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國軍步兵槍械不比日軍差,火炮種類繁多只是數量少

2020-12-16 騰訊網

抗戰時期,八路軍、新四軍以及各地無處不在的抗日遊擊隊組織,其裝備就比較差了,步槍基本上是以漢陽造、老套筒等晚清和民國時期生產的步兵槍械為主,輕重機槍數量極少,基本上沒有榴彈炮,只有少量60mm迫擊炮等。

但國軍主力最起碼在步兵槍械上,不比侵華日軍差,雙方基本上處於同類水平,即以5發栓動步槍為主,輕重機槍為輔的狀態。

此外,國軍裝備有德制包括仿製花機關、美制湯姆遜、晉造湯姆遜等雜七雜八的衝鋒鎗,衝鋒鎗裝備數量遠在日軍之上。

包括10發彈倉供彈的毛瑟C-96軍用手槍,以及毛瑟C-96改型20發彈匣供彈的軍用自動手槍,國軍的裝備數量也極為龐大。

因此,在戰時局部戰鬥中,國軍的槍械火力並不輸於日軍步兵,甚至火力在日軍之上;但卻普遍缺乏迫擊炮、榴彈炮等步兵支援武器,僅在火炮裝備數量上,國軍要遠遠落後於侵華日軍。

戰時日軍能得到大量89擲彈筒、92步兵炮、75mm山炮甚至105mm、150mm榴彈炮的火力支援,加上有時天上戰機的掩護、地面戰車的衝陣,死於侵華日軍轟炸的中國軍人,遠高於死於侵華日軍步槍、輕重機槍槍下之上。

國軍正規軍,裝備有二十四年式7.92mm中正5發手動步槍、7.92mm捷克式20發彈匣供彈的ZB-26輕機槍、蘇制7.62mm馬克沁·卡託諾夫M1925輕機槍、8mm哈奇開斯M1909輕機槍。

裝備有民二四式7.92mm仿馬克沁水冷重機槍、德制MG08型7.92mm重機槍、德制MG 08/15型7.92mm通用機槍、英制13.9mm博斯反坦克步槍。

義大利制伯萊塔20mm機關炮、丹麥麥得森20mm機關炮、瑞士制索羅通20mm機關炮、德制PaK35型37毫米戰防炮、美制M3型37mm戰防炮、蘇制M1930型(1-K)37mm戰防炮、蘇制M1932型(19-K)45mm戰防炮、義大利制M1935式 47mm戰防炮、民三十一年式60mm迫擊炮、美制M-2式60mm迫擊炮、奉造150mm迫擊炮、民二十九年式150mm迫擊炮。

還裝備有蘇制76.2mm高射炮、滬造克式75mm山炮、瑞典制L/14博福斯75mm山炮、德制L/29克虜伯75mm野炮、德制Le.IG 18 型75mm步兵炮、德制LeFH 18型 105mm榴彈炮、德制L/30 sFH 18 克虜伯150mm榴彈炮等。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臺兒莊戰役,國軍火炮捉襟見肘,日軍為何卻認為數不勝數
    臺兒莊戰役時期,民國和日本雙方在戰後匯報上,除了戰損數量一如既往的兩極分化外,在國軍部隊投入的兵力上也出現了罕見的嚴重分歧。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民國和日本的軍事工業均不發達,前線戰場依然停留在一戰的水準,雙方投入兵力的多少交戰雙方通常情況下都是一清二楚的。
  • 二戰時期的步兵火炮與反坦克炮的區別解密二戰各個國家的經典火炮
    說到二戰時期的各國裝備的火炮型號,大多數以步兵炮為主,而步兵炮作用是作為戰場步兵的有效支援武器和攻堅武器,除口徑較小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輕便,二戰時期日軍對於步兵炮研製工作最為特別,比如日軍的二戰著名的92式步兵炮,其重量才250千克左右,高度0.62米,但其主炮口徑卻達到70毫米
  • 國軍實戰經驗豐富,日軍三十年不打仗,為什麼國軍還是打不過?
    尤其是射擊的精準度問題,國軍從最高層到最基層的軍官都承認,相比於日軍,國軍的射擊精準度實在是太差了,子彈浪費非常嚴重,很多時候都是盲目開槍。這就是國軍到徐州會戰之後,有經驗的老兵已經幾乎消耗殆盡,而新兵倉促上陣,缺乏訓練導致的。
  • 八年抗戰時期,國軍與八路軍,各自擊斃多少日軍高級將領
    在八年抗戰時期,中華大地上分為兩個陣營,一個是蔣介石領導的國軍,還有一個是毛爺爺領導的八路軍,也就是紅軍。雖說雙方是友軍關係,但是,只是表面上的合作關係,屬於面和心不和。包括在抗戰時期,雙方都是各自為戰,而且蔣介石還時不時地還會找八路軍的麻煩。
  • 全面抗戰初期中日兩國軍隊火炮對比
    日本軍隊主要使用的火炮 侵華日軍的火炮種類很多,分別依據作戰規模、攻擊距離投入使用,其中使用較多的是:九七式迫擊炮、九二式步兵炮及四一式山炮、九十式野炮等。
  • 抗戰時我們真的「器不如人」嗎?日軍不服:國軍有世界級先進武器
    整個抗戰時期,武器裝備碾壓日軍的也就是這一次,結果未戰先「逃」。九一八事變後,日軍步步緊逼,我國開始了長達14年的抗戰,整個抗戰時期,敵我雙方武器裝備對比,國軍的優勢有以下4個:
  • 重讀抗戰·日軍是怎樣的軍隊_中國近代史頻道_鳳凰網
    在迫擊炮方面,日軍主要裝備的90毫米九七式迫擊炮性能優秀,彈道彎曲,死界很小,射速快、威力大,重量輕、體積小、便於機動、易於操作、造價低。不過因為中國軍隊同時裝備的82毫米迫擊炮性能也非常優秀,這使得日軍在支援火力迫擊炮上並沒能佔據優勢,但日軍大量裝備了50毫米口徑的八九式擲彈筒(一個中隊有6具),具備一定近戰火力優勢。抗戰初期,日軍地面重武器數量多於中國軍隊。
  • 二戰日軍和抗戰後的解放軍誰強誰弱?數據和戰績:後者越打越強
    從GDP上看,日本在抗戰爆發前達到了60億美元左右,是中國的5倍。 而在關鍵工業產出方面,比如鋼鐵,中日兩國相差可以達到100多倍!這種差距反映在軍隊身上,就讓裝備精良的日軍面對國軍時經常有壓倒性的優勢。 但是這僅僅是對於中國軍隊而言,在列強當中,日本可就排不上號了。
  • 全面抗戰初期中日兩國軍隊火炮對比|迫擊炮|炮彈|陸軍|擲彈筒_網易...
    上篇文章主要對比了下全面抗戰初期中日兩國的輕武器(  ),這篇文章接著對比下抗爭初期中日兩國軍隊的重武器。  日本軍隊主要使用的火炮  侵華日軍的火炮種類很多,分別依據作戰規模、攻擊距離投入使用,其中使用較多的是:九七式迫擊炮、九二式步兵炮及四一式山炮、九十式野炮等。
  •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使用的德制火炮,中德合作的結晶之作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武器裝備、人員素質、後勤補給、戰場指揮等各個方面幾乎都落後於對手日本,其中在火炮支援這一項就極為突出,這也是中國軍隊最早患上火力不足恐懼症的時候。不過在抗戰爆發前,中國就曾向德國購買過不少火炮,這些火炮在射程和威力上都優於日本的火炮,那為什麼在炮火支援當中比不上日本呢?
  • 二戰時期的美軍:步兵槍械門類最齊全,是輸出火力最猛的軍隊
    二戰中,許多交戰國軍國裝備的步兵槍械仍然是以5發栓動步槍為主,半自動步槍就很少,衝鋒鎗裝備的軍隊也只有少數國家,真正裝備卡賓槍的只有美國軍隊,那種5發短步槍通常供騎兵和通訊兵用的,也被稱為卡賓槍,但終歸不是軍迷眼中真正的卡賓槍。
  • 抗戰前的中國六大火炮工廠:三個自廢武功,一個送給了日本人
    文/寂寞的紅酒火炮,是近現代戰爭中的一種重要作戰武器,被譽為「戰爭之神」。二戰時期,火炮的作用尤為突出,往往會成為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在抗戰中,中國就因為缺乏火炮飽受日軍火炮之苦,被日軍火炮打的傷亡慘重,毫無還手之力。
  • 國軍20億重金打造炮兵團,蔣介石向白崇禧炫耀,在抗戰中戰績如何
    抗戰中,蔣介石政府耗資2000萬銀元打造的最強炮兵團,戰績如何現代火炮被稱為「戰爭之神」,在戰場上發揮的作用舉足輕重。據統計,整個二戰中各國士兵的傷亡約有70%-80%都是各類火炮造成的。其中的重炮更是屈指可數,只有張作霖時期的東北軍仿製日本的少量野戰榴彈炮。不論從火炮數量還是威力來說,這都與侵華日軍相差甚遠。應該說,國民政府對不可避免的戰爭還是做了很多準備的。「九一八」事變後,國民政府展開了一系列國防建設,並於1934年決定建立一支新式的重型榴彈炮部隊。
  • 淞滬抗戰期間,國軍80萬人為何打不贏30萬日軍?雙方的差距在哪?
    自從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以來,淞滬會戰是中日兩國最大的一場戰役,中國軍隊派出八十萬兵力,日軍大約有三十萬人,但最終日本取得了勝利。就數量而言,中國軍隊已經比日軍多了兩倍之多,為什麼還是打不贏這場硬仗?第一,要搞清楚古代的冷兵器戰爭和近現代的熱兵器戰爭的不同之處,古代作戰的人數若超過兩倍於敵人的人數,在大多數情況下,其勝率也會大大提高。
  • 八年抗戰,中國軍隊為啥在陣地戰中根本不是日軍的對手?
    ——魯迅 抗日劇中,常常少不了國軍潰兵。一看到國軍潰兵,大家容易形成這樣一個印象:國軍怕死,抗日不行。 抗日戰爭時期,國軍確實潰兵多,這倒不是導演們故意黑國軍。其實,這些從戰爭上潰逃下來的兵們,大部分還是歸了原建制,依然是抗日戰爭的有生力量。
  • 國軍常年軍閥混戰,實戰經驗很豐富,為什麼還是打不過日軍?
    李宗仁回憶錄有個說法,他認為,在抗戰開始的時候,中國有個最大的優勢,就是國軍各部隊因為長期在軍閥混戰狀態,所以戰鬥經驗都是比較豐富的,而日軍在九一八之前的戰爭經驗就是日俄戰爭時期的,所以部隊的中下級軍官普遍缺乏戰爭經驗。所以,他認為如果指揮得當,是完全有能力擊敗日軍的。
  • 抗戰史最「奢華」的國軍炮兵團,耗資20億裝備2000人,戰績怎樣
    在戰爭當中,火炮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武器。在二戰時期,火炮能夠導致70%到80%的士兵死亡,這說明了火炮是造成士兵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而當時我們也正面臨著很大的敵人,那就是日本侵略者。自從日本在發動「九一八」事件之後,日軍就變得更加的狂妄。
  • 抗戰時期國軍十大戰將:身經百戰,實力並沒那麼弱
    提到抗戰時期,不僅僅有敵後戰場,也有和敵人正面硬剛的正面戰場。暫且不提抗戰結束後的解放戰爭,這十位國軍戰將在抗日戰爭時期,絕對稱得上是民族脊梁!第一位 張自忠 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為第一位,絕對不僅僅因為他是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
  • 中國軍隊抗戰時期列裝火炮盤點,萬國牌武器集中地!
    歡迎來到硬核科普頻道,本期內容是抗戰時期中國火炮盤點。1938年初,這些火炮抵達廣州,全部裝配於獨立炮兵第56團,但因為數量不多,因此史書並未留下過多記載。從租借法案生效開始,中國一共接受了1669門M3火炮,雖然口徑不大,但因為日軍主力的九五式輕戰車和九七式中戰車護甲很薄,且大都採用的是鉚釘結構而非焊接,因此幾乎是一打一個準,為中國當時最重要的反坦克武器。
  • 抗戰時期國軍真實戰力,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日本侵華老兵這樣說
    我們的武器裝備,也相對差了一些,所以我們一直都在敵後打遊擊戰,在抗戰初期的時候,國軍組織了幾次大戰,牽制了鬼子大部分的兵力,雖然自身損耗了不少,但始終還是消耗了不少鬼子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