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功夫種出甜柚子 - 恩施新聞網 - 恩施州綜合門戶網站

2020-12-27 恩施新聞網

全媒體記者 趙盛迷 通訊員 嚴鵬

「看我的手勢,剪子莫拿歪了,這樣剪,下狠勁兒。」11月24日,恩施市沙地鄉鶴峰口村道龍組,果農何名衛向筆者比畫著修剪柚子樹的姿勢,「柚子剪枝莫心疼,你心疼它,它就不結果,最後心疼的還是你自己,哈哈!」

作為鶴峰口村道龍組最早發展柚子的農戶,何名衛在柚子種植上下了「憨」功夫。

海拔500多米,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從20世紀70年代起,道龍組就開始種植柚子。

「沒吃的,酸掉牙齒的柚子也覺得好吃。但心裡還是想吃甜柚子。」童年的味道刺激著何名衛追逐「甜」的步伐。

2011年,何名衛從建始縣引進鳳凰柚,嘗試改良本地柚子品種。

「去走人家順手『逮』了幾根苗子。」就是這個不經意的「留心」,鳳凰柚在道龍組找到了「娘家」,個頭大,味道甘甜。

2012年,俘獲人心的鳳凰柚成了何名衛發展柚子的主打品種,從10多根苗子發展到60多根。

「你看這個就是鳳凰柚,超過5公斤了。」筆者看到,一米多高的柚子樹,五六個柚子,個個誘人。

當年,半賣半送,何名衛獲利近千元。

「為啥不把這個做大點呢?只怕比種田划得來些吧。」從種柚念頭初生到把柚子做成產業,何名衛一步步規劃著「甜蜜事業」。

2015年,鶴峰口村在道龍組發展小水果,組織果農到浙江、福建和宣恩縣學習參觀,何名衛感觸很深。

「他們休息,我就鑽到柚子林去看別人修剪,問這問那,收穫很大。」何名衛滿載而歸。

為保證柚子的品質,何名衛拿出最好的地種植引進的品種,而妻子龍桃英也有自己的擔憂,「我看包穀不種,黃豆也不準搞,柚子能當飯吃嗎?」

「莫小看,我們老了就要把柚子當飯吃。」何名衛的固執換來了收入上升。

2018年,他的柚子收入超8000元。「我一車柚子可以賣3000元,不愁銷。」

品質優良,生態有機,加上為人厚道,2019年,何名衛的柚子收入超1萬元。

「今年雨水有點多,打電話要柚子的人不少。」今年,何名衛的柚子預計收入1.5萬元。

「還給我3年時間,收入三四萬都是小意思。」何名衛對他的5畝柚子充滿信心。

產業富農。幾年來,鶴峰口村發展各類小水果300多畝,越來越多的村民依靠產業走上致富路。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