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中國古建築》:品味古建遺世之美

2021-01-09 騰訊網

編輯|Nina

校對|蘇小七

古建築是什麼?是殘破陳舊的樓舍,在歲月的春夏秋冬裡黯然神傷?是招徠遊客的拍照點,在熙來攘往的喧囂中靜默無言?還是格格不入的老古董,在現代化的浪潮中岌岌可危?

《中國古建築》紀錄片是由雪花啤酒出品,聯合清華大學建築歷史研究學者,歷時3年拍攝製作完成的。

全片共分為《天覆地載》、《唐風詠時》、《卯木春雪》、《匠心獨運》、《夕陽凝紫》、《庭院深深》、《湖山品園》和《營造傳承》8集,分別從歷史、技藝、文化、傳承四個角度系統的向觀者介紹中國古建築的知識。

充滿詩意的篇名、老電影一般的畫面、加上一座座古建築優美的形制和背後不為人知的典故,在光影交織的時空中,一種飽經風霜的遺世之美在觀眾心田涓涓流淌。

這種遺世之美,源自古建築在歷史激流中被反覆打磨。在詩意家園漸行漸遠的今天,這種代表傳統的美感,顯得愈發富有光彩。五千年歷史所積澱下的古建築之美,全部濃縮在這8集故事當中。

第一集 天覆地載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在有實物可考的建築發展史中,中國建築正式出現應該追溯到史前社會,距今已有8000年以上的歷史。半坡遺址是中國迄今發現的較為完整的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半坡聚落總面積約五萬平方米,有密集排列的四五十座居住房屋。這種早期的原始聚落可以說是後來中國古代城市的雛形。

第二集 唐風詠時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公元582年,因漢長安故城歷時近八百年,破敗零亂,加之水源汙染,隋文帝楊堅決策在其東南創建新都大興城。據實測,大興城外廓東西9721米,南北8651.7米,面積為84.1平方公裡,不僅大於古代中國其他都城,也是人類當時所建最大的城市。公元618年唐建都之後,仍以大興城為都城,改名長安城。

第三集 卯木春雪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宋代,一個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朝代,一個發明了印刷術和火藥的朝代,一個經濟總量佔當時世界一半的朝代,從北宋都城汴梁的復原圖上看,此城是一座矩形城,由皇城、內城、外城相套而成。汴梁城猶如回字形的城市結構,不僅體現了中央集權的高度集中,而且也最大程度地適應了城市經濟以及居民生活的需要。

第四集 匠心獨運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中國古代單體建築無論規模大小,其外觀輪廓均由臺基部分、梁柱與木造部分和屋頂部分組成。在外形上,最為莊嚴美麗、迥然殊異於其他建築,為中國建築博得最大榮譽的是屋頂部分。在建造技藝上,經過最艱巨的努力、最繁複的演變,最為成功的是支撐屋頂的梁柱部分,也就是那全部木造的骨架。木造骨架就是指房屋的木構架結構。

第五集 夕陽凝紫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北京是中國最後一座古代都城,歷經元明清三代,元代規劃元大都時,沒有效法宋代汴京模式,而是選擇了更為古老的王都模式,即以儒家尊崇的周禮王城圖為藍本,也就是城市應呈方形,每邊九裡,四邊城牆上各設有三座城門,城內有九條直街與九條橫街,街道之寬為車軌的九倍。以《周禮 考工記》的城市規劃思想進行規劃修建的元大都是中國封建社會歷代都城中最接近周禮之制的一座都城。

第六集 庭院深深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1976年,在陝西岐山縣鳳雛村發現了一組大型西周建築遺址,建造年代約公元前12世紀,從今天的遺址上我們還可以大致看到這座西周建築的輪廓,依據專家復原推測,這是一座相當嚴謹的四合院式的建築,由二進院落組成,中軸線上依次為影壁、大門、前堂、後室,門、堂、室的兩側為通長的廂房。

第七集 湖山品園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山和水在中國文化中有著重要意義,早在春秋時代,孔子就有了「仁者樂山 智者樂水」的審美觀。泰山因地處東方,形態高大氣勢雄偉而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吉祥之山,紫氣之源,萬物之所,神聖之地,並在文化上賦予了一種自由精神和獨立不群的人格。從歷代帝王封禪泰山的活動中不難發現,中國的神仙思想的發展壯大刺激了帝王們的求仙活動。

第八集 營造傳承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1919年的一天,在南京的江南圖書館裡,這本被塵封了近千年的宋《營造法式》被一位中年人在偶然間發現了,這個中年人就是做過晚清京師巡警廳廳丞、北洋政府交通部總長、內務部總長、並代理過總理的清末民初晨宦朱啟鈐。他曾為緩解北京正陽門交通力排眾議,親自拆掉了前門甕城的第一塊磚,還負責修繕過北京的故宮和一些老建築。

本文來源網絡,供學習交流。

未經授權,禁止以本初設計編輯版本轉載。

--END--

生活

從不辜負

全力以赴的人

趣文,乾貨,資訊,私活

圈內圈外,甲方乙方

職場血淚,心靈砒霜

段子手女建築師

等你來聊(撩)

記得備註城市和職業哦

相關焦點

  • 連達作客長圖講用筆「搶救」山西古建並與柳肅劉叔華論道古建保護
    10月25日上午,古建築畫家、作家連達做客長沙圖書館橘洲講壇,作了題為《文旅千裡,畫筆閱天下》的講座,講述了他踏遍三晉大地,用畫筆「搶救」山西大量瀕危古建築的艱辛而又感人的故事,再與長沙圖書館特邀現場主持、湖南著名古建築保護專家劉叔華,對談嘉賓、湖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柳肅,一起暢聊古建之美、古建保護之路。
  • 紀錄片《這裡是中國》第三季走進西藏領略藏式建築之美
    &nbsp&nbsp&nbsp&nbsp10月7日,在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的大力支持,以及北京工美集團和西藏宏績集團的友好協助下,大型中俄合拍紀錄片《這裡是中國》第三季之「西藏篇」特別節目在拉薩市藏遊?壇城開機。
  • 國際博物館日|在上海,走近「藝匠古今」,抵達「中國古建」
    同時,上海博物館為「博物致知」首屆長三角博物館教育博覽會帶來了兩場主題展:「藝匠古今」與 「可達之境,中國古建」校園流動展。藝匠之問「可達之境,中國古建」校園流動展而在展覽「藝匠古今」旁邊的主題展則「可達之境,中國古建」校園流動展。中國古代建築歷史源遠流長,從餘姚的河姆渡遺址到西安的半坡遺址,可以考證的實物可上溯至7000年前。
  • 這個業餘攝影師,拍出了最美中國古建築
    ▲《聖地》攝於五臺山南山寺蘇唐詩出生於河南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從小便受到書法、繪畫的薰陶,這也為蘇唐詩後面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圓》 攝於北京天壇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賈珺評價道:「蘇唐詩的鏡頭描畫了不一般的建築之美,在一磚一瓦、一梁一柱之間,以如幻的光影承託厚重的歷史文化,經得起久久品味。」
  • 發現中國古建築之美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話說古建築,ID:huashuogujianzh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中國建築是世界公認的最古老的原生態建築體系之一,經歷了從「構木為巢以避群害」開始、直到建造房屋,最終形成獨立體系這樣一個過程。
  • 「中國古建築攝影大賽」火熱進行中!
    其中,以「古建築「整體為拍攝題材的作品可以投稿【古建•傳承獎】;以古建築中」戶牖「細節為拍攝題材的作品可以投稿【匠心營造•戶牖獎】。獎項設置:【古建•傳承獎】中國古建築藝術是世界上延續歷史最長、分布地域最廣、風格鮮明的獨特建築藝術體系。古建傳承獎旨在將現存的宮殿、陵墓、壇廟、宗教、園林、鄉土等類型建築用影像的方式更好的保存記錄下來。
  • 建寺所需「一站」購齊 · 領略寺院建築之美
    第十四屆中國廈門國際佛事用品(秋季)展覽會將帶您提前探路「寺院建築」展區,領略寺院建築之美。
  • 營造構法——0基礎讀懂中國木結構古建築
    宋 張齊賢 《洛陽搢紳舊聞記·宋太師彥筠奉佛》:「首詣僧寺,施財為設齋造功德,為狀首罪,許歲歲營造功德。」3.指建築工程及器械製作等事宜。《南史·蕭引傳》:「轉 引 為庫部侍郎,掌知營造。」《明史·張鵬傳》:「且京軍困營造,精力銷沮,猝有急,何以作威厲氣。」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一:「內務府有營造,率資經費於工部。」
  • 聖地古建,信仰與美的結合
    攝影:陳新宇  《華夏地理》攜手2015「雪花純生匠心營造——中國古建築攝影大賽」,探訪中國古建築「聖地鬥拱攝影之路」繼續前行。在日喀則這片連空氣都瀰漫著宗教氣息的聖土之地,一座座氣度恢弘、設計精巧的古剎名寺使我們充分領略了中國古建築的非凡美學,每一處蘊含於建築之中的細節之美,都令隊員們流連忘返。
  • 城建亞泰聘用50名古建高級技工
    12月20日,一場以「管理發展 工匠傳承」為主題的古建產業發展論壇在北京城建亞泰集團舉行。中央文史館特約研究員、中國建築與園林藝術委員會會長羅楊,中國建築與園林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曲雲華,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張克貴,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中國建築與園林藝術委員會副會長李永革,中國建築與園林藝術委員會副會長、古建專家劉大可,北京市文物建築保護設計所所長黎冬青及主辦方北京城建亞泰集團黨委書記潘壽林、總經理秦樹東等知名古建專家和領導齊聚一堂
  • 巧奪天工 渾然天成|看水滸好漢城古建築細節
    古建築細節 巧奪天工,百看不厭 潛心畫棟亦雕梁,恍如隔世散古香。 古建築之美, 在於其承載了數千年的歷史文明, 在於其凝聚了人民的閃光智慧,
  • 中式仿古鋁瓦——中國古建之美
    在傳統的古建築中,屋面可分為瓦屋面,茅草屋面,黃土屋面,灰背屋面,礦渣背屋面,石板屋面等。根據不同的材料,瓦屋面的使用最廣泛。瓷磚凝聚著數千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湛技藝,其樸實而純正,莊重或宏偉,營造出中國古代建築的東方魅力。
  • 最新一期「主持人大賽」上,蔡紫含淚介紹21年手繪山西古建的草根畫家
    都是最後一次」的態度 21年尋訪手繪幾千幅山西古建築 守護的是中國的民族文化 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
  • 春節|山西·最中國·新春親子營:漫遊中國藝術史、重走梁林古建考察之旅、體驗濃鬱熱鬧農曆新年!
    林徽因與丈夫梁思成,是「中國最早、也是迄今為止最知名的古建築保護者」。這篇訃聞回溯了梁林二人在山西探訪、拯救中國古建築過程中曾面對的困難,及他們測定、歸類山西省五臺縣佛光寺的過程。景物是美得到使人心慌心痛。」林徽因《山西通信》  1934年《大公報》文藝副刊山西集中國古代建築之大成,有從唐代到清代各朝代的古建樣本。在梁林二人完成山西古建考察八十年後的今天,許多曾經記錄的古建已經消失,被保留下來的古建有相當一部因為年久失修並不對外開放。
  • 誰給古建築裝上了非法的「翅膀」?
    報導稱,有人販賣古建築構件或整座古建築,其中不乏受保護的文物古建、歷史建築、傳統建築等,通過「整容」改頭換面,零打碎敲或整體買賣,實現異地遷建、跨省流通,並從中牟取暴利。【詳細】  關鍵問題還在於古建不是一般的商品,它的文化意義意味著它不宜像其他商品一樣,動輒被斬斷歷史文化脈絡或被改變其歷史風貌,將古建的社會歷史價值虛無化。
  • 對話|連達:20年徒步山西畫古廟,感悟古建築的生命與美
    山西省五臺縣豆村鎮佛光寺一位從小生長在黑龍江內陸縣城,沒見過一處古蹟的青年,卻因21歲乍見晉祠之美,立志踏上尋訪山西古建之路,一走近二十年。從1999年到2018年,他探訪的古廟超過千座,畫下2000多幅古廟「畫像」。
  • 當酒店遇上明清徽派官廳,璞燊酒店用中國古建築文化布局文旅發展
    傳統與現代在山麓分手,終將在山頂重逢 2019年7月18日,北京世園璞燊酒店在北京延慶2019世界園藝博覽會公園內開業,作為璞燊在國內開幕的第一家度假酒店,也是園區內唯一一家以古建築活態應用為特色的高端精品酒店,由品牌創始人秦同千先生聯合旗下國寶級古建匠人團隊、古建保護研究機構、酒店管理公司精心打造。
  • 「土專家」黃大樹:我為古建續春秋
    半路出家的黃大樹,此時對古建築發生了濃厚興趣,「做夢想的都是古建築。」其後,他順勢組建了一支27人的古建築修建工程隊,開始承攬古建修復項目。幹完圍牆,整修辦公室又將寺廟的大雄寶殿、藏經閣和鐘鼓樓等處的修復工程交給他們。
  • 營造學社90年:在古建築裡發現中國
    1924年,年輕的中國留學生梁思成前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英國人弗萊徹(Banister Fletcher)編寫的《世界建築史》是建築系學生必讀書,其中有一幅著名的插圖「建築之樹」:主幹是希臘、羅馬,生長出枝繁葉茂的近現代歐洲各國建築。
  • 和熊父子來一趟中國古建之旅吧,《熊鎮的故事(三):八頓和弗雷迪...
    《熊鎮的故事(三):八頓和弗雷迪 奇妙古建遊》石燕學、王立昕/文王立昕/繪 中國畫報出版社  《熊鎮的故事》是一套系列插畫故事書,本書是系列書的第三冊,是關於熊爸爸八頓帶著熊兒子弗雷迪去尋訪奇妙的中國古建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