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之家 原創】關於物流運輸降本增效的話題,一直是很多物流從業者樂此不疲探討的,在這期間也借鑑了很多國外的運輸經驗,甩掛運輸就是其中一個。
● 甩掛並非新事物 短途甩掛效率明顯提升
甩掛的應用在如今的運輸行業裡並不足以為奇,據了解,在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早已成為主流運輸方式,甩掛運輸的貨物周轉量佔到總貨物周轉量的70~80%,發達國家甩掛運輸的拖掛比普遍達到1:2.5以上。
而中國最早的甩掛運輸出現在上個世紀的50年代,但後來隨著改革開放私人化以後,越來越多的個人有了車,基本上我們國家的甩掛運輸就沒了。後來在90年代初開始在一些港口城市,比如深圳、上海、寧波等地開始出現了海運貨櫃的甩掛運輸。
隨著對甩掛的不斷探索,如今一些滿足條件的物流公司更多的在短途運輸上採用這種甩掛模式。
以中通快遞為例,上海到蘇州100公裡左右的運營路線,當天夜裡駕駛員拉著裝滿快遞的掛從上海到蘇州,把裝滿快遞的掛卸掉後再換上已經裝好的另一個掛立即返回。
相比以前4輛載貨車、4個駕駛員採用兩邊對開的模式,採用甩掛模式後只需要2個駕駛員和2輛輛牽引頭+15-17米的掛,可以極大提高車輛裝載率和轉運時效,降低運輸成本。尤其在雙十一這種業務旺季期間,甩掛的優勢更加明顯。
另外,在車輛運行的過程中,目的地的掛車就要開始裝貨,這樣才能保證車輛在到達目的地後,甩上掛車即刻出發,避免車輛因等貨造成車輛耗時、人員成本增加,影響運營效率。
● 甩掛國內尚未普及 主要受這幾個方面的制約
甩掛運輸固然優勢突出,但如果想要充分發揮甩掛的優勢,需要滿足以下幾點:
貨運站場功能齊全:由於裝卸貨的兩邊都需要放置掛,甩掛車輛長度接近20米,這就需要兩邊的場地都要足夠大,能夠滿足牽引車完成掉頭、摘掛等一系列操作,如果是小檔口可能無法完成。
車輛的標準化:由於甩掛要求牽引車與掛車頻繁的摘掛,確保不同的牽引車和掛車之間能夠自由組合,這就需要標準化的車輛配備。
穩定且充足的貨源:想要甩掛模式充分發揮出優勢,必須要有充足而且穩定的貨源來支撐,否則甩掛的成本和收益會面臨不平衡的困境。
而能夠同時滿足以上幾個條件,這對物流公司來說不僅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它還需要一個良好的貨運環境做支撐,要求貨運行業有著較高的集約化和信息化發展。而目前我國的貨運依然處於「小散弱差」的現狀,這些制約這甩掛的大規模普及。
● 編後語:
隨著GB1589的頒布於實施,對車輛的標準化有著更加明確的要求,這有利於甩掛運輸的車掛匹配。再加上交通運輸部也曾多次明確我國貨運行業要朝著組織化、集約化、信息化的方向發展,這都更加有利於甩掛的應用。相信未來甩掛運輸在我國會有一個很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