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要不是犯下這三個錯誤,說不定歷史會因他而改寫!

2020-12-23 那些年的夢6

李自成作為農民軍的偉大領袖,若不是犯了這三個錯誤,那麼歷史必將會改寫!

第一個錯誤:不想取代崇禎皇帝,只想回西北當西北王,與明帝國劃地而治

公元1644年3月17日,李自成率兵把北京城包圍的水洩不通,在這樣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李自成竟然派人到皇宮內給崇禎皇帝傳話,告訴崇禎皇帝只要能夠犒賞百萬軍餉,並且封自己為西北王,劃地而治,那麼自己就撤兵退守西北,永不還京。明明一統天下的機會就在眼前,可他卻沒有那樣做。

第二個錯誤:進城後的農民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李自成卻管不住

李自成在進入北京城之前曾下過命令,要求農民軍必須與百姓秋毫無犯,可是後來權將軍劉宗敏帶起頭來做壞事,農民軍也跟著在北京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面對這種現象,李自成也睜隻眼閉隻眼不去深管。很快,農民軍的威望便蕩然無存了!

第三個錯誤:與吳三桂開戰,讓滿清入關有了機會

據說李自成的部下劉宗敏不僅搶奪了山海關重兵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還拷打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吳三桂得知後惱羞成怒,發誓絕不投降李自成,並且還要發兵報仇。李自成知曉後不但不好言慰籍,反而覺得吳三桂對自己不敬,竟然率領幾十萬農民軍去攻打山海關。讓李自成想不到的是,山海關牢不可破,與吳三桂開戰竟然耗費了自己大量的元氣,結果給滿清入關有了可乘之機。

總結一下,李自成犯下的這三個錯誤,每個錯誤對他都是致命的打擊!若是當初他能夠準確預見,或許歷史真的會因他而改變!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李自成是個「獨眼龍」嗎?為什麼畫像中的他完好無缺?
    李自成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我們可以看到,在很多畫像中,李自成騎著高頭大馬,身披獵獵戰袍,瞪著炯炯有神的雙眼,威風凜凜的進了北京城。可是《明史》中卻記載著進北京城時的李自成是個「獨眼龍」。在《明史.李自成傳》中這麼記載李自成攻打開封時中箭的故事:「遂乘勝陷南陽、鄧州十四城,再圍開封。巡撫名衡、總兵陳永福力拒之,射中自成目,炮殪上天龍等。」後世根據「射中自成目」這句話,推斷李自成的眼睛應該是被射瞎一隻,所以,明代文獻中都把李自成稱作「瞎賊」。
  • 劉宗敏逼得吳三桂反叛,又多次頂撞李自成,為何李自成不處理他?
    李自成進京後,優待了崇禎的三個兒子,讓他們當上了國王,同時又埋葬了崇禎皇帝。李自成的這一舉動給明朝的親戚和官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給整個城市帶來了安全感。然而,劉宗敏為了討要錢財和食物,幹了一些蠢事,雖然可能是有苦衷的,但是卻是個錯誤的做法,那個時候他帶領人製作了許多刑具,折磨明朝的親戚和官員。李自成成功地塑造了農民軍的良好形象,卻被劉宗敏迅速摧毀。從那時起,李自成就非常不得人心,清軍入侵時,沒有多少人幫助他。
  • 劉宗敏逼得吳三桂投降清軍,壞了李自成大事,李自成卻不殺他
    在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殺入都城,劉宗敏逼得吳三桂投降清軍壞了李自成大事,但即使如此,李自成也不殺他。在當時吳三桂原本是想要投降李自成的,聽了這一消息之後,乾脆調轉馬頭直奔關外,投降了清軍,引得清軍入關。李自成最終離開北京起義失敗,造成這一結局,劉宗敏需要負責。
  • 崇禎帝為何會成為亡國君?只因犯這兩致命錯誤,李自成成殮屍人?
    他繼位後,儘管千瘡百孔的明朝已經搖搖欲墜,但他還是想通過對內勤於政事,剷除閹黨,對外勵精圖治、厲兵抹馬來挽回局勢。然而,他最終無力無回天,成為一個悲催的亡國君。崇禎朱由檢能繼位原本就是一個「意外」。天啟七年,崇禎的哥哥「木匠皇帝」朱由校到西苑乘船遊玩,結果掉到水裡,雖然沒被淹死,卻因驚嚇落下了病根,後來飲用了尚書霍維華進獻的「仙藥」後,很快便臥床不起,過多久便一命嗚呼。
  • 李自成為什麼會打不過清兵?
    歷史將被改寫。所以說清軍入關有碰運氣的成分,就在這裡。3.吳軍的確在觀望,大順軍考掠明朝官員的消息的確影響了吳三桂。並不是替吳三桂開脫,但是在當時的觀念裡,吳三桂作為明將,投降大順軍也是不忠的表現。吳三桂想要保全名節的話,唯一的選擇是不聯繫清軍,而與大順軍苦戰,但是那樣他的勝率很低。這就是他投降清軍的主要原因。4.的確是吳三桂主動聯繫清軍的。
  • 假如沒有李自成搗亂,明朝是否能夠戰勝滿清?
    對於明朝而言,李自成只是一時興起的流寇,如果把他和長期威脅的韃靼,瓦剌,甚至滿清做比較,那時間短得要死。這也讓滿清僅僅盯住了明朝內部升級的局勢,在李自成覆滅明朝過程中,滿清也不閒著,正盯著如何竊取大明天下。就這樣一直等到了李自成滅掉明朝,北上徵討這個阻礙自己南下的絆腳石山海關的時候,這才給了他南下的機會。所以就有人問,如果沒有李自成推翻明朝,也許就不會有後來的大清了,說不定歷史又要改寫,只要依據是滿清竊取了李自成大順的勝利果實。
  • 陳昱霖:你在與吳秀波的關係中犯下的三個致命錯誤
    當然我更不會為違背公序良俗的婚外情開脫,我只是想表達對這件既成事實的一些思考。實際上,在這裡我想討論的是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陳昱霖小姐在這樁狗血事件中犯下的三個不可原諒的錯誤。 而如果能夠避免的話,即便不能修正開頭,最起碼也能改寫結局。
  • 李自成英勇一生,被綠兩次,三個明媒正娶的老婆兩個給他戴綠帽子
    在他死後只留下了大順朝的殘兵敗將,由他的侄子李過和皇后高桂英率領。儘管他們聯合了南明一起抗清,但終究兵敗茅廬山,結局十分悲慘。皇后高桂英並不是李自成唯一的妻子,他一生總共娶了三房妻子。但最後跟她相伴一生,並且登上大順皇后之位的只有高氏。
  • 德國總統出席紐倫堡審判75周年紀念活動:這是一場改寫世界歷史的革命
    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發表講話,稱這場為二戰受害國和人民伸張正義的偉大審判是「一場改寫世界歷史的革命」。△施泰因邁爾在紀念活動上發表講話施泰因邁爾在活動上說:「彼時,德國正經歷物質和道德上前所未有的災難;在罪惡和毀滅的重壓下,法律早已淪為廢墟。」他指出,在紐倫堡審判之前,國際法的主體是國家,而非個人。
  • 曾經戰無不勝的孫傳庭,卻敗給了李自成,他一死明朝其實就亡了
    我倒希望,歷史能重來,孫傳庭不聽崇禎的,堅決不出關,走左良玉的路線。如果孫傳庭當皇帝,可以挽救大明,如果皇帝完全信任鼎力支持孫傳庭,可以挽救大明,大明朝內外交困,崇禎並不能從善如流、亦不能非常時期行非常之舉、其夙夜勤政只不過是個守成之君,當此亂局危局,一不能革新、二不能去弊,孫傳庭一個缺兵缺餉缺支持的人如何扭轉乾坤?大明朝積弊已久,傾覆只是早個幾年或晚個幾年的問題。
  • 李自成願和崇禎一起抗清,提了三個條件後,崇禎:我選擇死亡
    根據《小腆紀年附考》的記載,李自成當時並不是直接衝進城,而是先跟崇禎談條件。他提出了三個條件, 表示只要崇禎答應,他就向其俯首稱臣。 結果崇禎看了這三個條件後,殺死了自己的妻女,然後帶著一個太監,去到煤山找到了一棵歪脖子樹,自縊身亡。
  • 李自成是怎麼死的?真相揭開後,專家:咎由自取
    李自成是怎麼死的?真相揭開時,專家:咎由自取。翻開清朝的歷史,我們會看到很多大名鼎鼎的歷史人物特別是皇太極這樣非凡的才能歷史人物特別讓我們印象深刻。但曾經成為帝王的李自成卻顯得特別不起眼,在歷史資料上李自成甚至沒有被清晰地記載。
  • 拉涅利和李自成
    不過再多一句嘴,為什麼要批判那些毒雞湯、成功學,就是搞一些烏七八糟的東西出來騙人的,讓我們麻痺了神經、更看不清這個客觀現實,在虛妄的臆想中沉淪。還有那些所謂的成功學,我曾經調侃說,只要你成功了,你說什麼都算成功學。
  • 犯下與孫楊同樣錯誤,被他姑姑坑了?
    最近,C羅在聯賽中梅開二度,取得本賽季意甲進球數28球的同時,距離射手榜第一的因莫比萊也只差1球。只不過,正在努力爭取意甲金靴的C羅,卻被外媒曝光他家出了事。而最先爆料這件事的人卻是C羅的姐姐!迷你羅尚未成年,身為監護人的C羅很可能會被處罰,在自己的事業上努力追求完美的C羅一時疏忽卻在育兒上險些釀成過錯,究竟是他教子無方,還是他姐姐和母親太拖後腿坑了迷你羅呢?
  • 李自成靠傑出謀士李巖攻滅明朝,最後他手刃李巖,自取滅亡
    這一切都跟他手下的第一謀士李巖有關,有人可能好奇莫非是李巖出賣李自成?各位看官莫急,關於李巖跟李自成之間的「愛恨情仇」還得聽我給你們慢慢道來。首先給大家介紹下李巖,他原名李信,生於三朝古都河南開封,人傑地靈的家鄉自然孕育出不平凡的人物,家中雖然被削官為民,但依然家境殷實,加上他天資聰穎,努力用功,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年紀輕輕就考中了舉人。
  • 為什麼會被大逆轉?廣東隊犯下了三大錯誤
    昨晚的CBA總決賽第二場較量球迷們應該看得是相當過癮吧,廣東隊的球迷們體驗了一次什麼叫做煮熟了的鴨子飛了的感覺,放虎歸山有時候真的不是一件好事,昨晚的比賽廣東隊犯下了三大錯誤,第三場比賽廣東隊真的要好好注意一下了。
  • 二戰中德國犯下的兩個「致命」錯誤,一個耗錢一個耗人
    這條從挪威海岸開始,越過波羅的海之後,一直延續到法國和西班牙國境線的超級防線,總長度超過了2700公裡,主要是為了抵禦英法等同盟國的聯軍,對佔領區進行突襲的防禦工事。 作為戰爭史上不得不提的人物,希特勒在整個二戰之中,犯下了最致命的兩個錯誤。
  • 劉備一生犯下的五個錯誤:看錯,娶錯,用錯,收錯,殺錯
    有諸葛亮這樣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才,軍事為他謀權劃策,制定戰略布局,諸多武將,比如張飛關於趙云為他效力,最終他定漢中,取蜀中,達到人生巔峰。但即使做出了很多正確決定,在這過程還是不可避免地犯下了許多過錯。其一便是自己的妻子,孫尚香。孫尚香是孫權的妹妹,當初為了得到荊州,劉備不得不娶她。
  • 歷史過往:好漢無好妻,嶽飛和李自成的妻子為什麼都和人私奔了?
    秦朝滅亡之後,楚漢相爭,劉邦最終戰勝縣禹建立了龐大的漢朝,而這個漢朝只是外強中乾,連北方的匈奴人都打不贏劉邦,幻想的重複秦始皇的事業,自己親自算你40萬大軍,結果被匈奴人在白登山圍住還差點沒有回來,就這樣漢朝開始了一段屈辱的歷史。但這段歷史到漢武帝之後卻發生了一段轉變。漢武帝積極對外用兵使得匈奴人十分害怕,漢朝紛紛將漢朝的人稱為好漢,但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有一種說法說好漢沒有好妻子。
  • 應氏杯的三十二個經典瞬間(三)1996 勝負的動蕩
    特此遴選出此前八屆應氏杯三十二個精彩瞬間,參考當時棋手點評與當下AI意見,紀念那些圍棋人一同走過的閃亮的日子。 這盤棋原是林海峰先撈後洗,堅韌十足的好局,但左上黑227犯下第一個錯誤(應229位單擠),黑229亦應於右下230位立,如此黑棋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