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是一個耳熟能詳的人物,也是褒貶不一的人物。但了解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雖然他是和日本籤訂馬關條約的主要負責人,但這上面的內容並不是他的本意,如果可以的話,他也想拒絕,但僅憑一人之力又怎麼力挽狂瀾。因此,清王朝的衰敗也怪不到李鴻章頭上。不僅如此,李鴻章本身還是一個特別優秀的人,「侷促真如蝨處褌,思乘春浪到龍門。許多同輩矜科第,已過年華付水源。」就是他眾多名詩中的一首,名叫《赴試途中有感》,意在感嘆科舉考試所浪費的美好年華。
除了有才華之外,李鴻章其實還是一個商業奇才,在清朝沒落的時候,正是他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著名的洋務運動就是由他主導。直到現在,由李鴻章創辦的一家公司,如今已經成了世界500強企業,在大街上隨處可見。這家公司正是我們常見的招商銀行,想必絕大多數人手中都有一張招商銀行卡,這也足以窺見當時李鴻章所創建的公司規模。
作為一個商業奇才,李鴻章的成就當然不止創建這家公司。在當時,幾乎所有的軍事化工業和民用企業都是李鴻章從國外引進的,這些企業的創辦雖然不足以改變當時中國的命運,但至少改變了當時清朝相當落後的工業發展。工業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清朝也有了從封建主義轉化為資本主義社會的苗頭。
後來,李鴻章眼光獨到,他注意到中國人的交易對海路具有很大的依賴性,但依照當時中國的狀況,中國連一艘符合貨運規格的輪船都沒有。這些商家要用船,就只能找外國人租借,無形當中促進了外國人的經濟上升。國人損失了一筆財富不說,還完全失去了海運交易的主動性,一旦外國人撤掉輪船,中國的這些相關交易就會癱瘓。好在這一點被李鴻章注意到了,他還準確地把握住了發展的機會。當即,他下令禁止中國人租用、購買外國的船,並親自牽頭組織中國的運輸業發展。
不過,李鴻章雖然有一定的話語權,但也不可能做全部的主,他沒有浪費一點兒時間,及時給皇帝上奏章,主張官督商辦。李鴻章本以為這個提議至少還需要和皇帝商議商議,沒想到,3天之後,他就得到了肯定的回覆,於是馬不停蹄的,李鴻章便開始籌建輪船招商局。在當年的12月26日,這第一家輪船招商局就投入了使用,李鴻章任總辦。輪船招商局的發展出乎意料的好,就著這股勢頭,李鴻章以上海總局為中心,在全國各地設立了多家分局,甚至在日本新加坡這兩個海外國家也設立了分局。輪船招商局一時風光無限,資產更是高達420萬兩白銀。
論商業奇才,這樣的成就肯定不是李鴻章的盡頭。輪船招商局的成功並沒有蒙蔽他的雙眼,在其穩定發展以後,李鴻章又想到了開創別的企業,以此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於是,保險招商局和開平礦務局又應運而生。這些機構在為當時百姓的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的同時,也讓近代的經濟有了上升的趨勢。
除此之外,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數他所創辦的中國通商銀行,據史料記載,這家銀行的創辦前無古人,乃是當時第一家銀行,所具有的意義也不同凡響。到現在,這家銀行的名字早就改名叫中國招商銀行了,也難怪遍尋不見。不過,名字雖然不是原來的名字,但這也抹不掉李鴻章所做的貢獻。其實,如果清朝沒有李鴻章,那他們敗亡的更快。因為李鴻章的鐵血手段,才讓中國不至於經濟都被外國人所控制,也給了中國喘息的機會。正如冰心《去國》所言:「時勢造英雄」,或許李鴻章就是當時社會生出的中國救星。
參考資料:
《去國》
《赴試途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