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桌球競技運動中,雖然融速度與旋轉為一體的快攻與弧圈進攻技術已成為當前的主流,但現代桌球運動仍然包含著多種不同類型的打法與技戰術,這些都會對球拍性能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我們要弄清不同技術類型以及不同的戰術要求與球拍之間的關係才能為自己選擇得心應手的球拍。
近臺快攻型球拍
近臺快攻是我國桌球隊在世界乒壇上幾十年保持長盛不衰的傳統打法,採用這種打法的運動員通常使用正膠海綿拍或反膠海綿拍,如世界冠軍劉國梁、鄧亞萍就是這類打法中的佼佼者。
近臺快攻首先要求的是擊球節奏速度快,力爭在檯面上搶攻來球的上升點和最高點。擊球動作幅度較小,多採用爆發力、借力加力等用力方式。
為了提高小動作擊球的爆發力與突然性,運動員通常選擇較重的球拍,單面覆蓋海綿膠皮的直拍底板重量應該在 95 克左右,雙面覆蓋海綿膠皮的球拍底板重量應該輕一些,一般在 90 克以下。
近臺快攻運動員為了提高球速,要求擊球弧線儘量低平,因此多採用摩擦較少、擊打較多、使球脫板較快的技術。如快點、快拉、快攻、彈擊和扣殺等進攻技術。為了保證近臺攻球的速度,近臺快攻選手通常選擇顆粒向外的正膠或表面的黏性中等、顆粒較短、速度較快的反膠。
弧圈快攻型球拍
弧圈快攻是綜合了旋轉與速度的弧圈球進攻型打法,是當前的主流打法。如世界冠軍孔令輝、王楠、李菊等都屬於這種打法。弧圈快攻技術在比賽中更多運用變化速度與節奏,時而近臺,時而離臺,時而擊來球的上升期、高點期,時而擊球的下降期。
因此不僅移動範圍大,而且擊球動作幅度較大,自主發力更多,這就要求球拍的重量較輕,以保證在快速擊球時揮擺自如,手感更好。所以選擇直板一般是 85 克左右,特別是雙面覆蓋海綿膠的直板應該更輕;橫板也應該在 90 克以下。
快攻結合弧圈進攻型球拍
快攻結合弧圈進攻型打法將快攻技術與弧圈技術結合在一起,具備兩種打法的特點,通常使用反膠海綿拍或一面反膠、一面生膠海綿拍,如世界冠軍王濤、王晨以及閻森、馬林等國手。
快攻結合弧圈進攻型打法要求選擇既適合快攻又能拉弧圈球的球板,用於快攻與弧圈球結合。弧圈球運用較多的人應選擇手感軟一些且厚度較薄的五層底板,反之快攻技術運用較多的人需要選擇偏硬的、較厚的七層底板。
攻、削結合型球拍
攻、削結合型打法雖稱之為攻、削結合,但是絕非攻、削各佔 50%,有的人將發球搶攻、削中反攻作為主要得分手段,削球變化只是為了擾亂對手,製造機會,如世界冠軍丁松就是這樣。
攻、削結合的核心是「變化」——旋轉變化、攻削變化、落點變化和節奏變化等,因此許多人選用兩面性能各異的球拍,如一面反膠海綿用於主動變化旋轉和進攻,另一面選用厚度在 0.8 毫米以下的極薄的海綿配長膠或正膠、生膠。
也有人使用防弧膠皮,這是一種彈性低、表面不黏的反膠,配合厚度在 1.5 毫米左右極軟的低彈性海綿用於削球控制與變化。攻、削結合打法選用的底板通常板面較大,這樣的球板使手更容易控球,同時擊球重心前移,也有利於離臺擊球用力。
以上就是關於不同技術類型以及不同的戰術要求與球拍之間的關係才能為自己選擇得心應手的球拍的內容,看完這篇文章,小編相信你在打桌球時能根據自己的球技來選擇自己的球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