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科舉考試,你是不是只知道狀元、榜眼、探花?童試、鄉試、會試、殿試;秀才、舉人、貢士、進士你是不是還傻傻分不清?下面一個清新脫俗、毫不做作的沙雕小故事帶你走進明清時期的科舉世界。
我叫孫大壯,奶奶說賤名好養活。今年18歲,暴發戶,相貌堂堂,傳說中的高富帥。可能是天妒英才,老天覺得我這一路太順利了,他送了我一份大禮。在我18生日的這一天收到了北大的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因為太高興了,一不小心摔在地上,然後我就變成了一個十幾歲左右的明朝小子。沒錯,我穿越了,穿在一個即將參加童生試的男孩身上,很巧,他也叫王大壯。老天,我才剛剛經歷過高考呀,現在又要開始科舉考試生涯了。好在,我帶了腦子穿的,現在的智商現在依然保留,尤其是記憶力,幾乎是過目不忘!帶著這種金手指,考試不在怕的。
在這裡,我依舊家境不錯,以前是地主家的傻兒子,父母對於我的期望大概就是健健康康地繼承家裡幾百畝良田。至於送我去參加童生試完全是因為原本的靈魂要求的,因為他的玩伴都要參加童試,他一個人不去就會被排擠。王大壯有5個要好的朋友,分別叫趙童生、錢秀才、孫舉人、李二甲和周三甲。之前王大壯和趙童生最要好,可能因為都是地主家的傻兒子吧。其餘四人雖然沒我家有錢,但是智商是遠遠在兩傻兒子之上的。但是現在我來了,那勢必要掀起一番風雲!
在家裡準備了幾天之後,童試正式拉開序幕。童試有三次考試,分別是縣試、府試和院試。縣試,就是由知縣主持的考試,府試便是知府。院試比較高級,不是本地官員主持,而是由朝廷委派官員主持。只有這三次考試全部過了才能繼續參加鄉試,被稱為秀才。如果只過了府試和院試,那只能被稱作童生,竹籃打水一場空。這童試的內容比較簡單,每場考試時間還沒過一半我就答完了。縱觀全場,有像我年紀般大的考生,也有過了而立之年的,更有幾個頭髮斑白的老人,正奮筆疾書,也有微微發抖的。
過了段時間考試結果出來了,小夥伴們只有錢童生沒有通過院士,特別是周進士,還取得院士第一名,人稱「案首」。不是我吹,要不是沒有多少時間準備,案首非我莫屬。通過了童試的考生就是生員了,俗稱秀才,可以進入官辦學堂正式學習。沒錯,是正式學習,之前我的準備相當於在上學前班,只有通過了童試才能成為小學生。在這個時代,小學生(秀才)的待遇還算是不錯的,不僅有了功名,進入士大夫階層,見到知縣還不用下跪。
在家裡待了幾天,在父母的依依不捨中揮手告別,和其他四個秀才小夥伴一起去省城學堂入學。在省城學習的這段時間過得飛快,而我也是博覽群書,將四書五經背得滾瓜爛熟,對八股文的寫作也得心應手。馬上就到了次年八月的鄉試,因在秋天考試,也稱秋闈。如我所料,正榜上就有我王大壯的大名,而且是第一名「解元」。遺憾的是,錢秀才止步於秀才,小學只拿了畢業證書,結業證書拿不到。其他三個夥伴都變身為舉人,人稱「老爺」。
小學畢業了,繼續讀幾個月的書,相當於初中,第二年二月份中考,即會試,也稱春闈。如你所料,會試我還是第一,「會員」就是我王大壯!孫舉人落榜,李二甲和周三甲躋身為三百貢士之一。放榜第二天黎明,我們這三百貢士被安排到一個大殿內考策論,大概就是寫一篇如何處理河水堵塞議論文,這可難不倒我,大筆一揮,一篇狀元答卷完成。果然,狀元最後花落我家,李二甲在二甲之列,賜為進士出身,周三甲是同進士出身,我這個狀元肯定是一甲,進士及第。在面見皇帝時,黃帝見我這個狀元一表人才,當即宣布將他最美的公主嫁給我,即日完婚!。這可是天大的喜事,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這人生兩大喜事就在一瞬間發生!一瞬間,移步到新房內,馬上就要掀開蓋頭見到最漂亮的公主了!
「王大壯,別睡了!快起來搬磚。」
……夢中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