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彩瓷燒制技藝:金碧耀眼

2021-01-09 非遺解碼

2008年

廣彩瓷燒制技藝

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餘培錫

編號:03-1354

出生日期:1929(已仙逝)

項目名稱:廣彩瓷燒制技藝

陳文敏

編號:04-1876

出生日期:1961

項目名稱:廣彩瓷燒制技藝

譚廣輝

編號:05-2784

出生日期:1961

項目名稱:廣彩瓷燒制技藝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廣州廣彩瓷燒制技藝是釉上彩繪的代表,它歷史悠久,約始於清代康熙年間,至今已有三百餘年。歷史上,廣彩瓷器曾因西洋商人的需求而大量出口。廣彩瓷器題材廣泛,色彩鮮明。其燒制技藝主要包括彩繪顏料製作、彩繪工具運用、封金「鬥彩」技藝等。彩繪類型可分為手工彩繪、定燒彩繪、積金彩繪、嶺南畫派彩繪四大類。廣彩瓷器品種繁多,主要包括日常用具、陳設及玩賞品、文具和娛樂用品、宗教法器等。

廣彩瓷器有三彩、五彩、琺瑯彩等不同的種類,還仿照西洋畫法製成獨特風格的彩繪瓷器。其燒制技藝根植於民間,體現出中西彩瓷技藝融合、顏料製作獨特、嶺南文化特色濃厚、彩繪手法和題材內容豐富這四大特徵,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歷史研究價值。

紋飾特徵

徽章紋

徽章紋瓷器又稱紋章瓷,它是歐美國家的皇室、貴族、社團、城市、軍隊首領等把象徵或代表自己權力、地位、身份的徽章圖案燒制於定做的瓷器上面,作為自己獨有的標誌。紋章瓷主要分為名人徽章、機構或公司徽章、省城徽章、軍隊徽章。名人徽章多由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定做,省城徽章多由荷蘭、美國定做,機構或公司徽章主要由荷蘭、美國定做,軍隊徽章僅見於荷蘭東印度公司駐印度的某些部隊定做。徽章紋往往繪在盤心正中,徽章紋盤大都配有邊飾,邊飾有帶狀紋、折枝花卉、山水風景等,而更多的則是洛可可式的紋樣,徽章旁邊大都繞有飄帶,飄帶上寫上地名、家族名或私人姓名。徽章的數量有一個的,有兩個或更多個的,徽章為長方盾牌形、菱形盾牌形等。廣彩的徽章瓷在乾隆、嘉慶時產量較大,主要還是由歐洲人定做,美國人定做的廣彩徽章瓷出現在十九世紀以後。

人物紋

人物紋有中國人物和西洋人物兩大類,是廣彩瓷中最常見的紋飾之一。按題材內容分有宗教、古希臘神話、世俗生活、戲劇小說、風景人物等等,其中人物形象有中式的,又有西式的,也有中、西方人同時出現在一個畫面上的。中國人物紋樣多描繪中國人的家庭生活、娛樂、宴飲等熱鬧場景,人物多繪漢裝,少數也繪有清裝;西洋人物除政治人物及社會時事中的人物外,大多數是以浪漫情調為題材,如情侶遊樂、婚禮、散步等等,顯然這些紋樣都是為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觀念的人的需要而定製的。

山水風景紋

風景紋有中式風景和西洋風景兩大類。中式風景有山水、亭榭、樓臺、航船,以及寫實的十三行圖等,西式風景有城堡、港口、農莊、城市、庭院等。雖然以風景紋為題材的廣彩瓷中有時也會有人物出現,但是這些人物是作為「美麗風景」的陪襯。早期的山水風景紋的廣彩瓷,通常都會配以邊飾,而且以盤類的器型居多,到了清末民初,山水風景圖多出自嶺南畫派之手,一件器物僅以一幅完整的風景圖裝飾,而不在器物的邊緣加邊飾。

船舶紋

繪有船舶紋的廣彩瓷是18世紀西方船舶製造和中西貿易的重要的史政資料。該紋樣是船員們為了紀念自己遠洋,用本國文字寫下船名和停泊日期,以做紀念或饋贈好友。

花鳥紋

花卉紋樣是廣彩瓷中的一個重要裝飾元素,極富洛可可藝術風格。花鳥草蟲紋通常是花卉、鳥雀、蝴蝶、昆蟲的組合,廣彩中多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等名花入畫。明清時期,花卉紋多數代表吉祥如意和操守氣節,到了嘉慶以後,彩瓷裝飾紋樣中大量的花卉、禽鳥、草蟲,也具有美好的象徵意義,因此深受人們喜愛。

動物紋

廣彩瓷中動物紋比較少,主要是鹿紋和龍鳳紋。而且動物紋大多數是仿自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和德國的銅板畫。廣彩的鹿紋與景德鎮青花的寫意鹿紋有著明顯的不同,廣彩鹿紋是以寫實的筆法把鹿的體形、肌肉和機敏的神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廣彩瓷」的製作工藝為,先選擇已燒好的白胎,再借胎創作,一般溫度為800℃左右。「廣彩瓷」在製作方法上可分為五類。

一類為作者完全自行設計、自行構思與創作,稱為「原作」,屬藝術品的範疇,主要包括作者的構思設計圖案、寫線、填色、題款籤名等創作過程。作品完成後再燒成出爐,形成完整的珍貴作品。由於其燒成率較低,稱為原作。

另一類為半原作,亦屬藝術品範疇,即作品中融入作者創作設計,包括構思彩繪以及主要內容的創作,部分作品由工人填色,具有唯一性的特點,很多作者也將之列入「原作」類;第三類為作者設計、做模,技術工人製作彩繪、填色,最後工序為修改,作者題款與籤名、燒爐,稱為「精品」;第四類為作者設計、批量生產,工人製作彩繪。一般作為禮品、紀念品,屬高檔品。

第三類與第四類通常分為限量版與不限量版。第五類為作者設計、制板(生產樣板)做印,大批量生產,無作者籤名,稱之為產品,一般最易識別。

用色特徵

水青:稱為一翠,為藍青色,較鮮亮,似景德鎮窯的青花顏色。

西紅:與景德鎮的胭脂紅相似,廣彩是用水開顏色料,景德鎮是用油開顏色料,故而廣彩的西紅薄而勻,景德鎮粉彩和胭脂紅則較厚。

幹大紅:似景德鎮的礬紅,但較礬紅淺而鮮。

大綠:比景德鎮的大綠稍翠一些,廣彩稍泛黃且較明亮。

麻色:似黃麻皮色,稍濃而亮,專繪西方題材,是常見的一種顏料,景德鎮的五彩、粉彩則很少用此色。

茄色:由西紅和水青配製而成,呈紫色,但沒有景德鎮茄紫色濃豔。

廣彩喜用金彩,金碧輝煌,閃閃發光,五彩與粉彩則少用。

構圖特徵

在構圖方面,嘉慶以前有構圖豐滿和疏朗兩種特點並存的現象,但是到了道光以後,則基本都是以豐滿為主,較少留白。無論是構圖豐滿還是疏朗,廣彩瓷器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開光和特別注重邊飾。「滿地式」構圖的廣彩瓷器,裝飾畫面由許多相似的個體紋飾以近似或對比的形式出現,這些紋樣無一定的方向,自由組合、變化多端,表達的是一種滿密的繁榮氣象和吉祥氛圍。「開光」也是廣彩瓷繪中常見的構圖手法,它是在器物的主要部位用曲線勾畫出圓形、方形、菱形、海棠形、扇面形、花瓣形等線框,再在線框的內外裝飾圖案,通常是開光內繪上主體紋飾,開光外配以圖案做為輔飾,開光的數量和面積以器型和構圖的需要而定。

廣彩瓷器的邊飾非常豐富,有纏枝花卉、折枝花卉、龍風紋、龜背錦紋、錦地開光紋(內繪山水或人物)、開光紋、各種帶狀圖案紋等,各種碗、盤、杯、壺、瓶等器物都非常注重邊飾的使用。由於受到18世紀歐洲洛可可藝術風格的影響,很多廣彩瓷的構圖故意採取不對稱的畫法,從而表現出對舊制度的不滿以及渴望浪漫自由、追求輕鬆活潑的風格。

作為嶺南文化的重要載體,廣彩瓷器燒制技藝至今在海內外仍享有崇高的聲譽。

註:文章部分內容來自非遺網

《景德鎮陶瓷》

圖片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

相關焦點

  • 廣彩大師 · 翟惠玲
    現為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廣東省民間文化技藝大師、廣東省陶瓷藝術大師、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彩技藝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任廣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廣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入選「傳承廣州文化的'100雙手'」。
  • 焦作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瓷中君子」絞胎瓷
    河南焦作的「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起源於唐,興盛於北宋。北宋時期,當陽峪與當時的江西景德鎮、福建德化、陝西耀州並稱為中國「四大瓷都」,是宋代北方著名陶瓷生產場地,其代表性器物被故宮博物院、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等珍藏。目前,全世界館藏絞胎瓷不足60件。
  • 楓溪瓷:楓溪瓷韻獨秀美,彈指拈花千百年
    《蝶夢》人物瓷塑 吳維潮作楓溪瓷燒制技藝是潮州陶瓷代表性燒制技藝,發源地為潮州楓溪。潮州市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陶瓷製作歷史悠久。藝術瓷又有人物瓷、動物瓷、通花瓷、瓷花瓷、和花瓶彩繪等多個種類,其中的通花瓷和瓷花瓷製作精湛奇巧,集各種技法、手法之大成,是楓溪瓷燒制技藝的傑出代表。通花瓷花是以鏤空、捏塑技法為主的傳統技藝,是楓溪瓷燒制技藝中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技藝。
  • 非遺文化 青瓦燒制技藝
    青瓦燒制技藝傳承人李舉達。 青瓦,即橫斷面小於半圓的弧形,前端稍狹於後端的片瓦,因不上釉,燒出成品為青灰色而得名。但其燒制,此前於彭水並不少見。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民眾生活改善,修房造屋形成高潮,青瓦燒制由復甦而興盛。僅桑柘鄉李家壩幾乎是家家燒制。隨著農村改革與發展向縱深推進,農民收入迅速增加,建房向鋼混結構轉化,從此便使獨具地域特色的傳統木屋失寵,同與之共生的青瓦一起,大有被擠出歷史之勢。目前僅桑柘鎮李家壩還有李舉強兄弟三家尚在間歇性燒制青瓦。
  • 絞胎陶瓷 瓷中君子
    張二孬品味收穫的喜悅  項目:傳統技藝類——絞胎陶瓷燒制技藝  級別:孟津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陶瓷藝術文化內涵豐富,源遠流長。陶瓷種類及製作工藝可謂百花齊放,各有所長。經過潛心鑽研與辛勤實踐,他掌握並傳承了絞胎陶瓷燒制技藝。2011年,這項技藝入選孟津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到「嶺南之窗」看廣彩及嶺南工藝新品展
    廣彩是中國風致與西方需求的完美結合這批展品中,也包括一對「清乾隆廣彩開光花卉人物紋雙獅耳帶層蓋冰壺」,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副館長章榮玲介紹,乾隆晚期,有一種色彩極為富麗,繪工特別精美,題材各異的廣彩瓷器,外國藏家追捧為「皇室瓷」。美國洛克菲勒家族藏有數量不菲的該類瓷器。
  • 縫補生命,修復藝術——巧奪天工的鋦瓷技藝
    03鋦瓷技藝鋦瓷技藝分兩種,一種叫常活,一種叫秀活。沒了市場,這給鋦瓷技藝的傳承和弘揚帶來了很大的困擾,鋦瓷技藝急待保護和傳承。鋦瓷有哪些步驟呢?第一步就是找碴,對縫,對破損的瓷器恢復原狀,準備修補。第二步定位點記,根據瓷器的紋飾結構以及樣式張合位置和位點,以及鋦釘數量和位置。
  • 吳林土 × 古磚瓦燒制技藝 | 千年凝古味,磚瓦砌國風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陳淡寧 通訊員 徐麗 金一媚 江憶 廖崢豔【技藝小檔案】匠人:吳林土,男,1951年生於衢江區雲溪鄉,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磚瓦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匠作:《磚雕梅蘭竹菊》製作年份:2017年製作時長:約75天製作地點:雲山磚瓦廠古窯
  • 「技能國手」對話「嶺南非遺大師」感受傳統技藝
    舞獅機器人,廣彩燒制、古琴彈奏……體驗嶺南傳統文化,嘆南粵工匠妙手丹青下午,技能選手們來到極具廣州都市人文底蘊的西關舊址——永慶坊。他們不僅能近距離感受到獨具魅力的嶺南文化,還可與非遺大師交流互動。此外,廣彩匠人周承傑還專為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燒制了一個紀念物——12寸的廣彩盤,盤面是大賽的吉祥物和會標。「先把圖案畫出來,再按照吉祥物的色彩進行填色。」周承傑告訴記者。廣彩的用色偏明豔,吉祥物有些部位的顏色很少用於廣彩製作,因此需要重新調色,前後花了一周多時間才完成。
  • 《閩南文化守護者》系列報導之六|林俊:「瓷」生不悔 情定漳窯
    直到一位漳窯超級粉絲的出現,經過數十年研究與試驗,漳窯傳統燒制技藝被復原,絕世之謎始揭,漳窯重新在浴火中煥發新生。他,就是漳窯傳統燒制技藝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林俊。令人感到鼓舞的是,研究期間,林俊還成功復原了失傳四百多年的克拉克瓷燒制技藝(已成功獲批國家發明專利)。手工繪製漫漫求索路,一朝終得解。原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出一方瓷。林俊發現,東溪窯一帶高嶺土特有的微量元素,決定了東溪窯瓷器特有的韻味。
  • 【張垣瑰寶】蔚縣青砂器製作技藝
    蔚縣青砂器製作技藝屬傳統手工藝,其產品按不同用途分為砂鍋、砂壺、砂銚等器皿,以用途廣泛、性能特殊而久負盛名,現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相傳,在5000多年前,蚩尤被黃帝打敗,逃到蔚縣境內,由於又飢又餓,他挖了塊泥捏了個鍋的模樣放在火上就燒成了青色的砂器東西,往裡面盛上水就可以做飯。這是蔚縣最早的青砂器的傳說。
  • 將廣彩與親子教育相結合,多寶社工多種方式推動文化傳承與家庭教育
    「不用蘸太多水,如果畫錯了可以用紙巾將顏料擦掉重新畫……」剛剛過去的周末,多寶街這群孩子跟隨著國家級傳承人、廣彩非遺大師譚廣輝親手繪製了屬於自己的廣彩作品活動邀請了國家級傳承人、廣彩非遺大師譚廣輝到場指導青少年繪製廣彩作品,讓親子家庭親身感受非遺,了解非遺,傳承非遺。此外,在感悟非遺文化的同時,多寶街社工站還通過簡單的親子互動任務,指導家長科學教子的家庭教育觀。
  • 老窯雕塑瓷:市場又一新寵(附高清圖)!
    漢代綠釉豬圈,南京博物院藏在一些古雕瓷中利用了各種雕刻的技術手法,顯得技藝嫻熟。畫面的整體布局及所表現人物的突出部位也很圓滿,這就是古瓷雕塑的水平。景德鎮原名昌南鎮,因北宋景德年間燒制的精美瓷器而稱今名。景德鎮窯自唐代起即燒制青瓷,至北宋時以燒制青白瓷為主。其瓷釉色白而略帶青色,這種白中泛青、青中見白的色釉,為景德鎮窯的新創,其色調給人以清新爽快之感。
  • 清乾隆八年,唐英為了乾隆燒制「旋轉」筆筒,乾隆不由得連聲說好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我國制瓷工藝的巔峰,當屬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無論是數量亦或是質量,都遠遠超過前朝。與此同時,三朝百年光景,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制瓷大師,包括王炳、王南林、張劍南等等,不過其中的佼佼者,當唐英莫屬。
  • 沈丘毛筆製作技藝被推薦!在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單中
    (25項,涉及66個申報地區或單位)1官瓷燒制技藝鄭州市金水區2制鼓技藝(時家牛皮鼓跐鼓技藝、王氏排鼓製作技藝)新鄭市、郟縣3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絞胎瓷燒制技藝)焦作市解放區4黑陶製作技藝武陟縣、鹿邑縣5毛筆製作技藝周口市川匯區、沈丘縣6中原棉紡織技藝(王氏老粗布製作技藝、劉氏老土布紡織技藝)濮陽市、上蔡縣7裝裱修復技藝鄭州市中原區8青銅器製作技藝孟津縣、安陽市殷都區9布鞋手工製作技藝(繡鞋製作技藝
  • 富有傳奇色彩的中國克拉克瓷,曾經轟動歐洲
    東印度公司定製紋章瓷盤局部圖據國外有關檔案統計,從荷蘭東印度公司建立到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02—1695)販運到歐洲的中國瓷器竟達2000萬件(包括明清時期的青花、五彩和廣彩瓷器),銷往歐洲的瓷器中有純中國風格的產品
  • 天下瓷人 | 瓷鄉匠魂
    從他們的視角看瓷器沉澱的千年之美從他們的故事,體味天下瓷人之心《天下瓷人第三集·瓷鄉匠魂》王魯湘:中國瓷藝巔峰時期,窯口林立,爭奇鬥豔,各地瓷器都有著自己的特色。這之中南方窯系以龍泉窯和景德鎮最為著名。
  • 欽州坭興陶燒制技藝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五)——曾日榮
    曾日榮,廣西壯族自治區十二屆人大代表、欽州市第四屆政協委員、欽州坭興陶燒制技藝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手工藝大師、廣西工藝美術大師、廣西陶瓷大師、欽州市坭興陶協會常務副會長、廣西書法家協會會員、廣西攝影家協會會員。   自2005年從事坭興陶產品設計至今,曾日榮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展覽金銀銅獎共12項,持有專利39個。
  • 只知道福建建窯建盞,其他省份都有多少古代窯口競相模仿黑釉瓷?
    釉瓷在東漢便已始燒,但燒瓷技藝最初發展的數百年,皇室民間皆偏好青瓷白瓷,唐朝有南青北白之稱;黑瓷的技術發展並不凸顯。直到宋朝,釉瓷才遇到最好的時代。因點茶需要,以建盞為代表的黑釉茶碗成為宋代茶人首選。規模化燒制黑瓷的窯口遍布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