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秦國憑什麼能統一六國?中國網友提到8個字,後四字太霸氣

2021-01-10 耳東話史

凡只要對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有所了解的人一定都會知道一個事實,那就是後來一統天下的秦國在最開始的時候根本就不算是什麼強國,甚至可以用「非常弱小」來形容它,而且其位置也比較偏僻,可為什麼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國,最終卻能夠逐個擊破另外六國,最終在秦始皇時期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老外也對此表示不解,他們在國外論壇提問:「秦國憑什麼能統一六國?」相信這也是很多朋友心中的一個疑問,然而咱們中國網友卻提到了8個字,前四個字解釋了秦軍為何強大,而後四字則讓秦國看起來無比霸氣。

首先,咱們聊聊這秦國的歷史,那是周朝時期,秦襄公被封為諸侯,這封地就在岐山以西,可以說這塊地並不好,那個時候其他的諸侯國根本就不會把這小小的秦國當回事,即便是經歷了幾代秦王的努力後,秦國依然不能算是個強國,因為在它前面還有楚國、趙國這些大國在,它頂多也只能算個中遊的諸侯國。

秦國真正開始崛起是什麼時候呢?那得到秦孝公時期,商鞅變法之後,再至後來的秦始皇嬴政繼位(當時的秦王)後,才開始逐漸顯露出它的霸王之氣。當然,這其中很多細節沒有一一贅述,其實要統一六國,最重要的肯定還是軍事實力,秦軍是如何做到橫掃六國的呢?這就要提到咱們網友所提的那8個字了!關於這8個字,咱們分成兩部分說,先說這前四字「軍功爵制」。

何為軍功爵制呢?其實以咱們如今的眼光來看,這是一項很順理成章的制度,其核心就是多勞多得,在戰國之前,國家要任命將軍,通常都是「世卿世祿制度」,這是啥意思呢?就等於說你不是貴族出身,就別來摻和了,輪不到你當將軍,這樣的制度之下難免會有許多草包將領產生,將軍無能,士兵肯定也很難服氣,這樣的軍隊談什麼統一六國?而「軍功爵制」的誕生就改變了這一弊端,只要你有能力殺敵,就以殺敵的多少來論功行賞,如此一來,士兵們就跟打了雞血一樣勇猛無比,畢竟只要有能力就能出頭,從積極性的層面來說,和採用「世卿世祿制度」的時期有質的區別。

咱們再來說說後四字,聞戰則喜。

這個就比較好理解了,此四字出自《史記》,說的就是秦朝軍民驍勇善戰,整個秦國都以戰爭為樂的尚武精神。戰爭有多殘酷,相信不必小編贅述,如何能夠讓士兵們想要打仗呢?其實結合前面四字就很好理解了,只要有仗打,就有機會上陣殺敵,殺了敵人就能夠論功行賞,這樣的制度之下,秦軍就像是一群戰爭機器一樣,其他六國無不聞風喪膽。試問誰遇見一支「聞戰則喜」的軍隊,還有心思和他們打呢?簡直就像面對一個毫無畏懼的瘋子一樣,反而倒是你會有可能嚇得發抖,不是嗎?

其實秦國的成功並不是什麼「上天註定」之類的空話,沒有哪個天子的江山不是用智慧和武力奪來的,有了智慧的產物「軍功爵制」加上「聞戰則喜」的霸氣態度,秦國一統天下,也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給中國取了個霸氣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很多人以為我國的名字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其實不然,千古一帝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給中國取了一個名字,這個名字威武霸氣,到現在已經有2000多年的時間,人們依然採用。秦始皇,十三歲繼位,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滅六國,統一天下,他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蓋五帝,就採用三皇和五帝的稱號,構成「皇帝」二字,中央集權制度也正式開創。
  • 為秦國統一六國打下堅實基礎的樗裡疾,和贏疾是同一個人嗎?
    現在中國人的姓氏和名字都是很簡便的,前面是姓氏,後面跟著的是名字,簡單有明了,長久的時間下來人們都習慣這樣簡單的命名了,兩三個字的名字是最常見的,對於外國人的名字咱都不習慣,看起來複雜又麻煩,現在國內又興起了起四個字的名字,對於很多人來說還是很稀奇的事,很多人也是才知道中國人還能起四個字的名字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給中國起了個高貴又霸氣的名字,聽著很耳熟
    秦始皇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偉大的一個君王,他統一分裂了400多年的中國,重新建造起來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並且他革新了周朝和周朝以前的分封制,改成了後來的郡縣制,使得中國的行政效率和國家統治力大大增強,民族凝聚力也大大增加。
  • 秦國統一六國絕非偶然,因為秦國掌握了六國沒有的黑科技
    公元前221年,秦國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終於在秦始皇時期,以秋風掃落葉的趨勢橫掃六國,終於完成了幾代先祖夙願,也結束了從西周末年以來整整五百多年的亂世,而這一次也是真正意義上的統一。而秦始皇嬴政統一了六國以後,力排眾議,廢除了分封制度,而改為對中央集權有利的郡縣制,由此奠定了古代中國皇權統一的基礎,同時,嬴政對後世影響最深遠的莫過於,統一了六國的文字,統一了度量衡。使得各國之間的文化與交流得到統一。對於秦始皇嬴政統一天下,大家都覺得是他的運氣很好,受到祖上的庇佑。
  • 「方塊字」統一中國
    而中國人很幸運啊,用的方塊字,字形和讀音本來就分開的。所以,各地說話雖然互相聽不懂,但是文字是統一的,是能交流啊。所以,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統一的。 聽起來很有說服力吧?但是,這個邏輯其實是有問題的。 沒錯,方塊字確實有助於中國的統一。但問題是,這方塊字是怎麼統一的呢?對,這才是關鍵。方塊字並不意味著就是字形不變的文字。
  • 楚國文字中的「鳥」字為什麼比其他六國多三橫?
    如果從商鞅變法秦國由弱變強開始算起,秦國做出的準備已過百年。韓、趙、魏被滅後,有上百名貴族聚集在阿、鄄等地。韓國貴族張良,為報國讎,一心一意刺殺秦王,連自己的弟弟死後都沒有厚葬,而是把全部家財拿出來尋求刺客。
  • 秦國的統一之路:六國合縱為何總是鎩羽而歸?
    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併中國、統一天下為止,是我國歷史上的春秋和戰國時代。在這500多年中,秦從一個西陲部族,發展到橫掃宇內的最強國家,正確的大戰略和軍事外交決策,在其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雖然秦穆公之後的幾代秦公都缺乏雄才大略,但「稱霸西戎」已經使得秦國有了爭奪天下的資本。
  • 秦國統一六國後,那六個亡國之君怎麼樣了?慘不忍睹
    秦朝是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的王朝,秦朝的疆域也被後來作為國家疆域的基礎,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戰國時期的各國徵戰最終只有秦國勝出。秦國的成功是建立在吞併了戰國七雄中其他六國的基礎上,那麼這六個國家的國君在秦朝統一之後下落如何,又有怎麼樣的人生結局呢?
  • 秦國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對待六國國君的?你或許永遠猜不到
    前者主要講秦國怎麼從一個卑弱之國通過變法逐漸成為傲視群雄強國,後者主要講秦朝建立後的故事,短短14年,秦朝覆滅,楚漢相爭,劉姓取代嬴姓穩坐江山。如果秦始皇知道他辛辛苦苦繼承先祖遺志、滅六國、統一河山的千秋之功這麼容易就被胡亥揮霍掉,估計會氣得從始皇陵蹦出來。
  • 秦人起源謎團,被一批戰國竹簡揭開,學者:難怪秦國能統一六國!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傳奇,秦國創造了許多奇蹟,但也在歷史上留下了無數的謎團。其中之一就是秦人起源的神秘。秦人的祖先來自哪裡?
  • 秦國統一六國後,為什麼滅亡後,沒有再分裂了?
    第一個原因,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後,一統的思想逐漸在社會滲透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實現天下一統,統一的進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樣天下一統的思想也不是一下子形成的。
  • 四個字的名字迪麗熱巴籤名一筆搞定,網友:太霸氣了!
    四個字的名字迪麗熱巴籤名一筆搞定,網友:太霸氣了!娛樂圈裡的這些明星都具有各種各樣特徵,這些特徵正是人們記住或喜歡它們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些明星生活在聚光燈下,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切都變成了對話。每個明星都有自己的籤名,因此當他們參加聚會或在街上見到粉絲時,必須留下簽名。
  • 戰國時代秦國被群毆了幾次?秦國三次被打到認慫,統一六國好艱辛
    在今天,當我們看到秦國時,會想到秦始皇,想到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但是把時間倒回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時,那時候的秦國並不知道自己能否真的建成「羅馬」,不知道自己真的能統一六國,成為霸主。那時候,每個諸侯國皆有可能統一天下,只不過是秦國越戰越勇,最後一統天下。
  • 秦國滅掉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你可能永遠想不到
    可以說,秦始皇是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在他的鐵腕統治下,這個信奉長生不老之人做下了不少的荒唐事,那麼秦國滅掉六國後,秦始皇是怎麼處置六國國君的呢?結果是你可能永遠也想不到的答案。韓國是六國之中面積最小的國家,被包圍在魏國、趙國、楚國和秦國之中,尷尬的環境讓韓國只能夾縫中生存,雖然韓國有最好的弩、最好的劍的,但也架不住旁邊圍著一群虎視眈眈的強國,為了盡可前的保證國運長久,韓國不得不首鼠兩端地討好各個國家。尤其在秦國已經露出吞併的兆頭時,韓國表面上和秦國修好,在私下裡卻和其他五國結盟。只是韓國畢竟國土太小,在強國的包圍下並沒有太大的成長空間,最終成為了最先被秦國滅亡的國家。
  • 為什麼秦始皇滅了六國,最終卻沒能統一中國?
    秦始皇嬴政13歲即王位,一生南徵北戰鮮有敵手,在位期間先後滅了其餘六個諸侯國,北擊匈奴南徵百越,對內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廢除分封制,建立起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秦朝,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政治格局,功蓋三皇德高五帝自稱始皇帝,完成了歷史上不可一世的貢獻。
  • 中國唯一「三字同音」的城市,老外讀完直接崩潰,能讀準的沒幾人
    說到中國漢字,大家都能體會到裡面的博大精深,因為有時候同一個音可以演變出不同的文字和不同的意思,所以說中國文字應該是最難的吧。在我國有著唯一一個「三字同音」的城市,老外都讀蒙圈了,這個城市就是「石獅市」。
  • 《大秦賦》秦國迎來三大轉折點,秦滅六國的大戲即將開始
    《大秦賦》最新劇情:秦國迎來三大轉折點,一統天下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秦滅六國的大戲即將開始。鄭國確實是當時最權威最厲害的水利人才,如此浩大的工程只有他才能完成,也只有秦國有這樣的國力可以完成,秦國的綜合實力將因此大幅提升,戰鬥力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三轉折點:嬴政李斯終於互為伯樂,新的天下大勢即將開始諸國中能夠統一天下的只有秦國,秦國歷代君王中能夠統一天下的唯有秦始皇嬴政,能夠輔佐嬴政統一天下的只有李斯。
  • 秦惠王殺商鞅,原因只有三個字,就這三個字讓秦國憂心了數百年
    商鞅毫不誇張的說,沒有商鞅,沒有商鞅變法,就沒有以後統一六國的大秦,商鞅既然對秦功業至偉,可為何秦惠王,也稱秦惠文王繼位後殺了商鞅呢
  • 對秦國統一最重要的一位君王,他差一步就可以統一六國
    ,乃至中國歷史上,他也僅次於雍正皇帝在位時。他在位時間這麼長,也是在他手裡,將秦國由一個中興之國,變成了一個超級大國,他對於秦國統一天下,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嬴稷的繼位純屬偶然,他的哥哥秦武王力大無比,喜歡舉重和人比力氣,在一次舉鼎中被鼎砸死,因為他膝下無子。而他的弟弟嬴稷就成了唯一的合法繼承人,嬴稷在母親羋月和舅舅魏冉的擁戴下,順利坐上了帝王只位,然而他尚且年幼,國家大權皆有太后羋月和舅舅魏冉掌控。
  • 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有多難?不愧為千古一帝
    因為在皇權時代,他的「武功」與「文治」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統一六國,建立中國首個大一統王朝,這件事情可沒有聽起來那麼簡單!戰國七雄各國的「馬」字這裡面的文字是不是只認得最後一個,這也歸功於秦始皇的功勞,秦國剛統一時,各個國家的文字都不一樣,秦國統一六國僅僅用了十多年,雖然很快,但是嬴政此時面臨著比歷朝歷代都困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