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剿滅太平天國,為何沒有封王?是清廷摳門嗎?

2020-12-18 安西讀史

1853年3月,太平軍以風捲殘雲之勢,攻佔了清朝的第二大城市南京。年輕的鹹豐皇帝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如果太平軍一路北上,打到北京城,可如何是好?惶惶不可終日的鹹豐帝,昭告天下:「誰能消滅太平天國,就封誰為王。」

1854年,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在長江流域和太平天國展開血戰。經過十年的苦戰,1864年7月,曾國荃終於帶領湘軍攻下了被太平軍盤踞11年的南京。太平天國都城的淪陷,宣告了太平天國歷史的終結。苦命的鹹豐帝,沒能看到清軍收復南京,早在1861年就已經龍馭賓天了。兩宮太后和恭親王奕接下了大清朝的權杖。他們為何不封曾國藩為王呢?

清朝封漢人為王是極其罕見的事情

我們知道,傳統社會。爵位分為「王、公、侯、伯、子、男」。在滿清一朝近300年的歷史長河中,只有滿蒙貴族才可以封王。比如愛新覺羅弘曆被封為「寶親王」,晚清恭親王奕,蒙古僧格林沁是「僧王」。即使是皇子也不一定封王。清朝一共封了五個漢人為王:家喻戶曉的平西王吳三桂,還有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孫可望。

曾國藩經過長達十年的徵戰,歷經九死一生,多次死裡逃生。才平定太平天國,立下了不世之功。與清朝初年封的五個王相比,曾國藩的功業可以說是有過之而不不及。曾國藩是有苦勞,更有功勞,按理講,封王一點不為過。但是清廷高層,協商之後,多次權衡利弊,決定不封王。只封了曾國藩為「一等毅勇侯」。

曾國藩封王,對清廷是極為不利的

平定太平天國後的曾國藩如日中天,湘軍成為全國最具戰鬥力的軍隊。巔峰時期的湘軍建制編員超過三十萬,已經成為尾大不掉之勢。這對於清廷來說,如果曾國藩振臂一呼,必定響者雲集。這時的清廷,想著如何防範曾國藩,如果再封其為王,其號召力和想像力,必將難以想像。平西王吳三桂造反的歷史,極有可能重演。這是清廷不得不顧慮的。

曾國藩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主動向清廷上奏,請求裁撤湘軍。正中清廷高層下懷,清廷也正好借坡下驢,裁掉了湘軍。這無疑是曾國藩最明智的選擇,湘軍已經是暮氣沉沉,戰鬥力也大打折扣。以理學大師自居,一心崇拜王陽明,要做聖賢的人,再也不能讓國內兵戎相向,生靈塗炭,大亂之後的國家需要休養生息,需要發展經濟。

後記:

曾國藩故居

有清一朝,近三百年的歷史,遵行的是「聯蒙制漢」的政策。清朝以異族統治中原,對於漢人的防範心理,自始至終沒有停止。封漢人為王,更是違背祖制。更重要的是如果曾國藩封王,其在漢族士大夫心中的地位更上一層樓。誰也不敢保證,曾國藩會不會變成第二個吳三桂,如果造反,該如何是好。不封曾國藩為王,實乃清廷明智之舉。

相關焦點

  • 一個漫長的過程:曾國藩的湘軍攻破太平天國天京
    歷史上曾國藩創造的湘軍攻破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也就是現在的南京)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那麼湘軍是如何攻破太平天國天京的呢? 首先,為了攻破天京,自然要先掃清周邊的戰略重鎮。自從安慶陷落和陳玉成被捕殺後,太平天國就走向了難以挽回的敗勢。
  • 乞活而不得活,看曾國藩違背上諭將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立刻處死
    百姓們認出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忠王,齊刷刷跪下之後,又帶著李秀成回到破廟。李秀成本來想用自己吊在樹上的珠寶來酬謝這些百姓,回來之後才發現樹上的珠寶已經不見了。雙方爭起來,一方有太平天國的忠王,一方有珠寶,得珠寶者又不願意分給藏太平天國忠王者,於是,看在珠寶的面子上,這兩批老百姓一同將李秀成交給了湘軍。三、李秀成供詞有什麼內容?
  • 鹹豐遺命攻克天京者封王 曾國藩攻克天京後為何只被封侯
    為了早日攻滅太平天國,鹹豐皇帝不惜拿出封王的承諾。據薛福成在《庸庵筆記》中稱:「曩聞粵寇之據金陵也,文宗顯皇帝顧命,頗引為憾事,謂有能克復金陵者可封郡王。」3年後的1864年7月,曾國藩、曾國荃率領的湘軍攻克了太平軍據守了11年之久的天京。那麼,要不要兌現當年鹹豐皇帝的遺命呢?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將這件事交給大臣們進行廷議。
  •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論貢獻,誰排第一位?
    如果讓清廷官方排,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晚清中興四大名臣,都是漢人,但都忠於清廷,忠誠度而言,四人沒有差別。晚清中興四大名臣,都是大學士,正一品高官。但如果讓清廷官方排名,曾國藩肯定位列第一。曾國藩爵位最高,他是一等侯爵,左宗棠是二等侯爵,李鴻章是一等伯爵,張之洞沒有爵位。曾國藩的威望也高,他熱愛讀書學習,喜歡自我反思,深受理學影響,講究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被信奉理學的讀書人追捧為「半個聖人」。與此同時,曾國藩又特別擅長為人處世,在官場上如魚得水,上至慈禧太后,下至落魄秀才,都給他點讚。
  • 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誰的貢獻第一?
    如果讓清廷官方排,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都是漢人,但都忠於清廷,忠誠度而言,四人沒有差別。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都是大學士,正一品高官。  但如果讓清廷官方排名,曾國藩肯定位列第一。  曾國藩爵位最高,他是一等侯爵,左宗棠是二等侯爵,李鴻章是一等伯爵,張之洞沒有爵位。  曾國藩的威望也高,他熱愛讀書學習,喜歡自我反思,深受理學影響,講究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被信奉理學的讀書人追捧為「半個聖人」。
  • 湘軍猛將眾多,士兵戰鬥力強悍,為何滅太平天國還用十年?
    1854年3月,曾國藩在湖南衡陽誓師北伐,率17000湘軍精銳北上長沙,正式與太平軍作戰。1864年7月,湘軍「吉字營」攻入天京,燒殺搶掠,滅亡太平天國。從1854年3月出徵,到1864年7月攻入天京,湘軍用了十年時間才滅亡太平天國。湘軍猛將眾多,士兵戰鬥力強悍,還有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李鴻章等「中興名臣」加持,為何滅太平天國還要用十年呢?
  • 從歷史的各個角度來看,曾國藩到底是「聖人」,還是「屠夫」呢?
    曾國藩是近代中國政壇的重要人物,他的主要功績就是在太平天國起義後,積極影響清廷的號召,回鄉辦起團練組建了湘軍,然後帶領湘軍同太平軍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最終剿滅了太平天國,恢復了清朝的統治
  • 曾國藩35歲時想清的道理,剿滅太平天國後,救了一家老小的命
    道理很簡單,曾國藩三十五歲就懂了。有些人或許懂得比他早,或許懂得比他晚,但真正執行到底者,又有幾人呢? 當然,對於多數人而言,多跟美女約了會,可能就少跟哥們喝了酒;大把時間花在了賺錢上,那就沒有空閒去旅遊,但這些,或許也難取捨,但並不決定人之生死,而曾國藩遇到的,則是性命攸關。
  • 曾國藩滅太平天國:為何不反清復漢,事情沒有想的那麼簡單
    鹹豐十年(1860年)2月,曾國藩破陳玉成於太湖。由於兩江總督何桂清放棄常州而奔上海,導致蘇州、常州失陷。4月,清廷命曾國藩馬上趕赴江蘇,並先行賞加兵部尚書銜,署兩江總督。6月,實授兩江總督,以欽差大臣身份督辦江南軍務。7月,命皖南軍務歸曾國藩督辦。
  • 太平天國覆滅後,忠王李秀成到底說了什麼,致使曾國藩將其處決?
    曾國藩親自審問李秀成,並要求李秀成寫供詞。李秀成以每天7000字的速度撰寫供詞,然而當他寫到第十天的時候,曾國藩卻突然下令,迅速將李秀成處死。按照道理來說,太平天國將領被俘之後,一般都押往北京處死,以儘可能發揮政治效應震懾潛在的造反作亂者,可曾國藩為何如此著急,在南京就殺死李秀成呢?
  • 曾國藩曾發明一笨戰術,剿滅太平天國,蘇聯學會後,令德國苦不堪言
    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居於其首。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死後諡號「文正」這是多少文官夢寐以求的殊榮。了解曾國藩的人就知道,他是一個天資平平的人,小的時候讀書,連潛藏在屋頂的賊在聽曾國藩讀了幾十遍後都能背出來了,曾國藩還背不出來。那麼為何資質平平的曾國藩卻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呢?因此他時常能想出解決問題的「笨」辦法。
  • 鹹豐死前遺言「克復金陵者王」,慈禧為何不敢封曾國藩為王?
    整個鹹豐時代,都在絞殺太平天國,但是直到鹹豐皇帝駕崩,都沒有能夠完成心願。因此,鹹豐皇帝在死前,留下了遺言「克復金陵者王」。而最後曾國藩首先打進天京,收復了金陵,但是為何慈禧太后卻不敢封其為王呢?鹹豐十一年,也就是1861年,可謂是多事之秋。內憂外患,當時英法聯軍已經打進北京。而此時太平天國運動在李秀成、陳玉成等領導下,再次攻破江南江北大營,國勢十分衰弱。
  • 曾國藩裁撤其辛辛苦苦創辦的湘勇,從中可見其大智慧!
    湘軍是晚清時對湖南地方軍隊的稱呼,或稱湘勇,也就是是清朝的地方武裝,那麼這支地方軍隊是怎麼建立並且為何要被曾國藩裁撤呢? 一、事件背景
  • 弟弟曾國荃遭人陷害,曾國藩卻上書慈禧嚴懲弟弟!事後才知真高明
    在曾國荃眼中,官人就是一個只會吃飯的廢物,剿滅太平天國中,他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得到了與兄長曾國藩相同的賞賜。此外他與兄長曾國藩還是政敵,曾多次對曾國藩掣肘排擠,雖然曾國藩不以為意,但是曾國荃一直耿耿於懷。曾國荃的不爽是表現在臉上的,湖北任職後與官文初次見面就以冷場結束。
  • 鹹豐帝臨終留下遺詔,光復金陵者可封王,為何曾國藩卻只獲侯爵?
    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太平軍,清廷可謂是焦頭爛額,而鹹豐皇帝在位的十一年裡,也幾乎都在忙著剿滅起義軍。然而直到彌留之際,鹹豐皇帝也沒能見到太平天國覆滅。在彌留之際,鹹豐皇帝留下遺言「克復金陵者王」。▲避暑山莊主殿——澹泊敬誠殿在他死後不到三年,曾國藩率領湘軍攻破天京,並剿滅大批太平軍。講道理,作為鹹豐皇帝的妻子,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應當執行亡夫遺言,為何最終卻不肯封曾國藩為王呢?
  • 一袋金子害了太平天國忠王的命
    太平天國忠王是誰呢?他就是李秀成,初名李以文,漢族,出生於廣西藤縣大黎裡新旺村,在金田起義參加太平軍後,他作戰機智勇敢,很快從一名普通的士兵晉升為青年將領。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為忠王,稱"萬古忠義"。到此,太平天國的四大天王已經一個不剩,而此時太平天國佔領的武漢,九江等地相繼失守,幸好洪秀全提拔了陳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將領才穩住局勢。李秀成就在這個時候被稱為「忠王」。李秀成打仗是把好手,可是他畢竟是小農出身,幼時曾和父母一起『』尋食度日「。尋食可能就是現在的討飯或者什麼吧,正是因為小時候受的折磨,所以把錢財看得比什麼都要重要。
  • 鹹豐皇帝多疑寡斷,在43名團練大臣中,為何獨讓曾國藩組建湘軍?
    晚清名臣、湘軍統帥曾國藩在組建湘軍的時候,非常艱難。朝廷不僅沒有糧餉支持,就連招兵買馬,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可是,性格多疑寡斷的鹹豐皇帝,在他任命的43名團練大臣中,為何獨讓曾國藩組建湘軍呢?並不是鹹豐皇帝信任曾國藩,對他格外器重,而是曾國藩自己爭取來的機會。
  • 李秀成到底在供詞中說了什麼,致使曾國藩火速將其處決?
    可是,當時太平天國三個方向的戰場形勢都不樂觀,李秀成不得不在安徽、上海、浙江三個方向充當救火隊長。可能是由於各個方向都缺乏重心,戰事因此毫無起色。上海被迫放棄,浙江也被左宗棠佔領。西線的曾國荃竟然敢以三萬之眾,進抵南京城下,重新結起了硬寨。天京再度陷入圍困,洪秀全慌忙調兵遣將來解圍。
  • 剿滅太平天國第一功臣:擊敗陳玉成、李秀成,勝利後辭職回家
    由於清朝八旗、綠營這兩支正規軍腐朽無能,朝廷只能將剿滅太平天國的重任交到以曾國藩為首的地方團練手中,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晚清政權的權力結構。此後,漢族地主勢力上升,滿蒙貴族集團沒落;地方勢力坐大而中央集權則削弱,最終出現軍閥割據混戰之局面。曾國荃(1824年—1890年),湖南湘鄉人,字沅甫,曾國藩九弟,湘軍主要將領之一,人稱「九帥」。
  • 鹹豐遺詔攻下金陵城便封王,曾國藩攻下卻被封爵,這是什麼原因?
    鹹豐遺詔攻下金陵城便封王,曾國藩攻下卻被封爵,這是什麼原因?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清朝晚年的滅亡並非全部是因為西洋國家對於中國的入侵,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還是爆發在國家內部的百姓起義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