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國力迅速崛起?

2020-12-23 聞古鑑今

日本在我國古代被稱為倭國,在漫長的歷史當中,日本經常處於分裂狀態,整個國家無法從根本上實現統一。所以這造成日本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各方面的發展都全面落後於中原地區。無論是經濟、文化、藝術、軍事甚至是身高都比不過中原人,可以說那段時間的日本被稱為蕞爾小邦,是非常合理的。

雖然日本也有統治者,希望通過入侵朝鮮半島來獲得更好的發展資源和空間。但他們在漫長的歲月裡,多次入侵卻引來了中原政權的強力鎮壓。而日本也因此從唐朝開始掀起了全面向中原政權學習的風潮。

但隨著統治中原地區的清朝,因為鴉片戰爭的慘敗,被日本看出了大清政權的虛弱。日本的學習對象也從中原政權轉向了西方列強,並走上了一條與東北亞其他國家完全不同的一條道路。在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國力大增,並在此基礎上擴軍備戰,多次參加地區性爭端,和多國交戰,獲取更大的利益。漸漸的,日本變成了東北亞地區的一條害蟲,直到二戰末期被擊敗,才最終安定下來,不再出來禍害。

那麼日本為何在明治維新這段時間,綜合國力迅速增長,進而走上了一條以侵略別國國土,掠奪別國資源的罪惡之路呢?

日本學習的西方文明就是一種傾向於掠奪性的文明

當日本看到清朝被西方列強欺辱的時候,可能會想起自己曾經在唐朝時,在朝鮮地區,自己的軍隊被唐軍全部殲滅。那時候的日本對中原地區政權只有仰望,而如今他卻看到了另一種擺脫千年仰望中原宿命的可能。

來自於西歐地區的西方文明,在早期因為宗教原因而大肆向外擴張。在中東地區掀起了多次十字軍戰爭,讓當地人民飽受戰亂之害。而在工業文明以後,他們又憑藉堅船利炮,入侵非洲發展黑奴貿易,掠奪非洲資源。對於亞洲其他的弱小國家,他們也不會存有任何仁慈。有多個西歐國家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都佔有殖民地,並對當地實行殘忍的殖民統治,從這些事例都可以看出,西方文明相比於東方文明而言,更加具有侵略性。

所以日本在學習西方軍事技術的時候,也同樣繼承了西方文明當中那暗藏其中的強烈侵略基因。尤其是日本早期師從美國,向美國學習陸軍戰術,卻不知美國在滅絕美洲印第安人方面,簡直是戰功卓著。

所以日本在擁有相對強大的綜合國力以後,馬上就開始利用自己的軍事實力對外擴張,以掠奪他國資源作為發展本國的強勁動力。並在隨後多年一直執行這樣的侵略性政策,直到二戰當中被擊敗,但就算如此,日本人內心當中可能也暗藏不服。

日本明治天皇可以有效掌控全國的資源

日本天皇在歷史當中多次是以傀儡的形象存在,尤其是在幕府時期,幕府將軍對於日本天皇擁有強大的壓制力。但這種情況在明治天皇登基以後,得到了根本性改變。日本明治天皇在幕府倒臺以後,獲得了全國空前的支持。在某種程度上而言,明治天皇是日本歷史當中極為少見的掌權天皇。

在這種情況之下,明治天皇可以集中全國的所有力量用於發展日本經濟和軍事,國內也沒有敢於和他說不的權臣或者是割據勢力。所以日本得以在他的思想之下迅速發展,沒有去走彎路,而是一直大踏步快跑。

而且明治天皇本人相當聰慧,對於將日本建成一個非常繁榮的國家擁有非常強的執念。他也願意為了日本富強奉獻出自己所有的力量,而隔海相望的大清皇帝顯然並不是這樣的。於是兩個國家在不同的人帶領之下,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日本國民對於國家富強都有非常強的意願

日本國民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渾渾噩噩的生活,國內大名和武士的爭端,他們不想參與也不願意去管。他們只希望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好好地活著就足夠了。但是在1853年,日本黑船事件爆發以後,美國強盛的軍力不僅震驚了日本朝堂人士,也讓日本民間極為震驚,日本的民族意識也在那一階段開始覺醒。

於是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民間對於國家的發展都是鼎力支持的。國家軍隊建設出現資金困難的時候,明天還會發起籌款行為,支持購買更新式的武器。和隔壁大清國民對誰當家都無所謂的態度簡直是雲泥之別,如此區別之下,日本才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崛起。因為,他們擁有的是民心,也是全國發展的極大動力。

結語

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幾乎全民支持國家發展,國家領導人也有發展富強的意願,全國上下一心,以極低的身段,虛心向西方列強學習。同時通過對外擴張掠奪別國資源,用於自身發展。這才讓日本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裡,就敢於和美國開戰,成就了日本的高光時刻。

相關焦點

  • 明治維新不過爾爾,為什麼日本能夠瞬間崛起成為亞洲第一強國
    日本的歷史,實際上就是一部幕府與大名、武士與浪人武士間對抗、制衡的歷史。到了德川幕府後期,隨著西方列強撞開日本國門,日本幕府體制進入瓦解動搖的階段。這與清朝情況類似,但清朝沒有很快滅亡,幕府卻滅亡了,為什麼?幕府根本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諸侯林立的集合體。
  • 明治維新150周年:日本改革開放,教會了中國什麼?
    其中,日本明治維新帶給亞洲鄰國最大的啟示是:亞洲可以有國家成長發展起來和西方國家平起平坐。我們今天所說的振興也罷,崛起也罷,都需要改變世界已經形成的框架、等級,包括經濟、思維和話語等體系。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很好的榜樣,給了中國巨大的啟示。
  • 日本明治維新「三傑」都是哪三個人?
    日本,我們的東方強鄰,他們近代的強大來源於 19世紀末的明治維新及其快速的開展的工業革命。這次維新始於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自上而下」進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實行君主立憲制,作為「最聰明的學生」,日本快速學習歐美先進技術,推行工業化,生活方式歐化,大力發展教育等,逐漸讓日本脫離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危機,並在20世紀初迅速躋身世界列強之列。
  • 日本明治維新為什麼可以成功?
    對此,德川將軍表示不服,於是他宣布「王政復古大號令」為非法,並調集軍隊與明治天皇開戰,結果明治天皇的軍隊很快把幕府軍打敗,並一舉統一日本全境。等到1869年,17歲的明治天皇再次下詔,要求採取「奉還版籍」、「廢藩置縣」,將日本劃分為3府72縣,一舉結束日本長期以來的封建割據局面,建立中央集權式的政治體制。隨後,明治天皇又下令實施富國強兵、殖產興業和文明開化三大政策。自此,明治維新取得了成功。
  • 明治維新,以日本這面鏡子照見我們自己
    而日本則不同,一直以來都是學習者的姿態,誰強就學誰,在承認他人先進這件事上,基本毫無壓力。我們常把清末的洋務運動與日本的明治維新進行對比,覺得洋務運動是失敗的,而明治維新是成功的。相比洋務運動,希望挽救大清,日本的明治維新,名字叫維新,其實是一場徹底的革命,而不是修修補補。當時的日本,處於幕府時代,天皇並無多少人知曉,連傀儡都不是,已經至少700年沒有活躍在政治舞臺上。
  • 從「藩民」到「國民」,明治維新後,為何日本民族意識迅速覺醒?
    日本民族在明治維新時期的民族意識覺醒,就是典型的例子。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內外交困的社會背景,是日本民族意識覺醒的催化劑我們常說,中國近代史上國家民族意識的覺醒,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日不落帝國」以堅船大炮打醒了沉睡的雄獅,開啟了中國近代史上轟轟烈烈的民族革命之路。
  • 廢幕府、尊天皇、入歐強亞:明治維新成功的真相,洋務運動輸在哪
    在大多數人眼中,日本明治維新的崛起是因為脫亞入歐,可遺憾的是,這是一個錯了很久的史觀。日本在被動性地被強迫睜開雙眼後,開始主動去擁抱處於洪流中的世界,而在邁開第一個腳步的時候,日本卻在思考著另外一種可能,如何取兩者之精粹,把其融會貫通,然後創造出一種適合自己並能夠使自己強大的文化?
  • 日本明治維新非常成功,與之背景相似,戊戌變法為何失敗
    那麼,日本的明治維新,成功的基本原因到底是什麼呢!第一,從民族性來說,日本是一個比較容易達成共識的國家。日本的國民,具有十分強烈的集體意識,深受「和文化」影響。然而,日本的明治維新,既沒有引起國家內亂,也沒有引起國家的分裂。儘管在明治維新的過程中,曾經出現先「強兵」,還是先「富國」的爭論,也因此發生過西南的叛亂,但是這僅僅是一個小插曲,並沒有影響變革的過程,也沒有影響「富國」「強兵」的目標。
  • 明治維新成功,戊戌變法卻失敗了,兩者為何結局不同?
    同樣都是自上而下的一次維新變法,為什麼明治維新成功了,而步其後塵的戊戌變法,卻以失敗而告終?明治維新為何能讓日本走向強大?洋務運動沒讓大清朝脫胎換骨,明治維新為何讓日本走向強大?1853年,閉關鎖國200多年的日本,被4艘美國黑船打開國門 。
  • 回望「坂上之雲」:152年前的明治維新
    這場改革使日本完成工業化,直接促成了日本帝國在20世紀上半葉的崛起。但軍事工業化的主要目的和天皇專制傳統的延續,為日本轉向法西斯軍國主義埋下了隱患。不到五十年,日本的確完成了一個東亞國家現代化的「奇蹟」,但其特殊國情也讓日本走進法西斯主義道路的深淵,對整個20世紀上半葉的東亞歷史產生重大影響。
  • 明治維新使日本崛起,其前、後三傑中有五人是從王陽明心學獲得了...
    日本明治維新是一場震天動地的國家改革,改革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諸多領域。明治維新使日本徹底擺脫了西方的殖民統治,迅速崛起為世界級強國。 日本之所以會發生這種奇蹟,正是因為有一批被王陽明心學力量武裝的明治維新的鬥士,包括明治維新前三傑:吉田松陰、高杉晉作和坂本龍馬;明治維新後三傑中的大久保利通和西鄉隆盛。
  • 為什麼說蘭學是日本明治維新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日本發現歐洲,1720-1830》筆者最近閱讀《日本發現歐洲,1720-1830》一書,書中提到十八世紀初,由於「蘭學」(荷蘭帶去的西方科技文化)的傳入,使得德川幕府及日本儒者感到威脅。在日本儒者的建議下,德川幕府下令禁止除朱學之外的其他儒學思想傳播,進一步實行思想禁錮。
  • 日本明治維新:被瓦解的四個社會階級
    但是這種制度最後在明治維新中瓦解,那麼是什麼力量讓明治維新能夠瓦解維持七百年的傳統和習慣呢?日本的四個社會階層武士階級在日本封建社會中有一些著名的武士,是由領主階級統治。社會階級體系的瓦解內部變革的推動到了19世紀末,由於社會一系列變革的衝擊,徹底重塑了日本社會結構,幕府時代宣告結束。明治維新革新成功,日本的天皇收回了自己的權力,並通過改革廢除了幕府將軍的實權。
  • 隨想專欄 | 大國崛起 爭雄世界 (日本篇)
    直屬幕府的武士為「御家人」,他們不事耕嗇,從幕府將軍處領有土地,分給農民等耕種,平時從幕府再領取生活費用,上下形成了以土地為紐帶的主從關係。而在「御家人」之下,又有自己的「家臣」,更小一級的武士群體,一樣的經濟聯繫和主從屬性。此時,以皇室為核心的文臣「公家」階層沒落,武士階層全面崛起。這點上德意志的騎士文化、俄羅斯的哥薩克集團和日本武士政權很類似,所以這三個國家在近代都走上了瘋狂的對外擴張之路。
  • 明治維新的日本:走向了大秦帝國還是現代文明國家
    1600年開始的德川幕府時代才開始大興儒學,儒家文化成為日本的主流文化和意識形態。明治維新以前,日本歷史上沒有出現過法家思想和中央集權的專制政治。佛和儒的文化並不講王道霸權,更不崇尚成王敗冠,雖有戰亂和權臣以及封建割據,但欲望並不至於要篡奪皇位,登峰造極。當日本真正開始學法家思想的時候,就是明治維新的到來。
  • 一國,數百年來向中國朝貢,被日本覬覦佔領,至今情況複雜
    琉球王國傳統風俗琉球群島,位於現在我國臺灣和日本鹿兒島之間,中國史書最早就將這一地區稱為「琉球」,意思就是發光的美玉。然而隨著清王朝的逐步沒落腐朽,再加上西方列強的強大,刺激到了日本的野心。在日本明治維新以後,日本的國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當時的清王朝,儘管對日本而言依然是龐然大物,但是儼然已經不足以讓日本恐懼。1871年,日本終於開始對琉球群島出手了,日本當局強行冊封琉球國為日本的令制國,並在隨後幾年,逐步磨滅琉球國的印記,最終徹底廢除。在八年的過程中,儘管並沒有大規模的戰爭爆發,但是依然無法掩飾侵略者的本質。
  • 為什麼會說,日本當初並不是「無條件」投降的?真是如此嗎?
    中國在清政府的腐朽統治之下,一步一步的走進了墮落的深淵,國力衰落到了極點,成為了人人都可以欺負的對象,中國人民陷入了長期的殖民統治之中。日本在此前的時候,也跟隨著中國實施了閉關鎖國的政策,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也同樣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打開了國門,但是日本很快就展開了明治維新和工業改革,迅速成為了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強國。1931的時候,日本對中國發動了侵略戰爭,讓中國陷入了長達十四年抗日戰爭之中,不過最終日本戰敗了,並且宣布「無條件」投降。
  • 明治維新一項國策已註定,日本崛起必入侵中國,奈何清廷看不透
    從徐福東渡的傳說,到日本至今仍沿用的漢字,都說明中國曾經對日本發生過巨大影響。在華夷秩序影響下,中日兩國的發展走向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19世紀中葉。那時,歐美一些國家如英國、法國、荷蘭、美國,基本完成了近代工業化歷程,開始大規模向海外擴張,以尋求更多的殖民地原料市場與商品貿易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同處東亞地區的中國和日本難免受到西方列強的威脅,維持兩千年之久的華夷秩序必將解體。
  • 王陽明的學說,真是日本明治維新的原動力嗎?
    中文知識界流行著許多「王陽明心學與日本維新」的美談。比如,有說法稱「陽明學乃明治維新原動力」,還有說法稱東鄉平八郎隨身帶有一塊印章,上刻「平生俯首拜陽明」。這些說法是真的嗎?陽明學真是明治維新的原動力嗎?
  • 金磚五國中四國都在衰弱,只有一個還在快速崛起,國力強大到極點
    最典型10年前,金磚五國那是世界發展最快的國家,而且都在崛起。但是現在金磚五國中四國都在衰弱了,只有一個還在快速崛起,國力強大到極點。在10多年前,有五個國家讓全世界都羨慕和尊敬,因為他們的發展引領世界,國家實力都非常強大,被稱為世界最有潛力的五個新興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