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有南北之分,李時珍說它「發表而又和裡,清熱卻又昇陽」

2020-12-17 文化養生談

此物有南北之分,李時珍說它「發表而又和裡,清熱卻又昇陽」。

在中藥寶庫裡,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這些名字,對我們普通人來說,也許就是一個名字,或者和某個具體的證候聯繫在一起。但真實情況顯然不是這樣的。

中草藥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現代科學裡的「特效」之說。只要辨證準確,即使賤如草芥,也有「英雄用武之地」。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柴胡。

在我們很多人的認識裡,柴胡就是「退熱解表」的代名詞,無非就是感冒時適用。如果真這麼理解,那就真的太局限了。

柴胡,性味苦微寒,入心肝脾三經。《本草綱目》認為,它有「和解表裡,疏肝昇陽」之功。李時珍的原話則是「發表而又和裡,清熱卻又昇陽」。可見,柴胡是一種表證用藥不錯,但這也只是其中「之一」。總的來說,柴胡至少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用途:

1、和解少陽:這就是大家最熟悉的所謂「解表」。柴胡的解表,以「半表半裡證」為主。也就是能使外感侵入於半表半裡的邪,由半表半裡出表而解。中醫稱之為「和解少陽」。少陽證一個最大的特徵,就是「往來寒熱而口苦」。

2、疏肝解鬱:柴胡在和解少陽至於,其實主要被用於疏肝解鬱方面。我們知道,肝氣鬱結的時候,機體的陰陽無法正常升降,氣血不得正常流通,常見胸腹脹滿,少腹脹痛、鬱鬱寡歡而喜歡嘆息等等。這是肝鬱氣滯的常見的反應,也是柴胡用得最多的地方,比如柴胡疏肝散,就是疏肝解鬱的名方。

3、升舉陽氣:柴胡還有升提陽氣之用,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昇陽舉陷」。尤其對於中焦脾胃的陽氣下陷,柴胡也是比較常用的。如補中益氣湯、昇陽益胃湯等等,都有用到柴胡。

4、熱入營血:請注意,柴胡有清血分之熱之用。只是,柴胡的清血分之熱,大多針對女性朋友適宜。比如生理期期間的外感發熱,可在應證湯藥中加柴胡以開熱邪之閉,使邪氣由血出氣、從內而外,如小柴胡湯隨證加減。

此外,柴胡在產地上,有「南北」之分,也就是南柴胡、北柴胡兩種。一般來說,北柴胡比較硬,效用更強,南柴胡之理比較柔軟,效用相對弱一些。如果處方不特別註明,一般以北柴胡為默認品。

特別指出的一點,有一種「銀柴胡」,雖然看上去也是柴胡,但和我們上面說的柴胡是完全兩回事。銀柴胡相對更偏於寒涼,屬於退虛熱骨蒸之品,對於疏散表邪幾乎不適用。

柴胡最常見的「偏於」,應該就是黃芩。無論是和解少陽表證,還是女性朋友的熱入營血,常常見到柴胡黃芪的配伍方式,這也是歷代醫家非常推崇的一種方式。

就柴胡的炮製來說,大致有四種情況:

1、生柴胡:無論是南柴胡還是北柴胡,洗淨曬乾截成小段生用即可,疏散表邪時常用;

2、醋炒柴胡:用生柴胡和米醋充分攪勻,待米醋被柴胡吸淨後,文火炒幹就可,疏肝解鬱之功更好。

3、麩炒柴胡:生柴胡用麥麩一起炒黃,用篩子篩去麥麩後入藥。這種炮製,有助於疏肝和胃;

4、鱉血柴胡:用鱉血和黃酒充分攪勻,均勻噴灑在生柴胡上,讓柴胡徹底吸收,文火炒幹後入藥。更適合熱入營血的骨蒸潮熱。

總之,柴胡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解表藥」,但它還有好幾種比較常用的功用,「解表」只是其中之一。

相關焦點

  • 此物通十二經脈,李時珍說它「疏宣五臟、四肢輕健,手足溫暖」
    此物通十二經脈,李時珍說它「疏宣五臟、四肢輕健,手足溫暖"。要說中草藥的特點,無疑就是它獨有的性味歸經之說,也就是四氣五味結合升降浮沉,由此決定了每一味中草藥的實際功用。但是,這四者之外,還有好幾種名氣可能略有不如、但實際卻又另有其「神奇」之處。比如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威靈仙就是其中之一。威靈仙,有一個很有霸氣的別名叫做「鐵腳威靈仙」。從這個別名可以看出,威靈仙有強筋壯骨之功。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說到:威靈仙性味辛苦而溫,最主足太陽膀胱經,而又善通十二經絡。
  • 升麻的功效與作用:發表透疹,清熱解毒,昇陽舉陷.—《中草藥手冊》
    升麻中藥圖片昇陽,發表,透疹,解毒。治時氣疫癘,頭痛寒熱,喉痛,口瘡,斑疹不透;中氣下陷,久瀉久痢,脫肛,婦女崩、帶,子宮下墜;癰腫瘡毒。1、抗菌作用升麻在試管內能抑制結核桿菌的生長。其變種綠升麻的水浸劑(1:4)在試管內對許蘭氏黃癬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升麻的功效與作用:發表透疹,清熱解毒,昇陽舉陷.—《中草藥常識》
    升麻中藥圖片昇陽,發表,透疹,解毒。治時氣疫癘,頭痛寒熱,喉痛,口瘡,斑疹不透;中氣下陷,久瀉久痢,脫肛,婦女崩、帶,子宮下墜;癰腫瘡毒。1、抗菌作用升麻在試管內能抑制結核桿菌的生長。其變種綠升麻的水浸劑(1:4)在試管內對許蘭氏黃癬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藥升麻的功效應用
    [升麻:清熱解毒,昇陽舉陷,發表,透疹。主治風熱頭痛,麻疹不透,久洩脫肛,齒痛口瘡。善治胃火牙痛。發表透疹解毒宜生用,昇陽舉陷宜蜜炙用。] 【應用】 1、發表,用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升麻辛甘微寒,性能升散,有發表退熱,解熱毒之功。
  • 此物可「通三焦,溫脾胃,除寒溼」,李時珍稱其為「純陽之物」
    其實中醫很多時間是和我們的生活相通的,尤其是在廚房之中,我們會發現許多平時經常吃的食物都能夠當作中醫良藥來使用。比如綠豆有清熱解毒之功,生薑有散寒止嘔之效……而對於花椒,想必人們也是非常熟悉的,花椒因其具有濃鬱的辛香麻辣之感,常被人們當作調味品使用。但在中醫裡面,花椒其實還是一味具有很高藥用價值的良藥,而且歷代的醫者對此物的評價也是很高的。
  • 若補脾胃,非此為引不能補,昇陽提氣,清熱毒,養鼻竅,清新口氣
    當然還有很多中醫文化獨有而其他學科不具備的特點,例如民間有「引子」的說法,這就是中醫文化獨有的,比如有一物它善於昇陽提氣,還是「補脾胃之陰」,古著作說「若補脾胃,非此為引不能補」,雖然有誇大之嫌但也是實情。此外用此物養傷還能清目、舌、口、咽喉之熱毒,養鼻竅,清口氣。
  • 李時珍說它「暖脾胃,固大腸」,還譽「溫中土之陽,醒脾胃之氣」
    而有義務善於滋養脾胃,被李時珍稱作「肉果」,並說它「暖脾胃,固大腸」,它還被古人譽為「溫中土之陽,醒脾胃之氣」,用此物養生尤其善於溫暖脾胃而固腸道,醒脾胃之氣而除寒祛溼。這一物就是肉豆蔻,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肉、實皆似豆蔻而無核,故名肉果」,在兩千多年以前的著作《別錄》中就把肉豆蔻列為「上品」,並說它「主溫中,心腹寒,去臭氣」;其後的《藥性論》補充「主小兒吐逆」、「主宿食不消,痰飲」。
  • 清熱解毒,發表透疹.主火毒、口瘡、咽痛、斑疹
    根莖呈不規則塊狀,有洞狀的莖痕,鬚根多而長。莖直立,分枝,高1~2米,被疏柔毛。數回羽狀複葉,葉柄密被柔毛;小葉片卵形或披針形,長2~4釐米,寬1~2.5釐米,邊緣有深鋸齒,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兩面被短柔毛。
  • 夏季養生:清除暑熱,多從一個臟腑著手,此物清熱解渴
    夏季養生:清除暑熱,多從一個臟腑著手,此物清熱解渴。夏季養生最需要注意哪個方面?相信大家都知道非避暑清熱莫屬。確實,炎熱的夏季,自然界驕陽似火,人們稍微活動一下就滿身大汗。如果再加上沒有風的情況,那種難受就真的讓人很煩悶。所以,現代人對空調的依賴性越來越重。甚至不乏一部分人常年呆在空調清涼的環境裡。
  • 一種石頭從海上漂浮而來,有人煮它養生,李時珍說它「化老痰」
    原來這是一種源自於海底,卻從海面上漂浮來而來的石頭,有人煮它真的是在養生,因為李時珍明在《本草綱目》中確的說它「清肺降火,消積塊,化老痰」,可見這種石頭是大海對人類的一種饋贈。這種石頭就是海浮石,有海石、浮海石、水泡石等別名,因為比重較低所以能漂浮在海面上,它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海中的苔蘚動物孔科脊突苔蟲的骨骼,通常也被叫做石花;另一種是火山噴發時所產生的一種多空石塊,也被叫做「浮石」。兩者合稱海浮石,二者的形態、外觀以及功用基本相似,不僅在古代的書籍中不區分,現代也是沒有明確的區分標誌,所以經常混用,但是採集的地區和方式方法有所不同。
  • 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麻
    【功效】發表透疹,清熱解毒,昇陽舉陷。【主治】時氣疫癘,頭痛寒熱,喉痛,口瘡,斑疹不透;中氣下陷,久瀉久痢,脫肛,婦女崩、帶,子宮下墜;癰腫瘡毒。【用法用量】內服:煎湯,用於昇陽,3-6g,宜蜜炙、酒炒;用於清熱解毒,可用至15g,宜生用;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湯含漱或淋洗。【炮製方法】1.揀去雜質,略泡洗淨,撈出,潤透,切片,曬乾。
  • 山裡一物可養生,李時珍說它「補五臟調六腑」,見到記得挖回家!
    導讀:山裡一物可養生,李時珍說它「補五臟調六腑」,見到記得挖回家!其實,城裡人之所以愛到農村去採挖野菜,無非是覺得農村的野菜沒有使用化肥,也沒有打過農藥,吃著覺得更健康。不管是城裡人還是農村人,兜裡的錢是越來越多,對於身體的保養也就越來越注重了。
  • 它是艾草之王,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現實用途……
    蘄艾油有明顯的平喘、鎮咳、祛痰及清炎作用。「蘄艾」名稱的由來和蘄艾的藥用歷史首先是艾葉的藥用起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所言「自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者為勝」。成化即明憲宗之年號,即1465年至1487年,距今已有550年,距李時珍則有130年之久,李時珍在其《本草綱目》中對「艾」的記載,云:「相傳他處艾灸酒罈不能透,蘄艾一灸則直透徹,為異也。」
  • 此物固元陽、精氣,昇陽,利丈夫之陽,還暖脾胃、定寒喘,駐容顏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這句話體現了四季的順時養生,然而這是一個大的範圍,有也一些人或者說一大批人就是例外,不能生拉硬套這句話,比如有實熱正盛的人就不適合吃薑,不論哪個季節。中醫文化中就有很多可以去除寒氣的方法,比如有一物就暖脾溫腎,散腰中之冷,除脾胃之寒,定虛寒之喘,此物還固元陽、固精氣,昇陽,尤其是利丈夫之陽,還能駐容顏。這一物就是補骨脂,是草本植物補骨脂的成熟果實,還有胡韭子、黑故子、胡故子、破故紙、吉固子等別名,雖然是以補骨脂為正名,而在古籍甚至是現代有些書籍中還寫作破故紙,這一點需要注意。
  • 此物吃後「力大如牛」?農村很常見,李時珍:補肝腎,強腰膝!
    導讀:此物吃後「力大如牛」?農村很常見,李時珍:補肝腎,強腰膝!文:三農小七在農村的各個地方,都有各種各樣的植物,這些植物的價值其實是蠻大的,不過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很少人會認識很多植物,包括農村的年輕人。
  • 昇陽透疹,善解肌表之邪的——升麻
    藥理實驗證實,升麻對結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中度抗菌作用;北升麻提取物具有解熱、抗炎、鎮痛、抗驚厥作用;升麻對氯化二醯膽鹼、組織胺和氯化鋇所致的腸管痙攣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發表透疹、清熱解毒、昇陽舉陷的功效,臨床用於治療寒熱頭痛、疹出不暢、胃火亢盛所致的口瘡齒痛、咽喉腫痛、瘡瘍腫毒、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子宮下垂等。
  • 昇陽益胃湯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病案分析
    減羌活、獨活風藥以防耗散太過,增補益固澀之品以期標本兼治。2020年9月11日三診時,疾病基本痊癒。囑其以成藥四君子丸時時服用以鞏固療效。故治法當以健脾昇陽,清熱祛溼,補氣生血。大便不調症狀的發生,非獨緣於脾胃氣虛,亦有清陽不升之故。清氣在下則生飧洩,濁氣在上則生脹。脾胃氣機健運、升降如常是腸道泌別清濁、傳化糟粕的關鍵。也就是說脾胃氣機的升降,對於人體吸收營養,排洩廢物有著重要的意義。乃遣昇陽益胃湯,加重黃芪劑量酌增當歸以合當歸補血湯補氣生血之意,加重黃芪用量之後,補益之力增,而升提之力不足,故增風藥葛根以助昇陽之力。
  • 李時珍的故事
    李時珍出生之時,有白鹿入室,有紫芝產於庭中。自幼就以為修習「神仙之學」乃是命中定好了的。李時珍於十四歲時開始科舉考試,卻「補諸生,三試於鄉都不能得成」。李時珍喜歡讀書,非常的博學,幾乎所有的書都讀都看。已經讀書十年,卻從未出家門。他心中並無當官的想法與意願。他所讀的書中,尤其喜好而且善於醫學方面,就以醫生自居。當時的楚王聽聞時珍的醫術了得,聘他為奉祠掌管良醫的事情。
  • 它是烹飪佐料,能消食、健脾胃、散風寒,李時珍說「闢不正之氣」
    比如有一物它是常見的烹飪佐料,也是廚房常有的食材,用它養生能消食、健脾胃、散風寒,李時珍說它「闢一切不正之氣」,但是華佗、李時珍有不同的見解,反對多吃。宋代在此基礎上對香菜的認知更加深入,比如《嘉祐本草》說香菜「消谷,主五臟,通心竅,補不足,利大小腸,通小腹之氣,拔四肢熱,主痧疹、豌豆瘡不出」。
  • 李東垣的一方,是昇陽散溼之劑,身體疼痛不用愁
    本方主治風溼襲表,其證多由汗出當風,或久居溼地,風溼之邪侵襲肌表所致。風溼之邪客於太陽經脈,經氣不暢,致頭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難以轉側。要處理這些問題,張元素的九味羌活湯也可治風寒溼邪襲表之證,但九味羌活湯解表之力較本方為著,且辛散溫燥之中佐以寒涼清熱之品,故主治外感風寒溼邪兼有裡熱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