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書生對出下聯後,成初中必背詩詞!

2020-12-15 大咖說史

詩歌文化一直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大多數人說古詩詞美,其實美就美在它的凝練,越是精簡凝練的語言,越能夠將詩人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甚至能表達出多種情感交織在一起的複雜之意

所以後世對每一首詩詞都有多種賞析,甚至對其中的某一個詞,也能總結出各種各樣的思想感情。比如:"惘然"二字,有遺憾、嘆息的意思,也有追憶、悵然的內涵,更有許多悲喜交加的複雜情緒蘊含其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惘然"二字

在《錦瑟》裡,"惘然"是對那些不可挽回的情景與事物的迷茫與惆悵,更多的是一種於事無補、有心無力的悔恨,在《發秦州》裡,"惘然"表現了杜甫無法在同谷留下的遺憾與無奈。

其實,有的時候當我們真的處在"惘然"狀態的時候,那種觸景生情的狀態以及自己無法釋懷的惆悵,真的不是"惘然"二字可以充分表達的。

所以常說中國的文字博大精深,確實是有道理的,一個字或者一個詞就可以將情感無限延伸這是其他語言都無法比擬的。

圖片:處在"惘然"狀態劇照

對聯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其實對聯和古詩詞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通常一副好的對聯經過改寫,就能成為兩句精美絕倫的詩句而很多詩句,從古詩詞中提取出來就是一副精彩的對聯。

例如,杜甫有一首被稱為是七言律詩之冠的作品:《登高》,這一整首詩中,有兩聯詩句無論是字句對仗,還是從音律和諧上看,都堪稱是絕妙的對聯。如"無邊"對"不盡"、"蕭蕭"對"滾滾"、"萬裡"對"百年"、"常"對"獨",幾乎每一個字都有與之對應的字。

如若杜甫猶在,由他出上聯,我們來猜,其實有些人就有很大機率能對出下聯。

圖片:杜甫的《登高》劇照

這是其中一種情況,還有一種是古詩中有上聯,但下聯愣是對不上,比如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相信很多人對這個題目不是特別了解,但如果拿出其中一句,大家一定能豁然開朗,這一句是「天若有情天亦老」。

後世有文學才子閒來無事將這一句詩當做上聯來對,可他們冥思苦想就是想不出來,直到北宋的石延年對出一句:月如無恨月長圓

其實,李賀的這首詩句實在是經典,後來還被偉人沿用,對了一句"人間正道是滄桑"放到自己的七律詩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詩人李賀漫畫

所以,古詩詞與對聯之間是有聯繫的,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看一首詩作,這也是一首非常有名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晏殊,大家應該對晏殊也有所了解,他是北宋早期詞壇的領軍人物,同時也是宋詞發展的開路人之一。

其實晏殊的原生家庭並不富裕,但是他從小就非常聰明,年僅七歲就會寫文寫詩了,十四歲就成了大家口中的神童,還被人推薦給朝廷,皇帝賜他進士出身,宋仁宗還在當太子的時候,晏殊就當了太子舍人。

接著,晏殊的官運暢通無阻,最後被任命為宰相,但是有人卻說,晏殊雖然享盡了榮華富貴,但是他的一生好像也沒有特別之處,其實這就說錯了。

圖片:"宰相詩人"晏殊漫畫

因為晏殊無論是在政壇或是詩壇上,都居於中心地位,他甚至被世人稱為"宰相詩人",他經常處理完政事後,在家舉辦詩詞宴會,邀請文人雅士來參加,引導上流圈子的文人進行詩詞創作。

晏殊的詞風是偏婉約派的,比較典雅溫潤,後來也被稱為"江西詞派"。但後世有許多人說晏殊的詞沒什麼真材實料,都是無病呻吟,而且題材很是局限。

因為晏殊這一生都過得比較順暢,也沒有過什麼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經歷,更沒有經歷過戰爭或者田園生活,所以人們覺得晏殊的詩詞題材很受限。

圖片:舉辦詩詞宴會劇照

然而筆者認為,古詩詞就是表達詩人生平經歷、思想情感的一種媒介,都是詩人傳遞最真實的東西,所以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或者是有什麼樣的生活就寫什麼樣的詩,晏殊這些詩詞雖然題材種類不太豐富,但它們也切切實實地反映了,像晏殊這一類人的真實生活中的樂趣、歡樂與憂傷。

晏殊的人生觀念就是及時行樂,他覺得在短暫的人生中享受富貴自在的生活,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是最重要的。其實,儘管像詩聖杜甫這樣的人物,為後世留下了那麼多情感豐富、主題深刻的詩歌,但每一首詩作也都是與他的經歷息息相關,所以才能引發世人的共鳴。

大家都默認杜甫的詩寫好,但其實,相信他本人不一定想寫那樣反映悽苦生活的詩作呢!

圖片:杜甫漫畫

言歸正傳,晏殊有一天邀請他的朋友王琪去府上品茶,然後出了一句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讓王琪對下聯,雖然上聯只有短短七個字,卻十分講究,比如,"無可奈何"是一個成語,下聯也要想一個成語才對得上。

還有"花"這個字,在下聯中也要找一個與之相配的字,比如"鳥"、"月"之類的,總之,對聯講究的是每一個字詞的意思和詞性及形式都對仗工整。

其實,晏殊給王琪出的這一句上聯,是打算用到自己作品中的,可想來想去,卻不知道該寫出怎樣的句子與之對應,所以才找來王琪想辦法,沒想到王琪也是個厲害人物,他想了想,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似曾相識燕歸來

圖片:邀請朋友去府上品茶劇照

王琪的這句下聯真的是沒話說,他用"似曾相識"與"無可奈何"相對應,都是成語,還用"燕歸來"與"花落去"相對應,從字句上看,十分工整,而且還掃去了上一句的陰鬱、無奈之感,賦予了這首詞新的生機與活力,使之更加具有氣勢。

晏殊對下聯甚是滿意,對王琪表達了感激之情後,就將這幅對聯寫進詞裡,創作了《浣溪沙》,這也是初中必背的古詩詞之一。

《浣溪沙》是一首感時傷春的詞作,它的意境非常悽美,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感同身受,而且語言十分麗婉轉,可以稱得上是晏殊筆下最出名的一首作品。

圖片來源於網絡:晏殊的《浣溪沙》

這首詞的開篇寫的是晏殊喝著美酒,要填新詞時發現自己面前的亭臺樓閣仍然與先前一樣,所有的景物都未發生改變,但是時光卻流逝了,人也發生了變化,晏殊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讓周圍的景物都沾染上自己的悲愁,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而由王琪補下聯的那兩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僅僅十四個字,卻被後人稱讚,明代的文人楊慎更是稱之為天然奇偶。

本來花落與燕歸都是再常見不過的景色,但是加上了"無可奈何"與"似曾相識"後,整體的感覺就不一樣了,使得全詞除了表達傷春之情外,還多了一絲哲理蘊含在其中

圖片:花開花落劇照

花開花落是自然界約定俗成的規律,人類也無法改變,而燕子飛走後又飛回來,發現來年春天看到的還是那隻燕子,這何嘗不是一種安慰。想到這裡,晏殊內心其實也比較複雜,就在園內獨自徘徊思索著。

其實,很多詩句本來就能成為一副對聯,大家可以在平時的古詩詞中多留意一下,說不定還能用到過年時的對聯上呢!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宰相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小官員巧對7字,竟成千古名作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經幾千年的積累與沉澱,凝結出不少祖宗的智慧結晶。其中,對聯和古詩詞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兩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有時候,一副好的對聯可以改寫成不錯的詩句。同時,某些詩詞句子,本身也就是一副絕妙的對聯。
  • 晏殊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小官員對出下聯,從此平步青雲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這首詞入選中學課本,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尤其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幾乎人人都聽過。傳聞晏殊在填《浣溪沙》這首詞時,寫到「無可奈何花落去」便卡住了,想了很久都對不出下句,無奈只能擱筆。一年後,晏殊奉命到杭州辦差,路過揚州大明寺,聽聞許多文人雅士曾在寺內牆上留下詩篇,便前去遊覽一番。他讓隨從為他朗誦牆上的詩作,自己則閉目緩行。
  • 「宰相詞人」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請聽湖北之聲《煒煒道來》「人間美詞」第三期:《無可奈何花落去》「宰相詞人」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mp324:44來自湖北之聲王新才博士,教授,武漢大學圖書館館長。教育部高校圖工委副主任,湖北省高校圖工委副主任兼秘書長,武漢珞珈詩派研究會會長。
  • 書生出上聯:「白水泉三口為品」,牧羊女妙對下聯,書生自愧不如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山間牧羊女的故事,書生出上聯:「白水泉三口為品」,牧羊女妙對下聯,書生自愧不如,這是怎樣的一副精彩下聯呢?一、對聯的趣味性對聯的基本格式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看起來枯燥無趣,其實裡面大有文章所在。
  • 尼姑出上聯,「和尚撐船,篙打湖心羅漢」,書生對下聯,讓人嘆服
    乾隆年間,嘉定有一書生名為王鳴盛。這王鳴盛自幼便十分聰慧,加之出生於官宦世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所以素有「才子」之名。大約是在王鳴盛十五歲的時候,由於搶奪水源,當地爆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械鬥。此事鬧得很大,就連官府介入都沒什麼作用。
  • 上聯「地中取土,加三點以成池」,下聯被書生對出,堪稱經典妙對
    古往今來的對聯故事數以萬計,對聯在唐朝時期就有了良好發展的土壤,那時候唐詩盛行,而對聯又符合唐詩的對仗特點,又是詩詞的濃縮版,受到了文人墨客的喜愛和垂青。到了宋代,對聯更是炙手可熱的一種文學形式,尤其是宋朝大詞人蘇東坡、黃庭堅、陸遊、秦觀等等,都以對聯為樂,流傳出好多有趣的故事。
  • 上聯「關關難過關關過」,才子對出下聯後,女子臉紅逃走
    比如大家都熟悉的詩詞歌賦,還有民間的梨園戲曲,以及在象牙塔中的國學經典和智慧語錄等等。但是在傳統文化中,對聯文化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成為文人墨客最喜愛的藝術形式。對聯和詩詞相似,都講究對仗和押韻,所以有一定的語法性,但是對聯更簡潔,可以說是詩詞的濃縮版。最早的對聯叫楹聯,是要桃木製成,隨後造紙術的發明和普及,對聯也逐漸用筆墨紙硯來代替,這也使得對聯傳承得更加久遠。
  • 女子出上聯「關關難過關關過」,下聯被路過的才子對出,堪稱妙對
    有人說對聯很簡單,無非就是掌握好對帳,把一些固定的對句詞組背下來,就能一步登天,成為對聯大師。這種想法很顯然是不成熟的,想要對好一副對聯,其實最主要還是要看對聯的意境是否高遠,所講的道理能不能給人啟發。如果讀者能夠看到我們的對聯,不由自主想到一些事情,或者有一些頓悟,這才是一副好對聯。比如明代大才子解縉,可是出了名的對聯大師。
  • 李白喝醉寫一上聯,第二天卻對不出下聯,從此上聯成絕對流傳至今
    雖說宰相許圉師將自己的孫女嫁給了李白,但唐朝宰相就是流水席,基本上都沒有「善終」,許圉師的兒子因為獵射殺人,他密而不奏,因此獲罪,被貶為相州刺史,他的自身處境堪憂,更加不可能動用人脈去幫助李白。寫完上聯之後,又繼續飲酒,李白沒想到這自家釀造的酒度數很高,沒過多久就喝醉了,鐵匠收好上聯,將李白扶到房間裡面去休息,等李白醒過來之後,在對這個下聯。李白一醒,鐵匠就去討要下聯,李白一想都喝了別人的酒,也不好只寫一半,可他看到上聯卻懵了,他苦思了好幾天也沒有對出想要的下聯來。
  • 知府上聯「東和尚,西尼姑,兩廂情願,糊糊塗塗」,下聯堪稱經典
    知府大人提出的上聯:「東和尚,西尼姑,兩廂情願,糊糊塗塗」,乍一看頗有刁難、奚落之意的上聯卻被人輕鬆對出,並且下聯堪稱經典,這是怎樣的一副對聯呢?一、對聯裡面的「情緒」我們都知道,古代詩詞以唐宋為興。在唐朝與宋朝我國的古詩詞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並且分出了很多的派系,比如,豪放派、婉約派、花間派等等,而這些詩詞的「門派」主要就是通過寫作的手法、使用的字詞,以及表達出的情緒綜合評價而來。唐後主李煜就是花間派的代表之一,內容多為歌詠旅愁閨怨、愛恨別離,用情真摯,如果用現代的說法來解釋,就是擁有極強的代入感,讓人產生一種靈魂溝通的效果。
  • 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一直想不到下聯,此人隨口對出千古絕對
    詩詞之所以千百年來,深受人們喜愛,實是因為它本身是一種優美而具有內涵的藝術,其短小的篇幅,既不會使之像很多駢賦一般空洞無物,卻能具備駢賦的形式美和音樂美,且有過之而不及,特別是詩詞中的對仗,更是凝詩人之心血。
  • 愛唐宋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什麼經典?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詞意圖)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最為經典,經典在「無可奈何」和「似曾相識」的配對,它們都是足夠流利的口頭現成詞彙,但在這裡卻工巧成對,當然了,「似曾相識」是在這首詞之後發展為成語。
  • 包拯為破案出了一上聯,一書生對出下聯後,包拯:你就是兇手
    何為明察秋毫,實則是包拯能夠公正客觀的斷案,無論涉案人員是誰,包拯都可以給出一個最為公正的結果。 相傳,包拯曾經為了破案出了一個上聯,一書生對出下聯後,包拯卻斷定這個書生就是殺人兇手。包拯是以何依據判斷的?他又是如何判斷殺人兇手的?
  • 無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怎麼都寫不出下句,此人隨口一說成千古絕唱
    他是當時撫州籍出現的第一個宰相,他的兒子曾經寫下「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千古名句,他就是北宋詞壇上人稱「大晏」的晏殊。說起晏殊,相信熟悉詩詞藝術的朋友腦海裡會立馬浮現出這樣一句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 女子出上聯「日月為明明日月」,唐伯虎妙對下聯後,成千古絕對
    文/鏡子標題:女子出上聯「日月為明明日月」,唐伯虎妙對下聯後,成千古絕對在我國古代優秀的歷史文化當中,出現了不少的文人墨客。正因為這樣,我們更需要仔細的揣摩他們的詩詞,從中能夠學習到更多的優秀文化。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會產生不少的有趣故事,而唐伯虎就是這麼一個非常有趣的才子。相信了解歷史的朋友們對唐伯虎並不陌生,小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放到現在就是江蘇省蘇州人。在他剛出生的時候,家境就比較富裕從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父母對他的管教也非常嚴格,幾乎每天都要求他學習知識。
  • 新娘受辱自盡前留一下聯,海瑞聽後說:能對出上聯的人就是兇手!
    剛進村後,海瑞就發現村口有一老人在門前痛哭,覺得老人家應該遇到了什麼難事,便上前詢問,也是這一詢問,便遇到了一件奇案! 經過了解後,海瑞才知道,原來就在半月前,老人夫婦倆為其子張羅了一門親事,在新婚當夜,新娘子給新郎官出了一副下聯:點燈登閣各攻書,準備考考其丈夫的真才實學,還對新郎官開玩笑的說道:「對不出上聯,就不準洞房!」。
  • 秀才喝完井水隨口出一上聯,武則天懸賞千金求下聯,卻無人對出
    在那個還沒有這麼多娛樂方式的古代,吟詩作對是當時文人墨客非常喜歡的一個遊戲,也是一種教有方是,吟詩作對裡的「作對」,就是對對聯的意思,現今流傳下來的很多佳作,就是從他們切磋時留下的,很多時候甚至都是無意之舉,有很多千古絕對都是這麼流傳下來的,很多時候靈感來了,隨口出的上聯往往精妙無比,下聯都不知道從何下手。
  • 才女徵婚一上聯: 「鐵杵磨成繡花針」, 聽了書生下聯又氣又羞
    即使到了現在,人們對待傳統文化的方式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依然讓我們受用不盡。提到我國傳統文化,對聯可以說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對聯又被稱為「對對子」,最在在我國的五代十國可考。對聯的要求是上下聯字數相同,平仄相符,意境相通。
  • 才女出一上聯徵婚「一桿銀槍,能擋雄兵百萬」,乞丐機智對出下聯
    對聯最大的特點就是兼具通俗性和高雅性,不設上限,更無下限,有時一副對聯就能寫盡人生百態,集中國文體技法之大成,有時兩字都可成聯:「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 當代學者白啟寰先生別出心裁的用一副長對聯來形容對聯的魅力: 上聯:對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諷可歌,媲美詩詞、曲賦、文章,恰似明珠映寶玉; 下聯聯本大觀,源遠流長,亦莊亦趣,增輝堂室、山川、人物,猶如老樹燦新花。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其中包含的是人生的真諦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出自於《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中,作者是我國北宋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晏殊。他創作的這首詞的背景是什麼?他為什麼要寫這麼一首詞?這是學懂這句詞最起碼的一個方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