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有南北之分,李時珍說它「發表而又和裡,清熱卻又昇陽」。
在中藥寶庫裡,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這些名字,對我們普通人來說,也許就是一個名字,或者和某個具體的證候聯繫在一起。但真實情況顯然不是這樣的。
中草藥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現代科學裡的「特效」之說。只要辨證準確,即使賤如草芥,也有「英雄用武之地」。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柴胡。
在我們很多人的認識裡,柴胡就是「退熱解表」的代名詞,無非就是感冒時適用。如果真這麼理解,那就真的太局限了。
柴胡,性味苦微寒,入心肝脾三經。《本草綱目》認為,它有「和解表裡,疏肝昇陽」之功。李時珍的原話則是「發表而又和裡,清熱卻又昇陽」。可見,柴胡是一種表證用藥不錯,但這也只是其中「之一」。總的來說,柴胡至少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用途:
1、和解少陽:這就是大家最熟悉的所謂「解表」。柴胡的解表,以「半表半裡證」為主。也就是能使外感侵入於半表半裡的邪,由半表半裡出表而解。中醫稱之為「和解少陽」。少陽證一個最大的特徵,就是「往來寒熱而口苦」。
2、疏肝解鬱:柴胡在和解少陽至於,其實主要被用於疏肝解鬱方面。我們知道,肝氣鬱結的時候,機體的陰陽無法正常升降,氣血不得正常流通,常見胸腹脹滿,少腹脹痛、鬱鬱寡歡而喜歡嘆息等等。這是肝鬱氣滯的常見的反應,也是柴胡用得最多的地方,比如柴胡疏肝散,就是疏肝解鬱的名方。
3、升舉陽氣:柴胡還有升提陽氣之用,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昇陽舉陷」。尤其對於中焦脾胃的陽氣下陷,柴胡也是比較常用的。如補中益氣湯、昇陽益胃湯等等,都有用到柴胡。
4、熱入營血:請注意,柴胡有清血分之熱之用。只是,柴胡的清血分之熱,大多針對女性朋友適宜。比如生理期期間的外感發熱,可在應證湯藥中加柴胡以開熱邪之閉,使邪氣由血出氣、從內而外,如小柴胡湯隨證加減。
此外,柴胡在產地上,有「南北」之分,也就是南柴胡、北柴胡兩種。一般來說,北柴胡比較硬,效用更強,南柴胡之理比較柔軟,效用相對弱一些。如果處方不特別註明,一般以北柴胡為默認品。
特別指出的一點,有一種「銀柴胡」,雖然看上去也是柴胡,但和我們上面說的柴胡是完全兩回事。銀柴胡相對更偏於寒涼,屬於退虛熱骨蒸之品,對於疏散表邪幾乎不適用。
柴胡最常見的「偏於」,應該就是黃芩。無論是和解少陽表證,還是女性朋友的熱入營血,常常見到柴胡黃芪的配伍方式,這也是歷代醫家非常推崇的一種方式。
就柴胡的炮製來說,大致有四種情況:
1、生柴胡:無論是南柴胡還是北柴胡,洗淨曬乾截成小段生用即可,疏散表邪時常用;
2、醋炒柴胡:用生柴胡和米醋充分攪勻,待米醋被柴胡吸淨後,文火炒幹就可,疏肝解鬱之功更好。
3、麩炒柴胡:生柴胡用麥麩一起炒黃,用篩子篩去麥麩後入藥。這種炮製,有助於疏肝和胃;
4、鱉血柴胡:用鱉血和黃酒充分攪勻,均勻噴灑在生柴胡上,讓柴胡徹底吸收,文火炒幹後入藥。更適合熱入營血的骨蒸潮熱。
總之,柴胡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解表藥」,但它還有好幾種比較常用的功用,「解表」只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