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夏季,各種減肥廣告又頻繁出現在眼前。這些廣告一般都會誇大宣傳,動不動就說「21天還你一個好身材」,「一個月減掉20斤」這樣的話。
作為一個天生的胖子,我也曾天真地以為這些都是真的。誰還沒有過so yong so simple的時候。請看我掉過的減肥的坑
不過也有較真的人會說,「我真的一個月體重少了十幾斤」。但之後呢?是不是又反彈了?是不是身體虛弱,無精打採?
為什麼沒有快速減肥這回事?因為三個原因:減體重不等於減脂,不存在快速減肥,運動減脂有三個階段。
我們的體重是所有身體結構的重量,包括骨骼,內臟,肌肉,脂肪,水分等等。甚至微小到腸道內的氣體也會影響體重。而我們吃一頓大餐之後,或者早上上完廁所之後,體重都有可能產生比較明顯的變化。
但影響體重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是肌肉,脂肪和水分。任何一種因素的變化都會導致體重改變。
而我們所要說的減肥,其實是減掉脂肪。
所以說體重和減脂的關係並不是正向關係,也就是說,體重輕了並不代表脂肪減少了,而脂肪減少了體重也不一定會降低。
脂肪和肌肉的密度是不一樣的。同樣重量的脂肪和肌肉,脂肪的體積更大,而肌肉體積則相對較小。這也就是為什麼同樣體重的人,經過長期鍛鍊,肌肉含量比較高的人,看起來比較瘦的原因。
體內水分變化對體重影響很大。比如在夏季跑步出汗比較多,如果沒有及時補水的話,就會發現體重明顯降低。但是這種體重減輕主要是因為水分流失造成的。補充水分後體重就會馬上恢復。
因為水分減少造成的體重減輕,對於減肥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很多宣傳能夠快速減肥的方法,就是通過減少攝入主食也就是碳水化合物的數量,來減少體內水分留存,從而達到快速減肥的目的。
碳水化合物能夠讓體內水分增加。所以,減少或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就能快速使體重減輕和增加。
這也就是我們經常會出現的情況:大吃一頓之後體重快速增加。這時體重增加的大部分是碳水化合物造成的儲水,而不是真的能量轉換成脂肪了。熱量轉化成脂肪沒這麼快哈。
同樣的體重可以是不同的身材
因為體重減輕不等於減少脂肪,所以即使能夠短時間內降低體重,減少的也大部分都是水分,真正的脂肪含量並沒有減少。而且極端的飲食方式無法長期維持,沒有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那麼一旦恢復到從前的不良飲食方式,體重又會快速反彈,甚至還會比減肥之前更重。
健康減肥的過程也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養成的過程,通過營造熱量缺口,逐漸減少體內脂肪。
那麼一個月到底能減少多少脂肪呢?
從理論上講,脂肪燃燒的上限是每周一公斤。要知道這是在理論上,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又會有很大不同,不必苛求。同時在脂肪減少的同時,肌肉含量和水分也會有相應減少。所以很多權威機構都建議,每周安全減重的範圍在0.5~1公斤。
我們可以將這個範圍作為參考。如果你在認真減肥,每周減重不到0.5公斤,那麼就應該檢查一下自己的飲食和訓練計劃是不是過於溫和。
而如果一周體重減少超過一公斤,那麼也應該檢查一下自己的計劃是否過於激進。因為如果體重降低過快的話,營養不良,膽結石等疾病的發病率會大大增加。
我們減肥的目的就是為了健康。一般情況下,如果我們減肥成功,那麼相應的也就會養成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最明顯的改變是將運動引入到正常生活中來,將運動當成吃飯和睡覺一樣,成為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
運動習慣的養成通常會有三個階段。
第1個階段是自發的階段,也就是知道了運動的重要性,但是卻沒有更多了解。只是看別人跑不了,自己也想圍著操場跑兩圈,但是關於跑姿,呼吸的配合,跑前熱身,跑後拉伸這些跑步的專業,常識還不是太了解。
在飲食和睡眠的配合上,也沒有計劃,偶爾會少吃點甜食,也仍然會熬夜趕工作進度。
不過,這已經超越了很多人。
第2個階段是漸入佳境階段。這個時期我們知道運動是需要學習的,並且已經學習了不少運動常識。比如已經知道有氧和無氧的區別,知道訓練和飲食要有計劃,並且已經可以給自己制定計劃了。
但是這個階段常犯的錯誤是容易盲從和教條。一天不訓練就不行,或者每餐必須用食品稱。看到網絡上的大v推薦什麼就做什麼,或者照搬別人的飲食和訓練計劃,不加甄別盲目使用,甚至讓別人也盲目遵從這種做法。這些都是我們要提防的。
任何訓練計劃和飲食方法,都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
第3個階段是自由階段,這個階段一定是經過長期的知識和實踐積累才能達到的。
你會知道哪一種運動方式對自己最有效,自己也感覺最舒服。對每種食物的熱量和營養元素,也都有了比較清楚的了解,知道自己的身體更適合哪種食物。
比如如果是乳糖不耐受的話,就不喝牛奶。而對於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有的人認為白米飯對自己更好,而有的人則更喜歡吃義大利麵,這都要經過長期的實踐並且認真檢查反饋才能得出的結論。
到了這個時候,體重已經不是問題了。我們會更加關注維度。身材也會達到或趨於達到「穿衣顯瘦,脫衣有肉」的境界。
身材管理是一種習慣,而不是簡單的體重增減。願我們都能擁有好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