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未來教育研究院:人工智慧將重塑教育新形態

2020-12-27 中國青年網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尤其是人工智慧2.0時代的到來,一定會帶來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世界發展方式的改變,而教育也必將發生與之相適應的變革。」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十二屆、十三屆全國大會新聞發言人、好未來教育研究院名譽院長王國慶在12月6日舉辦的2020中國未來教育高峰論壇上表示。

   本次論壇由北京師範大學主辦,好未來教育研究院協辦,以「創新與變革: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為主題,邀請來自學界、政界、產業界的專家學者、企業領袖,討論分享教育發展的前沿理念與實踐經驗,為推動中國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王國慶受邀在主論壇發表主題演講,分享好未來在教育的創新與變革中的探索與經驗。

圖:王國慶在論壇上分享好未來探索經驗

   普惠優質資源,促進教育公平

   作為教育服務業的代表,好未來始終聚焦人工智慧等前沿問題,在教育的創新與變革中做了很多有益探索。王國慶首先以好未來旗下學而思網校研發的「AI老師漢語學習系統」為例,分析了技術在普惠優質資源,促進教育公平方面的應用。

   這是一套匯集了表情識別、語音識別與測試、OCR圖像識別等眾多技術的人工智慧系統。學而思網校應用該系統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免費開展普通話教學,如今已覆蓋涼山州昭覺縣72所小學、252個教學點,受益學生近8萬名。

   普通話能力的提升,給彝族孩子們的普通話普及和未來發展創造了更多可能性。王國慶表示,AI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使得「扶志與扶智」成為教育行業的最大優勢。這種優勢得益於AI技術給教師角色賦予的新內涵,一方面是通過「人、技」結合讓教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從事更具創造性的德育工作;另一方面則是通過「AI教師」,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靈活性為邊遠地區的學生提供優質教育資源,打造大規模的高品質、有溫度和定製化的教育。

   賦能教育環節,推動教育改革

   在普惠優質資源,促進教育公平之外,王國慶認為,人工智慧還將重塑教育新形態。現在,人工智慧技術已應用於「AI課堂」、智能測評、智能題庫、智能錯因診斷、智能課堂質量評價、智能排課等不同教育環節。

   人工智慧的賦能,令教育環節產生三個方面的改變,一是線上線下、課上課下的教學場景高度銜接,推動智能化教學環境普及;二是個性化、定製化教學方案的提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三是豐富的評價手段和科學的評價過程,令教學評價方法更加多元,評價結果更加精準。這三個方面的改變,推動教育逐步邁向以自適應學習為代表的因材施教階段。

   以好未來自主研發的GodEye課堂質量守護解決方案為例,該方案能通過數據挖掘和深度分析,對2000多個維度的課堂數據進行捕捉,並從學生的6大課堂行為出發,產生一份更全面、更客觀、更科學的課堂評估報告。GodEye課堂質量守護解決方案打破了教學黑盒,不僅幫助老師識別出好課、教出好課,還能讓更多的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佳學習效果,真正實現教學的規模化與個性化的統一。

   技術賦能平臺,助力產業升級

   談起技術如何助力產業升級,王國慶表示,技術創新需要建設更為強大的創新生態平臺,在更大範圍、更多環節實現不同資源主體的聯通協同,進而構建一個更加多維、開放、聯接、融合的共生體系。

   在2019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科技部宣布依託好未來建設智慧教育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平臺通過分析教育行業各類角色的核心需求,按照基礎技術、解決方案和產業支撐的實際訴求搭建了技術能力層、解決方案層和產業開放層,為全行業提供全場景、全過程、全周期智慧教育服務支持。

   目前,好未來圍繞教育場景需求,累計研發包括圖像、語音、數據挖掘、自然語言處理等8大類型、100多項AI能力,打造了覆蓋「教、學、測、練、評」各教學環節的智慧教育解決方案。此外,好未來還對外提供AI教育、AI創意競賽、AI項目加速器和AI教育內容服務聯盟等服務,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的AI教育新體系,助力整個教育行業向智能化邁進。

   演講最後,王國慶表示,對未來教育的探索,不僅是這個時代的需求,更是在全球競爭中爭奪數位化智能化時代命運主導權的迫切要求。面向未來、紮根實踐、重構生態,推動教育終身化、公平化、個性化,方能開闢出中國教育的新航道。

相關焦點

  • 上海電教館館長:教育智能體,是人工智慧時代的學校形態
    隨著人工智慧從計算智能、感知智能到認知智能的飛躍,人類社會將面臨各種「奇點」,原有的法律道德、經典理論、經濟形態、社會形態和技術極限也或將被突破。例如,未來可穿戴設備、可植入設備和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會使得純生物的人(從母體裡生出來,身上沒有晶片、腦機接口和可穿戴設備)會日漸稀少。預計到2060年前後,人類將與100億個機器人共處。
  • 人工智慧將是未來教育的巨大變量
    未來學習是新型環島式而非傳統學校孤島式,家庭、網絡、社區、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體育館……處處都可以是學校。30年後的教育會怎樣?人工智慧時代,我們學什麼,在哪學,跟誰學?這些問題,既關乎未來,也照進現實。12月12日,2020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在北京召開,其中一個環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的未來」旗艦行動計劃中國專題諮詢會。
  • 好未來白雲峰:人工智慧發展正推動教育變革創新
    好未來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白雲峰發表主題演講「當前,人工智慧正在推動每個產業和領域發生深刻的變革。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來,深深影響了每個人的學習與生活的方式。作為一家以『愛和科技讓教育更美好』為使命的企業,好未來也深刻感受到未來機遇與挑戰。」白雲峰隨後分享了三點相關認知與探索實踐。
  • 人工智慧如何賦能職業教育
    2022年,85%的企業將採用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等先進技術;2030年,機器人或將取代全球8億工作崗位,7500萬至3.75億人需要轉換職業類別並學習新技能;2055年,自動化將取代全球約一半的有薪工作……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預測一度引發了「機器將取代人工」的恐慌。
  • 華東師範大學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成立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任朝霞)12月26日,華東師範大學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上海市副市長陳群,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等領導以及智能教育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長三角十餘所高校教育學院院長、人工智慧領域企業代表等出席成立大會。
  • 微軟亞洲研究院聯手四大高校 共建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科研教育平臺
    中青在線北京5月22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原春琳)今天,微軟亞洲研究院宣布聯手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四所高校,共建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科研教育平臺,以助力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領域科研成果的迸發,促進高端科技人才的培養及共享科教生態的建立。
  • 聚焦教育新生態 用思想照亮未來
    作為「百年大計」的教育事業,是「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教育關係到民生福祉和國家發展,社會各界都在思考「十四五」中國教育的發展,期盼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教育進入更加健康發展的新階段。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興起,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發展正在不斷重塑教育形態,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和學關係正在發生深刻變革,人們期待重建良好的教育生態。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教育的許多問題更加凸顯,營造教育新生態成為未來中國教育發展的重點。
  • 人工智慧時代,教育什麼樣?
    當前,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知識的獲取和傳授方式發生深刻變革,傳統的教育理念、教育體系、教育內容等已難以適應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尤其是今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教育受到嚴重影響,大規模線上教育也讓新技術展示了變革教育的巨大潛能。那麼,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將會發生哪些調整和改變?未來的教育將具有哪些突出特徵?
  • 「新技術時代下的未來教育」論壇圓滿落幕,再次吹響海澱「教育高地...
    12月11日,由北京市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新技術時代下的未來教育」主題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隆舉辦。
  • 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怎麼變
    當前,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知識的獲取和傳授方式發生深刻變革,傳統的教育理念、教育體系、教育內容等已難以適應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尤其是今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教育受到嚴重影響,大規模線上教育也讓新技術展示了變革教育的巨大潛能。那麼,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將會發生哪些調整和改變?未來的教育將具有哪些突出特徵?
  • 湘西州教科院被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授予「未來學校共同體成員單位」
    紅網時刻湘西7月20日訊(通訊員 麻衛)2020年7月20日,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成立大會暨第四次教育革命與未來學校研討會在北京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召開。本次會議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進行,來自教育部科技司、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全國未來學校共同體成員單位負責人及相關單位共300多人參加了會議。經過單位申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遴選、審批,17個省市、地市級教研機構及高等院校、企業成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首批未來學校共同體成員單位。
  • 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_新聞中心_中國網
    2020年12月11日,由中央電化教育館、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國電化教育雜誌社、訊飛教育技術研究院承辦的第三屆智能教育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 人工智慧與學校變革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國家級的教育專家這麼說
    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時印發《湖南省「網際網路+教育」行動計劃(2019—2022)》,主動擁抱教育信息化2.0時代。 未來已來。未來學習的趨勢是什麼?未來課堂將呈現怎樣的變化?未來教師需要具備哪些素養?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湖南省教育戰略研究中心在長沙舉辦了首屆「教育智庫·湘江論壇」,聚焦「人工智慧與教育變革」。今天,論壇精華繼續分享!
  • 中國教育智庫再添新力量 元知智慧教育論壇揭牌亮相
    12月11日-13日,以"營造教育新生態"為主題的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七屆年會在北京舉行,本次年會由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主辦,元知智慧教育論壇合辦。會議採用線下為主、線下線上結合的方式進行,邀請各位專家學者共同面向未來,探訪教育新生態,推動教育新常態。本次年會上,元知智慧教育論壇作為中國教育智庫的新生力量,正式揭牌。
  • 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怎麼變?
    當前,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知識的獲取和傳授方式發生深刻變革,傳統的教育理念、教育體系、教育內容等已難以適應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尤其是今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教育受到嚴重影響,大規模線上教育也讓新技術展示了變革教育的巨大潛能。那麼,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將會發生哪些調整和改變?未來的教育將具有哪些突出特徵?
  • 南沙智慧教育大數據平臺重塑「教與學」
    南沙智慧教育大數據平臺重塑「教與學」   「智慧教育給我們的教與學提供了一條捷徑,老師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準確把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為個性化教學帶來機會,將真正幫助師生減負增效」,南沙一中副校長陳宏鋒相信,這是未來教育發展的大勢所趨。
  • 「人工智慧+教育」正朝著更普惠的方向解決教育矛盾
    未來網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 張冰清)「教育正在從數位化、網絡化向智能化轉變,目前,人工智慧呈現出更加智慧和更加普惠的特徵。」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表示,新技術賦能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正在轉換教育發展的動力結構,推動一場貫穿「教、學、管、評、測」全空間、全維度、全場域的大變革,實現對傳統教育的理念重塑、結構重組、流程再造、文化重構,逐步形成促進人的全面、自由、個性化發展的教育新生態。
  • AI教育築夢校園|科大訊飛劉慶峰:未來屬於掌握了人工智慧的新人類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同時,我們也看到,教育領域還有很多工作需要破題,比如普惠制教育和教育均衡如何跟每個人的個性化發展平衡好?而在很多問題的解決上,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已經助力教育,取得階段性成果。」從2004年開始進軍教育領域開始,科大訊飛從語音評測切入,已經構建了精準教學、自主學習、智慧考試、高效管理和創新教育的全場景智慧教育產品體系。
  • 專家學者集思廣益探索教育新生態
    其中,12月11日下午,由北京市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新技術時代下的未來教育」主題論壇現場氣氛熱烈,座無虛席。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吳穎惠介紹:「此次論壇邀請到海澱區各中小學學校代表、權威教育專家學者共聚一堂。
  • 掌門教育亮相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 與行業共探未來教育新變局
    掌門教育受邀出席大會,圍繞「教育行業如何打造核心競爭力」、「線上教育面臨機遇與挑戰」以及「變革趨勢下教育行業駛向何方」等議題,掌門教育聯合創始人吳佳峻與參會嘉賓共探新時代環境下,教育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