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精緻的點心,散發著匠人精神,你知道它為什麼叫「和果子」嗎

2020-12-14 愛美食的表哥

如果去日本旅行,給朋友帶伴手禮回來,很多人都會選擇日本的傳統點心——和果子

這種日式點心造型精美,有的是嫩粉色的櫻花,有的是青翠的綠糰子,有的是透明的方糕。

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和果子的身影幾乎會貫穿他們的一生。家庭日常吃的茶點、職場聚餐上的茶歇、重大節日上的貢品,都是不同種類的和果子。為什麼日本人會喜歡做這麼複雜的點心?菱餅、柏餅這些節日上的和果子有什麼不同?為什麼點心在日本被稱為「和果子」?

其實,「果子」在日本的歷史,已經有3000年了,而在發展為和果子的過程中,它還受到了中國唐代果子、南蠻果子等的影響。

今天,就為你講一講這3000歲的和果子,有什麼值得說道的故事。

為什麼日本的點心叫「和果子」

平時我們不經意間使用的「和果子」一詞,並不是一個多麼古老的詞。日本經由明治維新結束了江戶時代的「鎖國體制」,加深了與其他國家之間的交流,由此歐美的新技術和文化也傳到了日本,人們形成了用「和」與「洋」來區別日本固有之物和外來之物的習慣,諸如「和服」——「洋服」(西服)、「和食」(日餐)——「洋食」(西餐)等。

果子也一樣,形成了「和果子」和「洋果子」的說法。不過,最初除「和果子」之外,還有「日本果子」「本邦果子」等多種稱呼。「和果子」一詞固定下來是很久以後的事了,出現在國語辭典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江戶時代之前,僅稱作「果子」。

果子的種類每個時代都不一樣,口味也不止一種,有甜味的,也有鹹味的。但是在原材料的選用上,原則上都要使用大米、小麥、小豆等植物性食材。

從人們飲食生活的需求來看,果子終究只是一種嗜好品,在日常生活中並不是必不可少的。但正因為是嗜好品,果子才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情趣。和果子的存在是以日本的歷史、文化和傳統為基礎的。和果子的設計、名稱都巧妙地融入了《源氏物語》《古今集》等古典文學的要素以及四季的流轉變化。

誇張一點說,日本文化就凝聚在這小小的和果子裡。

來自中國的唐果子

7-9世紀,日本從中國的唐朝引入律令制等制度以及唐朝文化和眾多物品,唐果子即其中之一。所謂唐果子,一般就是指把米粉或小麥粉製成麵團,下油鍋炸熟,然後用甘葛煎等調出甜味的食品。因為是從唐朝傳過來的,所以叫作唐果子。如下圖所示,唐果子的形狀多種多樣。

△ 唐果子圖《集古圖》,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數字採集

從奈良時代到平安時代初期,說到文學,一定就是指漢詩;服裝也是中國樣式的。那是中國文化一邊倒的時代。京都御所紫宸殿前種著橘樹和櫻花樹,從天子的方位來看,橘樹在右,櫻花樹在左,故被稱為「右近之橘,左近之櫻」。但是平安時代初期,右近為橘,左近卻並非櫻花,而是梅花。櫻花代表著當代的日本,而梅花則是奈良時代以前從中國引進的花,象徵著中國文化。整個奈良時代,紫宸殿的左側一直栽種著梅花,直到9世紀下半葉才變為櫻花。

△ 唐果子復原圖,可以看到唐果子形狀各異,用油煎炸而成,圖片提供:虎屋

那個時代出現的唐果子深受人們的喜愛。現在,春日大社、下鴨神社等神社的祭神供品或是寺院的供品依然是唐果子。清野謙次曾經撰文介紹過明治十一年、十二年前後從現在愛知縣豐橋市的古墳出土的唐果子形狀的土器,由此也可以認為,唐果子可能早在奈良、平安時代之前的古墳時代就傳到了日本,不過其他的例子並不多,想要證實這一點,還有待今後的研究。

後來葡萄牙人將南蠻飲食文化傳播到了日本。在日本與葡萄牙的交流中止以後,「南蠻料理」依然在日本的飲食文化中佔據著一席之地。這些「料理」中就包含了和果子。

南蠻果子大量使用了在當時尚屬珍品的白砂糖,吃的人一定會大吃一驚吧。具有代表性的南蠻果子金平糖,其實就是砂糖疙瘩。即使到了江戶時代,白砂糖依然要全部依賴進口,處在鎖國體制下的日本主要從貿易對象國荷蘭進口砂糖。比如,寶永四年幕府從荷蘭購買的物品帳單中,僅砂糖就佔了資金總額的29.4%。用珍貴的白砂糖製作的金平糖常被作為禮品贈送,時人視之若珍寶。比如,永祿二年,著名的基督教傳教士路易斯·佛羅伊斯為了獲得在日本傳教的許可前往京都,在將軍足利義昭的府邸二條邸拜訪了織田信長。當時獻上的禮品就是裝在玻璃瓶裡的金平糖。可見,金平糖在當時是一種堪當「國禮」的不同尋常的昂貴食品。

南蠻果子對和果子的影響

說到南蠻果子,首先浮現在筆者腦海裡的就是長崎蛋糕(蜂蜜蛋糕)。關於長崎蛋糕的語源,眾說紛紜,有一種說法認為是來自葡萄牙語的Boro de Castella(意為卡斯蒂利亞的果子)。卡斯蒂利亞指的就是與西班牙合併了的卡斯蒂利亞王國。長崎蛋糕是海綿蛋糕狀的果子。如果聽到有人說海綿蛋糕的發祥地在西班牙,人們也不會感到驚訝。

不過,葡萄牙也有一種與長崎蛋糕相似的果子,叫Pao-delo,據說這才是日本長崎蛋糕的起源。長崎蛋糕主要的材料是小麥粉、砂糖和雞蛋。在和果子的歷史上,使用雞蛋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在南蠻人到來之前,據說日本人出於宗教禁忌,很少有吃雞蛋的習慣。食品裡面添加雞蛋,是南蠻飲食文化在日本留下的一個巨大印跡。天明五年,甚至還出現了《玉子百珍》之類的烹飪圖書(玉子指雞蛋)。和果子一般以使用植物性原材料為基本原則,使用雞蛋是唯一的例外。這是南蠻果子給和果子帶來的影響。

贈送給信長的金平糖,與Confeito是同一種果子,這種果子現在葡萄牙依然有售,二者的製作方法也一樣,即一邊讓傾斜著的鍋來迴轉動,一邊澆砂糖水。過去用芥籽粒作核,現在改用精製白砂糖。砂糖會不斷地結晶,如果一邊翻轉,一邊澆砂糖水的話,自然就會形成稜角。製作金平糖需要花費兩周時間,可謂耗時費力,但依然有不少人喜歡這種可愛的形狀,據說還結成了金平糖愛好會。

金平糖應該說就是一個砂糖塊兒。南蠻果子對和果子產生的最大影響可以說正是這種砂糖的大量使用。順便提一下,在虎屋保存的古文書裡,金平糖很多時候也被標記為「金米糖」。

日式和果子的誕生

17 世紀中葉之前出現的那些樸素的果子,在元祿文化的薰陶之下,逐步演變成為高級果子。在17 世紀後期的京都,這些高級果子與面向一般民眾的普通果子交相輝映,構成了和果子的世界。

這兩種類型的果子同時並存,且彼此相互影響。下面我們先來考察一下高級果子的情況。

△ 百味果子。親友之間在吉祥之年互相贈送的果子,寓意恭祝好運。圖片提供:虎屋。

前面我們已經從歷史的角度定義了和果子。其一,歷史上的和果子原則上要使用植物性食材(現在和果子在材料的選擇上不再拘泥於植物性食材,有時候也使用一些其他的替代品),唯有雞蛋是個例外。其二,和果子是在日本文化的大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嗜好品。關於這兩點,下面再稍作補充論述。

可以說只有滿足了用「五感」品嘗的要求之後,果子方能成為高級果子。首先,果子吃起來要味美,「味覺」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嗅覺」,比如,用鼻子去品味小豆等食材散發出來的微微香氣。還有用小木片切和果子,或者是牙齒、舌頭觸碰到和果子時的那種「觸覺」,用眼睛欣賞和果子時的「視覺」,用耳朵欣賞的「聽覺」五感俱佳,方可稱為高級果子。最先從五感的視角來評價和果子的是已故的黑川光朝氏。黑川的這一卓見可以說正是充分考慮到了和果子的歷史。

現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許多凝聚著匠心的果子。這些果子有各種各樣動聽的名字。制果師們會在果子的設計上下功夫,讓果子看上去賞心悅目,然後為其取一個名字,即所謂的「果銘」。「果銘」一定要清新脫俗,能夠滿足人們聽覺的享受。

這些果子的創意頗有一番講究,名字也不是隨意取的,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語》等古典文學要素或日本的歷史、風土、四季流轉等自然的要素。

比如,在道明寺生麵餅裡放入柿子幹(現在是紅色的煉羊羹)製成的果子「薄冰」,即表現了初冬的某個早晨,紅葉冰凍在水池裡的情景。再如,在饅頭上面印上綠色的竹籃孔的圖案,將饅頭做成倒扣著的籠子的形狀,給這種饅頭取名「若紫」,就會讓人聯想到《源氏物語》中那個因為養在籠子裡的麻雀被小孩放走、去找大人哭訴的紫上年幼時的樣子。

前面提到《毛吹草》中記述的深草茶屋的鶉餅,也是取自《古今和歌集》裡的和歌「荒野草叢中,鵪鶉在悲鳴。日日聲聲泣,獵人可曾聞」(佚名),此歌是作為給在原業平的返歌收錄在歌集中的。這是從古典文學中獲得靈感為果子命名的較早的事例。

△ 圖片來自日本和果子紀錄片《甜言蜜語》

還有一種叫「著棉」的果子,是將饅頭的生面染成白、黃兩色。陽數(奇數)中的最大數字為「九」,故兩個「九」重疊在一起的九月九日也叫「重陽節」。這一天要舉行「菊著棉」的儀式,即在菊花上放上絲棉,再用帶有菊花香氣的絲綿擦拭身體,以驅除邪氣。果子「著棉」即緣起於重陽節這一習俗。

「薄冰」再現了日本自然景觀的一個畫面,「若紫」象徵著《源氏物語》中的情景,而「著棉」則表現了重陽節的傳統習俗。如此看來,和果子的確濃縮了日本的自然、文化與歷史。人們常說「和果子是將日本文化具象化」的食物,其原因即在於此。

換一個視角來看,以古典文學和傳統節日等為媒介,無數人可以通過某一種果子享有共同的空間、時間,也可以擁有相通的情趣。通過視覺和聽覺來品味和果子,這一變化就發生在17 世紀後期的京都,其時正是元祿文化大放異彩的時候。

本文所選片段摘錄自《3000歲的和果子》一書。

相關焦點

  • 日式糕點 | 和果子 おかし
    和果子(日語寫作和菓子/わがし),是「日式糕點」的總稱,因其小而精緻的外形,有「日本飲食之花」的稱號。日本和果子被稱為是日本飲食文化中的花,理由可說是因為「手作」的魅力。菱餅(三色餅)三色餅是雛祭(女兒節)中必不可少的點心,它那層次分明色彩鮮明的質感,有時甚至會讓人忘記它其實只是一種點心,而這三種顏色則是分別由三種藥食同源的食材塑造,分別代表著三種不同的寓意。
  • 中國土特產商城:點心還能做成這樣?和果子了解一下!
    最精緻的點心也不過就是和果子了吧,它的精緻程度讓人驚嘆,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和果子的知識吧!和果子,其實泛指日式糕點。就大類別來區分,可以分為生果子和乾果子兩大類。生果子又名主果子、上升果子或朝生果,指早上製作的新鮮糕點。
  • 從唐果子到和果子,這個武漢姑娘將日本精緻茶點帶到武漢
    傳統和果子初櫻,櫻花初初綻放於漆木盤之上,花分五瓣,中心一點嫩黃,手握一「果子切」(木漆刀)小心切好,可以看到明顯的分層。嘆一聲「精緻」!一杯抹茶布丁,新綠星灑在乳白之上,為夏日增加一抹清涼。2什麼是「和果子」那,什麼是和果子呢?你和我可能會一臉問號。和果子,並不是樹上結的果子,而是日式下午茶的主角,花樣繁多的精緻點心。
  • 帶你看看日本點心,精緻的和菓子
    和菓子是一部分日式點心的統稱。型態有非常多種,一般有糰子、麻糬、饅頭、銅鑼燒等等。
  • 帶你品嘗日本四季的和果子 | 日本美食
    和果子,一種日式點心,以小豆為主要原料。這樣精緻玲瓏的和果子,根本捨不得吃的有沒有!
  • 值得一嘗的唯美日式點心,你都吃過哪些?
    日本的點心是出了名的精緻,好看又好吃,即使沒有時間在日本吃個遍或者託朋友帶回手信,咱還有某寶呢不是!所以呀,這值得一嘗的唯美日式點心,你都吃過哪些?水饅頭(水まんじゅう):這個"水饅頭」是一種日式清涼糕點。也是日本和果子的一種。是以葛粉為主的透明外皮包裹餡料的夏季涼點。味道香潤,口感幼滑,是夏季涼點中佳品。壽甘、素甘(すあま):壽甘是東日本最普通的一種和果子。
  • 日本點心「和果子」
    和果子 - 日本小吃 也叫和菓子,菓同果 讀guo ,和果子,也就是日本的點心,無論在什麼時代都深深受著人們的青睞
  • 日本好吃的點心大盤點
    和果子外形小而精緻,造型非常美觀,被稱作「日本飲食之花」。和果子最初是配合茶的飲用應運而生的,和果子的甜味與茶的苦味融合,能帶出茶自身的甘味,醞釀出醉人的芬芳。日式饅頭和中國饅頭不同,它是有內餡的。最初的日式饅頭是以小麥粉為外皮,紅豆泥為內餡,而現在只要是是紮實的厚皮裡包裹著餡料都可以稱為饅頭。
  • 和果子'日本飲食文化中的花
    生果子日式糰子日式麻糬羊羹半生果子(半乾果子)日式大福銅鑼燒鯛魚燒乾果子日式煎餅其外觀的多樣性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點心師傅會把和果子作成栩栩如生的花鳥魚蟲,或者配合季節作出相對應的氛圍,有如巧奪天工的藝術品一樣,讓人捨不得吃下它,這也是日本人精緻文化的體現。
  • 他是日本顏值最高的匠人,做著顏值最高的素點心手藝,徵服了萬千少女心
    日語「和菓子」意為日式點心、糕點,與蛋糕、布丁等西洋甜點「洋菓子」相對應,銅鑼燒、大福、米餅、羊羹都屬於和果子。而用於茶道品茶時食用的,造型精緻的「練切」點心也是和果子,可以說是和果子工藝的至高點。和菓子,在日本的茶文化裡,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點心,不同的季節,衍生出不同的和菓子。
  • 和果子究竟有何魅力?
    若要追溯它的源頭,得說到1萬多年前的繩文時代末期。那時,人們做出了日本最古老的加工食品「餅」。隨後出現的「麻糬餅」和「糰子」流傳至今,是日式點心的原型。△ 春季和果子平安時代由遣唐使帶去日本的「唐菓子」對日式點心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 從一枚和果子裡觀四季
    而在日本,你卻可能會找到另一個答案——和果子。夏目漱石曾在《草枕》中藉故事裡的畫家之口,表達自己對和果子的喜愛:「我在一切小吃裡最愛吃羊羹。它的質地光滑細膩,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出半透明的光澤,怎麼看都是件玲瓏可愛的藝術品。在西洋點心中沒有一件能給人以如此快感的。」
  • 秋天必吃,日式小吃燒果子——慄子饅頭,香甜美味,以假亂真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種消耗剩餘月餅餡的食譜,好吃又萌的日式小點心——慄子饅頭。雖然它叫饅頭,其實既不是我們常吃的主食饅頭,也不需要發酵,而是一種烤制的日式小點心,也屬於和果子的一種。在日本很多烘焙店裡,都有這種以慄蓉+白豆沙做餡的燒果子,外形也做成慄子形,不過大多是原色的。
  • 絕色絕味日式點心,滿滿治癒系
    在日本,點心店鋪會根據四季變化推出不同的和菓子。
  • 可可愛愛的日本和果子,造型如此逼真,就問你怎麼捨得吃!
    和果子也稱和菓子(日文:和菓子/わがし wagashi)其實是「日式糕點」的總稱,製作和果子的主要原料有糖、小麥粉、糯米粉等,它大多以不含油脂的食材為主。對於講究低油低脂的飲食習慣而言,它可是最佳的選擇呢!但和果子和西點又有很大的不同。
  • 還是聊一聊日式小點心吧
    所謂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你猜無名醬今天站哪一隊?吶吶吶~我辣麼機智,哪一隊都不站今天,無名醬會在甲鐵城上為大家科普一下日式的小點心~萌萌噠小吃貨們~上車啦~>>>  美食篇其實嘞~~說白了就三大類:生 菓子,半生菓子,和幹菓子這是根據水分含量來分類的,理論上比較科學的分類方法。但其實際上這麼分也有很多曖昧不清的點心。
  • 各國美味點心介紹【組圖】
    西式點心代表:芝士蛋糕  相傳世上第一個Cheesecake出現在古老的希臘,在公元前776年第一次奧林匹克競賽上,提供給眾多的參賽者食用,後來,慢慢成了結婚的習俗之一。新娘必須親手為新郎的親友製作芝士蛋糕,因此它也是甜蜜浪漫的愛情象徵。
  • 不是所有「果子」都是煎餅夾油條,還有一種,叫【舌尖上的藝術品】
    ▽| 夢廠說 |「果子」這個詞,在漢語裡有很多含義它可以在北方語境下泛指未經加工的植物果實也可以是裹在煎餅裡的油條(原寫作「餜子」)而在古代,其實它也可以代指各色點心這層意思在唐朝時傳播到了日本發展出了今天顏值刷爆吃貨世界觀的【和菓子】(「菓」通「果」,發音一樣,日語中多用前者
  • 最適合做伴手禮的日式點心
    和果子「ういろ(UIRO)」「ういろ」簡單來說像是羊羹,不過在製作食材上又跟羊羹不太一樣。主要是以米粉和砂糖為主原料所製成的。口感吃起來有點介於羊羹和娘惹糕之間,不似羊羹那麼硬,帶一點糯米糕的軟度但是又沒那麼軟。
  • 看日劇,品甜點,橫濱流星教你製作「和果子」|《我們有點不對勁》
    但這部劇除了劇情之外的一大看點,當屬日式點心的多次出鏡。由於故事發生的背景與日式傳統點心關聯甚密,劇中每次有新品出鏡,名字也會一併出現在屏幕上,視覺上頗有看紀錄片的感覺。日式點心在日語中叫做「和果子」,大多是用小麥粉、豆類、砂糖等製作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