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對於李鴻章這個人的評價褒貶不一,有的人認為他封建腐敗,因為他曾籤署了許多辱國喪權的條約,還非常維護無能的清政府,幫慈禧打壓進步勢力。但是更多的人看到的是他無奈和積極的形象,因為李鴻章本質上是愛國的,為了維護國家,他在籤訂條約的時候會最大限度地為朝廷爭取合理的權益,當然最重要的是他曾經積極展開洋務運動,想要通過這一方式實現富國強兵的最終目標。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他的作為是功大於過的。他是當時清朝最具影響力的人之一,不單單是在國內,他在國際上也享譽盛名,許多列強都稱讚他的能力,特別尊重他。萬般可惜的是,他曾開展的洋務運動,隨著甲午戰爭的失敗而宣告落幕。
雖然洋務運動沒有達到理想中的目標,但是這項運動是對後世影響最為深遠的運動之一。例如當時張之洞主張創辦地方漢陽兵工廠,就在日後產出了非常多的「漢陽造」步槍,鞏固了我國的軍事實力。除此之外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那就是李鴻章當時創辦的輪船招商局。
1861年,鹹豐皇帝駕崩,慈禧太后聯合當時的恭親王奕訢發動了宮廷的政變,把大權全都掌控在了自己手上,而且為了使自己的地位更加鞏固,慈禧還積極推進奕訢提出的《通籌夷務全局酌擬章程六條》,大力扶持洋務派人士,還支持西方技術的引入,在各地建立近代化的企業和軍事工業。
為了響應慈禧太后的號召,也為了中國民族企業的復興,許多朝廷重臣都開始在各地辦理企業,不少重要的企業就是在這個時候建立的,如福州船政局、江南製造總局。在這個時期的洋務運動,人們打著「自強」的旗號,主要進程是提升國防實力,建立軍事企業。對於這些企業,朝廷也出手相助,中國在短短幾年內就初步具備了近代冶煉的所有工業實力,北洋艦隊也是在這時成立的。
隨著,人們發現經濟水平的增長無法和突飛猛進的軍事企業持恆,國家財面臨著巨大的危機,於是人們把口號改成了「求富」。1872年,一批發展民間企業的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其中就有我們要說的輪船招商局,這是洋務派代表人物李鴻章創立的中國第一家民用企業。
雖然名義上是民用企業,但實際上還是又朝廷委託官員和商人進行經營的,還採用了非常現代化的股份制,而這恰好激起了他們的積極性,在第二年的年初,李鴻章叫來了自己的親信,在上海正式開始營業。他叫來的兩位親信是非常有名的領導,這讓輪船招商局在中國艱難的航運市場上有了一席之地,盈利非常多。
緊接著,招商局拓展了保險的業務,也併購了美國旗昌洋行,成為了中國最大的水上航運公司,還在鄰國開闢分行,與列強搶奪資本。他們不僅僅只為自身發展而努力,還幫助投資南洋公學(兩地交大前身)。開平礦務局等,受到了許多好評,而最為重要的,是他們創設了我國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
經過清朝的覆滅,民國的誕生,輪船招商局被不同的高層政府管理,但都是很強大的一個企業,到了1985年,交通部下的一級企業,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基於其雄厚的基礎資本成立。不久,它收購了剛在香港上市的友聯銀行。直到1987年,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正式批准可以成立招商銀行。
而經過這麼多年的演變,招商銀行早已成為國人皆知的強大企業,多年來一直穩佔世界五百強的位置,但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前身是李鴻章一手創辦的。儘管現在的招行和以前的招商局迥然不同,但是「招商」這兩個字被賦予了更深厚的內涵,它代表著我們中國企業包容性高、開放和諧的經營理念。