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劉波 通訊員 田大林 李碧蓮
放棄大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回家鄉當「泥腿子」,帶領鄉親致富。建始縣花坪鎮盛世生態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譚宗忠,大家都叫他「犟拐棍」。
譚宗忠從小家境貧困。18歲時,在職業學校讀書的他,一心想掙錢改變命運,不顧家人反對外出務工。
20歲那年,譚宗忠辭去穩定的工作,到武漢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從事藥材銷售。經過多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中藥材發展、銷售等經驗,並在武漢買了房,成了家。
2019年,譚宗忠回老家過春節,村支書李興苗找上門,村裡無可持續發展支柱產業,想請他幫忙發展中藥材產業。譚宗忠當即答應下來。
「希望你帶鄉親們把短平快的藥材產業發展起來!」「保證沒問題!」疫後經濟重振,花坪鎮委書記向帆找到譚宗忠,譚宗忠欣然應允。
「你從來沒種過田,虧了怎麼辦?」「答應了的事就得辦好!」不顧家人勸阻,譚宗忠說幹就幹。成立盛世生態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在花坪鎮李家坪、石板溪和五抱樹一帶租地1500畝,其中復墾拋荒地350畝。
「拋荒地當年復墾成本高,今年不收你的租費!」「心意領了,再虧也不能虧你們!」譚宗忠拒絕了鄉親們的好意。
「在城周邊打工做一天才七八十元。你每天開100元工資,中午還免費提供快餐,亂了行情,叫我們怎麼請工?」「不是我逞能,鄉親們辛辛苦苦幫我幹活不容易!」面對周圍七嘴八舌的言論,譚宗忠執意按自己的想法幹。
「草扯了又長,這樣下去不虧才怪,能不能打點農藥?」「不行!我走南闖北,銷售藥材是內行,種藥材是門外漢。正是這樣,我才高薪從安徽亳州聘請技術員指導,一定要聽技術員的!」工人擔心,譚宗忠卻固執己見。
譚宗忠帶領鄉親種藥材,走新路,出新招,都「犟」著按自己的想法來。
「這藥材又不能當飯吃,不種!」「你們這裡避暑遊發展起來了,春天遊客可來觀賞,集聚人氣。雖然藥材短期沒收益,但旅遊發展起來了,荷包不就鼓了嗎?」譚宗忠免費為石板溪村發展400畝芍藥,可村民不領情,他搬來駐村「尖刀班」一起給村民解釋,硬是堅持要幹。
「大家都說我是個『犟拐棍』,我犟是為了帶富大家,時間一長,大家理解我了,也願意跟我幹了!」譚宗忠說。
村民譚成榮、李義才等,有的幫忙打理田頭,有的負責管理養殖,年底一盤算,全年務工收入有兩三萬元。
當初,譚宗忠「犟」著要石板溪村民種藥材,芍藥花一開,遊客慕名而來,村民偷著樂;「犟」著要向徐剛等貧困戶試種藥材,戶平年增收上萬元。一年下來為當地貧困戶帶來務工收入高達110萬元。
譚宗忠在家養蜜蜂、土雞、山羊,研究藥食同源,並進行庭院美化。「種藥材就種藥材,又搞什麼養殖!」鄉親們很疑惑。
其實,譚宗忠早就盤算好了,以種藥材為媒,借勢花坪鎮的避暑遊,通過自身帶頭示範,把家家戶戶都「逼」到吃生態旅遊飯的道上來。
「一定要把家鄉打造成三產融合的花園式生態產業示範園!」譚宗忠「犟」勁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