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親密:為什麼和伴侶吵架後會那麼痛苦,因為你不懂關係魔法

2020-12-12 我是眉尾旋

我們發現真相的能力,決定了我們的關係是否能長久。 ——蓋伊·芬利

一、明星夫妻也吵架

《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包文婧說她和包貝爾也經常吵架。

說起兩人的戀愛經歷,包文婧一臉幸福,戀愛三年,包貝爾給她發了什麼情話,她都會記到一個本子上保存下來,因為這些都是他們二人甜蜜的過往。

結果有一次他們兩人大吵一架,盛怒之下,她把那個寫滿情話的本子,唰唰唰就撕掉了。包文婧一邊撕一邊喊:不過啦!

她以為包貝爾會勸或者安慰,沒想到他卻淡定地給哥們打起了電話出去喝酒!頭也不回就走了。

看著包貝爾拒絕溝通,扔下自己就走,包文婧更生氣了,她把家裡的東西一頓摔後大哭起來。

看到這裡,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時刻,任何一對夫妻都有過吵架經歷,哪怕當時把你氣得半死,心裡還發誓一定要和對方爭個明白,吵個輸贏。

到底我哪裡做錯了,為什麼一有矛盾,他就冷暴力?

為什麼我想讓他哄哄我,他卻頭也不回摔門而去?

為什麼我付出了那麼多,他都不領情?

當我們百思不解,還在為夫妻矛盾大傷腦筋時,我在《與人親密》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原來是:痛苦挑起了我們的爭執。

書中說,在親密關係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以下幾類問題:

爭權:過於強勢或討好;

糾纏:指責、爭吵、攻擊;

疏離:愛無能、冷暴力、逃避、述情障礙。

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被愛、被傾聽、被理解、被尊重,但若不懂與人交往的藝術,即使被愛著,也仍感覺孤獨;即使很在乎對方,也會因為相處方式不對,和親近的人互相傷害……當親近的人不再單純地是心靈的港灣時,我們會感到患得患失、缺愛、受傷、無助、失望、憤怒甚至絕望。

二、《與人親密》及作者簡介

《與人親密》這本書,是美國蓋伊·芬利所著,他是當代心靈導師、暢銷書作家、資深生命教練、電視節目嘉賓。

蓋伊著有包括本書和《放手的秘密》在內的多部暢銷書,他的著作累計被翻譯成26種語言在全球售出200多萬冊。

在本書中,當代心靈導師蓋伊·芬利就如何與身邊的人建立一段美好而持久的關係分享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本書共10章,作者通過「愛的力量」、「愛的吸引力法則」、「愛的三個重要啟示」等十個方面,讓內容循序漸進、環環相扣,幫我們分析在親密關係中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作者通過分析與實踐,巧妙地傳達了如何習得相處的藝術,幫助讀者完成關係創傷的自愈,並擁有持久、穩定的親密關係。

這本書適合那些總是單方面付出的你,在關係中感到孤獨的你,陷入爭吵的死循環倍感疲憊的你,覺得激情漸漸消退的你。

三、夫妻爭吵如何化解?

在與各式各樣的人關係中,經常會出現一種情況,我們會將「磨擦」升級成「攻擊」。要麼傷害了無意識傷害的人,要麼讓自己受傷,不得不退卻。而最讓人難過和傷心的就屬夫妻之間的爭吵,當我們的關係變得痛苦時,如果僅有兩個選擇:回擊,還是被動接受?你選擇哪一個?

經驗證明,這兩種選擇都不會給一段關係帶來積極的改變。 我們結合包文婧和老公的相處方式來看《與人親密》這本書,會更好理解書中的內容。包文婧和包貝爾兩個人的爭吵,包貝爾既沒有回擊也沒有留下來安慰她,而是選擇離開。

可以想像,如果包貝爾留下來的話,兩個人勢必會吵得不可開交,或者有一個人會屈服,因為在他們的敘述中,包文婧脾氣屬於爆發式的,作為最熟悉和最親密的人,包貝爾知道此時離開是最好的選擇,給對方一個空間讓她冷靜下來就不會產生大的衝突。

《與人親密》中說:當我們想要的與伴侶想要的不一致時,戰鬥就打響了。而這僅僅是個開始!最後,當我們中的一個人挑起了爭執,另一個人就只剩下兩種基本的選擇:同意並向對方的要求讓步,這樣就沒有爭議需要解決;或者選擇不同意,繼而立即激起了對方身上的抗衡與對立的力量。

不難想像作者所描述的場景,當事態升溫,不同的意願發生必然的衝突時,由一開始只是簡單的「針尖對麥芒」的分歧,演變成一場痛苦的戰鬥。當我們陷入負面狀態時,在與伴侶的爭議中變成了一場「權力鬥爭」,每個人都想要「領先」,想讓對方承認「我錯了」

我們可以想想現實生活中是不是這樣,在這些情感的「拔河」遊戲中,衝突對抗是悲傷的東西。當我們受傷時,我們想要得到安慰,它至少可以釋放我們體內積聚的一些怨氣。但事實往往相反。

要知道爭吵往往是由一方挑起的戰鬥,如果你應戰了,戰爭就打響了。假如包貝爾留下來安慰老婆,是不是女人都會讓對方承認錯誤才罷休,這是一場無休止並且心累的戰鬥,所以他離開是明智的選擇。有的男人為了不想讓伴侶傷心,會表現出一種溫暖、關愛的模樣,但在內心深處,他們仍處於一種壓制著的「灼痛」之中。

愛因斯坦說過:任何問題,都無法從產生它的意識層面上得到解決。

四、夫妻爭吵的原因「翻舊帳」

而在和伴侶的鬥爭中,有一個詞「翻舊帳」,相信所有的女同胞們都有所體驗。這是《與人親密》第五章的內容:走出不斷重複的痛苦模式。

我很喜歡作者在這一章的表述,我們一起來看作者是怎麼讓大家走出痛苦模式的。

親密關係變成了痛苦的相處模式,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我想大家都想知道,為什麼在一次次的爭吵中沒有結果,就是因為每次的爭執都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兩人之間的問題仍然存在,所以舊傷不去,新傷又增,成了惡性循環。

而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包文婧也談起他和包貝爾之間的舊帳,這讓謝娜和章子怡都點頭贊同。

任何夫妻發生矛盾和爭執都會說起前塵舊事,男人不愛提也不願聽,偏偏女人還嘮叨個沒完,所這就是男女之間的差異性。如果我們不能克服相互之間的這些差異,當一些舊有的衝突再次出現時,我們停止互相爭鬥的方式之一,就是接納我們之間那種不穩定的和平,直到事態平息。也就是所謂的妥協。

有人常說:「時間能治癒一切創傷」,但我們與伴侶的經歷證明,這句話是不正確的。我們所謂的與伴侶「妥協」,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避免更大的麻煩而無意識地同意與某一種麻煩共處。但是掩蓋差異並不能讓我們擺脫它們的重量,這樣的解決方案很快就會使關係惡化,使之成為滋生怨恨的溫床。

所以,我們一定要把這種舊帳給清理掉,我們之所以不願意和愛人發生爭吵而選擇妥協,就是心中依然有愛,我們要承認這些差異和對立的存在,如果沒有它們向我們展示那些關於我們自己的東西,我們就不會成長,不會成為更善良、更有同情心、更有愛心的伴侶。

五、在改變與伴侶熟悉的衝突模式之前,要做到以下幾點:

1、我們需要以一種新的理解視角,重新看待那些衝突的時刻。

2、要學會傾聽自己的負面反應,才能發現,自己與愛人之間原來存在著曠日持久的分歧。

3、學會審視自己,你會觀察到自己最微小的負面反應,並且意識到它並不是你的本質,你的意識已經達到一個全新的水平。這就是更高級的自我意識之光。

《與人親密》要求:審視自己,就是看見自我。就是將愛付諸行動,因為這能夠有意識地照亮那些較低的、無意識的自我層次,而那些自我層次會阻礙所有的善良、關懷和同情。

所以,在人的內心有一種更高層次的愛,就是真愛,不管和伴侶發生什麼,並且從不記仇。

而包貝爾對包文婧的愛就是這樣,他太清楚包文婧的性格了,所以他把他們15年的婚姻總結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我有我的道理,她有她的道理,包文婧一發起脾氣來,滿臉通紅,會摔東西,會做出一些過激的事;

第二個階段就是她跟我吵架,我就不吱聲,玩玩手機,看看電視,然後就睡覺了,不溝通。她那個脾氣啊,你過完這一天,幾天之後你可能再說就沒事了;

最近這五六年是第三個階段了,這個階段是發生任何事,她也想跟我吵架,我覺得超級好笑,就她那個狀態,我怎麼看我都生不起氣來,然後特別好玩兒,然後抱抱、親親,然後就過去了,我是這樣的心態。

看到他們夫妻的相處模式,再結合《與人親密》這本書中,你會發現,即使一個人故意盡其所能地激起一個負面反應,真正的愛也永遠不會對其進行懲罰。愛永遠不會停止去愛。

所以,從他們夫妻相處中,我們發現不要企圖去改變伴侶的想法,吵架後和好是重置關係的方式,不要把你的伴侶推進黑暗的殼裡,而是要學會「關係魔法ABC

六、什麼是「關係魔法ABC」呢?

這是蓋伊·芬利在《與人親密》第十章要講的內容,也是本書的最後一章:相處是一門可以習得的藝術。在這一章他總結性地讓我們的伴侶擁有足夠的空間去突破局限,看到自己最大的可能性。

1、A代表憤怒(Angry),一種盲目的力量。

我們對伴侶表達的任何憤怒都會將他們推入一種心理上的殼。在這種殼裡,他們只看到有人在傷害他們,或者他們必須逃離的人。

相愛的雙方傷害是相互的,就如包文婧發脾氣摔東西,其實包貝爾內心也在受到傷害,所以他選擇逃離。這裡有兩點要注意:

第一,不耐煩是我們的局限性,不是我們責怪伴侶的理由。

第二,我們無法原諒別人,或者放棄一些瑣碎的爭論或抱怨。

2、B代表責備(Blame),我們的局限性隱藏的方式之一。

當伴侶指出我們的一個缺點或弱點時,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感到被攻擊,然後保護自己。我們站在了本性中努力隱藏的東西一邊,也就是看到它的本來面目——局限性。

我們是分享快樂的「另一半」,也是伴侶和我們在一起分擔痛苦的「另一半」。如果去責怪伴侶身上的任何東西都不能改變我們。所以要接受自己的局限性,不要去責備對方。

3、C代表強迫。

強迫指用武力、恐嚇或權威來強迫他人,尤其不考慮個人的欲望或意志。

我們在試圖強迫伴侶看到他們尚未意識到的性格中的缺陷的同時,也正遭受著類似的「失明」。我們看不到自己其實也未達到那些對伴侶的要求:耐心、富有同情心、充滿愛心。

所以我們不能強迫伴侶去看清他們目前的局限性,我們只能給他們這樣去做的自由。

結語:

我們都渴望與人有最親密的聯結,渴望有人陪伴自己面對生命中的孤獨與虛無。開始一段關係很簡單,維繫卻很難。我們常常苦惱地問:曾經親密的人,為什麼漸行漸遠?

所以你要掌握與很多人的相處之道,不管是朋友、同事、家人或者伴侶。

人的世界,其實就是關係的世界。而當我們缺乏發現問題本質的能力時,溝通就會出現問題,我們便很難與對方擁有深度的聯結與磨合,關係也就無從維繫。

如果你有這方面的困惑,《與人親密》這本書能幫你找到原因,並助你發現過去的創傷、性格中的缺陷,幫你進行深度自我探索,重塑性格。

這本《與人親密》解釋了相處是一門可以習得的藝術,價格不貴,擁有它可以讓你建立安全感,不讓對方的行為左右你的情緒,讓你看清問題的本質。

你所困惑的問題,書中都會給你事例和解決的答案,願你擁有一段能夠活出自我、深情、穩定、有趣且真心相愛的關係。

相關焦點

  • 親密關係:吵架總「想贏」的人,最終會輸掉婚姻
    亦或,吵架吵贏,真的是贏了嗎? 答案是,親密關係中,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總是要贏的人,最終會輸掉婚姻。可以說,爭執誰對誰錯,是親密關係的殺手之一。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親密關係中,我們該如何看待「想贏」這件事。
  • 總是和伴侶吵架的人,其實最不滿意的是自己
    相信大多人都有。總是和伴侶陷入爭吵,並不代表對方不適合你,也許只是說明我們還不太懂得與他人相處。在《與人親密》這本書中,當代的心靈導師、資深生命教練蓋伊·芬利分享了自己在建立一段美好而持久的親密關係上的獨到見解,並教我們如何在生活中實踐,並且把它變成一種習慣。
  • 在親密關係裡,什麼才是靈魂伴侶
    丁元英說:「正法一個罪犯,包含了打死一個人,法理、道理都在那擱著,如果女性心理不適合刑警工作,那就是性別問題。」「再幹兩年,就兩年,我就去留學。」芮小丹說。「為什麼是兩年,為什麼不是現在或者三年四年。」丁元英說。「再過兩年我就老了,胳膊腿也不靈,刑警隊就不要我了。」芮小丹說。
  • 親密關係:兩個人在一起,不僅要好好說話,更要好好吵架
    我們為何會吵架?吵架的常見誤區有哪些?吵架的正確姿態是什麼?今天這篇文章就圍繞這三個問題深入地談一談吵架這回事。如果你也有情感方面的困惑,希望你花費一點時間和耐心看完它。01親密伴侶為何會爭吵?情侶夫妻之間明明是很親密的關係,為什麼會爭吵呢?《親密關係》一書給出的答案是:因為我們對伴侶抱有期望。其實,我們最初被某個人吸引,往往是出於情緒上的需求,我們渴望被重視、被理解、被呵護等等,而這些需求大多來源於幼年時期未被滿足的需要。
  • 《與人親密》:所有關係中的問題,都在於對自己的不了解
    見面後,女兒提出自己會在之後離職,因為兩個人在一個公司,談戀愛是不被允許的。女兒的媽媽立刻提出反對意見:為什麼是你辭職,而不是他辭職。男方的媽媽也在此時發聲,原話不記得了,大抵的意思就是女人婚後,家庭才是重要的。
  • 《與人親密》:為什麼我們總是與伴侶親密不起來?答案在這裡
    那麼一切還是停留在初次見面的時候為好。為什麼好好的感情最終變得爭吵不斷?難道我們都回不到最初的美好?但無休止的爭執,相互指責的關係,誰願意一直身在其中?當代心靈導師蓋伊·芬利指出:情侶間,尤其是關係成熟時,產生的問題要比最初在一起時多。情侶間親密不起來,關係只會越來越差。那我們應該如何去解決問題?
  • 從無話不說到無話可說,親密關係的終結,始於你想讓對方改變
    文/鈺鏡第一眼看到《與人親密》這個書名時,內心有些悸動。沒錯,是,不是激動。為何會有這種感覺?坦白說,是因為我的親密關係比較緊張。我不知道翻開這本書後,等待我的將會是什麼。……生活中,你和你的另一半是否也是這樣?總感覺漸行漸遠,親密關係形同虛設,脆弱得似乎一碰就碎,不及同事之情。因為關係親密,我們變得有期待我和我老公結婚4年,兩人的爭吵和我的賭氣大多源於他的謊言。
  • 《親密關係》中的「月暈效應」,是橫亙在你和伴侶之間隱蔽的雷點
    克裡斯多福·孟把親密關係形容為是一種月暈現象,就是要告訴我們:每個人在初遇心動的人的那一刻,看似生命被打開了,我們跨入了一個更豐富多彩的世界,愛情的嫁衣也煥發著五顏六色的光芒,但實質上,情感問題裡的狂風,也正在向你徐徐襲來。二,為什麼月暈現象會給我們造成傷害?
  • 為什麼我們會越愛越孤單
    >生而為人,人人渴望被愛、被傾聽、被理解、被尊重,但若不懂親密關係的交往藝術,即使被愛著,也仍感覺孤獨;即使很在乎對方,也會因為相處方式不對,而互相傷害;當溝通出現問題時,我們與對方又很難建立聯結和磨合。
  • 最好的愛情,是男女雙方在親密關係中共同成長
    如果你也對上述問題有困惑,不妨和我一起翻開《與人親密》這本書,書中通過將大量的情感心理學知識和有趣的生活實例相結合,帶我們一起認識親密關係中不斷重複的痛苦模式、愛的吸引力法則和保持甜蜜相處的藝術。當我們和伴侶吵架時,往往有一方會裝作鎮定自若,仿佛自己根本沒有感到絲毫痛苦,以示對對方的懲戒。其實這同樣是一種無效的處理方式,因為即便是裝得再好,內心裡的痛苦卻依然存在,當有一天積壓的痛苦分量越來越重時,假裝的一方可能會通過更強烈的爭吵方式釋放內心的怨恨。
  • 在婚姻裡,做一個對伴侶的痛苦有共情力的人
    它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和會共情能力的人在一起,你經常會覺得如沐春風。有一個會共情的愛人,你會覺得自己被人好好愛著。會共情的人不僅是一個好愛人,也會是一個好父母。
  • 親密關係:感情不順婚姻不幸的人,往往是這三種,但願你不是
    加拿大資深生命教練和心理諮詢師克裡斯多福孟在《親密關係》一書中不僅對情感關係的四個階段做了劃分和詳細的說明,還指出了感情不順利的人常犯的一些錯誤,並給出了具體可行的建議。《親密關係》中指出,改造對方的欲望才是婚姻中的隱形毒藥,這種修飾或者改造伴侶的企圖,會讓你們迅速由月暈階段進入幻滅期,矛盾和爭吵也會隨之而來。塗磊在《愛情保衛戰》中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你總想著改變對方,引起的只能是鬥爭。真正的生活應該是接受對方,彼此適應,共同成長。
  • 親密關係中,什麼樣的磨合期,會讓感情越來越好呢?
    2、矛盾期(反依賴、矛盾潛伏期Contradictory latency)  但是苯基乙胺和多巴胺是有時效的,隨著親密關係越來越久,這兩種化學物質就會持續下降,你們開始彼此互為依賴,這個人已經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了,那麼這個時候你們就迎來了依賴期。
  • 親密關係中的錯誤行為,才是你婚姻不幸福的原因
    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聊聊,在婚姻關係中,要明白的N個道理,讓大家更懂得婚姻的真諦,以及和伴侶的相處之道,讓你們的婚姻更加的有粘性。1、夫妻之間,既要維繫親密,更要保持邊界感。很多人不懂,為什麼要維繫親密,還要保持邊界感,這不是衝突嗎?
  • 心理學:親密關係中學會正確「吵架」,別贏了爭吵,輸了感情
    愛情的真相往往充滿著衝突,這就等於是說,在愛情中吵架是根本無法避免的。面對不同的想法,首先我們要在心裡承認吵架的必要性。其次要認識到錯誤的本身,並不在於吵架,這些吵架不該成為我們伴侶關係的絆腳石,而是成為促進更高層次親密關係的好時機,這樣的爭吵就是有效爭吵。
  • 心理學告訴你:親密關係的不幸,來源於你的原生家庭!
    對孩子來說,害怕父母的責打,會用這種討好式的方式,試圖躲避父母對自己的責罵,那麼在成年後,這種人格會延伸到親密關係中,簡單來說,不管伴侶說什麼,都是對的,即使不是你的問題,你也會大包大攬的說"都是我的錯,你別生氣,你別離開我"等等。
  • 與伴侶同床異夢?專家解釋何謂假性親密關係你可能是:愛無能
    你是「愛無能」者嗎?夫妻是最親密的人,但貌合神離的夫妻比比皆是,人前人後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心底卻不斷迴避對方,兩人之間的關係只能用「這麼近,那麼遠」來形容。而這些深陷假性親密關係的人,就是所謂的愛無能者。
  • 吵架後「來一發」特別爽?別讓和解式性愛變成強暴
    這種情況下,「吵架」似乎變成了「前戲」。  醫學博士Janet Brito曾在研究中指出:「喚起轉移」(arousal transfer)解釋了為什麼人會從氣得冒煙之後突然開始「慾火焚身」。吵架雙方產生了激烈又複雜的情緒,這些氣憤、痛苦、傷心、恐懼,都會通過喚起轉移引起性的興奮和衝動。
  • 《親密關係》:親密關係必經的四個階段,你都了解嗎?
    文/徹子生活中,不管是身邊人還是自己,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兩個人關係好時可以無話不說,親密無間,翻臉後卻形同陌路,反目成仇。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為什麼人的關係會發生這麼大的轉變呢?答案都在克裡斯多福的《親密關係》裡。
  • 《與人親密》:「因為愛,所以愛」,還我們一個最好的現在
    當代心靈導師、暢銷書作家、資深生命教練(美國)蓋伊.芬利寫的一本書《與人親密》,為我們揭開了為什麼會與最親近的人爭吵、指責、攻擊、冷暴力等的原因,而且也為我們尋找到了最好的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讓我們看到了世上還有一種最美好的伴侶關係的「始作俑者」————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