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既是恩公 又是連襟 劉邦為啥非要除之而後快

2021-02-23 三千年讀史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噲拜謝……

這就是我們熟悉的鴻門宴中的一個橋段,可以說劉邦的成功出逃與樊噲的英勇無二是是分不開的。說樊噲是劉邦的恩人一點也不過分。

除此之外,劉邦與樊噲還是連襟,即劉邦娶了呂雉,樊噲則娶了呂雉的妹妹。

兩人還是同鄉,相識甚早,兄弟相稱。

君王上位以後得兔死狗烹本不稀奇,但劉邦上位以後,並未對樊噲下手,反而封官賜爵,恩寵有加,可是為什麼劉邦去世之際,卻非要對樊噲除之而後快呢?

劉邦即位後,樊噲就理所應當被封為漢朝的開國元勳,與其他許多被劉邦算計的功臣不一樣,樊噲一路加官進爵,被封為舞陽侯,司馬遷在《史記》中曾把其寫入"列傳"。

不過實事求是,有一說一,樊噲對劉邦不僅是忠心耿耿而且是死心塌地,而且為大漢基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劉邦對此也心知肚明。

但是劉邦在晚年寵愛戚夫人,厭棄呂后。有意廢掉呂后的太子劉盈,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呂后當然不肯,呂后不肯,身為呂后親妹夫的樊噲當然跟自己的大姨姐站在一邊。

所以,在有生之年除掉樊噲就成為既定方針。君王嘛,誰能不自私呢?

為了朕鍾愛的女人還有兒子,為了國家的穩定繁榮,為了漢朝萬代千秋,只能犧牲你一個,換取我放心了。

公元前195年,劉邦擊敗叛軍英布歸來,旅行舟車勞頓,加上箭傷發作病,也不如年輕那樣意氣風發,臥床不起。

今朝脫下鞋和襪,未審明朝穿不穿。劉邦此時不得不為自己身後事做準備了。

除掉一個大臣說難不難,可總不能師出無名,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恰好此時,燕王盧綰叛變,劉邦老謀深算,計上心來,就派遣樊噲以相國的身份率軍徵討。

樊噲帶兵出發,就有大臣彈劾樊噲:"樊噲呂后串通一氣,皇帝百年之後,圖謀不軌,皇上需多加防範"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人家倆是連襟,一塊拉大旗,多少次出生入死逃過來的,這時候還去平叛。除了劉邦,誰能彈劾他呢?誰敢彈劾當今舞陽侯呢?

劉邦這時自然喜不自勝,立即下令奪去樊噲的兵權,讓周勃接替他的職務,並密令陳平、周勃捉拿樊噲,就地正法。

陳平是有名的陰謀家,他對周勃冷靜地分析了一番。

「樊噲,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呂后弟呂嬃之夫,有親且貴,帝以憤怒故,欲斬之,則恐後悔。寧囚而致上,上自誅之。"--《陳丞相世家》

意思就是:"一則樊噲是劉邦妹夫,要是他小姨子求情,他後悔了,第一個殺的不就是咱倆嗎?

二則樊噲是呂后親妹夫,這劉邦要是不小心死了,知道咱倆殺了樊噲,不得找咱倆算帳啊。」

周勃便問:"那該如何為之?」

陳平說:「咱們把樊噲綁上囚車,送回長安,既不違背軍令,也不至於引火上身。"

果然,樊噲還沒到長安,劉邦就駕鶴西去了,呂后之子劉盈即位,開啟了呂后執政的局面,

樊噲自然得以保命,陳平周勃也做了呂太后的順水人情,不至於引火上身。

相關焦點

  • 樊噲是劉邦老鄉和連襟,劉邦臨死為何要下令誅殺樊噲,他擔心什麼
    但是大家不清楚的,樊噲實際上是劉邦的老鄉,倆人從小玩到大,此外他們中間也有一層親戚關係,那便是連襟。可以說親戚關係到了這,倆人中間的情分是非常的不一般了,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為什麼在劉邦臨死前卻要下令除掉他呢?從史書的記述中大家可以看出,樊噲的身亡和他的黨派是有關係的,而他所處的便是呂后黨。
  • 項羽手下最倒黴的將領:饒了劉邦一命,劉邦卻將他處死
    楚漢戰爭期間,項羽手下不少將領都幫過劉邦的忙,比如說項羽的叔父項伯。除了項伯外,其實還有一位將領。他在奉命追殺劉邦時,已經追到了劉邦,但卻將其放走。此人對劉邦可以說是有著不殺之恩,可是後來劉邦卻恩將仇報,將其此人殺死!這到底是怎樣一段歷史呢?這個倒黴的將領又是誰呢?
  • 樊噲對劉邦忠心耿耿,還救過他的命,為何劉邦死前要殺樊噲?
    可以說,如果沒有他們死心塌地的跟著劉邦,那劉邦能不能撐得過楚漢相爭還得兩說。劉邦建立漢朝後,殺害韓信大家都能理解。畢竟韓信功高震主,軍事才能又那麼突出,如果留著他,就好比留了個定時炸彈。但劉邦在臨死前為何又要殺掉樊噲呢?要知道樊噲可是救過他的命啊!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事情的前因後果。樊噲出身貧寒,早年以屠狗為業。
  • 漢高祖劉邦為什麼不殺謀聖張良!
    和其他連個重要人物相比,張良基本上屬於無職無權的,不像韓信是齊王,而且是自己伸手要的;蕭何是丞相,劉邦對於有權利的大臣一直不放心。 甚至對自己的連襟樊噲還心存殺戮之心。沒有職務的人,不會有一呼百應的感慨。劉邦也不會顧及到此人會陰謀奪權。
  • 丁公冒死放走劉邦,劉邦稱帝後為何殺了他?這正是劉邦聰明之處
    當然不是,從斬殺恩人丁公之事,便能看出劉邦聰明之處,他的成功絕非偶然。丁公是何人,與劉邦有哪些交集呢?《史記》:「季布母弟丁公,為楚將。」很多人對季布應該不陌生,他為人仗義,經常打抱不平,說到做到信守諾言,在江湖上頗有名氣,成語「一諾千金」說的正是季布。丁公是季布母親的弟弟,話句話是,也就是他的親舅舅。
  • 漢字很牛 影響力遠播海外 可不應忘記與反思當年卻欲除之而後快……
    漢字分分鐘帶你打開境界與氣質之門,在這個世界上,有哪一種文字,能升華到散發獨特魅力之藝術境界呢?非漢字莫屬!在這個依靠鍵盤、語音就能輸入文字的時代,許多國人依舊會在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安坐下來,在硯臺中添上一點墨,讓蘸滿墨汁的毛筆在宣紙上遊走,這樣一種書寫享受,唯漢字所獨有。
  • 史上「雞湯第一人」呂公,竟把女婿劉邦灌成了開國皇帝
    給女兒呂雉灌雞湯呂公一共有四個孩子,分別是長子呂澤,次子呂釋之,長女呂雉,次女呂嬃。這做父親的呂公心急啊,但是呂公的高明之處就在這裡,他並沒有責怪打擊女兒,而是逢人便說呂雉「此女有大富大貴之相」。都說「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久而久之,呂雉有大富大貴之相的傳言便傳開了,當時的沛縣縣令聽了之後便想讓自己兒子娶呂雉。別說別人了,就連自己的妻子和女兒呂雉都深信不疑。
  • 勝者為王敗者寇,為何更多人愛失敗的項羽,而非最後勝利的劉邦?
    但為什麼到了劉邦和項羽這裡,我們反而更愛失敗了的項羽,而非取得最後勝利的劉邦呢?難道是勝者為王敗者寇的定律失效了?其實,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更喜歡失敗了的項羽而非勝利的劉邦,是因為一個叫司馬遷的史學家寫了一本名叫《太史公書》的書,這個名叫《太史公書》的書後來被我們稱為《史記》。
  • 劉邦那幫狐朋狗友,殺狗的、趕車的、吹喪的,為何都是軍事天才?
    「一個好漢三個幫」,這句話在漢高祖劉邦身上得到了生動地體現。殺狗的樊噲殺狗的樊噲樊噲與劉邦是沛縣一同起兵的生死兄弟,並且,兩人還是連襟,劉邦娶了呂雉,樊噲則娶了呂后的妹妹呂嬃為妻。和劉邦是連襟,劉邦和殺狗的樊噲兩個人的關係也是最鐵的。
  • 韓信殺了劉邦的把兄弟,蕭何看懂了裡面的玄機,立馬恭喜劉邦
    他就是劉邦的連襟樊噲。劉邦聽到那番話,氣得鬍子亂翹:我齋戒沐浴三天,有事你可以直接對我說啊,你這是當著大家的面,不給我面子啊,意思是我劉季不會看人,眼光不行嘍!劉邦一揮手:「來人,給我拿下,聽候發落!」
  • 劉邦為啥要殺韓信?800多年後的李世民,給了一個全新的解釋
    一代戰神為啥莫名被殺?這中間是一場怎樣的陰謀?話說韓信年少之時別人瞧他不起,時常遭人欺負。一次一個小廝讓韓信從他胯下鑽過去,這明顯是侮辱人格的事兒,可是韓信還真就鑽了,從此更是被別人嘲笑的對象。農民起義反秦時,韓信投靠了項羽。
  • 盧綰何德何能,劉邦那麼多老鄉,為何唯獨把他封為了王?
    眾所周知,劉邦之所以能夠起兵反秦,除了他拉攏了一匹囚徒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劉邦有一幫沛縣的老鄉的支持。正因為有了這些人的支持,劉邦才能確立自己絕對的領導地位。並且帶著他們一干人等最終滅掉秦國,擊敗了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項羽,奪取天下建立漢朝。
  • 漢高祖劉邦臨死之前,為什麼要規定「非劉氏不得稱王」呢?
    漢高祖劉邦晚年刑白馬盟天下:「非劉姓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簡單說就是:「打今兒起,除了我老劉家的人,誰也不能再封王了!」那麼,劉邦晚年為什麼要整這麼一出呢?這還要從西楚霸王項羽分封天下說起。而劉邦的晚年就是在這樣的「平定叛亂」中度過的,甚至還因為平叛而身負重傷,這件事對於劉邦心靈的震撼,可想而知……在基本平定了異姓諸侯王的叛亂之後,劉邦也身心俱疲、行將就木,為了避免後世重蹈自己的覆轍,晚年的劉邦徹底不相信異姓了,他只相信自家人。於是,刑白馬盟天下:「非劉姓而王者,天下共擊之!」那麼,劉邦為何不取消分封制呢?
  • 非劉不封王,劉邦在建漢之初封的異姓王,遭遇了什麼結局
    彭越的被捕和韓信頗為類似,都是不聽謀士之言,不忍心起兵造反,被劉邦直接綁到了洛陽。而他手下舉報他謀反,經過審理,他的謀反的罪證具備。劉邦沒有殺他,而是把他廢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流放途中,彭越碰到了呂雉。彭越請求呂雉讓他回家鄉昌邑,呂雉答應了下來。
  • 【皇帝】劉邦:非劉姓宗族不能稱王,非有功之臣不能封侯
    漢高祖劉邦 漢高祖劉邦,亡秦滅楚,建立漢朝,人稱布衣皇帝,他的豐功偉績早已耳熟能詳,很多影視劇中都有所展現,比如:楚漢之爭,鴻門宴等等。
  • 丁公與雍齒
    雖然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但我估計在楚漢相爭時,沒準丁公也偷偷給漢軍通風報信過,不過沒立太大功勞罷了。雍齒呢?他從劉邦起兵時就跟隨劉邦,算是老部下,但是雍齒對劉邦一直不滿,也曾叛變,給劉邦造成很大損失,幾乎陷入困地。然而最終還是回歸的劉邦帳下,也立過很多功勞,可能是因為雍齒反覆無常,劉邦一直還是很厭惡他,算是不得不用。(有點像諸葛對魏延?)兩人的結局迥異。
  • 害群之馬CBA必除之而後快
    籃球場上也不例外,總有一些害群之馬,讓人除之而後快,福建男籃外援泰-勞森就是其中的一位。除此之外,有網友深挖勞森之劣根,稱不久前勞森在中國的一家咖啡店,因大聲打電話與顧客和店員發生了爭執,也曾一度引發熱烈討論。
  • 劉邦從一個亭長做到漢高祖,從街頭痞子變成一國之君,他的能力是怎麼得來的?
    劉邦能夠從街頭痞子變成一國之君,他的能力就是會識人用人,要問這個能力從何而來,雖然本人不喜歡宿命論,但當我看完《高祖本紀》時,不得不由衷的讚嘆一句,這貨真是天生就是當領導的料!據《史記》記載:劉邦年輕的時候,沒事就喝喝酒,泡泡妞,吹吹牛,賒賒帳,欺負欺負人。
  • 他曝有人慾除韓國瑜而後快
    據臺灣中時報導,前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稱臺灣正面臨風雨飄搖、內外夾擊的一段影片引巨大迴響,資深媒體人羅友志分析,這結果讓民進黨怕了,所以要打死韓國瑜。而羅友志今也在臉書上發文指出,中天面臨關臺危機,可能也和這有關,且中天可能還不是「最後一哩路」。
  • 劉邦在秦地安撫民心,項羽卻為何非要反行之?
    原標題:劉邦在秦地安撫民心,項羽卻為何非要反行之? 劉邦進入關中後,與秦人「約法三章」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史載:秦人大悅,唯恐沛公不為秦王。而項羽入關中後,卻屠戮鹹陽,殺秦王子嬰,燒秦王宮室。很多人認為這是劉邦為人比較仁厚而項羽為人殘暴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