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蟎的發生規律及防治辦法 !

2021-02-19 蜂業科技

一、蜂蟎的有關生物學特性及發生規律

蜂蟎的外形特徵:大蜂蟎雌蟲呈橢圓形,棕褐色,長1.17mm,寬1.77mm,雄蟲較雌蟲略小,呈卵圓形,長0.88mm,寬0.72mm。小蜂蟎雌蟲體為卵圓形,棕黃色,長1.06mm,寬0.59mm;雄蟲蟲體為長卵圓形,淺棕色,長0.98mm,寬0.59mm。

蜂蟎的生活習性:大蜂蟎和小蜂蟎都只能依賴封蓋子繁殖,發育周期中都要經過卵、若蟲和成蟲(蟎)三個不同的蟲態。大蜂蟎主要寄生在蜂體及巢房中。春季蜂群有封蓋子脾時蜂蟎開始繁殖,隨著子脾增多,到夏季時蜂蟎寄生率也升高到一定程度。秋季,群勢下降,子脾減少,但蜂蟎還處在繁殖期,並開始向少量子脾和成年蜂體集中寄生;到冬季時,大蜂蟎停止繁殖,以成蟎狀態寄生於蜂體,吸取蜜蜂體液為食,隨蜂越冬,這說明大蜂蟎一年四季均可危害蜂群。

寄生大蜂蟎的蜜蜂發育不良,體質衰弱,採集力下降,壽命縮短;寄生大蜂蟎的幼蟲,有的在幼蟲期死亡,有的在蛹期死亡,幸而羽化成蜂的,也常是翅足殘缺不全,出房後不能飛翔。

因此,受大蜂蟎侵害的蜂群常常會死蜂、死蛹遍地,幼蜂到處亂爬,群勢迅速衰退。小蜂蟎,體型小,檢查時沒有大蜂蟎易發現,主要寄生在封蓋子脾巢房中,以吸食蜜蜂幼蟲或蛹的體液為生,繁殖速度較快,但在成年蜜蜂體上僅能存活1—2天。在越冬期,蜂群內斷子時間較長,小蜂蟎無法安全越冬,對越冬蜂群危害不大。在夏季小蜂蟎繁殖力強,危害大。

一般是6月發現小蜂蟎,7-8月小蜂蟎的寄生率迅速上升並危害蜂群,9月達到頂峰,也就是一年中小蜂蟎危害最嚴重的時期。隨著氣溫下降,蜂群繁殖力降低,小蜂蟎的寄生率也逐漸降低。所以小蜂蟎的發生與傳播,與長途轉地放蜂、盜蜂、迷巢蜂有關,通過蜂群間的相互傳播、進行危害。小蜂蟎可以使蜜蜂的幼蟲和蛹嚴重受害,主要表現為幼蟲大批死亡,腐爛變黑,有不少的巢房蓋被咬破,幼蜂發育不良,在巢門前或場地上亂爬。

二、治蟎藥物的選擇和防治方法

蜂蟎危害讓廣大蜂農花費了大量精力和財力,防不勝防。針對近些年大小蜂蟎危害較嚴重以及蜂蟎耐藥性增強的特點,蜂藥廠家和科研人員、蜂農在不斷研究調整藥物成分與配伍,相繼推出一些化學藥物復配劑和綠色無汙染的殺蟎藥。對大小蜂蟎防治效果較好的有:掛片類「蟎撲」、粉末類撒施劑升華硫、抗蟎香粉等產品。

由於小蜂蟎的繁殖速度比大蜂蟎快,危害程度嚴重,要把防治重點放在小蜂蟎上。在眾多蟎藥品種中,絕大多數對大小蜂蟎均有效,在重點防治小蜂蟎的同時,也兼治了大蜂蟎。在實際防治工作中,以越冬囚王期間治蟎效果最好,治得最徹底;其次就是秋季結合大群換王期間。下面簡述治蟎的具體時間和方法。

1.越冬徹底斷子期間

在11月份的上午晴天不盜蜂的情況下,用水劑狠治2-3次,一般情況下治蟎比較徹底;若越冬期治蟎效果不理想,又因越冬後期(12月)氣溫低,不宜再補治,可在春繁第一代子未封蓋之前,遇到晴好天氣再補治1—2次,降低殘存大蜂蟎基數。

2.春季油菜蜜源結束時

對群內封蓋子脾(特別是雄蜂子脾)作一次主要針對大蜂蟎的蟎情普查,寄生率在10%以上時,可用「蟎撲」掛片防治一個療程。

3.6月移蟲產漿期

要特別注意小蜂蟎的活動情況,若在移蟲時常發現小蜂蟎,應在以後檢查蜂群時,每生產群撒升華硫5—10g或抗蟎香粉2—3次,小蜂蟎發生較嚴重的7—8月,必須採取封蓋子脾塗升華硫1—2次,每次3—5g。塗抹升華硫時,抖脾脫蜂,用羊毛刷沾上升華硫粉,直接塗到子脾上(這裡指的是無幼蟲的封蓋子脾)。以上操作適宜於早晨或傍晚進行,以減少盜蜂。

4.秋季換王時治蟎

9月初,淘汰一批老劣蜂王,可利用大群交尾,先將生產群老王扣住另存,巢箱隔成兩室。次日,各安放一個成熟王臺。處女王出房至產卵需10餘天,利用新王產卵前期,群內封蓋子脾不多,用水劑狠治小蜂蟎2次(2隻處女王至少有一隻成功交尾的,若2隻都成功,即可得雙王群)。這種換王治蟎方法,有利於控制小蜂蟎大爆發。

5.避免抗藥性

不論何種殺蟎藥物,若長期使用都會產生抗藥性。不斷輪換使用不同品種的治蟎藥是當前避免產生抗藥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每一種新藥使用之前,都必須觀察在允許使用的濃度下的抗藥性情況,儘量把抗藥性降到最低,充分發揮各類蟎藥的功效。

6.適時檢查、防治蜂蟎

長江以北地區,從越冬期到翌年的5月是重點防治大蜂蟎的時期, 6—10月是重點防治小蜂蟎的時期。小蜂蟎繁殖速度快,治療起來比大蜂蟎麻煩。在平常檢查蜂群時,要經常割開雄蜂房查看蜂蟎寄生狀況。夏季對封蓋子脾出現的「白頭蛹」要引起高度重視,很有可能是小蜂蟎危害,也可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蜂群內成蜂體大蜂蟎寄生情況。

總之,蜂蟎防治要常抓不懈,根據蟎情合理規範用藥,儘可能使用中草藥防治,減少使用殘留量大的化學藥物。

三、引進抗蟎蜂種,並利用生物方法治蟎

南方定地、小轉地蜂場,一般都飼養漿蜂,因為漿蜂繁殖力強,能長年維持大面積子脾,全年只有越冬期的2個月為其絕對斷子期,有些地區則不斷子越冬,給蜂蟎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同一個蜂場,不同的蜜蜂品種,同樣的管理方式,使用相同的蟎藥與防治方法,蟎害有輕有重,這說明蜜蜂品種間的抗蟎性能有差異。因此要選育或引進抗蟎性能好的品種。

(來源:農家科技  ISSN號:1003-6989  2017年8期)

感謝關注,歡迎分享!

相關焦點

  • 意蜂在大小蜂蟎斷子治乾淨的情況下,最多能堅持多久才爆發蜂蟎?
    作為養蜂人,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弄清楚蟎蟲害爆發的時間規律,結合具體情況制定自己防治蟎蟲的方法。為什麼意蜂必須要認真防治蟎蟲害,中蜂不怕蟎蟲呢。?養殖意蜂必須要防治蟎蟲害,這是意蜂人必須要注意的問題,否則是養不好意蜂的。意蜂群在蜂群強盛的情況下,可以抵抗很多蜂病蟲害,也不會得巢蟲。但無論多麼強盛的意蜂群是無法抵抗蟎蟲害的,蟎蟲害爆發就會造成蜂群滅絕。
  • 核果類果園果蠅的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
    核果類果園果蠅的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周 蕾近 2 年來,核果類果樹果蠅危害呈上升趨勢,特別是大櫻桃、桃等受害較重,已成為制約其健康發展的一道門檻。大櫻桃危害最重,早熟品種輕,晚熟品種重; 桃特別是晚熟桃也出現了危害。成蟲將卵產於果實的皮下,孵化後,幼蟲先在果實皮下為害,然後向果心蛀食,果肉逐漸變軟、變褐、慢慢腐爛。
  • 斜紋夜蛾在芋頭上的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斜紋夜蛾幼蟲二、發生特點具有較強的隱蔽性、食性雜、暴食性、生育歷期短、世代重疊等特點,高溫乾旱期間常突然暴發。三、發生規律1、越冬方式一般以蛹在土下3-5釐米處越冬,一年發生4-5代。2、活動習性成蟲白天潛伏在葉背或土縫等陰暗處,夜間出來活動。
  • 水稻育秧田低溫高溼病害的症狀表現、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
    防止低溫高溼病害及高溫熱害的發生。我們今天所談的主題重點是低溫高溫病、立枯病即爛秧病害的臨床症狀表現、發生規律和防治措施。水稻立枯病的症狀形態水稻立枯病是育秧田主要發生病害之一。立枯病是一種侵染型病害,其主要分為立枯型爛芽和黃枯死苗兩種形態。
  • 【病蟲防治】花椰菜主要鱗翅目害蟲發生規律及綠色防控
    本地的早、中、晚熟品種的育苗期為6月下旬至9月上旬,進入7月下旬後開始陸續移栽,花椰菜的苗期和蓮座期正處鱗翅目害蟲的發生高峰期,易遭受多種鱗翅目害蟲的混發為害,受害植株極易造成植株發育不良、畸形、斷心、少葉等症狀,防治不當的移栽田塊缺棵率達10%以上。在蟲災嚴重的情況下,易出現用藥次數增多、用藥濃度增加、選用藥劑毒性偏高等問題,給當地的蔬菜安全生產帶來較多隱患。
  • 草履蚧的發生與防治
    近年來它在果園發生普遍,危害嚴重,而且呈加重趨勢。       2019年冬季是個暖冬,而果農又沒有注重預防,所以今年草履蚧發生更是嚴重。現總結一下草履蚧的發生規律及防治:     草履蚧屬同翅目、蚧亞目、碩蚧科。該蟲在我國北起遼寧,南到福建西至新疆均有分布,其危害棗、柿、桃、李、櫻桃、蘋果、核桃、柑桔等果樹。
  • 二突異翅長蠹的識別、發生規律與防治
    本文對二突異翅長蠹識別特徵、生活史及生物學特性和防治措施等方面進行了介紹,為該蟲的鑑別和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隨著經濟全球化、國際貿易自由化以及旅遊業的興起,發達的交通和頻繁的國際貨物貿易給外來有害生物,特別是檢疫性有害生物入侵和和擴散蔓延提供了可能和便利。
  • 大葉黃楊葉片枯萎是什麼原因,掌握這一規律,輕鬆防治!
    今天,小編就和你詳細說說大葉黃楊枯萎病的防治方法。【1】發病症狀患病的大葉黃楊最初只是個別枝條的上部葉片青幹失水,繼而整個枝條和全株葉片枝條呈青枯失水狀。發病後期,葉片呈黃白色,染病嚴重的會導致植株死亡。
  • 天牛對樹木危害大,有什麼防治辦法呢?
    二,發生規律一般兩年發生一代,越冬的老熟幼蟲直接化蛹,其他越冬幼蟲在三月下旬開始取食,在五月初在坑道上不築蛹室,結果20天左右,在六月份為蛹盛期,蛹期20天左右,成蟲羽化後仍停留一周,咬出一公分左右的圓孔飛出。成蟲在六月份出現,六七月是天牛成蟲盛期,在十月上旬仍有個別成蟲活動,啃食葉柄、葉片和嫩表皮進行危害,2-3天後交尾,三四天後開始產卵。
  • 九月份園林植物易發生的病蟲害及防治方法
    中國園林網9月6日消息:時至九月,秋季是園林植物病蟲害發生和危害的高峰期,這個時期應該應密切關注,積極預防及時治療,以最大程度降低各類病蟲害對園林植物的破壞。草坪斑枯病的防治方法:①64%毒殺礬600-700倍液;②70%代森錳鋅500-600倍液;③50%滅黴靈500-600倍液;④90%乙磷鋁500-600倍液。2、草坪褐斑病(立枯絲核疫病)症狀:侵染草坪植株的葉、鞘、莖,引起葉腐、鞘腐、莖基腐,單株葉片生5—50mm長褐色梭形或長條形病斑,初為青灰色,後為黑褐色,嚴重時病斑繞莖一圈。
  • 香蕉斜紋夜蛾的生活習性及防治辦法!注意收藏
    香蕉斜紋夜蛾主要危害的是香蕉大棚幼苗及田間小苗,嚴重的時候可以將幼苗的葉片吃光,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香蕉斜紋夜蛾生活習性及防治辦法!香蕉斜紋夜蛾是鱗翅目、夜蛾科的雜食性害蟲,主要危害香蕉大棚幼苗及田間小苗。
  • 中蜂不上脾,咬巢礎,蛋群一直發展不起來,放發生飛逃的好辦法!
    中蜂是經過人工馴化,模仿自然環境生存條件,為了能夠方便管理和提高產蜜量,採用了活框養殖,活框養殖的出現對養殖技術要求就更加嚴格;活框養殖對一部分新手就會出現一些難以處理的難題,發生飛逃的概率也大大增加;蜜蜂造脾是天性使然,為了提高中蜂生產更大經濟效益,因此採用活框養殖加入人工巢礎
  • 有機磷被禁限,介殼蟲如何防治?
    2, 介殼蟲的發生與防治要點介殼蟲因種類、區域以及氣候條件的不同發生規律和代次也有所不同。介殼蟲防治最重要的技術要點是抓住若蟲孵化盛期,尤其是第一代若蟲。小編將常發性的幾種介殼蟲的發生規律作一下梳理,準確時間點因區域不同難免有所偏差,僅供參考。a,矢尖蚧:柑橘產區普遍發生,1年發生2代,以受精雌成蟲越冬。5/中產卵,第1代若蟲孵化盛期為5/下-6/中;第2代若蟲孵化盛期為8/中下旬;至10/上中旬為第2代成蚧盛發期,交配以後以受精雌蚧越冬。b,褐圓蚧:亞熱帶果樹發生普遍,尤其是柑橘類作物。
  • 易隱匿、危害重,不易發現,豇豆發生豆野螟,菜農如何綜合防治?
    隨著豇豆面積面積日益增長,病蟲害的發生也日益加重,其中,豆野螟的為害嚴重限制了豇豆的發展規模。豆野螟豇豆的主要害蟲之一。豆野螟以幼蟲蛀食豇豆花蕾和豆莢,被害豆莢上形成蛀孔,蛀孔外堆積幼蟲糞便。由於豆野螟善於隱蔽,菜農朋友在防治時常疏忽了它,導致豇豆被害莢率偏高,嚴重影響豇豆的商品性和產量。我們在防治害蟲時,一定要識別它的危害症狀,掌握它的發病規律,有針對性的進行防治。
  • 如何防治青瓜疫病?
    如何防治青瓜疫病?(1)症狀莖、葉和果實均可受害。莖部多在節部發生,初期病部呈暗綠色水漬狀,後縊縮變細,有時幾節同時發病,使病部以上瓜蔓萎蔫,最後全株枯死。被害葉片多在葉緣和葉柄連接處發生不規則水漬狀暗綠色大斑,天氣潮溼時,病斑擴展很迅速,常造成全葉腐爛,天氣乾燥時,病斑呈青白色,乾枯易破碎。近地面瓜條易得病,病部出現暗綠色凹陷斑塊,多從花蒂部發病,逐漸擴展,病部軟化,縊縮腐爛,溼度大時病部表面生出稀疏的棉絮狀白黴,發出腥臭味。
  • (附防治方案)
    北方梨區一年發生1代,以蛹在被害瘤內越冬,梨芽萌動時成蟲開始羽化,鱗片露白時為羽化盛期。羽化後成蟲早晨靜伏於小枝上,在晴天無風的午後即開始活動產卵,卵散產於枝條粗皮、花芽葉芽和蟲瘤等縫隙處,梨新梢生長期開始孵化,初孵幼蟲爬至剛抽出的幼嫩新梢蛀入為害,刺激細胞增生,一般到6月份形成癭瘤,幼蟲在瘤內生活取食,9月中、下旬老熟幼蟲咬一個羽化孔在瘤內化蛹越冬。
  • 阿克蘇地區棉蚜發生及防治適期預報
    共調查面積2330畝,隨機調查棉苗820株,其中6株有蚜6頭(2頭翅蚜),平均有蚜株率0.73%,單株最高蚜量1頭,有翅蚜:無翅蚜1:0.33,發生量比去年低(去年有蚜株率1.41%)。從監測情況看,今年棉蚜發生時間與去年相比,整體偏早11天。原因分析:去年秋冬季偏暖,今年春季平均氣溫偏高0.9~1.2℃,降水偏多25%,整體有利於棉蚜早發生。
  • 如何防治骨質疏鬆?專家教你這麼做
    >福州新聞網12月20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林文婧)19日,由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省總工會指導,省醫務志願者協會和福州市第二醫院主辦的「冬日送暖·健康佑老」關愛離退休幹部職工骨質疏鬆症科普講座在榕舉行,該講座旨在讓離退休幹部職工提高對骨質疏鬆危害的認知,提升對骨骼健康的重視程度,並增強相關防治意識
  • 香蕉種植生產過程中病蟲害的防治理念與措施
    ,使其對農業生產不能造成較大的影響,在此過程中,科學預防是最實用和經濟的防治工作;最後,在病蟲害已經大發生或即將嚴重發生時,必須全面進行化學防治,科學的使用大量的化學藥劑,降低病蟲害爆發成災的機率,否則定會造成巨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