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律己寬人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是一個人具有很高素養的標誌。《增廣賢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意思是說,以嚴格要求別人的態度要求自己,以寬容自己的態度寬容別人。中國還有一句諺語「人和萬事興,大度聚群朋」,意思是說,人與人之間團結和睦,齊心協力,事事就興旺發達,心胸開闊、豁達的人,才能廣交朋友。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責人之心責己,以寬容之心待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仁者愛人,愛人者恆愛之。欲成仁者,得先學「恕」。恕,寬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責人之心責己,以寬容之心待人。「欲責人、先責己」與「寬以待人」是一種立身處世、接人待物的人生態度,更是一種高尚的道德品質。
-
中學生考試作文:《寬容與自律》,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衛靈公》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是多少人耳熟能詳的訓誡。可又有多少人將其真正落實到了行動中?這是胸懷,是境界。尤記得餘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一書中,說文革時期,冒出了許多一手拿著棍棒,一手拿著條框的人。他們用棍子敲打敢於冒頭的人,用條條框框去限制每一個人。於是,沒人敢說話了,或者說,沒人敢講真話了。這與今日的噴子何其相似!
-
跟著麥哥學英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下篇
what you do not want done to yourself, do not do to others--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處理人際關係的黃金法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儒家文化的精華之處。語出《論語·顏淵》:仲弓問孔子如何處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出門與同仁行禮如見貴客一般,對民如大祭一樣凝重,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如此在朝上就不招誰怨,在家中私下的交往也不招誰恨。」
-
胡諞——從己所不欲到勿施於人
勿施於人一隻兔子用胡蘿蔔去釣魚,連續三天一無所獲,第四天正要下鉤,突然一條大魚跳出來大罵:你要再敢拿胡蘿蔔來釣,小心我扇死你丫的。——寫在正文之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一則古訓,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與此相近些的還有將心比心,意思是做事以前先拿自己的心去感受一下別人的心,只有自己心裡覺得樂意了才能做,如果連自己都不樂意那別人是不會樂意的。
-
「天眼時評·戰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我們對他們的安置、管控、服務不到位,不能讓他們在情感上獲得足夠的溫暖,就會給他們內心帶來更無助的孤獨,甚至更激烈的逆反。我們必須換位思考、端正心態,才能拿出更恰當的舉措。 於理而言,所謂疫情控制的重點對象,不是要拒絕、孤立、歧視他們;而是要給予這個群體更多理性、科學、深入、細緻的關愛,以使得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
孔子: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嚴於律已,寬以待人」。人與人交往,難免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於是糾紛和矛盾就產生了。這就我們現在經常提到的「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責己嚴、待人寬,是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的重要方法。他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但是大多數人都做不到,很多情況下,還反其道而行之,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可以理解的,而別人的做法統統都是有毛病的。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都是忠恕之道精神的表現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見於《論語》,是人們很熟悉的。習主席也多次在講話中引用。《論語》中的原文是:「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大意是,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個字是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說:「那就是恕吧!自己所不願意接受的,不要加給別人。」
-
《論語》:值得深思的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譯文:子貢向老師問道:「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奉行的嗎?」孔子回答說:「那可能是『恕』吧!自己所不喜歡做的事情,不要施加給別人。」子貢問了老師一個很大的問題,他說:你能告訴我一個字,使我可以終身實踐,並且永久受益嗎?老師對他說:「其恕乎!」如果有這個字,那大概就是「恕」字吧。
-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看似矛盾其實並不矛盾。辯證統一的關係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看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這句話時首先都會覺得這句話前後兩句是一個對自己和對別人區別對待的意思。對自己和對別人的態度是矛盾的。可以這麼說吧,對自己和對別人的標準是不同的,是雙重標準。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是的。
-
【孔子箴言故事】仁者愛人——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孔子回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幹的事,不要叫別人幹。這是孔子「仁」學的主要表現形式,它體現出一個人對別人的尊重與愛戴。相反,自己不願意幹的事,推給別人幹,是不對的。在孔子生前,魯國就發生過這樣一個事件:
-
從飯桌上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到「我認識貴國總統」
只是,它告訴你一個道理正如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後來,對於在飯桌上再遇到此類同志說認識人家單位多少人時候,我調侃說:「我認識貴國總統。」於是大家都放聲大笑了。我最近就在飯桌上試驗了一下,真是讓大家開心,為啥?因為貴國總統我都認識,你還吹啥牛呢……這就是個笑話。其實與人為善,尊重他人處處都要留意。孔子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愛情裡要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要明白「己所欲勿施於人」
雖說感情容易讓人衝動,但成年人在感情上也應該保持理智,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也要知道「己所欲勿施於人」的兩性相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管是在職場上,還是在生活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都是應該遵守的一條基本相處原則。在感情上,更是如此。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體現的是做人的格局與遠見 慈悲與胸懷
再換句話說,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什麼意思?就是說處理人際關係與處理與人做事打交道的時候,不要用連自己都不喜歡的言行,去對待他人,也讓他人去接受。這句話出自《論語》 ,流傳千年了。孔子告誡人們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千萬不要強加在他人的身上。包括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的身上去。
-
雨山中心小學開展「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國旗下主題教育
「 嚴以律己 寬以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促進積極、健康、和諧的校園德育文化建設,切實加強學校品德教育工作。1月5日雨山中心小學開展「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國旗下主題教育活動。活動中,五(2)中隊為大家準備了情景劇,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引人深思,該校全體學生受益匪淺。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道理很簡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即便「己所欲」的東西也不要強加於人!在各種信息大量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時,很多人每天都會被大量無用信息騷擾,產生很多的煩惱,所以我們信奉一個原則「不打擾也是一種慈悲」!
-
大衣哥拒絕廣告代言,用孔子的一句話解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為人處世之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學會換位思考,去相互理解對方,這樣一來,很多事情就會迎刃而解,不再有那麼複雜,可是往往在為人處事過程中,最難做到的也就是換位思考,用孔子的話來說就是人們難以真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乃個人進步之道,社會和諧之道
因此,我們應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泰戈爾說過:「那些把燈背在背上的人,他們的陰影投射在自己面前。」嚴於律己,就是要求人們把燈掛在身前,勇於查找、面對自己的不足,並及時修正。對自己的錯誤零容忍,才能甩掉歷史包袱,大踏步前進。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所不欲亦不要強加於人!
很多人都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自己喜歡的別人不一定喜歡這個道理卻經常被忽略。我們經常說「有一種冷叫奶奶覺得你冷」,這就是以己度人最多的例子!所以我們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要儘量站在別人的角度想一想,不要覺得一件事對自己無所謂,就不會給別人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