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禪師在馬六甲主講《坐禪與念佛:超越生老病死》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智達法師致辭歡迎本性禪師一行(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王楓濤)

馬六甲州政府對華特使、馬來西亞國會議員邱培棟代表馬六甲州議員謝守欽致歡迎辭(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王楓濤)

本性禪師致謝詞(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王楓濤)

講座現場頌唱《三寶歌》(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王楓濤)

本性禪師在馬六甲釋迦院主講《坐禪與念佛:超越生老病死》(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王楓濤)

智達法師向本性禪師贈送紀念品(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王楓濤)

本性禪師向智達法師贈送紀念品(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王楓濤)

本性禪師向馬佛總甲州分會總務兼馬六甲佛教居士林總務黃運強博士贈送紀念品(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王楓濤)

講座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王楓濤)

2019年5月23日,由福建省政協常委、福州開元寺方丈、中華禪傳承人與倡導者本性禪師為團長的「中華禪•海外行」福建禪文化交流團一行14人受馬六甲僑界、宗教界之邀,前往馬六甲為當地信眾做禪法講座。

在歡迎晚宴上,馬佛總馬六甲分會主席智達法師、馬六甲慶祝衛塞節委員會主席拿督斯裡孫殿賜局紳居士、馬六甲州政府對華特使、國會議員邱培棟代表謝守欽州議員、馬佛總甲州分會副主席理德法師、馬六甲青雲亭住持理行法師、馬佛總甲州分會總務兼馬六甲佛教居士林總務黃運強博士居士、馬六甲佛教居士林副林長薛惠鴻居士、馬六甲釋迦院主席陳金賜居士、馬六甲慶祝衛塞節委員會副主席拿督江雪霞局紳,鄭詩傑居士等百餘人出席晚宴,對本性禪師一行的到來表示誠摯歡迎。

當晚19:00,由馬佛總甲州分會主辦,馬六甲慶祝衛塞節委員會和馬六甲佛教居士林聯辦,題為《坐禪與念佛:超越生老病死》的佛學講座在馬六甲釋迦院拉開帷幕,約400名聽眾齊唱《三寶歌》,迎請主講嘉賓本性禪師。

本性禪師先從中馬佛教法緣說起,如道衍禪師弟子三寶鄭和數經馬六甲,圓瑛大師住持檳城極樂寺、慈航菩薩創檳城菩提學校,寶松和尚駐錫新山一真法界並為祈禱世界和平而捨身自焚於怡保東蓮小築,自己與馬來西亞的法緣也很深厚,他說,這己是第7次訪馬,2005年11月,應柔佛州佛學會之邀,從新加坡首訪馬來西亞並舉辦佛學講座,後來,是2008年與2009年,兩度來馬,作巡迴演講,走了五六個州。這次,又來了,前幾天受古晉僑界的邀請,在古晉作了一場禪學講座,今天又來到馬六甲與大家結緣,自己與馬來西亞的緣分甚深,很珍惜這種緣份。

本性禪師在開示中說,今天之所以選擇《坐禪與念佛:超越生老病死》這個話題,實在是憶起當年第一次來馬弘法,是40歲,正風華正茂,髮根烏黑。而這一次,轉眼55歲了,鬍鬚也都灰白。看到交往多年的一些法友、朋友,您們也從青春變得成熟,或從成熟,變得老成。可見,歲月確是一把殺人刀,殺人容顏、青春、歲月、生命於無形。

本性禪師在開示中談到,人生就是生老病死,四苦交逼。生理病、心理病、靈性病、終極病交集,對死亡的本質與現象,佛教在《清淨道論》與《解脫道論》中曾說了八條,條條深刻。

本性禪師說,生,讓我們勞累;老,讓我們焦慮;病,讓我們苦痛;死,讓我們恐懼,而且四病交集,那麼,人生這麼慘,生命怎麼辦?隨後,禪師給出了對治的辦法:坐禪念佛,超越解脫。

隨後,本性禪師為大家講授恩師明暘禪師當年教導的念佛法門,即實相念佛、觀相念佛、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又細分高聲念佛、默聲念佛、金剛念佛、覺照念佛、觀想念佛、追頂念佛、禮拜念佛、數珠念佛,十口氣念佛、定課念佛、四威儀中皆念、念不念皆念等念佛法門,並現場教學示範。以及傳授坐禪八次第,即:調身體,覺呼吸,守靜默,深觀照,參話頭,起疑情,持密咒,稱佛號。

講座全場內容精彩紛呈,現場井然有序,約400名四眾弟子法喜充滿。結束講座後,本性禪師祝願大家通過坐禪念佛,提升升華生理、心理、靈性,以及終極的健康與境界,最後,智達法師、本性禪師、理德法師、理行法師率眾誦經回向,佛學講座圓滿成功!!(鳳凰網佛教通訊員王楓濤)

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 「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

相關焦點

  • 本性禪師著作英文版在斯裡蘭卡首發(圖)
    斯裡蘭卡前總統拉賈帕克薩先生(左),得知本性禪師抵達斯裡蘭卡,熱情邀請本性禪師(右)一行前往他老家的家中作客。   凱拉尼亞大學校長、智嚴佛學院院長80多歲的W.kusaladhamma Nayka Thera(善法長老)長老,凱拉尼亞大學研究生院原院長、本性禪師留學斯裡蘭卡凱拉尼亞大學時的研究生老師Ashanga教授出席首發式。本性禪師向南傳佛教長老贈送英文版著作《如何安心》《如何自在》。
  • 本性禪師:慧能禪學對福建禪宗的影響
    福建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福建佛學院院長、福州開元寺方丈本性法師出席,並發表題為《慧能禪學對福建禪宗的影響》的主旨發言。鳳凰網佛教編發本性法師發言內容如下:福建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福建佛學院院長、福州開元寺方丈本性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本人今天要講的主題是:「慧能禪學對福建禪宗的影響」。
  • 百丈禪師《坐禪儀》
    為了令禪宗學徒掌握正確的坐禪修行方法,百丈禪師專門創作了《坐禪儀》一文。在該文中,百丈禪師講述了坐禪者在坐禪之前不僅生大悲心,誓度眾生,還要放下萬緣、調節身心。百丈禪師還詳細講述了坐禪的正確方法,以及在坐禪出定之後護持定力的具體方法。首先,百丈禪師強調坐禪者當生大悲心,誓度眾生。
  • 禪師教你在禪修靜坐時如何調息念「阿彌陀佛」聖號
    徹悟禪師曾說:「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入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假若我們能夠念的一句彌陀純熟,自然生時遠離熱惱,死後徑生安養,往生淨土,不離當念,得大自在。這也是我們生死凡夫,迷途的良導,苦海的明燈。所以當下大乘經典隨處讚揚,祖德大師也苦心提倡。念佛的功夫本來是要在一切時一切處,抖擻精神,念茲在茲,假若悠悠忽忽,是難以得到念佛的實意的。
  • 坐禪能開悟嗎?開悟了的法師這樣教人「開悟」
    南嶽懷讓禪師(公元677年——744年),是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的高徒,慧能大師圓寂後,懷讓於713年,前往南嶽衡山般若觀音臺,弘揚禪宗六祖的學說,被尊稱為「南嶽懷讓」。懷讓禪師不認為坐禪能成佛。南嶽衡山的磨鏡臺的故事,就傳達了懷讓禪師的這種觀念。
  • 念佛念什麼?念的是自己的真如本性啊!
    我們念佛念什麼?念佛是念三昧。念三顆靈魂。念的是自己的真如本性。我們每一個人都具足什麼?都具足三顆靈魂。咱小時候頭頂上呼嗒呼嗒的那下面駐的那顆靈魂。叫頂灌靈魂。咱心裡還駐著顆靈魂,那叫心性。所以,我們要真誠心念佛。發大願力。今生最後一個身。念佛成佛回極樂。俗名:李慶芝。法名:緣法祥。
  • 本性禪師:能做善事 就是最大的福德
    本性禪師看到這則新聞後,有感而發,特別撰文《善良之美》。文/本性禪師世間多美,我欣賞並禮讚善良之美。善良是什麼?是慈悲,是仁義,是博愛,是同情,是憐憫。雨果說:「善良的心,就是太陽,善良,是稀有珍珠,善良者,優於偉大的人。善良來自哪裡?其源自天生,自然俱足。儒家說:人之初,性本善。佛門說:佛性就是本性,本性就是善性。
  • 坐禪誦持大悲咒——調心
    (1)選擇適合的念誦方法按照祖師大德講,無論是念佛還是誦經持咒,默念,時間長了容易傷血;沒有方法的大聲念,時間長了會傷氣。大家可以留意下,當老師的,尤其是小學和中學老師,整天在課堂上講課,他們到四五十歲以後,多數氣力不足。因為他們傷氣了,整天那麼講課,大聲地講課,傷氣。
  • 淨界法師:你念佛的那個心就是佛
    所以你在念佛的時候你能夠念念知道「能念所念性空寂」,能念的心、所念的佛從本性上來說都是畢竟空,但是「感應道交難思議」,這句佛號無量無邊的莊嚴在這個地方、在空性當中念念念念地流露出來。那這樣子呢,大乘佛法的禪呢是以妙有為禪。
  • 《無相念佛》 |修念佛圓通之權巧方便---無相憶念拜佛
    這種禮佛的方法是一種權巧方便,對於修學無相念佛法門而言,非常重要。初心學佛者若不經由此種拜佛方法的鍛鍊,欲成就無相念佛法門,相當不易。亦不可排斥禮拜佛菩薩之修行法門,當知世尊與諸大菩薩之功德無量無邊,說不能盡。至誠頂禮,必有大利。又:學佛人最忌慢心,禮拜佛菩薩,尤其是在大庭廣眾之間禮拜,最能消除慢心,於道有益。      一般人往往執著佛菩薩的形像和聖號。
  • 【住真實慧】【1】為什麼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念佛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
    念佛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所得到的都是有生老病死,有成住壞空這些假的虛妄的,受的都是種種的苦難。真如本性(自性)!我們不應當盡全部力量去受持、護持弘揚嗎?所以學佛念佛一定要有自信,要有信心,因為我們的真如本性(自性)與阿彌陀佛諸佛如來一樣相同。盡全部力量受持、護持弘揚《無量壽經》,每天都會過得快樂而有意義,有正能量有成就感,是一種享受。
  • 念佛功德 超越一切(視頻:東初老人的故事)
    歡迎關注念佛人,[念佛人],有三個群:一、[念佛人]公眾號,念佛,學習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微信群,每天都有我"念    佛人"三、[念佛人]美篇群,以精美篇圖片展示,佛教,淨土宗經典精要法語 圖片。使更多人,在看美篇的同時,得到佛法的薰陶。願一切有緣人,敬請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改變命運,信佛念佛,得生極樂。
  • 雲谷禪師傳
    因此,他常這樣想:「既然出了家,應該以了生死大事偏重,又何必為一日三餐趕什麼經懺呢?」所以,在十九歲這一年,便決心到各處去參訪善知識。不久,他受了三壇大戒,聽說天台宗有《小止觀法門》這本書,他便努力精研,學習止觀法門。當時有一位法舟禪師,承襲了宋代大慧宗昊禪師的遺風,在本縣的天寧寺閉關修行,他便去參訪問道。法舟禪師說:「止觀的要訣,不著於身心氣息,內外都要放得下。
  • 淨土法門:疾病與念佛
    一、念佛人,為何還會生病?常有人問:念佛可以消災免難,增長福報,為什麼念佛很多年了,還會生病呢?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1.病苦,是人生實相生老病死就是一種自然的規律,是人生的實相。念佛了,還會生病,這是自然的,就像念佛了,我們還會餓、還會冷一樣。佛來娑婆示現,也示現生老病死,他不是把這裡變成不會生病的地方,而是要告訴我們生老病死的真相,讓我們看清輪迴的本質,然後念佛離開娑婆,往生成佛。我們會在這裡出生,就是有病苦的共業,像北俱蘆洲的人就不會生病,每個人都能健康活到1000歲。
  • 念佛在修行路上的重要性!
    本來此篇文章應當開始說明念佛行門的具體操作內容。但此篇因為各種因緣,轉而有必要先強調念佛行門之重要性,再往後逐步說明具體實操內容。在這裡可以先賣個關子:念佛非唸佛,非諗佛,非想佛,真念佛乃惗佛也。這一句話有興趣的學人不妨可以參一參。
  • 行禪,動中定力與念佛三昧的練習
    一.本行禪的特別作用1.行禪是坐中禪修的延續和補充;2.行禪鍛鍊動中定力,訓練生活中的禪修習慣;3.行禪活動全身肌肉和筋骨,起到調理身體的作用;4.行禪的部分功能有太極拳、坐禪的雙重功效;5.行禪輔助作意聯繫,形成呼吸、行走、念佛習慣,極易體會念佛三昧;二.禪修之門的行禪方法1.場地不限。
  • 念佛法門的四個層次,由淺入深,由念佛而入實相
    如今在中國修行念佛法門的人最多,其實念佛法門也有很多種:包括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繫念思維念佛、因地無相念佛、體究念佛、果地無相念佛、實相念佛等,所以念佛法門不僅僅是持名念佛,但是現在很多法師將佛法簡單化了,只說持名念佛而不說其他。
  • 馬祖道一禪師(1)
    下面在要說的馬祖道一禪師就是南嶽懷讓禪師的嗣法弟子。  江西馬祖道一禪師俗姓馬,世稱「馬大師」,他早年修行非常用功,只管打坐。懷讓禪師知他是法器,問他坐禪圖什麼?他說:圖作佛。懷讓禪師就拿一塊磚頭在他坐禪的地方磨,嚓啦!嚓啦!那噪音使馬祖不耐煩,幹擾得他打不成座。
  • 【九華聖跡·大廈庵】當年地藏菩薩坐禪的地方
    要說大廈庵,不得不提及與其毗鄰的化城寺,化城寺為九華山的開山祖寺,是歷史最悠久的地藏菩薩道場,為九華諸寺之冠,是九華山寺院的「總叢林」,地藏菩薩的化身——金喬覺曾在此駐錫修行,因而,與其相接的大廈庵據說就是當年地藏菩薩坐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