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隱藏在「家庭和諧神話」下的家庭暴力

2020-12-14 比特姑姑讀書

無論你成為誰,無論你把自己變成了什麼,那就是你本來的樣子。它一直在你心中。不是在劍橋,而是在於你自己。

你無法想像,一個17歲前從未踏進過教室的大山女孩,成為哈佛大學的哲學碩士,劍橋大學的歷史博士。

你無法想像,她「曾經怯懦、崩潰、自我懷疑,內心裡有什麼東西腐爛了,惡臭燻天。

這個「大山女孩」就是《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韋斯特弗,2019年憑藉累計80周在《紐約時報》暢銷榜第一名,被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感動無數的讀者。

塔拉在一個極端扭曲的家庭裡成長,父親偏執躁鬱,母親軟弱愚昧,哥哥肖恩殘酷暴戾、喜怒無常。肖恩經常家暴塔拉,塔拉曾向母親求援,但母親為了維護「家庭和諧神話」放棄了她。

塔拉試圖向一樣遭受過肖恩家暴的姐姐奧黛麗、肖恩的妻子埃米莉求援,試圖結成同盟,控訴家暴的肖恩,然而這兩個飽受肖恩折磨的女性,最終屈服了,放棄了塔拉,共同維護了美麗的的「和諧家庭神話」。

為了維護這個「和諧家庭神話」,父母「威脅、否認、訓誡、道歉」,扭曲現實,試圖迫使塔拉順從,回到「和諧的大家庭」中來。威脅無果後,他們向所有的親戚朋友抹黑她,將她驅逐出家庭之外。

比爾·蓋茨評價此書「一個驚人的故事,真正鼓舞人心。

我無法像許多讀者一樣,將此書看作一本勵志的書。塔拉所受的痛苦和折磨如同電影一般在我眼前回放,我想起小時候像塔拉一樣經常被哥哥暴打的小夥伴,想起曾待我如同親妹妹般的鄰居姐姐婚後被丈夫一次次打得臉腫鼻青跑回娘家......

犯罪心理學認為:

家庭暴力是指發生在家庭中的持續存在的、讓人感到受害者的身體、心理或性的攻擊,還包括將個體隔離於世、限制人身自由或剝奪資源等行為。

全國婦聯統計數據顯示,30%已婚婦女曾遭遇家暴,每7.4秒就有一名女性遭受丈夫毆打......我們所知道的家庭暴力,僅僅只是冰山一角。

本文從家庭暴力的角度,在書中人物為代表分析在家庭暴力中,有恃無恐的施暴者肖恩、身為父母卻息事寧人的家暴庇護者、同為受虐者卻淪為幫兇的姐姐奧黛利和嫂子埃米莉、孤獨並痛苦掙扎的受虐者塔拉,警醒人們,尤其是廣大女性,在施暴者面前,不該抱有絲毫僥倖。

唯有距離和心理上的遠離,才能將受虐者從家庭暴力的泥潭中拉出來,享受陽光下的幸福生活。

01.只要開始,便永無休止的家庭暴力的施暴者

犯罪心理學指出:

多重暴力家庭是指以家庭成員間的身體攻擊和暴力的持續循環發生為特徵,如兄弟姐妹間的爭鬥、夫妻間的衝突、父母對孩子的打罵以及年長的子女對父母的毆打等。

塔拉的原生家庭就是一個典型的多重暴力家庭,哥哥的直接使用暴力,而父親則是施以「精神暴力」,達到控制家庭成員,維護自身權力的目的。

家庭暴力中的施暴者往往帶有了隱藏性,在施暴之前,他們往往會從心理上獲得受害者的信任和依戀,使受害者無法相信受到虐待的現實,進而不斷原諒施暴者。

研究表明,來自兄弟姐妹的傷害和身體攻擊是最常見的家庭暴力,這種傷害和攻擊對被害人的心理影響極大。

塔拉受傷臥床,哥哥肖恩以一個庇護者的身份出現在她身邊。塔拉因此將肖恩視為」渴望已久的守護者「鬥士」,是她所希望看到的父親的樣子,「一個不會把我扔進暴風雪中的人」。她視肖恩為困頓生活中的救命稻草。

很快,在感情中受到挫折的肖恩,將壓抑的情緒發洩在塔拉身上。他將塔拉拽進衛生間,將她的頭塞進馬桶,並將她擰成極度屈辱的姿勢,迫她道歉。

家庭暴力中的施暴者,往往在生活中也扮演著「守護者」的角色,以愛為名,隱藏在「我為你好」的美麗謊言之下,讓受害者產生迷惑,甚至會覺得受到虐待只是自己的錯覺,從而對自己產生懷疑的情緒。

心理學層面上認為,家庭暴力是一種洗腦行為,以暴力、壟斷性影響和思想控制,將受虐者牢牢掌控在自己手裡。一旦施暴者發現受害者企圖逃離,施暴者就會施以精神、肉體上的威脅,使其不敢反抗。

正如人們所說的那樣,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同,一旦開始,所有的原諒都不可能使施暴者停止使用暴力。

在塔拉之前,姐姐奧黛拉也曾在肖恩的拳頭下呻吟,肖恩試圖以精神虐待控制女朋友,失敗後將暴力施加在塔拉身上,塔拉離開後,妻子埃米莉成為新的施暴對象。

而塔拉的父親,則通過威脅、恐嚇,使家庭成員對她唯命是從,實現控制家庭成員的目的。當肖恩的權力顯然超過他時,他選擇成為肖恩的庇護者,成為家庭暴力的幫兇。

02.施暴行為的庇護者,屈服於暴力和權力之下的幫兇

犯罪心理學認為:

父母傾向於否定同胞間的孩子們的暴力行為的嚴重性——包括孩子對父母的暴力,目的是維持「家庭和諧的神話」。

父母通常認為,兄弟姐妹間的打鬧不過是「小打小鬧」,是孩子間的玩笑或是一時脾氣。然而,在許多案件中,兄弟姐妹間的衝突往往帶著包括拳擊、毆打、扼喉這樣的暴力行為,甚至還動用武器。

塔拉的父母完美地扮演了施暴者肖恩的庇護者角色。

母親軟弱、說謊成性,屈從於丈夫所說的一切,她對可能打破「家庭和諧神話」的人施以壓力。母親對可能說出實情的奧黛拉、埃米莉施以金錢的誘惑和威脅。

犯罪心理學上認為,家庭暴力的核心是行為人不當地運用權力、控制欲或權威。

我開始明白,我們為一種話語發聲,這種話語的唯一目的是喪失人性和殘酷地對待他人——因為培養這種話語更容易,因為保有權力總是讓人感覺在前進。

庇護者扮演著維護施暴者「權力」的角色,弱者天生對權力帶著盲目的崇拜,而權力通常把人當工具,家庭中的「掌權者」往往奴役女性和兒童。

在塔拉家裡,起初父親代表著絕對的權力,後來肖恩取代父親絕對權力的角色。為了維護肖恩這樣的「權力化身」,父母不惜威脅、逼迫塔拉,阻止她說出真相,阻止真相外露,以保護肖恩,維護「和諧家庭神話「。

姐姐奧黛拉無法像塔拉一樣逃離肖恩,她要在母親的家庭作坊裡工作以獲得收入來源,而她的母親是肖恩和父親的忠實庇護者。肖恩的妻子埃米莉,在家庭裡面沒有任何的支援,她不僅要屈從於丈夫,還要屈從於公公和婆婆。

最終,在暴力和權力的威脅、利誘之下,原本身為受害者的奧黛拉和埃米莉淪為施暴者肖恩的幫兇,她們失去了發聲的權力,成為」沉默「的」無語者「,淪為施暴者的庇護者,共同維護施暴者的「完美人設」,維護「完美家庭神話」。

03.被排斥出家庭之外的家暴受害者,在痛苦的泥濘中掙扎著站起來,遠離施暴者

那地方緊抓著我不放,我可能永遠也無法斷絕與它的聯繫。

27歲生日那天,塔拉提交了博士論文,通過論文答辯後順利成了「韋斯特弗博士」。然而,肖恩對她施加的家庭暴力留下的心理陰影,以及家庭集體對她的抹黑,如同鬼魅般伴隨著她。

我已經建立了新生活,這是一種幸福的生活,但我感到一種超越家庭的失落感。我失去了巴克峰,不是主動離開,而是默默離開。我退縮了,逃離到大洋彼岸,讓父親為我講述我的故事,向我認識的每一個人下關於我的定論。

家庭暴力的危害,不只是受害人當時所受的身體、精神上的痛苦,而在於這種痛苦通常並不隨著遠離施暴者而結束,如同精神「毒瘤」,根深蒂固於受害人的精神深處。

受害者在遭受暴力之後,往往會陷入痛苦的自省:我到底哪裡做錯了?受害者往往會在遭受暴力之後選擇原諒施暴者,並認為自己可以改變施暴者。許多受害者在被家暴之後,並不知道自己受到了虐待。

受害者普遍採取「沉默」「息事寧人」的原因,在於一旦受害者試圖揭發施暴者的罪行,庇護者就會將其視為反抗權力的人物,被排斥在外,甚至被推到對立面。庇護者施以各種壓力,使受害者屈服,進而產生「都是我的錯"的錯覺。

調查數據顯示,在遭受家暴的受害者中,只有9.5%的人選擇報警,平均被虐待35次才選擇報警。

家暴受害者要認真對待第一次家庭暴力,要認識到一旦容忍了第一次,後面就會有不斷升級的無數次家庭暴力在等著自己。遭受家暴之後,不要想著「家醜不可外揚」,要及時地、全面地收集、保存證據,必要時要主動求助警察、相關機構。

倘若經過相關部門的幹預,施暴者仍繼續暴力行為,受害者要有離開家庭暴力環境的心理預期,做好脫離施暴者的準備,與施暴者進行距離上的隔離。

相關法律人士提出:

要準備好一個隨身包,儘可能把現金、身份證、圖章、結婚證書、存摺等重要文件和重要電話號碼簿放進去,一旦發生暴力的危險情況,可以隨時攜帶離開,以求自保。

對於受害者來說,最難的是消除心理上對施暴者的依賴和幻想。

即使受到高等教育,塔拉也一度對肖恩的家暴行為產生了迷惑,甚至懷疑自己。在她眼裡,肖恩是「唯一一個敢和爸爸抗爭的人」,也是「能讓爸爸屈服讓步的人」,對肖恩的依賴和信任使她一次次選擇沉默和原諒。

在距離和心理上遠離一個自己曾經信任的人,對受害者來說痛苦程度不亞於暴力傷害。塔拉在遠離肖恩,遠離庇護肖恩的家庭中,經歷了一段無比痛苦的過程。然而事實證明,唯有心理和距離睛的隔離,才能使受害者遠離施暴者,開啟新生活。

結語

所有的暴力都是犯罪,家暴也是。對於家暴受害者來說,家不再是安全溫暖的港灣。

今年的政協會上,政協委員李生龍先生提出:

探索反家暴分級預警機制,推行家庭暴力強制報告制度,完善人身安全保護令適用範圍和執行保障措施,及時保護家事糾紛受害者,盡力防範家事糾紛引發刑事犯罪。

我們欣喜地看到,法律在不斷地健全。然而,一切依舊任重而道遠。

對於在家庭中受到暴力的人,要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不要對施暴者和庇護者抱有希望。

武志紅說:

你的選擇,決定了你活在一個什麼樣的心靈世界。你的選擇越是黑暗,越是執著於「小我」的強大和存續,你就越怕死。

當如同塔拉一樣,從垃圾堆中掙扎著起來,像鳥兒一樣飛往屬於你自己的山,努力成為自己。

相關焦點

  • 《你當像飛鳥飛往你的山》:原生家庭,不一定是一個人的宿命
    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書友們的在讀列表中,無意中邂逅了這本《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英文原名為《Educated》(教育)。遇見一本好書與邂逅一個喜歡的人一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政府就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她和她家庭的存在。這註定是一個傳奇人物,不同尋常的人生。《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維斯特弗,目前是美國年輕的歷史學家,作家。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畢業。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原生家庭:傷害是真的,愛也是真的
    原版書名為Educated,在《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個中文譯名出現之前,已有譯名《教育改變人生》《教育的力量》《知識改變命運》……這類譯名雖然是根據原版書名翻譯過來的,但是放在中文的語境裡,就很像市面上常見的成功學,瞬間讓人失去了閱讀的欲望。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再不堪的原生家庭,都不能阻止你長出翅膀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每個人都會喜歡。它甚至比你聽說的還要好。——比爾·蓋茨《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出版於2019年11月,受到比爾.蓋茨的特別推薦,稱這本書是他本年度推薦的第一名。該書上市第一周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全美銷量破百萬冊,作者因此書被《時代周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
  • 讀《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有感
    讀《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有感 發布時間: 2020-06-03 17:29:26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張宇寰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直面內心,自我主宰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作者(美)塔拉·韋斯特弗。有一句話說:原生家庭的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作者塔拉·韋斯特弗遭受了原生家庭無與倫比的傷害,她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在本書坦述。患有「雙向情感障礙」的父親剝奪了塔拉及其哥哥姐姐們上學的權力,對他們實施精神上的控制;塔拉和姐姐奧黛麗遭受了哥哥肖恩對她們身體一次次的暴打,父母對她們所受傷害熟視無睹,甚至袒護包庇,顛倒事實。
  • 讀書|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聖經·詩篇 11.1》前段時間在微信讀書上看完了《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本書的英文名《Educated:A Memoir》。如果你跟我一樣疑惑為什麼中文名和英文原版看起來完全不相關?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掙脫原生家庭的桎梏,學會和父母對峙開始
    正如《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一書的作者塔拉·韋斯特弗,她的童年可以用不堪,甚至噩夢來形容。父母不允許她上學,生病也不可以去醫院治療,且父親的脾氣暴躁、獨斷、專治、蠻橫,媽媽也很少關心和鼓勵她,還有一個時常虐待、毒打、嘲諷、挖苦她的哥哥,但就是這樣糟糕的原生家庭,也無法阻擋她"成為自己"的腳步。
  • 選擇決定人生,破除原生家庭宿命論——評《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封面作者塔拉·韋斯特弗(Tara Westover),美國歷史學家、作家。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塔拉,曾經一度是父親思想的追隨者,讓她第一次產生動搖的,我認為是她的母親。身為草藥師的母親也是一位助產士,由於工作收入帶來的財務自由,母親對原有的生活做了一些改變:家裡安裝了電話,給孩子們補辦了出生證明。即便在父親的專制之下,母親也能夠用她的方式做著力所能及的努力。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超越原生家庭的束縛,活出自己的人生
    她就是《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韋斯特弗,美國的作家和歷史學家,本書是作者的自傳,也是她的處女作。這本書上市第一周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讀者票選為「年度最佳圖書」。《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每個人都會喜歡,它甚至比你聽說的還要好。」我將分三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的精華內容:第一部分:超越原生家庭的束縛,活出自己的人生。第二部分:轉變人生境遇,從徹底脫離原生家庭開始。
  • 尋找你的棲息地—《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
    花了一個月,利用碎片時間讀了下《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它是塔拉·韋斯特弗的處女作,上市第一周就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榜。 這本書的原名是《Educated》,中文版被譯為《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書名給我的感覺很文藝,像一本小說。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循著光自我覺醒,走出原生家庭陰影
    有光的故事二刷了《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本書,是因為對這個故事入了心,一開始我有點不相信這是一個發生在大洋彼岸被稱為「自由國度」的國家的故事。我們在電視裡看到的大多是中高層階級的表象,卻忽略了實際上每個國家都有這樣生活在的底層人們,他們要如何突破思維的困境?走出生活的困境?
  • 塔拉·韋斯特弗: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她將自己的親生經歷和感悟寫成這本《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再一次向世人證明「教育改變命運」這個陳舊到幾乎沒有人想再拿出來討論的道理。見過陽光才知我本不喜黑暗塔拉的父親是一個堅定的反科學反政府主義者,所以塔拉在17歲之前都沒有在政府開設的學校裡讀過書。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本傳奇的自傳讓我讀懂了教育的本質
    她就是塔拉韋斯特弗 (Tara Westover),她把自己的求學經歷寫成了一本書,英文名叫《Educated》,中文譯作《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憑藉這本書,她被《時代周刊》評為2019年「年度影響力人物」。塔拉的經歷是傳奇的,因為就算一個出生在中產家庭的孩子,能取得如此高的學歷,已經足夠勵志了。
  • 《當你像鳥飛往你的山》講述深山中的小鳥,飛往自己山脈的故事
    它不僅僅是作者自己的成長故事,更講述了作者糟糕的原生家庭、努力考學、內心的種種痛苦和最終將一切坦然接受達成和解的故事。作者塔拉·韋斯特弗,1986年生於愛達荷州的山區。十七歲前從未上過學。2018年出版處女作《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簡單來看的話這一定是一個勵志的人生,但在故事的背後我們常常會忘記那些痛苦的事情,它曾經真實發生。現實生活中,我們又何嘗不是不斷地經歷痛苦歷經坎坷,對那些痛苦的事情難以釋懷。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過譽的流水帳懸念作品
    比如閱讀《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本自傳。這是部作品頭頂諸多光環,其中之一是比爾·蓋茨年度推薦書目第一名,另是《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波士頓環球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反過來說,中譯名《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倒是一語道破了些許真相:稟賦或許才是逆天改命的重要因素,塔拉的山註定是哈佛劍橋而不是父親冰冷沉重的廢物場,不然真是沒有辦法解釋她後半段開掛一樣的升學之路。
  • 傳記丨《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自我與家人親情,您如何抉擇?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一、塔拉的家庭:1. 父親的價值觀:塔拉的童年是在美國愛達荷州巴克峰的山腳下度過的。她發現奧黛麗和自己一樣遭受過哥哥肖恩的暴力,她們決定和父母攤牌。但塔拉回家後,父親拒絕相信肖恩有暴力傾向。他衝著塔拉大吼,「你的證據呢!你有證據嗎!是不是把肖恩關在監獄裡才會開心?是不是從劍橋回來就是為了讓家裡雞犬不寧?」而整個過程中母親都一聲不吭。
  • 今日悅讀:《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你就是金子!
    這是一位17歲前從未接受過正規學校教育,卻最終掙脫原生家庭的束縛,成為劍橋哲學碩士和哈佛曆史博士女孩的處女作。這本書成為比爾蓋茨年度推選榜單第一名。它的中文譯名《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也很詩意,這本書的文字雖然沒有書名這麼文藝,也沒有像勵志恢弘,她用最平淡真實的語言像一個局外人一樣講述著自己的成長環境和掙脫原生家庭的糾結與矛盾。
  • 每周書薦:《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塔拉·韋斯特弗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叫《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作者是美國作家、歷史學家塔拉·韋斯特弗。 1986年生於愛達荷州的山區。十七歲前從未上過學。通過自學考取楊百翰大學,2008年獲文學學士學位。隨後獲得蓋茨劍橋獎學金,2009年獲劍橋大學哲學碩士學位。2010年獲得獎學金赴哈佛大學訪學。2014年獲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一個敢於挑戰命運的女孩書寫的傳奇人生
    文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一個敢於挑戰命運的女孩書寫的傳奇人生作者 娛樂小丑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貝多芬今年年初,一部由美國作家寫的勵志題材的小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風靡全美,該書上市首周便登頂《紐約時報》暢銷榜榜首的位置!而34歲的作者——美國作家、歷史學家塔拉·韋斯特弗名字也隨之家喻戶曉。她一度被《時代周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甚至連著名的比爾蓋茨也對她的作品讚譽有加!
  • 豆瓣9.0《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教育就是讓你自我突破展現自己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是一本塔拉韋斯特弗的回憶錄,自2018年出版之後即廣受好評,2019年作者因此書被《時代周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塔拉韋斯特弗是美國歷史學家、作家。1986年生於愛達荷州的山區。十七歲前從未上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