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人生》:好的感情,無一例外,都是勢均力敵

2020-12-18 瑜姐聊情感

這段時間,讀了路遙的《人生》,感覺那個年代的愛情,也十分美好。

這個小說裡面的人物情節比較簡單,一共是三段感情,穿插在整個故事裡面。男女之間愛恨交織,糾結苦痛。

我覺得這部小說,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把男女之間那種掙扎描寫得很深刻。

這個故事,雖然發生在六七十年代的時候,但這樣的愛情悲劇,仍然在我們身邊時刻上演。

不論是高加林、巧珍還是黃亞萍,每個人物,都付出了真心去對待一切,雖然最後的結局比較悲慘,但這卻是扎心的現實。

如果高加林,沒有去縣城當記者,他和巧珍,或許可以一輩子

高加林,高中畢業後,沒有考上大學,在個學校代課,一代就是幾年。但因為同村的一個人搞關係,把他拉下來,把自己兒子頂上去,高加林失業了。

失業後的高加林,對人生感動失望,他一心一意讀書,企圖用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喜歡圖書館、籃球場、電影院,喜歡和朋友們談天說地、聊各種趣聞,但現在,他生命都沒有了。

夢想破滅,這一輩子,似乎要跟父母一樣,在泥裡討生活。

在他萬念俱灰的時候,巧珍給了她關懷和愛。她一直在背後默默地關注著他,用自己的深情打動了高加林。

兩顆年輕的心,緊緊相依,在月亮的晚上約會,在樹林裡說話,巧珍的出現,讓高加林,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他甚至決定,踏踏實實做一個農民,墾地、一心一意愛巧珍。

但後來,因為他的叔叔退伍回來,有了職位,那些想要巴結他的人,就趁機為加林安排了一個職位。

加林在縣城當記者,文章寫得好,籃球也打得好,一時成為了縣城裡的風光人物。這時候,他的同學黃亞萍出現了。他們在高中時,就曾是比較要好的朋友,後來因為高加林在鎮上教書,兩個人斷了聯繫。

所以,慢慢地,高加林對黃亞萍動心了,忘記了家鄉還有一個巧珍在默默等他。

如果高加林,沒有去縣城,兩個人或許能走到一起,但後來發生的一切,讓兩個人的距離越來越遠,所以最後還是分開了。

高加林被辭退,他和黃亞萍的感情,也走向了陌路

高加林和巧珍分手以後,跟黃亞萍走到了一起,黃亞萍是縣裡廣播臺的播音員,他們有很多共同話題,一起看電影、去郊遊,跟黃亞萍在一起的每一分鐘,高加林覺得很充實。

而且,黃亞萍做出承諾,如果他和自己結合,將有更大的發展前途,可以在她父親的安排下,去省城當記者。

無疑,這個誘惑是巨大,他的心完全向黃亞萍偏移了。這時候,他忘記巧珍曾陪伴自己,度過人生最灰暗的日子,忘記了還有一個人等著他。

當他跟巧珍攤牌的那一刻,高加林也十分難過,但為了自己的前途,她似乎義無反顧了。

黃亞萍,本來是和張克南在一起的,但因為高加林的出現,黃亞萍,心裡開始動搖,毅然選擇了高加林。

張克南媽媽,一氣之下,將高加林揭發。他很快被撤職,又一次成為了一個普通的農民。

黃亞萍儘管很喜歡高加林,甚至想要跟著他一起回到鄉下。但高加林,卻冷靜地拒絕了。

為了愛情,拋棄自己的前途,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更會讓高佳林歉疚一生。

所以,沒有記者身份的高加林,最後也無法跟黃亞萍走到一起。

勢均力敵的感情,才能走到最後

在《簡愛》中有這樣一段話:

愛是一場博弈,必須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惜。因為過強的對手,讓人疲憊,過弱的對手,讓人厭倦。

高加林,是農民的時候,可以和巧珍相安無事地過下去,但一旦當了記者,想法就很不同了。他自私嗎?是他忘恩負義嗎?

我覺得,這是人本性的一種體現,其實,每個人都是趨利避害的,一般都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結婚對象。就像,有錢的男人,其實都很現實一樣,他們也希望挑選到更優質的女性。

後來,高加林,當不成記者,他和黃亞萍,也走到了感情的盡頭。

這種事情很現實,那個年代發生的故事,這個年代,其實照樣在發生。人和人的圈子、地位、財富、家庭條件不同,其實是很難融合的。

好的愛情,就應該是高手間的棋局,棋逢對手,樂此不疲。

用道德去綁架愛情,永遠都走不到最後。如果沒有黃亞萍,高加林是不是會娶巧珍?他們在一起,真的可以幸福嗎?

這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好的愛情,往往都是步調一致,相互配合,攜手進步的。一方裹足不前,一方在不停進步,那麼最後也很圓滿。

《我的前半生》裡唐晶對羅子君說:兩個人在一起,進步快的人,總會甩掉那個原地踏步的人。因為這是人的本能,都是希望更多探尋生活的外延和內涵。

相關焦點

  • 路遙:走了一圈,回到起點,《人生》中《平凡的世界》值得被尊重
    我們生活在萬千世界中,總是會遇到各種事情,當遇到一些挫折時,你或許會抱怨「為什麼我的人生是這樣的」。提及人生不免想到路遙所寫的《人生》與《平凡的世界》。路遙的《人生》在豆瓣的評分高達8.4,同時這部書也成為了他的成名作。
  • 懷念路遙:真實的路遙與真實的《平凡的世界》
    同學白正明說,一身灰的卡服是路遙經常的禮服,「老三樣」(白、黃、玉米發糕)吃飯後一碗開水衝菜湯是他很喜歡的美味佳餚。「兒子上大學前靠家裡,上大學後靠的是林達,林達是北京人,家裡境況好,在經濟上給了兒子很多接濟,就連背到學校裡去的被子和褥子,都是林達給準備的。」
  • 路遙與初戀女友17年後北京街頭偶遇,路遙想起過去種種,暴走失態
    現在《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大火,路遙筆下的愛情故事打動了很多人,書中的愛情故事讓人很有感觸。很多人奇怪,路遙能寫出這樣好,這樣感人的愛情故事,是因為什麼,他的親身經歷嗎?是的,他的親身經歷。如果你能了解他的愛情故事,那麼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你會對這本書多一層更深刻的理解。
  • 讀過《人生》,讀過路遙的人生嗎?
    作為路遙的同鄉、後輩和深受影響的讀者,王剛耗費了近十年時間,遍訪路遙生前好友,收集大量一手資料,以編著《路遙年譜》的方式,為這個黃土地上迎風而立的人,留下了一本詳實、豐滿、全面的人生實錄。在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的生活記錄中, 看到平凡的世界裡路遙的人生。
  • 陳情令:最好的感情是勢均力敵的相伴
    不論對錯,不論地位,不論偏見,最好的感情,其實是一種勢均力敵的相伴。為了將金丹換給江澄,魏無羨將自己的金丹剖出,失去了靈力,變為一個永不能結丹的普通人。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他等江澄的時候,溫晁一伙人找到了他,將他拋入亂葬崗——一座令人聞風喪膽的屍山。
  • 【書友·說書匯】路遙《人生》
    —— 路遙第18期2020 12 27尊敬的書友: 第18期書友•說書匯活動開展領讀(書友現場互動說書)、默讀(15分鐘共讀一章文字)、朗讀(讀者上臺朗誦書中5段摘選文本,下文滑動可選)等閱讀形式共讀《人生》,以此領略書中所展示的豐厚內涵。
  • 路遙《人生》:我們都想活成馬雲,但現實中,多少人活成高家林?
    有次因工作去金華,在金華火車站的候車大廳裡他撿到了一本書,從此改變了他的人生。馬雲一口氣看完後陷入了沉思,主人公那種執著追求的精神和永不放棄的鬥志打動了他,激起他改變人生的勇氣。第二次高考數學19分,再次落榜。在第三次高考時,馬雲短板的數學考出了79分,是他考得最好的一門科目。
  • 「最好的感情,就是勢均力敵」
    在傳統婚姻觀念中,都講究門當戶對。婆家什麼條件,娘家也不能太差。因為在一樣的條件下,孩子談吐、學識、人品相差不了多少。現在思想開放,年輕人之間更崇尚愛情至上。但是,某些方面和傳統觀點依然不謀而合。之前講究門當戶對,現在是勢均力敵。
  • 人生路遙,必讀路遙《人生》|為每個在人生路口徘徊的人指明方向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 路遙離世前,林達與他離婚,為何路遙對她沒有怨恨,只有感激?
    為了帶領讀者還原路遙的生平,作者王剛拜訪了路遙生前親朋好友,參閱了眾多文獻,只為了讓讀者能真實的了解路遙創作生涯,以及路遙不平凡人生的最佳指南。路遙的人生,也如同作者王剛對他的評價:「我驚嘆於路遙對這個世界初戀般的熱情,和他那宗教般的意志,他如此熱愛著這個世界,愛著他愛的人,卻又無力對抗這個世界,他是文壇上真正的苦行僧。"
  • 平凡的世界:為何曉霞的離世,讓路遙放聲大哭?淺析路遙創作情結
    路遙有過相同的感情經歷路遙本身就是陝北硬漢。在生活上,路遙出生貧困家庭,九歲那年過繼給大伯,他從未放棄過自己,好強,不服輸。他在學校從未讓大伯操心,即使餓的頭暈,穿的破破爛爛,他也沒有放棄求學,在文學界的聲望越來越高,取得優秀的成績。路遙曾有一段類似的感情經歷。
  • 路遙:靠自己生活,靈魂都是安寧的
    無論受怎樣的挫折和打擊,都要咬著牙關挺住,因為你們完全有機會重建生活;只要不灰心喪氣,每一次挫折就只不過是通往新境界的一塊普通絆腳石,而絕不會置人於死命。15、連偉人的一生都充滿了那麼大的艱辛,一個平凡的人吃點苦又算得了什麼呢?16、什麼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鬥!只有選定了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
  • 路遙的《人生》,他自己的人生,寫出了我們所有人的生活
    《人生》給我一種感覺,它是《平凡的世界》的精華版,對於讀者的激勵作用完全不輸於長篇著作《平凡的世界》。馬雲也直言過,路遙的《人生》是改變他人生的一部作品,帶給了他無限的激勵和力量。文學圈中有這樣一句話:除了科幻小說,作家的一切語言和描述,都是作家生活和思想的體現。路遙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作家,為了著就一部偉大的作品,他可以付出生活的全部。
  • 路遙短短42年的人生,嘗盡人間苦難,留下《平凡的世界》影響數人
    1949年路遙在陝西省清澗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裡出生了,他的父母都是農民階層,家裡的子女眾多,一共十口人都是靠父親維持家庭。那個時候家家戶戶都吃不起飯,而路遙家人口多,父親掙的錢也非常的少,吃不上飯都是經常的事情。
  • 路遙《人生》:40歲以前有三道坎兒,大部分人輸在第三,很現實
    《人生》作為路遙成名作,於1982年發表。曾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講述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敘述了他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的人生變化過程,展現了一個時代背景下艱難選擇的悲劇。
  • 在被初戀「拋棄」後,路遙因一紅衣女子,晚飯吃了六個饅頭三盤菜
    網上很流行一句情話:你站在那裡,什麼都不用做,我就愛你。什麼樣的角色有這樣的魅力呢?最符合這一情境的答案就是初戀。但這一段感情無論在什麼時候想起,都還是閃亮亮的,會發光一樣的。我們以為只有普通人才這樣,那些名人明星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不會有這種情況。其實不然,作為大名鼎鼎的作家路遙,也會有自己的「白月光」。
  • 最好的感情,往往來自「勢均力敵」和「我需要你的時候,你都在」
    你要接受這個世界的相對冷漠和適度功利,金錢,能力,安全感都可以自己給,而最簡單的愛情,需要你喜歡我,我也喜歡你。很喜歡書上的一句話:為什麼要變得獨立強大,就是為了遇到對的人的時候我可以大膽的自由選擇,也可以有底氣抽身離開。由此可見,最好的感情,往往來自勢均力敵。
  • 用生命寫作的路遙,改變了多少人的人生?馬雲說:我也得努力一下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在中國文學史上,路遙的作品《平凡的世界》影響力極大。從1984年開始寫《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一直寫到1988年把第三部寫完,路遙可以說是窮盡心血。在《平凡的世界》之前,路遙已經創作出了反響極大的小說作品《人生》。據《生前好友詳述路遙生平與創作》一文的記載,早在1979 年, 路遙就開始嘗試著進入這部作品的創作。
  • 路遙: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這是路遙的經典語錄。對於路遙,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一部《平凡的世界》造就了他的文學地位,也影響了無數的人。他說過:「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 我們才有可能把握社會的歷史性進程的主流 ,才能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
  • 路遙《人生》高加林:男人,愛情裡的「市儈鬼」
    在物質和人生規劃上能幫助到男人的女人,男人是無法抗拒的嗎?《人生》是路遙以上個世紀80年代為背景創作的一部小說,小說中的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負心漢,然而這個負心漢卻讓人恨不起來。03黃亞萍一直都對高加林有好感,但她並不願意和「農民高加林」生活一輩子,她選擇了同樣在縣裡工作的張克南。可此時高加林成了「記者高加林」,於是她又有了「如果我和他一塊生活一輩子多好啊!」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