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唐宰相,武則天后人,竟在上朝途中被刺殺,到底誰是真正的兇手?

2021-02-12 魚羊密史

文:鼓浪隱士

唐憲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三日,天色還未明,報時的晨鼓剛剛敲響。大唐宰相武元衡離開自己的住所,前往大明宮,開始一天的政事。

他剛出靖安坊東門,忽然有冷箭從暗處射出,照明的燈籠熄滅。武元衡還未明白是怎麼回事時,他的肩膀就被射中。一群刺客蜂擁而出,擊潰了護衛。武元衡本想騎馬逃跑,可為時已晚,刺客追上後將其殘忍殺害。作為朝廷的重臣,就這樣死在上朝的路上,宰相裴度同樣遭到襲擊,但所幸撿回了一條命。

到底是誰膽大包天,敢於刺殺堂堂宰相?這其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武元衡是武則天的曾侄孫,他是唐代著名的詩人、政治家。他於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4年),參加科舉考試,因詩賦文佳,位列進士榜首(狀元),可謂當時的學霸。他在金榜題名後,開始了其仕途生涯。

唐憲宗李純即位後,知道武元衡清廉正直,頗有才幹。於是任命他為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戶部事務。當時四川的叛亂剛平定,亟需有能力的官員治理,於是武元衡就到四川主政。他在蜀地七年時間裡,恢復了當地經濟,讓民眾得以安居樂業,當地的少數民族也紛紛歸附,武元衡的執政能力得到了廣泛讚譽。

武元衡還是位風流才子。他是中唐時期重要的詩人之一。他擅長五言詩,很多人都傳抄他詩篇,配上樂曲傳唱。主要作品有《臨淮詩集》(十卷),《全唐詩》中就收錄了191首。武元衡跟白居易惺惺相惜,既是同僚又是朋友,當然更是「情敵」。武元衡長得貌似潘安,有「唐朝第一美男子」的美稱。他主政四川時與美女詩人薛濤的關係極為曖昧,寫了不少情意綿綿的佳作,這讓愛慕薛濤的白居易心生嫉妒。

而武元衡所生活的年代,正是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儘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唐朝終於平定了安史之亂。然而朝廷只是維繫了表面上的統一,河北(成德、魏博和盧龍三鎮)、淮西等等各路藩鎮稱霸一方,掌握了地方的政治、軍事、財政等等權力。雖然藩鎮一定程度上會執行唐朝的政策法令,史載「須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軍情」。但他們控制了地方行政,影響唐王朝的治理。他們還時而發動叛亂,成為國家不穩定的因素。

唐憲宗頗想效法唐太宗,重現貞觀之治的偉業。除了改革朝廷弊政外,平定藩鎮是大唐復興的關鍵所在。由於武元衡在四川頗為作為,李純就把他調回中央,任命他為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宰相),參與國家大事,尤其是解決藩鎮問題。武元衡極力支持唐憲宗的削藩政策,以立場強硬而著稱,可謂是「鐵血宰相」。

隨著唐憲宗的改革以及群臣的努力,大唐國力得到恢復,中央的實力越來越強。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除了淮西、成德及平盧等藩鎮外,紛紛歸順了朝廷。

在這三個藩鎮中,淮西的地理位置最為關鍵,因為他們離洛陽最近,又能掐斷唐朝漕運通道的汴州。而且淮西的彰義軍節度使吳少陽死後,其子吳元濟密不報喪,企圖繼續統治。朝廷得到實情後,派遣使者弔唁,但吳卻拒而不納。在陰謀被揭發後,吳元濟舉兵叛亂,威脅東都洛陽。面對這種情況,朝廷很多官員猶豫不決,但武元衡、裴度等人極力勸說李純向淮西用兵,平定叛亂。於是元和十年正月,唐憲宗採納武元衡的建議,並任命他統領軍隊。

此時,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奚族人)與平盧淄青節度使李師道(高麗人)感到淮西一滅,唇亡齒寒。於是想方設法阻止朝廷進攻淮西。王承宗讓「在京辦事處」的官員尹少卿去遊說主戰派的武元衡,希望他勸說唐憲宗罷兵,並送了很多金銀珠寶,企圖收買他。但武宰相剛正不阿,斷然拒絕了。尹少卿見賄賂不成,就採用威脅的方式,想讓武元衡屈服,但同樣毫無效果。

就在尹少卿最後一次拜訪後,第二天,武元衡就慘死在上朝的途中。事發後,京城震動。而在金吾衛、府衙、縣衙等地都發現了刺客的紙條,上面寫著「毋急捕我,我先殺汝。」面對如此囂張的刺殺行動,唐憲宗決定一查到底,在京城展開了地毯式搜查,不惜一切代價抓到兇手。他甚至下詔:「能捉拿兇手者,賞錢千萬,授五品官。與賊人同謀但能離開賊人而自首者,也賞。如果違令不聽,滅族!」

不久,左神策將軍王士則、左威衛將軍王士平抓到了一個叫張晏的士兵及其同夥十八人。經過朝廷的嚴刑逼供,他們說出了成德節度使王承宗的名字,指出他就是幕後主使。由於王承宗一向對抗朝廷,又請尹少卿對武元衡威逼利誘,因此多數人都覺得毫無疑義,此案也就了結,張晏及其同夥也被處死了。不過有些官員覺得,審理太過簡單粗暴,仍有很多疑點沒有解決,或許兇手另有其人。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東都洛陽西南面與鄧州和虢州接壤的地方,是一大片高山深林。住在那裡的山民以打獵為生,然後將獵物拿到市場上出售。有次一位山民在賣鹿遭到搶劫,於是他們去找唐軍,要官軍剿滅山賊。

官軍很快就消滅了這股山賊,可發現他們的頭領居然是個八十多歲的老和尚圓淨。而且他不是普通人,他原為史思明的手下猛將,安史之亂後落髮為僧。可他並不甘心於修行打坐,很快跟李師道取得了聯繫。李提供給圓淨一筆錢,他以修繕寺廟為名,秘密招兵買馬,準備跟李師道裡應外合,襲擊洛陽。但還未暴亂,就被官軍圍剿了。

官府還審訊了圓淨的兩位同夥訾嘉珍與門察,結果發現一個重大秘密。原來殺害武元衡的刺客就是他們,而幕後主使就是李師道。其實早在朝廷要向淮西用兵時,平盧淄青節度使李師道及其募僚就認為:「天子專心一意地聲討蔡州的根由,在於有武元衡輔佐他,請讓我秘密前去刺殺他。如果武元衡死了,其他宰相不敢主持討伐蔡州的謀劃,就會爭著勸說天子停止用兵了。」

就這樣,一場震驚朝廷的宰相刺殺案就此水落石出。李師道為了阻止唐憲宗削藩,不惜鋌而走險,派遣刺客暗殺了主戰派宰相武元衡。一位「鐵血宰相」、風流才子,就這樣慘死在刺客的屠刀下。

武元衡之死是大唐朝廷與藩鎮勢力之間博弈的結果,儘管宰相遇刺讓唐憲宗以及主戰派大臣一時動搖了削藩的決心。但正如宰相裴度清醒後所言:「淮西腹心,不可不除。」讓李純深感藩鎮的危害,於是下定決心平亂。唐憲宗相繼剿滅、收服各路勢力,使唐朝在安史之亂後重歸一統,出現了「元和中興」的局面。因此,武元衡的血最終沒有白流。

作者:鼓浪隱士,魚羊秘史籤約作者。80後鼓浪嶼人。喜歡閱讀,涉獵宗教,歷史,軍事、民俗等學科。自2009年以來,研究宗教歷史與現狀,並在《天風》,《福建民族宗教》等雜誌發表文章五十餘篇。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婁師德,大唐一個忍者神龜式宰相!
    婁師德曾經兩次出任宰相,是狄仁傑的老師,堪稱大唐的忍者神龜。太后武則天任命他為同平章事,因為婁師德這個人性格寬厚,為政清廉,為人謹慎,很多人冒犯他,他也不計較。他與宰相李昭德一同入朝,婁師德身體肥胖行動緩慢,李昭德每次上朝總要等他,他很久才來,見面就便怒罵他:鄉巴佬,!婁師德笑著說:呵呵呵,我就是鄉巴佬,我不做鄉巴佬誰做!婁師德的弟弟出任代州刺史,將要赴任時,婁師德對他說:我任宰相,你又不是為州刺史,得到的恩龐太盛,是別人所妒忌的,你說,該怎麼避禍?
  • 在長安當街刺殺宰相!大唐連恐怖襲擊都這麼生猛?
    武元衡控住座駕,呵問是誰膽大妄為敢阻攔宰相車駕,便發現來者俱攜帶武器,心中暗道不妙,待要轉身,卻見一點寒光在夜色中亮起,武元衡下意識側肩一閃,一支箭矢已射入其肩膀,身上的紫袍瞬間被鮮血染紅。這時左右隨從方才反應過來,連忙驚呼有刺客,想要上前營救,路邊樹陰裡又有隱藏的刺客衝出,只見那人舞動木棍,衝上前來狠狠砸在武元衡的左腿上。此時木棍與肌肉接觸發出的聲音、痛苦的呼喊聲,統統混在鼓聲中。
  • 宰相只是寫了「青鵝」兩字,為什麼武則天要把宰相滿門抄斬了?
    被武則天滿門抄斬的宰相叫裴炎,歷史上關於裴炎之死,有好幾種說法。 我是風雲,我們來聊聊,到底是誰害死了裴炎?
  • 武則天和她的宰相們
    之前,武則天晚年最糾結的事就是皇位應該傳給誰,在她心中,侄子武三思是皇太子的人選,誰要是提出應該把皇位歸還李家,她就跟誰急。直到有一天,武則天做了一個夢,她夢到一隻兩翼全部折斷的鸚鵡。之後又是一番勸誡,武則天終於想通,派人前往房州將兒子李顯接回洛陽,復立為太子,李氏大唐的江山社稷得以延續。
  • 返回京城,詩人宰相武元衡《途中即事》:自笑紅塵裡,生涯不暫閒
    由於厭倦地方事務治理,他強烈要求回歸軍隊,繼續效力邊塞戰備大業。同年冬天,武元衡奉命入蜀,接替高崇文,任劍南西川節度使。武元衡(758年―815年),字伯蒼,河南緱氏(今河南偃師縣)人,是有名的「詩人宰相」,其五言詩甚得人推崇,每每有新作問世,都有樂工譜曲傳唱。在政治上,他是唐憲宗削藩政策的堅定支持者。
  • 宰相寫了「青鵝」兩字,武則天為何把宰相滿門抄斬了?
    被武則天滿門抄斬的宰相叫裴炎 每次同學出去遊玩,他都在孜孜不倦地學習。有一次,官府來徵辟,裴炎以學業不精為由直接拒絕了。 裴炎苦學十年,十分精研《左傳》。之後通過科舉之路,裴炎入朝為官,後來做到了大唐的宰相。 在武則天主政期間,一共任用過73名宰相,裴炎就是其中之一。
  • 武則天截獲「青鵝」2字信件,為何把宰相滿門抄斬了?怎麼回事?
    公元684年,英國公徐敬業在揚州起兵10萬反對武則天專政,擁立廬陵王李顯復位。起兵前,徐敬業做了精心準備,為了拉攏朝中的重量級人物——宰相兼顧命大臣裴炎,他派出了手下的第一才子駱賓王出馬。此後,武則天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想剷除韓王 李元嘉、魯王李靈夔等李氏宗族勢力,同為宰相的劉禕之、韋思謙選擇了「沉默」,而裴炎依然直接反對。也正是因為這樣,武則天對裴炎恨之入骨。裴炎畢竟侍奉武則天多年,知道她是個心狠手辣、權力欲極強的女人,他不甘心坐以待斃,決定奮起反擊。於是裴炎決定利用武則天出遊龍門之際帶兵把她抓起來,逼迫武則天把最高權力還給唐睿宗李旦。
  • 大唐名臣:打造「開元盛世」的宰相到底是哪幾位?
    大唐名臣:打造「開元盛世」的宰相到底是哪幾位?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為避「開元」年號之諱,改名姚崇,此人少年時耽於遊樂,最終卻大器晚成。他歷任武則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曾在扶立李唐歸位,除滅武則天男寵張氏兄弟中立下大功。
  • 區區「青鵝」2字,大唐宰相為何會惹來殺身之禍?您看信寫給了誰
    區區「青鵝」2字,大唐宰相為何會惹來殺身之禍?您看信寫給了誰 歷史上,「防民於口,勝於防川」的例子不少,有些朝代還掀起了「文字獄」,導致不少文人入獄受刑。 文人有時候含沙射影,抨擊朝政以及當局者,受到執政者的懲罰,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 大唐宰相淫亂女囚,惡棍李貓覆滅之路
    公元656年,也就是武則天剛當上皇后的第二年,李治就把看不慣李義府的杜正倫提拔為了宰相。657年,韓瑗、來濟等人被貶出京城的同時,李治又把許圉(yǔ)師提拔為了宰相。此人和許敬宗、李義府全都有矛盾的,可惜五年之後,他兒子殺了人,許敬宗和李義府聯手準備搞死他,李治念及有功,只是給貶到了江西。他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李白的第一任老婆的親爺爺。再之後不支持武則天的宰相還有一茬又一茬。
  • 宰相派兒子到邊疆,武則天不理解,宰相解釋後,武則天呆若木雞
    實際上,唐睿宗不過是一介傀儡,朝堂上的話語權,全部掌握在武則天手中。公元690年,做了7年皇太后的武則天,終於宣布稱帝,成為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稱帝後,重視農桑,選拔人才,唐朝(武周)的經濟發展整體上向好。只是,武則天篡奪了李唐的江山,很多李唐宗室成員紛紛起兵討伐武則天,因此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和平叛。
  • 狄仁傑去世前,曾在武則天身邊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徹底解決大唐隱患
    說到這裡,我們則充滿著疑惑:為什麼狄仁傑要費盡心思扳倒武則天?他用了哪些驚人手段? 狄仁傑本是并州太原人,經歷高宗和武則天兩個朝代,在武則天時期政治建樹達到頂峰。曾出任過并州都府法曹、侍御史、大理丞、豫州刺史等諸多職務。狄仁傑多年來潛伏在武則天周圍,並且,藉此不斷培植自己的勢力,最終,成功的扳倒了武則天,將大唐還與李氏王朝。
  • 夢裡時時問故鄉——憑弔大唐宰相柳奭墓
    這裡多次出現盜墓賊,幸好當地群眾與後人警惕性強,被及時發現,才不至於被盜掘破壞。墓圍僅20.5米,墓高1.5米,規模並不很大。    據史料記載,唐高宗李治皇后為王氏,多年無子,與蕭淑妃爭寵,從感業寺迎回先侍太宗而後削髮為尼的武則天。武氏當時為才人。王皇后意欲武氏幫助自己打敗蕭氏。不料,事與願違,引狼入室,高宗皇帝與武氏早有戀情。
  • 宰相寫「青鵝」二字被武后滅族,眾人不解,武則天:把字拆開來念
    此時的武則天,夢想是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從武則天的《如意娘》中,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控制群臣的皇后,而是一個熱戀中的少女。大概就是這個時候,武則天開始「轉移」。因為早年與李治在宮中「戲水」的故事,也因為李治被第一任妻子打翻在地,李治來到了武則天出家的甘葉寺。唐力家族在長城生活了很長時間,有些風格是「胡華」,所以禮儀不是很嚴格。
  • 宰相寫「青鵝」二字被抄斬,百官不解,武則天大怒:把字拆開來看
    不過奇怪之處在於宰相裴炎入獄的時候,朝廷當時並沒有對外公布他到底犯下了什麼罪名,所以很多大臣都認為裴炎是冤枉的,那麼這到底是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刺殺甘迺迪的現場,除了兇手還有一位戴頭巾的女士,她是誰
    而那名叫奧斯瓦爾德的兇手,也在被捕押解途中,被一個叫傑克·魯比的飯店老闆開槍打死。按照美國事後給出的調查結果,奧斯瓦爾德患有精神障礙,是個極端主義者,正是他事先躲進教科書書庫,向甘迺迪連開三槍,造成總統身亡。但美國民眾顯然並不認可這個結論,從總統身上多達七處傷口,到兇手奧斯瓦爾德被槍殺,都為這起政治刺殺蒙上了神秘的陰影。
  • 因為提拔了韋玄貞而被武則天廢黜,唐中宗李顯被廢到底冤不冤
    唐中宗李顯是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也是大唐開國以來的第四位皇帝。我們都知道李顯是當了兩次皇帝的人,他第一次當皇帝僅僅在位一個月就被武則天廢黜了。說來李顯被廢的理由也是很奇葩。李顯成為皇帝後,他很想提拔韋氏族人,他第一個想提拔的人就是自己的嶽父韋玄貞。
  • 李林甫僅憑口蜜腹劍就能當宰相?關鍵:兩大集團的百年博弈
    李林甫當宰相時大唐正處於開元盛世的頂峰,能在那個令人神往的時代掌管如此龐大的帝國,對任何一位仁人志士來說,都是一件十分慶幸的事情。然而李林甫當上宰相,卻令我們高興不起來,因為他是一個自私的人,一個有點本事的奸臣,這樣的人往往能力越強破壞力越大。
  • 大唐宰相武元衡:長安城內死,千秋史上名
    在距離大唐權力中心—大明宮不遠處的靖安坊,有一座高宅大院內逐漸亮起火紅的燈籠,燈光將大大的「武」字映照得清清楚楚。這裡正是當朝宰相武元衡的府邸。時任大唐宰相的武元衡此刻坐在花廳裡,正在和三位前來拜訪的同僚暢飲閒談。
  • 安祿山到底有什麼本事,竟能顛覆大唐盛世?
    安祿山作為終結大唐盛世的始作俑者,被大家所熟知,尤其是安史之亂中,他那似乎非常勇猛的表現,令唐玄宗倉皇西逃,自己還建立了大燕帝國,自封為王。安祿山作為一個地方的節度使,到底有何種能力能顛覆一個王朝呢?唐玄宗時期,安祿山憑藉自己的本事一路做到了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同時受封東平郡王,但誰也不曾料想安祿山只是一個出生在邊關的窮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