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去飯館吃飯的時候,會在菜單上發現這麼一種名為「時令蔬菜」的菜名,一開始不了解,問了店員後才知道,原來時令蔬菜就是當季生長的蔬菜,這個季節傷心什麼蔬菜,那麼這道菜就是什麼,根據四季在不斷的調整。其實對於如今的人們來說,對時令蔬菜這幾個字已經沒有多大的概念了。因為大棚蔬菜技術的成熟,我們很多時候都能吃到反季的蔬菜。但是有這麼一種蔬菜,還是得應季吃才好,它就是蠶豆,如果你錯過了它今年最鮮嫩的時候,那麼想要再遲到,最快都要等到下一年!
有較強自我管理意識的蠶豆
有很多老人說,成熟後最鮮嫩的蠶豆,大概只能吃18頓飯左右,而它的鮮嫩程度,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減少,大概一個星期後,蠶豆的皮就會老化,嚼都嚼不碎。但是剛剛成熟的時候,蠶豆的外皮可以輕而易舉地咬斷,所以想要吃最鮮嫩的蠶豆,大家一定要看準時機。蠶豆是一種非常好養活的蔬菜,只要有土和水,無論是在臭水溝或者是田坎,蠶豆都能生長出來。長大後的蠶豆也不用過多的打理,它有非常強的自我管理意識,不用人類過多看管,它就能長出最完美的姿態!真是一個一點都不讓人操心的「好孩子」,不過蠶豆唯一不懂事的事兒就是可食用周期太短,只給人們一個星期的時間,吃不完也不能怨它。
蠶豆名字來源
剛剛成熟的蠶豆,表皮會有一層細細的絨毛。而蠶豆這個名字由來,其實跟它本身沒有很大的關係,是因為蠶豆的成熟季節,跟蠶吐絲的時節一樣,所以有了蠶豆這樣的名號。這麼一想,這蠶豆也太委屈了吧!不過委屈歸委屈,蠶豆的味道確實不錯。蠶豆的做法有很多種,最常見和最容易學會的就是蒜香蠶豆了。
準備的食材也非常少,一把剛摘回來的新鮮蠶豆,剝去外殼,然後幾粒大蒜。將大蒜的外皮剝去,然後切成蒜末。在熱鍋當中加入花生油,放入蒜末爆香後加入蠶豆,再隨意翻炒幾下,等到蠶豆的表皮變得翠綠,加入一點點食鹽和水,蓋上蓋子,悶個兩三分鐘就可以出鍋了。這樣炒出來的蠶豆,保持了它最原始的味道。不用過多的調味品修飾,吃的就是一個原味鮮香!
除了炒的做法之外,蠶豆還可以用水煮,不過水煮的時候可以連殼一起。在水中加入一點茴香桂皮,然後加入少許的鹽,直接蓋上蓋子大火燒開,10多分鐘後關小火,看到水被燒得差不多了,這蠶豆也可以出鍋了。因為加入了茴香和桂皮兩種香料,此時的蠶豆,連外殼都鮮得掉渣,在吃的時候,總會忍不住先嗦一下外殼的汁水,然後再剝開殼吃裡面的蠶豆。煮出來的蠶豆會比炒出來的口感更加的好。每次家裡只要煮蠶豆,我大概是連晚飯都不用吃了,把這一鍋蠶豆吃乾淨後,還是會忍不住打一個飽嗝!
蠶豆別稱大盤點
其實蠶豆有好多種名字,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叫法,大家都吃過一款零食,叫做蘭花豆,其實這蘭花豆,就是我們所說的蠶豆。它還有另外的名字叫羅漢豆,胡豆,南豆,素豆,佛豆,鮮豆以及野豌豆等。這麼多看起來沒有絲毫聯繫的名字,其實都是同一種東西,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覺得很意外呢?不過名字叫什麼倒無所謂,就像玉米和土豆,有的地區把玉米叫做苞谷,有的地區把土豆叫做洋芋。名稱只是一個代號而已,只要它味道好吃,叫狗蛋都有人喜歡!而蠶豆之所以有一個別稱叫蘭花豆,是因為蠶豆在開花的時候,它的花朵,翹起來特別像蘭花一樣,所以有了這麼一個名稱。
一般吃蠶豆最好的時節是在5月初,過了五月中旬後,蠶豆就會開始變老,尤其是蠶豆的外殼,能最直觀的反映它的變化。不過蠶豆老了之後,雖然沒有之前鮮嫩可口,但也不是不能吃了,人們在處理老蠶豆的時候,最普遍的做法就是油炸,油炸過後的蠶豆更加的酥脆,外殼也會變成紅褐色,特別像炸過的花生一樣。
油炸過後的蠶豆可以當做喝酒的小菜,撒上一點鹽和胡椒粉或者是孜然粉,都能激發出蠶豆的味道。一些貪吃的小孩子,看到父母在油炸蠶豆的時候,連出去玩耍都忘了,一心一意守在油鍋旁邊,等到出鍋的時候,就是他們大快朵頤的時刻。油炸的蠶豆,連皮都能被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