其葉如栝樓而細小,其子在根下如芋子,正白,四方連絫相著,有分解也。今近道出者正類此。」除此之外,遠古時期的貝母尚有其他別名,如戰國時辭書之祖《爾雅·釋草·第十三》(公元前400年-前200年)言: 「莔,貝母也。」三國魏《廣雅·卷十·上》(約227—232年): 「貝義,藥實也。」
  • 川貝母種植技術
    川貝母為潤肺止咳的名貴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療效卓著,馳名中外,具有極高的栽培價值。整地:川貝母種植地需要在結凍前整地,清除地面雜草,深耕細耙,作1.3米寬的畦,每畝用堆(廄)肥15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油餅100公斤,堆漚腐熟後撒於畦面,淺翻,畦面呈弓形。1、種子培育:在6~7月採挖貝母時選直徑1釐米以上、無病、無損傷鱗莖作種,鱗莖按大、中、小分別栽種,做到邊挖邊栽,每畝用鱗莖100公斤。
  • 道地藥材和地道藥材有什麼區別嗎?
    喜歡看電視的朋友可能經常在電視聽到過精選地道藥材這些話,在生活中我們也能夠常聽見道地藥材這類詞語,不少人就會有疑惑,道地藥材和地道藥材這兩者指的是相同的藥材嗎,如果是有區別的話,那麼這些區別體現在哪裡呢,帶著這些疑惑,下面就和重慶銘醫堂名老中醫一起看看地道藥材和道地藥材是一樣的嗎,
  • 中國10大道地藥材產區,趕緊收藏吧!
    一些道地藥材,常在名稱前加上道地產區,例如川澤瀉、建澤瀉分別表示四川和福建產道地藥材澤瀉。道地藥材是中藥材生產中的一個重要特色。山西潞黨參皮細嫩、緊密、質堅韌;河北酸棗仁粒大、飽滿、油潤、外皮色紅棕;河北連翹身幹、純淨、色黃殼厚;河北易縣,淶源縣的知母肥大、柔潤、質堅、色白、嚼之發黏,稱「西陵知母」;山東東阿阿膠馳名中外。(三)懷藥產區懷藥泛指河南境內所產的道地藥材。
  • 地道藥材和道地藥材是一樣的嗎,有什麼區別呢?
    喜歡看電視的朋友可能經常在電視聽到過精選地道藥材這些話,在生活中我們也能夠常聽見道地藥材這類詞語,不少人就會有疑惑,道地藥材和地道藥材這兩者指的是相同的藥材嗎,如果是有區別的話,那麼這些區別體現在哪裡呢,帶著這些疑惑,下面就和重慶銘醫堂名老中醫一起看看地道藥材和道地藥材是一樣的嗎,有什麼區別呢?
  • 川貝母又名貝母、川貝、虻、黃虻、苘、空草、貝父、藥實、苦花、苦菜、勤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松貝《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藥材性狀似青貝,但色澤較白。平貝:為植物平貝母的乾燥鱗莖。鱗莖圓而扁平。下部葉輪生,上部葉對生或互生,線形,長9~12釐米,寬2~6毫米,先端漸尖,呈卷鬚狀。花單生葉腋,狹鐘形,下垂,花被片長2~3釐米,紫黃色,具多數黃色斑痕。藥材圓而扁平,高5~8毫米,直徑1~2釐米。
  • 中藥學習 --川貝母
    貝母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入中品。陶弘景曰:「形如聚貝子,故名貝母」。蘇恭曰:「其葉似大蒜,四月蒜熟時採之良..出潤州、荊州、襄州者最佳」。
  • 執業藥師今日學習:中藥——川貝母,西藥——山莨菪鹼!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太白貝母或瓦布貝母的乾燥鱗莖。按藥材性狀不同分別習稱「松貝」、「青貝」、「爐貝」和栽培品。【圖片】【產地】川貝母主產於四川、西藏、雲南等省區;暗紫貝母主產於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青海等地;甘肅貝母主產於甘肅、青海、四川等省;梭砂貝母主產於雲南、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區。
  • 一線調研:四川萬源,杜仲和川木通最好的產區(組圖)
    【天地網訊】      自古川藥產能冠天下,而位於秦巴山區的萬源市,歷史上又是川藥的核心產區。那麼,進入21世紀後,四川萬源的中藥材產業發展如何?又有哪些優勢品種有待開發呢?以下是我網一線調研團隊從四川萬源藥材產地發回的一線報導。
  • 張繼中藥詩話系列之一: 中藥材主產地(道地藥材)「新編」
    中藥材主產地(道地藥材
  • 貝母的功效與作用及種植方法
    貝母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鱗莖供藥用。因其形狀得名,《本草經集注》說:「形似聚貝子」,故名貝母,能止咳化痰、清熱散結之功。
  • 新疆的道地藥材有哪些?
    《千金翼方》(約682年)記載西州(今新疆吐魯番及鄯善等地)產蒲桃(即葡萄)及伊州(今新疆哈密)產伏翼、龔子等藥材。公元8世紀後期,西域脫離了唐王朝,經歷西州回鶻、于闐、西遼等幾個政權。400多年後,蒙古族徵服西遼使新疆地區和中原地區同屬一個政權。明代經亦力把裡,至清朝乾隆年間平定準噶爾貴族叛亂後,設置伊利將軍總管天山南北兩路,從盛京、吉林、黑龍江等地遷移很多漢族、錫伯族等將士戍邊,開發農業。
  • 一篇微信讓你看懂貝母,帶您全方位了解貝母
    功能主治:本品味苦,性微寒,歸肺經,可用於治療痰熱咳喘,咯痰黃稠之證;又兼甘味,故善潤肺止咳,治療肺有燥熱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證,及陰虛燥咳勞嗽等虛證;還有散結開鬱之功,治療痰熱互結所致的胸悶心煩之證,及瘰癧痰核等病。此外,川貝母與烏賊骨、甘草為散劑,即烏貝散,治療胃潰瘍有效。使用方法:內服:3-10克;研細粉衝服,每次1—1.5克反烏頭。寒溼咳嗽不宜使用。
  • 貝母一家眾生相
    一、川貝母(藥典品):川貝母中又分松貝、青貝、爐貝等宗親,其中,松貝是驕子,身價最高,青貝、爐貝分列其後,是貝母家族中的貴族。1.松貝:因舊時集散於四川松潘縣附近,所以稱為松貝。本品外形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徑0.3~0.9cm。因其體小如珠,故又稱「珍珠貝」或「米貝」。
  • 【溯源NO.22】道地藥材的歷史概覽——兩宋:本草的全面發展
    據《宋會要》所載,經過市舶司,由阿拉伯商人運往歐、亞、非等各地的中國藥材有60 多種,如硃砂、人參、牛黃、茯苓、附子、胡椒等。擔任市舶提舉官職的趙汝適撰有《諸蕃志》一書,記錄了當時各國以"金、象、犀、珠、香、玳瑁珍異之產於中國者"的實況。僅以三佛齊為例,開寶七年(974 年)遣使贈送象牙、乳香、薔薇水等。980 年該國商人李甫誨載香藥、犀角、象牙等至廣州。
  • 大師說道地藥材 | 林勵:保護道地藥材資源,科學發展化橘紅產業鏈
    礞石為矽酸鹽類礦石,善治頑痰膠結阻肺之氣逆喘咳、痰積驚癇等證。提示化橘紅(毛橘紅)的道地性可能與當地盛產的礞石有一定關係。林勵教授等還對「毛橘紅」與「光橘紅」的快速鑑別方法作了初步研究。化橘紅傳統的質量控制指標一般是測定其柚皮苷的含量,難以全面反映藥材的內在質量,近年來多採用色譜指紋圖譜的方法,但分離提取過程複雜,且色譜條件的建立耗時、費力。
  • 西藏哲德倉<你真的了解貝母嗎?>
    因過去松潘為川、甘、青土特產品集散地,這一帶的貝母都運到松州城裡來做交易,故得名松貝。特徵:松貝的特徵之一是「懷中抱月」,即一片較大的弧形貝母瓣抱著一片較瘦小的貝母瓣。松貝的另一特徵是「嘴巴尖,屁股圓」。
  • 28種毒性中藥、42種保護藥材、101種藥食兩用品種、17家中藥材市場、64種趁鮮加工品種
    三級(21種):川(伊)貝母、刺五加、黃芩、天冬、豬苓、龍膽(草)、防風、遠志、胡黃連、肉蓯蓉、秦艽、細辛、紫草、五味子、蔓荊子、訶子、山茱萸、石斛、阿魏、連翹、羌活。川味黃連③送石斛③川味黃連:川(伊)貝母、五味子、胡黃連、黃芩、連翹。荊訶刺秦④赴遠東⑤④荊訶刺秦:蔓荊子、訶子、刺五加、秦艽。⑤遠東:遠志、天冬。
  • 木香和川木香
    後在雲南引種成功,稱雲木香,是現存木香藥材主流品種。川木香為木香的代用品、地方習用品。兩者都是藥典品種,有時容易混淆,我們來看它們的區別。川木香( Dolomiaea souliei)來自於菊科川木香屬,多年生無莖或幾無莖蓮座狀草本。
  • 中藥之川牛膝
    本品為莧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乾燥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