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科技熱點分析」原創,獨家發布於「騰訊平臺」,禁止抄襲搬運!
一、導讀
美國新規的存在,導致華為海思面臨無人代工的局面,臺積電、三星等均被限制對華為出貨,甚至連外購第三方晶片的方案也在打壓之內,因為只要涉及到了美國技術,不管是直接或者間接獲取,在供貨華為之前,都需提前獲得所謂的許可證,所以第三方晶片廠商聯發科、索尼、三星等,雖然都已經提出了申請,但短時間內通過的概率很低,畢竟現在連美國高通都沒有拿到許可。
不過在新規實施之前,華為就開始了行動,5月份的時候,華為就向臺積電緊急追加了50億元的訂單,臺積電也在9月15日之前順利交貨,比如華為最新的旗艦mate40系列,其搭載的麒麟9000晶片就採用臺積電5nm工藝,在協調蘋果、高通等廠商的產能情況下,才為華為趕工了1000萬顆麒麟9000。
二、2257億!華為助攻國芯巨頭再創新高
除了自己的海思晶片外,華為還選擇了第三方廠商供貨,不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高通,而是國芯巨頭聯發科,所以我們看到了,今年華為發布的新機之中,至少有十款採用了聯發科的處理器,為何華為不選擇高通呢?筆者認為這是對美國新規的一種變相反擊,因此近日,2257億!華為助攻國芯巨頭再創新高。
10月9日,聯發科發布了今年九月份的營收報告,數據顯示,九月份聯發科實現了378億新臺幣的營收,創下了歷史單月最高紀錄,而且在今年的前九個月時間裡,聯發科實現了2257億新臺幣的總營收,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4.37%,原本聯發科計劃推出更高端的5G晶片,奈何在新規之下,供貨華為也受到了限制,否則今年聯發科很有可能反超高通,成為全球第一大安卓晶片廠商。
三、高通卻深受其害
聯發科的市場份額提升如此之大,在晶片需求一定的情況下,高通卻深受其害,在此前公布的第三財季營收數據來看,營收和淨利潤都出現了大幅下滑,尤其是淨利潤,下滑幅度高達61%,而且更讓高通始料未及的是,國內市場對高通的熱度大幅衰退,除了華為之外,小米、oppo、vivo甚至努比亞,都大幅減少高通驍龍晶片的採購量,選擇聯發科的晶片。
要知道我們國內市場對高通來說至關重要,每年總營收的60%均來自我們國內市場,為了更好的營收,連高通CEO都多次表態,不管未來的情況如何,都希望和中國市場達成深入合作,而且高通還發出警告,如果不解除華為的限制,那麼將至少損失80億美元的市場,因此希望恢復對華為的供貨。
高通擔憂的結果還是出現了,美國新規之下,聯發科成為了大贏家,尤其是華為貢獻了近半的營收,而且其他國產廠商小米、oppo以及vivo等,都已經有了更多選擇,聯發科就是最好的合作對象,因此今年高通的營收必然將大幅下滑。其實除了高通之外,其他美企的日子也不好過,比如鎂光將至少損失20億美元。
四、結語
而且更讓高通鎂光等美企想不到的是,國產晶片已經進入發展的快車道,不僅華為大力布局半導體領域,而且上層也公布了五年晶片計劃,那就是在2025年之內將我們國產晶片的自給率提升到70%以上,因此國芯未來可期,也能給華為等國產科技企業帶來更多幫助。
好了,2257億!華為助攻國芯巨頭再創新高,高通卻深受其害,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