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020-12-14 心靈服務區

此句出自《論語》。意思為自己不喜歡的言行,就不要以那種言行對待他人。 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不要強加在他人的身上。 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人就像是一塊磁鐵,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類的。如果你想結交仁慈的,慷慨的人,那麼自己就必須先成為這樣的人。種什麼因,收什麼果,你所有的思想,最後都會回到你身上。

三國時,呂布當初同劉備很要好,後來發生了矛盾。呂布就讓名士袁渙寫信去罵劉備,袁渙不屑於幹這種差事。呂布幾次要求他都沒有用,惱火起來用刀架在袁渙的脖子上說,再不寫就殺了他。袁渙坦然而笑道:「我只聽說以德羞人的,沒有聽說以辱罵折磨人的。如果說劉備是君子,就不會由於將軍的辱罵而感到羞恥;如果他是小人,就一定會用同樣的辦法來回報你,那麼辱罵就會落到你頭上。而且,我說不準哪一天也會為劉備效力,也會像今天給將軍效力一樣。假若我一離開將軍,就來辱罵你,行不行呢 ? 」呂布聽了這一通話後,想想就罷休了。

以己度人,就是「如果有的事情你不希望它發生在自己身上,那麼你也不要對別人做出這件事情」。如不希望別人對你說髒話,那麼首先你說話時要用詞文明。

羅斯福當海軍助理部長時,有一天一位好友來訪。談話間朋友問及海軍在加勒比海某島建立基地的事。

「我只要你告訴我,」他的朋友說,「我所聽到的有關基地的傳聞是否確有其事。」

這位朋友要打聽的事在當時是不便公開的,但既是好朋友相求,那如何拒絕是好呢?

只見羅斯福望了望四周,然後壓低嗓子向朋友問道:「你能對不便外傳的事情保密嗎?」

「能。」好友急切地回答。

「那麼,」羅斯福微笑著說:「我也能。」

在人際交往中,將心比心不失為一條良好的交往準則。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多一些將心比心,凡事多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多想想,那麼和諧就很容易。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誰能說它是古人啃過的骨頭,腐朽而無味呢。人之生, 所為樂也。人們活一生,不過為了活得快樂。當你把所謂的不快與痛苦,強加到別人身上。從而得到自已的快樂時,誰能夠真正體會。

如對某人挖苦,恥笑。難道別人就願望得到挖苦,恥笑,但挖苦的人卻不想得到這些。所以不想失敗,也不要惡意去讓別人失敗。不想痛苦,也不要把它推託給別人。一切的喜歡與不喜歡,一切的成功失敗,就讓自已去感受與承擔吧!

相關焦點

  • 《論語》:值得深思的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譯文:子貢向老師問道:「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奉行的嗎?」孔子回答說:「那可能是『恕』吧!自己所不喜歡做的事情,不要施加給別人。」子貢問了老師一個很大的問題,他說:你能告訴我一個字,使我可以終身實踐,並且永久受益嗎?老師對他說:「其恕乎!」如果有這個字,那大概就是「恕」字吧。
  • 胡諞——從己所不欲到勿施於人
    勿施於人一隻兔子用胡蘿蔔去釣魚,連續三天一無所獲,第四天正要下鉤,突然一條大魚跳出來大罵:你要再敢拿胡蘿蔔來釣,小心我扇死你丫的。——寫在正文之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一則古訓,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與此相近些的還有將心比心,意思是做事以前先拿自己的心去感受一下別人的心,只有自己心裡覺得樂意了才能做,如果連自己都不樂意那別人是不會樂意的。
  • 跟著麥哥學英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下篇
    what you do not want done to yourself, do not do to others--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都是忠恕之道精神的表現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見於《論語》,是人們很熟悉的。習主席也多次在講話中引用。《論語》中的原文是:「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大意是,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個字是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說:「那就是恕吧!自己所不願意接受的,不要加給別人。」
  • 處理人際關係的黃金法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儒家文化的精華之處。語出《論語·顏淵》:仲弓問孔子如何處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出門與同仁行禮如見貴客一般,對民如大祭一樣凝重,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如此在朝上就不招誰怨,在家中私下的交往也不招誰恨。」
  • 從飯桌上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到「我認識貴國總統」
    只是,它告訴你一個道理正如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後來,對於在飯桌上再遇到此類同志說認識人家單位多少人時候,我調侃說:「我認識貴國總統。」於是大家都放聲大笑了。我最近就在飯桌上試驗了一下,真是讓大家開心,為啥?因為貴國總統我都認識,你還吹啥牛呢……這就是個笑話。其實與人為善,尊重他人處處都要留意。孔子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愛情裡要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要明白「己所欲勿施於人」
    雖說感情容易讓人衝動,但成年人在感情上也應該保持理智,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也要知道「己所欲勿施於人」的兩性相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管是在職場上,還是在生活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都是應該遵守的一條基本相處原則。在感情上,更是如此。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體現的是做人的格局與遠見 慈悲與胸懷
    再換句話說,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什麼意思?就是說處理人際關係與處理與人做事打交道的時候,不要用連自己都不喜歡的言行,去對待他人,也讓他人去接受。這句話出自《論語》 ,流傳千年了。孔子告誡人們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千萬不要強加在他人的身上。包括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的身上去。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時刻提醒自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 【孔子箴言故事】仁者愛人——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孔子回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幹的事,不要叫別人幹。這是孔子「仁」學的主要表現形式,它體現出一個人對別人的尊重與愛戴。相反,自己不願意幹的事,推給別人幹,是不對的。在孔子生前,魯國就發生過這樣一個事件: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強行洗腦,會令人很「反感」
    然而所謂的「仁愛」到底是什麼呢?從一個我們都耳熟但又不是很理解的話進行分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就是孔子想表達的「仁愛」。婆媳關係從古至今都是個大問題,婆婆還是「媳婦」時受了「苦」,這個氣沒處「撒」,等到自己兒子有了「老婆」就開始「刁難」兒媳婦了。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容易,為什麼己所甚欲,勿施於人,卻非常難?
    裡面有這樣一段話: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才懂得,把自己的願望強加於人,是多麼的無禮,就算我知道,時機並不成熟,那人也還沒有做好準備,就算那個人就是我自己,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後人也將其延伸過「己所甚欲,亦勿施於人」,自己不喜歡的不強加給人固然是一種涵養,自己特別喜歡的,也懂得不強加給別人,——這更是一種道德,而且還更不易修得。當老師到如今,我也漸漸明白,這個世上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你的好心,你也不必指望每個人都能理解你,儘管你真的對他們是精誠以待。
  • 大衣哥拒絕廣告代言,用孔子的一句話解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為人處世之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學會換位思考,去相互理解對方,這樣一來,很多事情就會迎刃而解,不再有那麼複雜,可是往往在為人處事過程中,最難做到的也就是換位思考,用孔子的話來說就是人們難以真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責人之心責己,以寬容之心待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仁者愛人,愛人者恆愛之。欲成仁者,得先學「恕」。恕,寬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責人之心責己,以寬容之心待人。「欲責人、先責己」與「寬以待人」是一種立身處世、接人待物的人生態度,更是一種高尚的道德品質。
  • 眾所周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是也不能「己所欲,就施於人」
    同時也要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要勉強。也不可以「己所欲,就施於人」。不要認為「我喜歡吃的,你一定也喜歡吃」。每一個人有他的飲食之道。叫做飲食習慣。我們要尊重他。尤其是每個年齡有他不同的保健方式。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營養均衡。
  • 「天眼時評·戰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試想如果現在我們自己被列為有可能染病的高危群體範疇,我們會是什麼心情,會渴望被怎樣對待,會需要哪些必要的生活及防控條件?如果被外界粗暴對待、冷漠遺棄,我們又會產生怎樣的應激反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我們對他們的安置、管控、服務不到位,不能讓他們在情感上獲得足夠的溫暖,就會給他們內心帶來更無助的孤獨,甚至更激烈的逆反。我們必須換位思考、端正心態,才能拿出更恰當的舉措。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才是儒家學派關於人際交往的金規玉律
    也就是說,你用什麼態度去對待生活,生活也會用什麼態度對待你,你看世界的方式,決定了你的滿足感。第三,是人如何處理好與社會與世界的關係。這是生命哲學終極的問題。人與世界的問題,其實是人生命的價值與活著的意義問題,這決定了人的存在感。所以,孔子的儒家哲學,從本質上來說是人學,是人如何活出價值、活出道德境界的學問。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道理很簡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即便「己所欲」的東西也不要強加於人!在各種信息大量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時,很多人每天都會被大量無用信息騷擾,產生很多的煩惱,所以我們信奉一個原則「不打擾也是一種慈悲」!
  • 致妄議香港事務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 題:致妄議香港事務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新華社記者一段時間以來,一些美西方政客總忍不住對香港事務指手畫腳,實在該把一句凝結中國智慧的老話送給他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作出一項決定。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所不欲亦不要強加於人!
    很多人都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自己喜歡的別人不一定喜歡這個道理卻經常被忽略。我們經常說「有一種冷叫奶奶覺得你冷」,這就是以己度人最多的例子!所以我們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要儘量站在別人的角度想一想,不要覺得一件事對自己無所謂,就不會給別人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