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快速的發展,延伸出眾多產業,讓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如我們熟知的外賣界「美團」、打車界「滴滴」等平臺,改變著人們的衣、食、住、行,極大的給生活提供了便利,讓更多的人賺到了錢。
不過任何事情都有雙面性,有利就有弊!
美團的超時罰款,讓外賣小哥不得不鋌而走險。滴滴平臺審核不嚴,給社會帶來極其惡劣的影響。
我們今天來說說,當下隨處可見的「貨拉拉」
當然「貨拉拉」也是「網際網路+」下誕生的產業,把即時物流做到了線上,客戶只需要在APP上下單,在幾分鐘內就能通過平臺找到相應的司機,方便了很多人的用車需求。
「貨拉拉」在價格方面也是公開透明,不會出現費用相差過多的情況。對社會而言,也提供了新的崗位。
加入「貨拉拉」需要向平臺交納1000元保證金,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會員,會員等級越高費用越高,選擇性很強。平臺上有具體收費項目的價格表,可以根據客戶情況進行定價,對貨運市場不太明白小白有指導性的意義。
最讓人看重的是,其平臺對車型的要求並不嚴格,SUV,小貨車,麵包車,商務車等都可以。不過一定要貼上「貨拉拉」的車貼,這一點很頭疼,交警大大最喜歡了,一看就知道這孩子肯定拉貨了,只要是客車很有可能會被處以罰款。還有車貼本身沒有申報,交警可以直接進行處罰,不過公司會給報銷,這也讓司機朋友鬆了一口氣。
大街小巷都有貨拉拉身影,「貨拉拉」真的賺錢嗎?
為了了解真實的情況,我自己也跟著朋友去跑了跑「貨拉拉」。
打開貨拉拉司機端,軟體會根據所在位置進行推送訂單,每天的訂單數量都很多,不過訂單是靠司機自行爭奪的,所以比較賺錢的單爭搶的都非常激烈,進而出現了外掛等一些額外的輔助設備,漸漸的失去了搶單公平性。
跟著朋友連續跑了三天,第一天收入為0,第二天收入1197元,第三天又是0。如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這麼看來「貨拉拉」其實是賺錢的,只不過競爭過於激烈,手慢則無,如果沒有經驗很難尋找到合適的地方停車搶單,如果不熟,還會因亂停車而吃罰單。
因為我的朋友開的是貨車,有很多地方是禁止所有貨車通行的,所以他就不得不進行篩選訂單。等篩選出合適的訂單再搶時,訂單就很難搶得到了。
「貨拉拉」為什麼會有那麼的差評?
平臺目前只要有超級會員,接單就沒有上限,如果是一個用掛或者老練的司機,可以說是「搶」遍天下無敵手,讓新手司機或者手慢的司機完全無機會,變相的把平臺公平的原則變成了「二八法則」。少數能賺到錢,多數只能養活自己!
司機的工作時間由自己安排,這樣是非常不合理的,人都有貪慾,貪念是無止境的,一種高危險的職業沒有合理的時間安排,不光是給本人還是給社會都能造成無法挽回的結果。
「貨拉拉」是貨運平臺,然而並沒有合理的車型參數,對於客戶來講就只有幾個種類:小麵包車、中麵包車、或者貨車。對於司機:客運麵包車跑小面單、中面車跑小面單、小貨車跑小面單、大麵包車跑小面單。
平臺的車型不明確,導致一些客戶認為貨拉拉是客運版的車可以坐很多人。還有一些客戶認為小麵包車是萬能的!多少貨都要下小面單。
平臺車型眾多,下單卻只有幾種車可供選擇,客戶也只能胡亂下單,司機到了目的地拉不下就只能取消,而取消後很有可能產生拒單率等一系列影響,讓司機本就頂著沉重的壓力又雪上加霜。
其實「貨拉拉」平臺的出發點是好的,也確實能賺到錢,不過平臺管理混亂,沒有詳細的車型選擇。更沒有合理的規則,導致許多司機對「貨拉拉」平臺的不認可。
平臺不應該一昧地拉人加入收取會員費與押金,想要公司走得更遠就應該注重司機與客戶的意見,而不是瘋狂的吸金納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