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 小吃 | 舊時好味道,從舌尖到心頭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寧波統戰家 寧波統戰家

無論身在何地,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故鄉。無論走得多遠,每個遊子的心裡都有一個歸家的夢。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從小在北侖新碶長大的著名連環畫家賀友直先生,談到他晚年回到家鄉,在老菜場聽到行販的那聲叫賣,哽咽淚目,「聽到真是舒服啊」。今天,寧波的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地變化,但是,那一口只可意會的阿拉方言、那一道極其普通的臭冬瓜、那一張泛著淡淡光澤的黃古林草蓆……都還停留在這裡,未曾改變。希望我們新推出的「鄉情」欄目,能勾起您兒時的記憶,喚醒心中的那份鄉愁。

10月26日至27日,第三屆世界「寧波幫·幫寧波」發展大會將在寧波舉行。無論您身在何處,故鄉等著您回來。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味覺是五感裡最特別的一個,很多時候,最讓我們魂牽夢縈的,不過是舊時那一抹屬於家鄉的好味道。那種藏在味蕾裡的共鳴,可以瞬間撥動你的心弦,勾起你靈魂深處對於家鄉的思念。

甬味

類 型:小吃

代 表:城隍廟小吃、倉橋面結面、生煎(鍋貼)、奉化牛肉麵

點 評:一口落肚,從舌尖傳送到心頭

看似貌不驚人,味道交關贊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專屬的「小吃名片」,對於阿拉寧波人來說,這張名片一定寫著城隍廟小吃的名字。不同於特產,小吃是活潑的,是仿佛想一想就能勾起你饞蟲的「妖姬」。

那個年代的孩子,放學後最愛的娛樂活動,就是來城隍廟轉轉,若是兜裡還揣著自己攢了許久的零花錢,那炸鵪鶉和炒貨鋪子的粽子糖,是一定要買來解饞的;大人也不例外,傍晚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裡,伴著自行車清脆的鈴鐺聲,來缸鴨狗排隊,就為了一碗噴香軟糯、怎麼也吃不膩的豬油湯圓。

如今,城隍廟名頭雖在,內裡卻早已不是舊日模樣,曾經繚繞在市井間的煙火氣息已然遠去,幾十年前那些承載了太多情感和回憶的城隍廟小吃,成了幾代寧波人心頭縈繞不散的一抹鄉愁。

當你走在寧波的尋常巷陌,打量沿街招牌,會發現「面」算得上是這個城市的「本命食物」。它藏於街頭小館之中,是城市生活裡日常而普通,卻無可代替的味道。要問最能代表甬城的本土麵館,則當屬「倉橋面結面」。

「面結」,是寧波人獨創的名字,其實就是把千張(又名百葉)放在鹼水裡泡軟,將三分肥七分瘦的新鮮豬肉糜裹進去;裹好後對摺,把左右兩角向上翻起,輕巧地在案板上一滾,形成一個小小的百葉包;再以四個為一紮,拿藺草捆好,一個小巧可愛的面結就製作完成了。這個有著甬城味道的小吃,因其特別的鮮嫩口感廣泛流傳。後來為了飽腹,拿面結配上燙麵、油豆腐和青菜,隨著氤氳的香氣上到桌來,在清晨以軟嫩的唇齒享受,為你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

一碟生煎,陪你從清晨到深夜

生煎,在寧波分生煎包和鍋貼,它們算得上是比大餅油條更為普遍的存在。小時候市井最常見的早飯就是生煎攤。煎鍋裡爆著嗞啦啦的油花,碧綠小蔥、白嫩芝麻,撒在湯鮮、肉嫩、底部焦脆的生煎上,讓你看見了就挪不動腳步,非得買上一碟嘗嘗。

生煎最勾人的美味,源自一口咬下去,味蕾開始與有些勁道的生煎皮交融,滿口都是米與芝麻的香甜;略微等一等,再吸那又燙又鮮的肉汁,接下去便是誘人的肉餡,依舊是三分肥七分瘦,主鹹微甜,與麵皮完美搭配,在舌尖上碰撞出美味的火花,讓人慾罷不能;最後吃的便是生煎底,好的生煎底部厚實、煎成焦黃,軟硬卻又恰到好處、香脆還不粘牙,混雜著豬肉、菜油、芝麻、小蔥的複合香氣,獨特的三重口感享受,是很多寧波人熱愛生煎的原因。

如今,在寧波的地界說到生煎,不得不提的是「阿國」這個招牌,它從早上營業至凌晨,不管何時進店,生煎師傅都會端上一碟讓你食指大動的生煎,用熟悉的故鄉味道填滿空虛的胃,療愈無數寧波人的心。

美食最鄉思

有一種鄉愁,源於味覺上的對故鄉小吃的思念,即使你離鄉多年,味蕾的記憶卻長情得超乎你的想像。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寧波人的味蕾多年來始終不肯妥協。正宗的城隍廟小吃難覓其蹤,地道的面結面也需要起大早去找尋,一種漸漸成了氣候的老味道小吃——奉化牛肉麵,成為了很多寧波人的三餐之選,街頭你走幾步就能看到一家。若數市面上規模最大的,是「牛吃草」品牌的牛肉麵連鎖店,它所用的面是中央工廠每天現做;牛肉新鮮,挑選的部位和師傅切肉的手法都有門道;而一鍋從天擦亮就開始熬製的牛骨高湯,是牛肉麵的靈魂,是決定這碗面品質的關鍵。

如今,牛吃草在寧波有三十五家連鎖門店,不用專門掐時間,也不用走很遠的路,推開店門,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麵,會用地道肉香和透鮮湯汁給予滿足感和力量,撫慰你內心深處的一縷鄉思。

作為寧波飄香四溢的「小吃名片」,這些街頭巷尾的尋常食物所代表的不僅只是城市悠久的美食文化。對於土生土長的寧波人而言,生煎、面結面等純正寧波味的美食,已歷經數十年的傳承和演變,在手藝不斷精進的同時,也融入了寧波人的鄉情;代代相傳的,除了老底子製作工藝,還有始終不變的一腔鄉愁。

■ 延伸閱讀

點燃你心頭熱愛的還有

麥餅筒:寧波本地版的「大餅卷萬物」,一張薄底麥餅,放上豆芽、肉絲、胡蘿蔔、粉絲等緊緊一裹,外脆裡嫩,爽口多汁

酒釀圓子:用糯米粉搓的軟糯小圓子與味濃甘潤的酒釀同煮而成,湯品甜香

寧海麥餅、鹹豆漿、醬油餛飩、粢飯糰、油墩子、梅花糕、年糕餃

……

往期精選:

原標題:《鄉情 · 小吃 | 舊時好味道,從舌尖到心頭》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中國 || 小吃中的濃濃鄉情
    通常能夠突出反映當地的物質及社會生活風貌中國如此之大食材也千差萬別每一種小吃都是是一種地方文化每一種小吃就是一種濃濃的鄉情廣式腸粉往往被當做早餐,餡料最常見的是叉燒、牛肉、魚片和鮮蝦韭黃等等;醬汁要用熬煮到豆腥味全無的豉油,加入油和調味料調和而成。無論是在蒸汽騰騰的小店,點一份腸粉一份粥,就著老油條成就美好一餐;抑或是在一大早就人聲鼎沸的茶樓酒家,嘆著濃濃的菊普,點幾樣腸粉和點心,慢悠悠地吃到心滿意足。
  • 楓涇小吃:在舌尖更在心尖
    民以食為天,而楓涇的小吃更是凝聚了楓涇人生活智慧和生活態度,更是一種生活藝術。為此,楓涇特別評選中楓涇小吃「八大王」,它們漸漸浮現、匯聚、成名,共同打造著楓涇飲食文化的名片。楓涇燒賣,遠近聞名。與其他地方糯米餡的燒賣不同,楓涇燒賣都為肉餡,根據時令,還會將筍丁、薺菜等一同入餡。
  • 好「彩頭」好「意頭」 廣東潮汕菜頭粿寄鄉情
    好「彩頭」好「意頭」 廣東潮汕菜頭粿寄鄉情 2021-01-03 11:54: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 擴散 | 府谷最全36道中華名小吃驚豔亮相,身為府谷人這些東西你全吃過了嗎?
    (一)作者‖王樹強遠方的朋友,如果你們有機會來到了我的家鄉陝北——府谷,一定要嘗嘗我家鄉的小吃,一定會讓你大飽口福,乘興而來,滿意而歸。府谷有36例中華名小吃已經中國烹飪協會認定,今天,首先跟隨小編感受一番府谷申報的36例中華名小吃的別樣風情吧!
  • 舌尖上的固始—固始老家的小吃指南
    8.陳元光廣場德克士後面的罐湯店,也是湯鮮味美貨真價實啊…9.灌湯店西北50米萱美特西餐店來份煲仔飯再加個皮蛋瘦肉粥再來杯咖啡才20幾塊,價錢公道,菜品可口,環境舒適,約會必去的哈哈…10.陳元光廣場邊的川妹火鍋香辣蝦可是相當不賴的!
  • 美食菜譜:舌尖上的上海美食----小吃54種
    舌尖上的上海美食----小吃 54種
  • 這6種夜市小吃深受喜愛,成本不高,味道好
    這6種夜市小吃深受喜愛,成本不高,味道好。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有些事情都是冥冥之中都安排好的,上半年大家都在家苦練蒸饅頭、做涼皮、發發糕、烤蛋糕、炸油條等各種美食本領,原來是為了下半年出來擺地攤……不得不說,今年是特殊的一年,上半年全民廚子,下半年全民擺地攤。那麼問題來了?擺地攤賣什麼火呢?
  • 舌尖上的諸暨味道
    相傳,乾隆皇帝遊江南時,與寵臣劉墉一起微服私訪來到諸暨,兩人盡心遊玩,信步來到薴蘿山腳小村,只見農舍已炊煙嫋嫋,方覺肚中飢餓,在一農家用餐,享用「西施豆腐」後,不禁擊桌連聲稱妙,聞其菜名,「好一個西施豆腐」,脫口而贊。
  • 海南萬寧小吃:一碗後安粉 濃香留舌尖(圖)
    海南萬寧小吃:一碗後安粉 濃香留舌尖(圖) 2018年04月12日 14:46   來源:海南日報
  • 從默默無聞到名聲大噪,再到無人問津,這種西安小吃到底經歷了啥
    甑糕 曾被舌尖記錄過的西安傳統小吃甑糕就是其中的一種,甑糕是西安以及關中地區的傳統風味小吃,是以江米或糯米、紅棗或蜜棗、紅豆等混合在一起後放在鐵甑上蒸熟而成
  • 家鄉的味道|《重慶小面含鄉情》《雞蛋餃子》《苦蕎涼粉》《鐵鍋燉魚》《家鄉的羊肉粉》《潮汕牛肉丸》
    六年級一班  吳玥欣 不論我身處何地,人在何方,重慶小面的味道都會一直縈繞於心。因為它飽含一世深長的鄉情,家鄉重慶的味道都被濃縮在這碗重慶小面裡,我把它放在心裡,永遠回味。「嬢嬢,來碗面。」重慶人的一天,都是從路邊麵攤上的一碗重慶小面開始。「要嘚!」老闆臉上掛著笑,高聲應到。
  • 廣東惠州重現百年客家小吃一條街 回歸「小時候味道」
    廣東惠州重現百年客家小吃一條街 回歸「小時候味道」 2020-10-01 15:16:04「熙湖門美食街」就坐落在在國家5A級惠州西湖景區正門正對面的橋西市場,是惠州西湖小吃街與惠州市主要夜市之一,具有100多年歷史。圖為百年「惠州煕湖門美食街」。 宋秀傑 攝  20世紀50年代初,這裡是惠州第一市場,80年代改建成橋西市場,人稱「小香港」。2012年,橋西市場升級改造列為惠州市政府十大民生實事工程之一。是海外僑胞記憶中的「惠州味道」。
  • 舌尖上的荊州:盤點荊州古城著名小吃
    街巷小吃  黃家塘、大賽巷、梅臺巷,都是沙市有名的小吃街之一。這裡店面密集,人流量大。麵條、湯包、卷餅、砂鍋、盒飯、炒菜等小吃一應俱全。當夜晚來臨時,還可以去五一路、朝陽、紅星路吃宵夜,喝啤酒,享受荊州著名小吃。  推薦:黃家塘米粉、大賽巷粉絲煲、梅臺巷手工米粉、五一路宵夜。
  • 松滋魚糕,舌尖上的味道傳奇
    一湖好水,是洈水人刻在骨子裡的驕傲。好水出好魚。洈水湖的魚,肉質細嫩,口感鮮甜。而紛繁的種類,又為魚糕的品相劃分出豐富的層次。「頭等白刁二等鱤,三等草魚末等鰱」,這是洈水魚糕的選魚標準。三四指厚的農家土豬肥膘肉,是洈湖魚天造地設的搭檔;新鮮的土雞蛋,上好的糕粉,是配角,也是「紅娘」;自家菜園裡新挖回來的生薑、小蔥、蒜瓣,最能激活食材原始的鮮香。一切原材料都來自於山野之間。
  • 「幹煸炒麵」,是新疆人從舌尖到心靈的麵食情懷!
    幹煸炒麵是一道風味十足的地方小吃,屬於新疆特色美食。原本是起源於四川,屬於川菜系,因為幹煸本就是川菜常用的烹調技法之一。幹煸在川菜中屬於相當普遍的一種作法,主要是將食材用油慢慢煸幹,使其味道滑嫩腴香,清新爽口。
  • 【文萃】鄉愁的味道
    回北京後,用幹辣椒爆炒後,那幽幽的香味頓時飛滿整個屋子,就著粥,清香撲鼻,一種清悠悠的鄉愁也瀰漫心頭。  記得小時候,每到雪裡蕻收穫的季節,媽媽就會買來醃成鹹菜。雪裡蕻不怕霜打雪壓,只有經歷雪霜的雪裡蕻葉子才更翠綠,口感也更好。媽媽把菜洗乾淨後切碎放在盆裡撒上鹽,像洗衣服一樣使勁揉,據說,揉搓的愈狠雪裡蕻愈清脆好吃,揉到雪裡蕻變成深綠色,然後擠幹水分,放上幾天就可以吃了。
  • 工地的味道,在舌尖舞蹈。
    工地的味道,在舌尖舞蹈。「家」裡最美的味道是什麼?當蝦的香與海的鮮融為一體觸及味蕾時在山東,這一道精緻的美食讓漂泊在外的工程人有一處安心之所糖醋鯉魚
  • 舌尖上的河南,鄭州十大美食小吃,吃過6種以上才算地道鄭州人
    舌尖上的河南,鄭州十大美食小吃,吃過6種以上才算地道鄭州人,個個經典美味。第一道:鄭州燴麵鄭州燴麵是河南省鄭州市的特色小吃。燴麵是鄭州特色美食,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一種葷、素、湯、菜、飯聚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遍及全國。燴麵還要說一下合記燴麵,沒吃過羊肉燴麵的鄭州人不多,愛吃羊肉燴麵的人肯定嘗過老合記燴麵。第二道:胡辣湯喝一碗冒著熱氣的糊辣湯當早飯,即便宜又頂飢,只要一塊錢,真是價廉味美啊。不過這家因為賣出了名要一元五一碗早上賣完了就收攤了。
  • 山西美食 | 舌尖上的極致誘惑
    ,到蘇軾的「蘆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再到杜甫的「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翻疑柁樓底,晚飯越中行。」這些無處不體現著人類對美食的喜愛與追求。今天我們就帶大家看看山西有哪些美食吧!「咕嚕咕嚕」,這是火鍋翻騰的聲音,老式的木碳銅火鍋,滾燙的高湯,把平遙牛肉燉的軟糯卻又不失其口感。
  • 舌尖上的上海美食----小吃54種
    上海小吃以它的精緻細膩聞名於世。品嘗上海小吃最好到特色街區方能吃到真傳,大飽口福。滬上主要小吃一條街有:城隍廟一條街、七寶老街、黃河路美食街、吳江路小吃街、牯嶺路小吃一條街、雲南南路小吃街等 崇明糕通常是把米粉和棗子、紅綠絲、花生米等拌勻,鋪在籠屜裡蒸,或再用油鍋煎著吃。 春卷,圓圓的春卷皮子上放馬蘭頭、豆腐乾、肉絲或其它餡,放油鍋炸煎,味道很香。蔥拌冷麵,拌上花生醬、芝麻醬,加上蔥油、辣油味道好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