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大將魏章,一位漸漸被人忽略的戰國名將!

2021-02-07 古今智謀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在戰國七雄中,秦國在商鞅變法後走向強大。特別是在秦惠文王這位君主在位時,秦國開始蠶食山東六國,為一統天下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這一過程中,秦國不僅需要一支精銳之師,更需要才能卓越的名將。提到秦國的名將,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白起和王翦。

就白起來說,輔佐秦昭王,屢立戰功。伊闕之戰,大破魏韓聯軍;伐楚之戰,攻陷楚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就王翦來說,在戰國末期的秦滅六國之戰中起到重要作用,比如趙國、楚國等大國,就都是王翦率軍消滅的。當然,對於秦國來說,名將遠遠不止白起、王翦這兩位。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魏章,無疑是一位被人忽略的秦國名將。

首先,魏章本為魏國人,後投奔秦國,與張儀一同侍奉秦惠文王。在戰國時期,魏國和秦國是互相鄰近的兩個諸侯國。雖然魏國一開始壓制了秦國,但是,後者在商鞅變法逐漸強大,反而後來居上,形成了對魏國的壓制。更為關鍵的是,強大起來的秦國,還吸引不少魏國人才前來投奔,比如為秦昭襄王制定遠交近攻策略的範雎,就出自魏國。當然,就魏章和張儀這兩個人才,也來自於魏國。投奔秦國來說,張儀成為秦惠文王信任的謀士,而就魏章來說,則成為一位秦國武將。

秦惠文王十二年,楚懷王十五年(西元前313年),楚懷王派屈匄等三名大夫聯合齊國奪取了秦國的曲沃(今河南省陝縣西南),繼而包圍於中(今陝西丹鳳縣商鎮東南至河南浙川縣西南丹江流域)。對此,秦國雖然強大,不過,因為當時楚國和齊國已經聯合在一起了,秦國無法以一敵二。所以,秦惠文王派張儀出使楚國,以割讓商於(今河南省淅川縣西)之地六百裡為誘餌,引誘楚懷王解除楚、齊聯盟。

在此背景下,楚懷王果然中計,也即楚懷王貪圖商於之地的富庶,不聽陳軫等人的勸告,一面派使者與齊國解除盟約,一面派使者隨張儀到秦國接收土地。當然,對於秦國來說,自然是不會真的將商於之地送給楚國。所以,張儀回到秦國後假裝從車上掉下來受傷,一連三個月沒上朝,不見楚國使者。楚懷王以為這是與齊國斷交不徹底的原因,於是派勇士宋遺到齊國辱罵齊宣王,齊宣王大怒轉而與秦國締結盟約。等到秦國和齊國結盟之後,張儀告訴楚國使者並非割讓商於之地六百裡,而是自己的封地六裡。

楚國使者回國後將此事轉告給楚懷王,楚懷王得知被騙後大怒,所以發兵攻打秦國的於中,並且楚懷王任命柱國景翠為主將,包圍秦國的盟國韓國的雍氏(今河南省禹縣東北)。對此,秦惠文王自然不敢大意,派遣魏章率軍救援秦國的商於之地,還讓樗裡疾率領聯合韓、魏兩國反擊楚國。到了公元前312年,樗裡疾所率領的秦軍與韓軍在雍氏擊敗景翠的軍隊,繼而與魏章的部隊會合。

同年,秦國大軍與楚軍在丹陽(今河南省淅川縣丹水和淅水交匯處一帶)交戰,楚軍大敗,被斬首八萬,楚國大將軍屈匄及裨將軍逢侯醜等七十餘名將領被俘,屈匄被俘後遭處決,秦軍乘勝奪取楚國漢中之地六百裡,設立漢中郡。在丹陽之戰,或者說是漢中之戰中,魏章、樗裡疾、甘茂等人聯合指揮秦軍,成為秦國擊敗楚國,奪取漢中之地的功臣。對於漢中之地來說,非常靠近秦國的關中之地,甚至距離秦國的都城也沒有多遠的距離。

因此,如果漢中之地一直被楚國佔據的話,必然會對秦國的腹地造成直接的威脅。現在,魏章等人奪取漢中之地後,不僅解決了這一威脅,而且,秦軍還可以用漢中之地作為平臺,以此沿著漢水進攻楚國的疆域,比如白起就在秦昭襄王時期發起了鄢郢之戰,一舉攻破了楚國都城。所以,魏章等人奪取漢中之地,自然是大功一件了。

最後,楚懷王得知戰敗的消息後大怒,增調楚國的軍隊深入秦國境內,發起了藍田之戰。此戰,秦、楚兩國戰於藍田(今陝西省藍田縣),雖然楚國大軍一度攻入到秦國腹地,不過最終的結果還是楚軍大敗。在藍田之戰中,魏章、樗裡疾等人全力抵抗前來進攻的楚國大軍。在藍田之戰進行的時候,韓、魏兩國也趁機出兵,直指楚國的南陽之地,迫使楚國撤軍,楚懷王被迫割讓兩座城池與秦國議和。在秦惠文王時期,魏章是能夠和樗裡疾、甘茂相提並論的名將。不過,秦惠文王死後,其子秦武王嬴蕩繼位。對於秦武王來說,比較厭惡張儀,所以將張儀趕出了秦國。因為魏章是張儀舉薦的武將,在張儀失寵之後,魏章也無法在秦國立足了,只能跟隨張儀一起回到魏國。

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戰國時期,秦國有朝廷大臣推薦親信將領在外統兵的傳統,如張儀與魏章、範雎與鄭安平就屬於這種關係。執朝廷大臣與親信將領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如張儀失勢後魏章也被驅逐,鄭安平投降趙國後範雎也辭職歸鄉。就魏章來說,回到魏國後的事跡沒有詳細的記載,也即其回到魏國,沒能東山再起,畢竟當時的魏國,已經在秦國等諸侯國的重創下走向衰落了。因為參與的戰役不是太多,加上結局不知所蹤,所以魏章成為一位被人忽略的秦國名將。對此,你怎麼看呢?


誠邀有志之士投稿,原創或推薦好文章,我們將第一時間發布您的內容,郵箱:107000701@qq.com

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秦國被忽略的一位名將,奪取漢中之地,卻被秦武王趕出秦國!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在戰國七雄中,秦國在商鞅變法後走向強大。
  • 戰國時魏國有18員大將,只4人算名將,2狠人打得秦國懷疑人生
    一開始,魏國曾從秦國手裡搶了不少的土地,並欺負得秦王差點吐血。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來的魏國就越混越差,基本沒有啥存在感了。戰國時代,魏國出現過18員比較有名的大將,其中只有4人算得上是真正的名將,還有2人更打得秦國懷疑人生。魏國文侯時期,除了吳起、樂羊2位名將以外,還有西門豹、公子擊這2員大將。《史記》曾記載,西門豹殺巫婆治理鄴的故事。其實這位西門豹還是位不錯的大將。
  • 戰國名將之秦國篇:在你的印象裡,秦國都有哪些名將?
    前幾天筆者發布過一篇關於歷數戰國七雄中各國傑出君王的文章,有一位讀者提出能否出一篇關於戰國七雄各國名將的文章。說實話,戰國時期的七雄中,各國都有哪些君王能被稱之為傑出君王,這其實很好數,也基本不會漏掉任何一個傑出君王,畢竟史書典籍對這些君王的事跡記載的都是比較清楚的,傑出君王的名氣也都比較大,沒幾個傑出君王在歷史上是默默無聞的。
  • 白起之前,秦國坐擁四位名將,得以抗衡山東六國!
    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消滅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當然,對於秦國來說,名將顯然不止白起這一位。特別是在白起崛起之前,秦國就已經出現了不少名將。眾所周知,秦國在商鞅變法後走向強大。而在這一過程中,秦國不僅打造了一支精銳之師,也為名將的登場提供了一個大舞臺。
  • 白起之前,秦國坐擁四位名將,得以抗衡山東六國
    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消滅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當然,對於秦國來說,名將顯然不止白起這一位。特別是在白起崛起之前,秦國就已經出現了不少名將。眾所周知,秦國在商鞅變法後走向強大。而在這一過程中,秦國不僅打造了一支精銳之師,也為名將的登場提供了一個大舞臺。
  • 戰國六大老將:魏國一位,燕國一位,趙國兩位,秦國兩位
    戰國時期名將輩出,其中白起、吳起、樂毅三人是唐朝武廟十哲,孫臏、廉頗、王翦、田單、趙奢、李牧位列唐朝祭祀的古今六十四名將,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這一時期有一個特點
  • 將帥傳 | 戰國秦國·樗里子
    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封樗裡疾為右更,派他率兵攻打魏國的曲沃,他驅逐了那裡所有的人,佔領了城池,將曲沃周圍的土地全部併入了秦國。秦惠文王二十五年(前313年),秦惠文王命他為將軍攻打趙國,俘虜了趙國將軍趙豹,奪取了藺邑(今山西離石西)。第二年(前312年),他又協助魏章攻打楚國,打敗楚將屈匄,奪取漢中。
  •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都有哪些?
    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獲封為諸侯,秦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國。後秦穆公滅西戎十二國,秦孝公實行商鞅變法,至秦王嬴政攻滅六國,統一諸夏,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皇朝。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名將輩出,主要有以下9位戰將:1、白起白起(?
  •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並非秦始皇手下大將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並非秦始皇手下大將秦始皇統一全國,除了自身的能力之外,還有前人打下的基礎,戰國四大名將光秦國就佔了兩個,白起和王翦之中,白起又身為四大名將之首。提到白起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坑殺的四十萬趙兵,而且秦始皇統一全國有加上白起的名氣,人們總是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白起是秦始皇嬴政手下的大將,然而這只是一種錯覺。
  • 戰國時期秦國名將 : 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關中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東北)人,主要戰績: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
  • 秦國名將王齕、王陵、王翦、王賁和王離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眾所周知,自商鞅變法實行二十等級的軍功爵位制度以後,普通平民百姓都有了殺敵建功、一步步晉升爵位的機會,這也是秦軍在戰國時期戰鬥力超強的原因之一
  • 萬萬沒想到,戰國末期趙國戰神李牧是敵對國家秦國名將李信的叔叔
    大家對於戰國後期的歷史應該比較熟悉,天下就剩下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這七個國家。這裡面要說軍事力量最強的毫無疑問是秦國,以一國之力對抗東方六國,而六國中能與勉強抗衡的恐怕只有趙國了。兩國各自都鍛鍊出了一批能徵慣戰的傑出將領,秦國有白起、王翦、王賁、李信等,趙國有廉頗、李牧等。兩國相互徵戰、連年廝殺,可以說仇怨較深。
  • 秦國時期最著名的十大名將
    一、白起白起,又稱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名將,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是平民出身,秦國在商鞅變法後推行軍功爵制,白起在秦昭王時徵戰六國,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白起在伊闕之戰殲滅24萬魏韓聯軍,俘虜魏將公孫喜,在華陽之戰中斬殺13萬趙、魏聯軍,在伐楚之戰中攻陷楚國國都郢城,白起被封為武安君,名震天下,白起在長平一戰殲滅45萬趙軍
  • 蒙恬和王翦誰更厲害 臨沂大將決戰陝西名將
    戰國時期有很多著名將領,而我們大臨沂同樣也有一位名將,那就是蒙恬,不過同時期還有一位名將叫做王翦,有網友問蒙恬和王翦誰更厲害?下面咱們就來說一說。   王翦(出生和逝世時間不詳),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關中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東北)人,秦國傑出的軍事家,主要戰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
  • 戰國四大名將秦、趙各佔兩位,為何秦國最終統一天下?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趙國崛起敗亡的原因來看,趙國的兩大名將一個處於趙國衰弱的時間點,另一個處於趙國滅亡的時間點。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做為,趙國在於秦國抗爭的過程中,由於哪些原因導致失敗的呢?趙武靈王之後·無守國之君戰國初期,在變法潮流的推動下,各國皆因變法而強。
  • 戰國時期秦國將軍戰力排名,第一不是白起,也不是王翦,竟是他!
    戰國時期,秦國大將頻出,為秦國最終一統天下,付出了汗馬功勞。按時間順序依次有:司馬錯、白起、蒙驁、王翦、王賁、蒙恬、章邯等。那麼究竟誰的戰力最強,功勞最大呢?司馬錯,在戰國這麼多將才中名氣不大,可他的戰略眼光卻具有劃時代的非凡意義。
  • 秦國名將—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詳),字維張,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人,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王翦,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秦國高級軍事將領。早年的王翦比較低調,並沒有什麼出名的戰績。直到秦始皇嬴政當家的時候,王翦才漸漸地展露鋒芒。
  • 戰國四大名將,有沒有正面交鋒過的?答案讓人遺憾!
    戰國四大名將是指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將領分別為: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在戰國中後期,秦國和趙國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兩個諸侯國。因此,對於戰國四大名將來說,也出自這兩個諸侯國。
  • 秦國四大名將——白起
    秦朝作為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可是秦朝的建立其實困難重重,經歷了無數的腥風血雨和爾虞我詐,今天開始我們就來介紹秦朝以前的秦國四大名將,先來介紹第一位,白起。白起精準的分析了形勢,將主力部隊繞到了韓魏聯軍的背後,一舉擊潰了敵軍,俘虜魏將公孫喜,不過很快這位魏國大將就被白起殺了,白起不但殺了主將,而且斬首敵軍二十四萬,奪取城池五座。第二年,白起繼續攻打魏國,奪取魏城六十一座。
  • 戰國四大名將是誰,為什麼是這四位?
    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秦國的白起,王翦和趙國的廉頗,李牧。這四人都是戰國後期的名將。其中白起堪稱一代殺神,一生戎馬,從無敗績,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尤其是長平之戰中,白起率領秦軍擊敗趙國,令趙國四十五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其中半數趙軍,皆是在投降之後,被白起活埋坑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