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寧波統戰家 寧波統戰家
無論身在何地,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故鄉。無論走得多遠,每個遊子的心裡都有一個歸家的夢。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從小在北侖新碶長大的著名連環畫家賀友直先生,談到他晚年回到家鄉,在老菜場聽到行販的那聲叫賣,哽咽淚目,「聽到真是舒服啊」。今天,寧波的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地變化,但是,那一口只可意會的阿拉方言、那一道極其普通的臭冬瓜、那一張泛著淡淡光澤的黃古林草蓆……都還停留在這裡,未曾改變。希望我們新推出的「鄉情」欄目,能勾起您兒時的記憶,喚醒心中的那份鄉愁。
10月26日至27日,第三屆世界「寧波幫·幫寧波」發展大會將在寧波舉行。無論您身在何處,故鄉等著您回來。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味覺是五感裡最特別的一個,很多時候,最讓我們魂牽夢縈的,不過是舊時那一抹屬於家鄉的好味道。那種藏在味蕾裡的共鳴,可以瞬間撥動你的心弦,勾起你靈魂深處對於家鄉的思念。
甬味
鄉
情
類 型:小吃
代 表:城隍廟小吃、倉橋面結面、生煎(鍋貼)、奉化牛肉麵
點 評:一口落肚,從舌尖傳送到心頭
看似貌不驚人,味道交關贊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專屬的「小吃名片」,對於阿拉寧波人來說,這張名片一定寫著城隍廟小吃的名字。不同於特產,小吃是活潑的,是仿佛想一想就能勾起你饞蟲的「妖姬」。
那個年代的孩子,放學後最愛的娛樂活動,就是來城隍廟轉轉,若是兜裡還揣著自己攢了許久的零花錢,那炸鵪鶉和炒貨鋪子的粽子糖,是一定要買來解饞的;大人也不例外,傍晚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裡,伴著自行車清脆的鈴鐺聲,來缸鴨狗排隊,就為了一碗噴香軟糯、怎麼也吃不膩的豬油湯圓。
食
如今,城隍廟名頭雖在,內裡卻早已不是舊日模樣,曾經繚繞在市井間的煙火氣息已然遠去,幾十年前那些承載了太多情感和回憶的城隍廟小吃,成了幾代寧波人心頭縈繞不散的一抹鄉愁。
當你走在寧波的尋常巷陌,打量沿街招牌,會發現「面」算得上是這個城市的「本命食物」。它藏於街頭小館之中,是城市生活裡日常而普通,卻無可代替的味道。要問最能代表甬城的本土麵館,則當屬「倉橋面結面」。
「面結」,是寧波人獨創的名字,其實就是把千張(又名百葉)放在鹼水裡泡軟,將三分肥七分瘦的新鮮豬肉糜裹進去;裹好後對摺,把左右兩角向上翻起,輕巧地在案板上一滾,形成一個小小的百葉包;再以四個為一紮,拿藺草捆好,一個小巧可愛的面結就製作完成了。這個有著甬城味道的小吃,因其特別的鮮嫩口感廣泛流傳。後來為了飽腹,拿面結配上燙麵、油豆腐和青菜,隨著氤氳的香氣上到桌來,在清晨以軟嫩的唇齒享受,為你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
一碟生煎,陪你從清晨到深夜
生煎,在寧波分生煎包和鍋貼,它們算得上是比大餅油條更為普遍的存在。小時候市井最常見的早飯就是生煎攤。煎鍋裡爆著嗞啦啦的油花,碧綠小蔥、白嫩芝麻,撒在湯鮮、肉嫩、底部焦脆的生煎上,讓你看見了就挪不動腳步,非得買上一碟嘗嘗。
生煎最勾人的美味,源自一口咬下去,味蕾開始與有些勁道的生煎皮交融,滿口都是米與芝麻的香甜;略微等一等,再吸那又燙又鮮的肉汁,接下去便是誘人的肉餡,依舊是三分肥七分瘦,主鹹微甜,與麵皮完美搭配,在舌尖上碰撞出美味的火花,讓人慾罷不能;最後吃的便是生煎底,好的生煎底部厚實、煎成焦黃,軟硬卻又恰到好處、香脆還不粘牙,混雜著豬肉、菜油、芝麻、小蔥的複合香氣,獨特的三重口感享受,是很多寧波人熱愛生煎的原因。
如今,在寧波的地界說到生煎,不得不提的是「阿國」這個招牌,它從早上營業至凌晨,不管何時進店,生煎師傅都會端上一碟讓你食指大動的生煎,用熟悉的故鄉味道填滿空虛的胃,療愈無數寧波人的心。
美食最鄉思
有一種鄉愁,源於味覺上的對故鄉小吃的思念,即使你離鄉多年,味蕾的記憶卻長情得超乎你的想像。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寧波人的味蕾多年來始終不肯妥協。正宗的城隍廟小吃難覓其蹤,地道的面結面也需要起大早去找尋,一種漸漸成了氣候的老味道小吃——奉化牛肉麵,成為了很多寧波人的三餐之選,街頭你走幾步就能看到一家。若數市面上規模最大的,是「牛吃草」品牌的牛肉麵連鎖店,它所用的面是中央工廠每天現做;牛肉新鮮,挑選的部位和師傅切肉的手法都有門道;而一鍋從天擦亮就開始熬製的牛骨高湯,是牛肉麵的靈魂,是決定這碗面品質的關鍵。
如今,牛吃草在寧波有三十五家連鎖門店,不用專門掐時間,也不用走很遠的路,推開店門,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麵,會用地道肉香和透鮮湯汁給予滿足感和力量,撫慰你內心深處的一縷鄉思。
作為寧波飄香四溢的「小吃名片」,這些街頭巷尾的尋常食物所代表的不僅只是城市悠久的美食文化。對於土生土長的寧波人而言,生煎、面結面等純正寧波味的美食,已歷經數十年的傳承和演變,在手藝不斷精進的同時,也融入了寧波人的鄉情;代代相傳的,除了老底子製作工藝,還有始終不變的一腔鄉愁。
■ 延伸閱讀
點燃你心頭熱愛的還有
麥餅筒:寧波本地版的「大餅卷萬物」,一張薄底麥餅,放上豆芽、肉絲、胡蘿蔔、粉絲等緊緊一裹,外脆裡嫩,爽口多汁
酒釀圓子:用糯米粉搓的軟糯小圓子與味濃甘潤的酒釀同煮而成,湯品甜香
寧海麥餅、鹹豆漿、醬油餛飩、粢飯糰、油墩子、梅花糕、年糕餃
……
往期精選:
原標題:《鄉情 · 小吃 | 舊時好味道,從舌尖到心頭》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