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八路軍、新四軍以及各地無處不在的抗日遊擊隊組織,其裝備就比較差了,步槍基本上是以漢陽造、老套筒等晚清和民國時期生產的步兵槍械為主,輕重機槍數量極少,基本上沒有榴彈炮,只有少量60mm迫擊炮等。
但國軍主力最起碼在步兵槍械上,不比侵華日軍差,雙方基本上處於同類水平,即以5發栓動步槍為主,輕重機槍為輔的狀態。
此外,國軍裝備有德制包括仿製花機關、美制湯姆遜、晉造湯姆遜等雜七雜八的衝鋒鎗,衝鋒鎗裝備數量遠在日軍之上。
包括10發彈倉供彈的毛瑟C-96軍用手槍,以及毛瑟C-96改型20發彈匣供彈的軍用自動手槍,國軍的裝備數量也極為龐大。
因此,在戰時局部戰鬥中,國軍的槍械火力並不輸於日軍步兵,甚至火力在日軍之上;但卻普遍缺乏迫擊炮、榴彈炮等步兵支援武器,僅在火炮裝備數量上,國軍要遠遠落後於侵華日軍。
戰時日軍能得到大量89擲彈筒、92步兵炮、75mm山炮甚至105mm、150mm榴彈炮的火力支援,加上有時天上戰機的掩護、地面戰車的衝陣,死於侵華日軍轟炸的中國軍人,遠高於死於侵華日軍步槍、輕重機槍槍下之上。
國軍正規軍,裝備有二十四年式7.92mm中正5發手動步槍、7.92mm捷克式20發彈匣供彈的ZB-26輕機槍、蘇制7.62mm馬克沁·卡託諾夫M1925輕機槍、8mm哈奇開斯M1909輕機槍。
裝備有民二四式7.92mm仿馬克沁水冷重機槍、德制MG08型7.92mm重機槍、德制MG 08/15型7.92mm通用機槍、英制13.9mm博斯反坦克步槍。
義大利制伯萊塔20mm機關炮、丹麥麥得森20mm機關炮、瑞士制索羅通20mm機關炮、德制PaK35型37毫米戰防炮、美制M3型37mm戰防炮、蘇制M1930型(1-K)37mm戰防炮、蘇制M1932型(19-K)45mm戰防炮、義大利制M1935式 47mm戰防炮、民三十一年式60mm迫擊炮、美制M-2式60mm迫擊炮、奉造150mm迫擊炮、民二十九年式150mm迫擊炮。
還裝備有蘇制76.2mm高射炮、滬造克式75mm山炮、瑞典制L/14博福斯75mm山炮、德制L/29克虜伯75mm野炮、德制Le.IG 18 型75mm步兵炮、德制LeFH 18型 105mm榴彈炮、德制L/30 sFH 18 克虜伯150mm榴彈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