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閱讀】少年閏土

2021-03-01 中小學閱讀課堂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朗讀音頻

 ◆ ◆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這少年便是閏土。我認識他時,也不過十多歲,離現在將有三十年了;那時我的父親還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個少爺。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這祭祀,說是三十多年才能輪到一回,所以很鄭重。正月裡供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講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個忙月,忙不過來,他便對父親說,可以叫他的兒子閏土來管祭器的。

我的父親允許了;我也很高興,因為我早聽到閏土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紀,閏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親叫他閏土。他是能裝弶捉小鳥雀的。

我於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閏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親告訴我,閏土來了,我便飛跑地去看。他正在廚房裡,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這可見他的父親十分愛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許下願心,用圈子將他套住了。他見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沒有旁人的時候,便和我說話,於是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

我們那時候不知道談些什麼,只記得閏土很高興,說是上城之後,見了許多沒有見過的東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鳥。他說:「這不能。須大雪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麼都有:稻雞,角雞,鵓鴣,藍背……」

我於是又很盼望下雪。

閏土又對我說:「現在太冷,你夏天到我們這裡來。我們日裡到海邊撿貝殼去,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賊嗎?」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個瓜吃,我們這裡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豬,刺蝟,猹。月亮地下,你聽,啦啦地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

我那時並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麼一件東西——便是現在也不知道——只是無端地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

「它不咬人嗎?」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見猹了,你便刺。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胯下竄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歷,我先前單知道它在水果店裡出賣罷了。

「我們沙地裡,潮汛要來的時候,就有許多跳魚兒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兩個腳……」

啊!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裡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可惜正月過去了,閏土須回家裡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廚房裡,哭著不肯出門,但終於被他父親帶走了。他後來還託他的父親帶給我一包貝殼和幾支很好看的鳥毛,我也曾送他一兩次東西,但從此沒有再見面。

【名篇賞析】


《少年閏土》節選自魯迅先生的《故鄉》。魯迅先生在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時,他的腦海裡忽然浮現出一幅美麗神異的畫面:深藍的天空、 金黃的圓月、海邊的沙地,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地、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鋼叉,在勇敢地刺猹,畫面中那個結實健康、聰明可愛、機靈勇敢的少年,就是他三十年前兒時的夥伴閏土,這個美好的形象是如此鮮活地在他的記憶裡跳躍。童年的友誼對於人的社會性發展、情緒管理能力,對群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朗讀指導】


選擇一首表現鄉村靜謐美好的音樂做背景,在靜靜地音樂聲中用自己溫暖的聲音去描繪閏土刺猹的美好畫面吧,通過反覆誦讀描寫閏土外貌、語言、動作的句子,去體會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感情,你會明白,閏土的出現給「我」的童年帶來了無盡的歡樂。

通過誦讀,你不僅會理解「我」為什麼在閏土要走時「急得大哭」還會和「我」產生共情。和好朋友分離,常常會讓孩子執拗地灑下傷心的眼淚。但是,很多人卻不能理解這眼淚裡的情緒和情感。因此,有共情能力,不僅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成人同樣需要懂得共情。只有感同身受,才能誠懇地接受孩子內心的失望,才能讓孩子獲得面對現實的力量。

【朗讀思考】


1.  作者描寫少年閏土看瓜刺猹的事,表現了他怎樣的特點?

2.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這句話有什麼含義?

 

-END-

這個群每天都發課本同步練習題,讓孩子更好的掌握課本知識點,推薦給大家👇👇

相關焦點

  • 小學語文經典閱讀鑑賞——31《少年閏土》
    少年閏土 ①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② 這少年便是閏土。我認識他時,也不過十多歲,離現在將有三十年了;那時我的父親還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個少爺。
  • 少年閏土叫章運水,我也不是魯迅,說說《少年閏土》之外的事兒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都是關於魯迅的內容,其中第一篇就是第24課《少年閏土》,本文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在《故鄉》這篇文章中,塑造了閏土、「豆腐西施」楊二嫂,「迅哥」等人物形象。課文《少年閏土》是從《故鄉》中選取的一部分內容,課文的注釋也明確寫著題目《少年閏土》是編者所加。而課文的內容就是寫的小說中閏土年少時的事情。
  • 魯迅:少年閏土
    少年閏土文丨魯迅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
  • 少年閏土·魯迅
    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戴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這少年便是閏土。我認識他時,也不過十多歲,離現在將有三十年了;那時我的父親還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個少爺。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這祭祀,說是三十多年才能輪到一回,所以很鄭重。正月裡供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講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
  • 通過課文少年閏土,三招搞定逢考必有的閱讀題:分析人物形象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八單元裡有一篇課文《少年閏土》,這一課給我們展現了閏土農家少年的形象。我們可以通過這一課學會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一找,找到描寫人物的句子。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戴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動作描寫,體現了閏土的機智勇敢)他正在廚房裡,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
  • 萬裡歸來不少年——原來我們都在慢慢變成閏土
    而當時對於《故鄉》這片課文,老師也沒有進行多麼深刻的講解,或許老師也覺得,對還是少年的我們而言,《故鄉》裡面所傳達的內涵,過於成熟了,我們無法體會。記得前兩年,張杰被叫做閏土,然而那時閏土其實就只是對「土氣」的一種解嘲。當時我聽到閏土這個名字,感覺很是耳熟,然而想不起來到底是誰,後來知道是魯迅文章中的人物,但仍然不曉得他做過什麼。
  • 魯迅的少年夥伴「閏土」,晚年生活悽慘,其子女卻實現華麗轉變
    魯迅的文章《故鄉》中的「閏土」大多數人應該都印象深刻,畢竟他被世人津津樂道了幾十年。魯迅在文中描述了閏土少年時期和中年時期。少年時期的閏土是生動鮮活的,他會在月夜裡自由自在的奔跑,也會在瓜田裡叉猹,也喜愛在海邊捉魚撿貝殼,還會給小自己兩歲的魯迅講自己見過的野外趣聞;而中年時期的閏土變得沒有生氣,變得世故麻木,他沉悶拘謹,只會用卑微的語氣向有錢的老爺家的說著自己生活的困境,仿佛是失去了靈魂一般。魯迅為此感到無奈,但是也從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過去和現在。
  • 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因沒錢治病逝世,他的5個子女現狀如何
    上學的時候,很多人應該都學過一篇課文叫《少年閏土》,這是魯迅先生的小說《故鄉》裡的一個節選,講的是自己的少年玩伴閏土小時候的事情。少年時候的閏土與魯迅先生關係非常好,雖然2人是主人與僕人的關係,但是閏土對待魯迅卻完全沒有那個思想,兩人經常一起玩,感情好得就像親兄弟一樣。可是後來閏土被父親帶回了家,而魯迅先生之後也離開了故鄉,2人再見面時已是多年之後了,此時2個人都已人近中年了。
  • 魯迅筆下「閏土」原型:被魯迅家解僱辭退,積勞成疾沒錢醫治身亡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故鄉》等,都曾是幾代人閱讀千遍也不厭倦的好文。魯迅創作的有關故鄉的小說和散文,讓人感受到撲面而來的鄉土氣息,還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故鄉情懷。尤其是《故鄉》中的少年「閏土」形象,更是活靈活現、有血有肉。
  • 六年級語文上冊二十四課《少年閏土》課文筆記,孩子預習的好幫手
    【課文結構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少年閏土月夜刺猹的情景。第二部分(2——3自然段):寫我和閏土相識的原因。第三部分(4——5自然段):寫我和閏土第一次見面的情景。第四部分(6——18自然段):寫閏土跟我講農村的生活趣事。第五部分(19自然段):寫我和閏土分別的情景和互送東西。關注我,每天更新更多更優質的學習資料!記得點讚奧!你們的支持是我繼續努力更新的動力!
  • 記憶中閏土的猹出現了
    魯迅先生寫的<少年閏土》:「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 魯迅所有的美好幻想,在閏土開口的一瞬間,盡皆化為泡影
    於這些經典的文學作品中,《故鄉》算得上是經典中的經典,於這些令人難忘的人物中,閏土也算得上是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少年閏土曾留給了魯迅對於故鄉最快樂最美好的記憶,中年閏土也曾是魯迅回到故鄉後最期待見到的人,因為閏土是魯迅少年時代最好的夥伴。而當兩人時隔二十餘年後終於再見面時,當時的情形卻是魯迅始料未及的,也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情形。
  • 高房價,讓我們都活成了中年的閏土
    魯迅先生筆下的少年閏土,是一位無憂無慮,快樂活潑,知道天下很多稀奇事的少年。可是,時隔二十多年後,已是多個孩子的中年閏土已經變成:「灰黑的臉上刻滿了深深的皺紋,麻木的像個石頭人,一身破舊的衣服」。讀書的時候,我曾想他怎麼成了這個樣子。長大後才明白,其實我們和閏土都差不多。
  • 閏土一生勞作積勞成疾,兒子重複著一樣的命運,好在孫子逆天改命
    年輕的時候,聰明、活潑、機智、勇敢、見多識廣,在魯迅筆下的閏土,到了中年,生活窮困潦倒,變得麻木不仁,晚年因無錢治病而死去,兒子也重蹈覆轍,悽慘地離開人世,而孫子章貴卻成了魯迅紀念館的館長。我們曾經在中學時代學習過魯迅的一篇文章,叫做「少年閏土」,他描述閏土是閏月產生的,而土壤則是五行缺土。
  • 《故鄉》中的閏土,是魯迅先生淡淡鄉愁下一抹不可或缺的記憶
    魯迅塑造了很多人物,但是在眾多人物中「少年閏土」是一個特殊的存在,為何強調「少年」呢?因為少年時期是人生中最為純真和幸福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好像帶著某種隔絕屬性,可以在屏蔽純真之外,將現實世界裡面的蠅營狗苟全部隔離掉。
  • 魯迅的童年玩伴「閏土」結局如何?晚年生活悽苦,子女卻完成逆襲
    自小學起,我們就學會了許多魯迅先生的文章,其中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他筆下的「閏土」少年。一九二一年,魯迅先生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故鄉》短篇小說。這部講述魯迅1919年回國時真知灼見的小說,向讀者展現了當時鄉間的景象。
  • 小學生塗鴉「閏土」走紅,變成哪吒不算啥,化身「唐三」太絕了
    既然如此,我們不妨就看一下小學生在課本上對「閏土」的塗鴉,每一張都是笑點,看看你們能憋到第幾張樂出聲!小學生塗鴉「閏土」走紅,變成哪吒不算啥,化身「死神」才絕妙1)「神兵閏土」想像指數:★★☆趣味指數:★★☆第一張圖我們先放個「開胃菜」,這位小學生明顯有畫功功底,他把「閏土」塑造成了「神兵」,胯下騎「鐵甲馬」,左手握寶劍、右手高舉方天畫戟,一股肅殺之氣撲面而來!不過,這隻戰馬的眼睛為何是紅色?難道是「殭屍戰馬?」
  • 文學創作中如何寫「人」:魯迅在《故鄉》寫閏土的話值得借鑑
    魯迅本文我以魯迅先生寫閏土的片斷為例,在例句中學習一下寫人最基本的肖像描寫。「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色的圓月,下邊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他正在廚房裡,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旳銀項圈。」(少年閏土)
  • 閏土和我們行走在希望的路上——讀魯迅先生《故鄉》有感
    初次結識閏土,我也就是十一二歲的樣子。那是80年代初期,在我家鄉的山村學校裡,語文老師叫我知道了閏土。是的,只能說是知道了閏土,根本談不上認識,更不用說了解了。是不是扯得太遠了,扯得太遠了……不,閏土還是在我和夥伴們的心中,在我和夥伴們的身邊,我們和少年閏土一起追逐著,一起打鬧著,一起捉迷藏,一起大聲呼喊,一起哇哇哭叫,一起在雪地裡用篩子扣抓麻雀,一起在瓜地裡等著豬獾,一起跑在月亮下的田地裡,一起爬在太陽下的山坡上……我們雖然調皮搗蛋上躥下跳
  • 魯迅最好朋友閏土真實結局如何?中年被魯家辭退,最後被活活窮死
    魯迅最好朋友閏土真實結局如何?中年被魯家辭退,最後被活活窮死相信大家小的時候,也都在課文裡面讀過魯迅的文章,他用自己的筆,寫下了舊社會裡最底層中國人民真實的形象,其中魯迅小時候最好的朋友,閏土的故事更是讓大夥印象深刻,他從小時候一個無憂無慮的少年,長成了為生活奔波勞累不堪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